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渣优化石粉源钙基CO_(2)吸附剂循环稳定性研究
1
作者 彭兴华 李国栋 +4 位作者 谭靖 尤大海 张朝宏 张晋 张立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1-118,共8页
循环稳定性差是制约钙基CO_(2)吸附剂发展应用的主要瓶颈。以石粉和钢渣制备前驱体,运用响应曲面法确定前驱体制备吸附剂的适宜条件,并通过钙循环实验和SEM、XRD、BET检测,研究了钢渣对吸附剂循环稳定性的影响和机理。结果表明:制备吸... 循环稳定性差是制约钙基CO_(2)吸附剂发展应用的主要瓶颈。以石粉和钢渣制备前驱体,运用响应曲面法确定前驱体制备吸附剂的适宜条件,并通过钙循环实验和SEM、XRD、BET检测,研究了钢渣对吸附剂循环稳定性的影响和机理。结果表明:制备吸附剂的优化条件是煅烧温度为860℃,煅烧时间为95 min,空气气氛,石粉、钢渣、水泥质量比为90∶7∶3,此时吸附剂有效分解值为94.06%;掺入钢渣的吸附剂经过35次钙循环后(GX_(35)),CO_(2)吸附量和碳酸化转化率分别为0.4261 g/g和78.60%,优于未掺入钢渣的吸附剂经过20次钙循环后(SX_(20))的CO_(2)捕集性能;GX_(35)中含有较多的1~3 nm孔隙,呈疏松海绵状,而SX_(20)中5 nm以下孔隙极少,呈致密团块状;掺入钢渣的吸附剂在钙循环过程中,晶粒生长和孔隙结构变化幅度均小于未掺入钢渣的吸附剂。钢渣可发挥加快分解、阻挡分隔、分散限域、骨架支撑和成核作用,抑制晶粒聚集和颗粒团聚,降低孔结构坍塌和堵塞幅度,增强吸附剂抗烧结能力和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基CO_(2)吸附剂 循环稳定性 钢渣 石粉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视角下露天建材矿山碳排放周期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裴明松 刘海 +4 位作者 李小伟 代光俊 刘林 斯小华 陈爱章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2,共7页
“双碳”目标的提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露天建材矿山是建材产业原料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也是建材行业碳源和潜在碳汇之一,分析露天建材矿山碳排放规律,对实现建材行业“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露天建材矿山碳排... “双碳”目标的提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露天建材矿山是建材产业原料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也是建材行业碳源和潜在碳汇之一,分析露天建材矿山碳排放规律,对实现建材行业“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露天建材矿山碳排放要素,研究矿山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碳排放量,构建了露天建材矿山净碳排放量模型。露天建材矿山生态系统净碳排放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峰值一般出现在矿山服务期的中后期,峰值和达峰时间与矿山边坡占比呈负相关,零点一般在生态复绿阶段出现,此后进入负值阶段。根据矿山生态系统净碳排放量将矿山碳排放周期分为碳达峰、碳减排(含碳中和)以及碳归零三个阶段。结合鄂西某建材矿山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建材行业碳排放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对于露天建材矿山生态复绿、绿色矿山建设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露天建材矿山 碳汇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粒形和级配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彭兴华 李国栋 +4 位作者 张晋 张朝宏 尤大海 裴明松 张立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7-211,共5页
为优化机制砂粒形和级配,以立式棒状搅拌磨机为整形设备,研究了介质种类、介质配比、磨机转速、料球比等整形参数对机制砂粒形的影响,并借助光学显微镜和图像处理软件,对比分析了整形机制砂与未整形机制砂的级配特性和粒形特性。结果表... 为优化机制砂粒形和级配,以立式棒状搅拌磨机为整形设备,研究了介质种类、介质配比、磨机转速、料球比等整形参数对机制砂粒形的影响,并借助光学显微镜和图像处理软件,对比分析了整形机制砂与未整形机制砂的级配特性和粒形特性。结果表明:氧化锆球整形效果优于钢球和氧化铝球;在直径6 mm和8 mm氧化锆球质量比1∶1、磨机转速300 r/min、料球比1∶3、矿浆体积分数62.5%条件下整形,整形机制砂中片状颗粒质量分数和+0.15 mm粒级产率分别为4.5%和84.98%;整形机制砂具有更好的密实度和棱角性,能达到GB/T 14684—2022中Ⅰ类砂要求,其级配、粒形均优于未整形机制砂;粗粒级颗粒轮廓形状和棱角性改善程度大于细粒级颗粒。在适宜条件下,立式棒状搅拌磨可明显改善机制砂粒形、优化较粗的颗粒级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粒形 级配 立式棒状搅拌磨 整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尤大海 张朝宏 +3 位作者 李国栋 张晋 张立 彭兴华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研究了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锰三元前驱体,考察了氨水浓度、体系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所制备前驱体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水浓度1 mol/L,体系pH=12、反应温度55℃、反应温度28 h最佳试验条件下,所制备前驱体产品粒度分布良... 研究了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锰三元前驱体,考察了氨水浓度、体系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所制备前驱体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水浓度1 mol/L,体系pH=12、反应温度55℃、反应温度28 h最佳试验条件下,所制备前驱体产品粒度分布良好,呈均匀的类球形,结晶致密;混锂煅烧后的正极材料在2.8~4.4 V、0.2 C充放电制度下首次放电容量为169.14 mAh/g,首次效率为88.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三元前驱体 锂电池 正极材料 制备 性能 放电 振实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含碳磷矿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晋 葛英勇 +1 位作者 彭兴华 赵和平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3-46,共4页
针对湘西某碳质胶磷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原矿P2O5品位约为20%,MgO含量6.70%,SiO2含量11.81%,S含量2.93%,针对该矿在常温下采用"脱碳-脱硫-脱镁"反浮选试验流程,最终得到了P2O5品位28.19%、回收率78.47%的磷精矿产品,实现... 针对湘西某碳质胶磷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原矿P2O5品位约为20%,MgO含量6.70%,SiO2含量11.81%,S含量2.93%,针对该矿在常温下采用"脱碳-脱硫-脱镁"反浮选试验流程,最终得到了P2O5品位28.19%、回收率78.47%的磷精矿产品,实现了磷矿的有效回收和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 反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跃型滑坡的位移预测方法研究——以三峡库区树坪滑坡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小伟 王琳 +1 位作者 王力 王世梅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38-42,共5页
三峡库区中阶跃型滑坡位移变化强烈,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陡增特征,位移预测对该类滑坡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峡库区树坪滑坡为例,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将滑坡总位移分解为趋势项和周期项,采用GM(1,1)模型和AR模型分别对滑坡位... 三峡库区中阶跃型滑坡位移变化强烈,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陡增特征,位移预测对该类滑坡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峡库区树坪滑坡为例,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将滑坡总位移分解为趋势项和周期项,采用GM(1,1)模型和AR模型分别对滑坡位移的趋势线位移和周期项位移进行拟合与求解,并对总位移进行预测.结果表明:GM(1,1)灰色模型可以有效地对滑坡位移的趋势项进行预测,并且可反映树坪滑坡的长期变形趋势;AR模型能准确反映库水位变动对滑坡的周期变形影响;将预测总位移与滑坡累积位移进行检验对比,可以发现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提出的位移预测方法可应用于阶跃型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滑坡位移 GM(1 1) 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镁质磷矿尾矿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晋 贺爱平 +1 位作者 李国栋 葛英勇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72,共4页
对湖北宜昌某化工厂钙镁质磷矿尾矿进行了综合利用研究。采用先选磷、后选镁的浮选工艺,将磷尾矿分成3种组分分别加以综合利用:磷组分中P_(2)O_(5)品位20.12%,用于生产磷镁复合肥;钙镁组分中MgO品位20.46%、CaO含量30.73%、SiO_(2)含量1... 对湖北宜昌某化工厂钙镁质磷矿尾矿进行了综合利用研究。采用先选磷、后选镁的浮选工艺,将磷尾矿分成3种组分分别加以综合利用:磷组分中P_(2)O_(5)品位20.12%,用于生产磷镁复合肥;钙镁组分中MgO品位20.46%、CaO含量30.73%、SiO_(2)含量1.38%、P_(2)O_(5)含量1.21%,用于制备耐火材料;硅组分中SiO_(2)品位5.37%,用于制备免烧结尾矿砖。实现了钙镁质磷尾矿的全资源化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镁质 磷矿尾矿 浮选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陵断穹核部鳞片石墨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程林 杨勇 +5 位作者 边敏 杨宏伟 刘林 刘海 黄德将 姚敬劬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5-758,共14页
黄陵断穹核部石墨矿是我国鳞片(晶质)石墨矿的主要产区,对该区石墨矿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该区已有石墨矿研究成果多侧重于矿床地质方面,对矿床成因分析缺乏地球化学支撑。为此,本文从地球化学层面查明石墨矿原岩类型,碳质富... 黄陵断穹核部石墨矿是我国鳞片(晶质)石墨矿的主要产区,对该区石墨矿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该区已有石墨矿研究成果多侧重于矿床地质方面,对矿床成因分析缺乏地球化学支撑。为此,本文从地球化学层面查明石墨矿原岩类型,碳质富集岩相、变质作用和晶质石墨的形成,为矿床成因和成矿作用提供地球化学依据。通过系统采集区内主要石墨矿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根据矿床地球化学原理和分析方法,阐明石墨矿的物质来源,成矿元素集散行为和矿床形成机制。根据主量元素含量和组合,推断石墨的原岩为碳质粉砂质泥岩。微量元素的双重性指示石墨矿的物质有两个来源:中太古代野马洞岩组和中太古代东冲河片麻杂岩。独特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说明物源转化为原岩时存在着强烈的地球化学反应。石墨矿的碳同位素组成支持碳质来自有机物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片石墨 地球化学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同位素 黄陵断穹核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市主要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分析及开发利用方向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蔡雄威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50,共5页
本文分析总结了宜昌市矿产资源特点和勘查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宜昌市主要矿产的供需预测、保证程度、资源潜力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磷、石墨、锰、石英砂岩、水泥原料、饰面石材6种矿产资源保障程度高,可作为宜昌市今后重... 本文分析总结了宜昌市矿产资源特点和勘查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宜昌市主要矿产的供需预测、保证程度、资源潜力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磷、石墨、锰、石英砂岩、水泥原料、饰面石材6种矿产资源保障程度高,可作为宜昌市今后重点开发利用的优势矿产,应增强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和生产能力;高岭土、石榴子石、石膏、化工用白云岩、电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化肥用橄榄岩等矿产保证程度高而需求量较小,要鼓励、引导矿山企业积极拓宽市场;金、铜、钼、方解石、重晶石(萤石)等矿产保障程度不断下降,应进一步加强勘查,并在矿产资源开发中节约集约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保证程度分析 开发利用方向 宜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陵断穹核部鳞片石墨矿床石墨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边敏 陈松林 +7 位作者 刘林 程林 刘海 范玖琳 李小伟 陈晨 兰绿灯 姚敬劬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85,共10页
笔者研究黄陵断穹核部鳞片石墨矿床中石墨的矿物学特征,分析石墨生成的世代与石墨片径的关系,指出寻找大鳞片石墨矿的方向。本区石墨有序化程度高、结晶完好,具有高中级区域变质的成因特点;石墨有3个矿物世代,分别形成于绿片岩相、角闪... 笔者研究黄陵断穹核部鳞片石墨矿床中石墨的矿物学特征,分析石墨生成的世代与石墨片径的关系,指出寻找大鳞片石墨矿的方向。本区石墨有序化程度高、结晶完好,具有高中级区域变质的成因特点;石墨有3个矿物世代,分别形成于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及麻粒岩相;石墨片径随变质程度提高而增大。碳质沉积岩原岩的角闪岩相及麻粒岩相分布区是寻找大鳞片石墨的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陵断穹核部 鳞片石墨 矿物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深埋条件下土壤给水度的测定——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为例
11
作者 陈永宝 胡顺军 +5 位作者 雷磊 徐圣 刘海 张书杰 张巧丽 徐志华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9-458,共10页
为研究地下水深埋条件下土壤给水度的变化规律,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原位观测的试验方法,测定了地表零通量条件下的完全给水度、蒸散发条件下的平均疏干给水度和侧向渗漏补给条件下的平均充水给水度,探讨了地下水... 为研究地下水深埋条件下土壤给水度的变化规律,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原位观测的试验方法,测定了地表零通量条件下的完全给水度、蒸散发条件下的平均疏干给水度和侧向渗漏补给条件下的平均充水给水度,探讨了地下水埋深、入渗、蒸散发对给水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包气带剖面含水率法测定地下水深埋条件下的土壤给水度是可行的;(2)地表零通量条件下完全给水度μ随地下水埋深H的增大而增大,当地下水埋深超过毛管水最大上升高度时,完全给水度变化较小,可近似看作常数;(3)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丘间地地下水埋深平均值为8.80 m,地表零通量条件下完全给水度等于0.36,蒸散发条件下的平均疏干给水度为0.13,侧向渗漏补给条件下的平均充水给水度为0.17。研究结果可为地下水深埋区土壤给水度的测定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度 地下水深埋区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毛管水上升高度 干旱荒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柴家坪萤石矿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
12
作者 漆双林 刘海 +3 位作者 张巧丽 张书杰 张遵遵 陈爱章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5-876,共12页
鄂西柴家坪萤石矿是湖北省21世纪发现的唯一大型萤石矿床,深入研究其成矿系统对鄂西地区萤石矿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萤石矿石、碳酸盐围岩和变质岩的稀土、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萤石中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地壳元素丰度,相... 鄂西柴家坪萤石矿是湖北省21世纪发现的唯一大型萤石矿床,深入研究其成矿系统对鄂西地区萤石矿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萤石矿石、碳酸盐围岩和变质岩的稀土、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萤石中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地壳元素丰度,相对亏损Zr、Hf和Rb元素,富集U、Sr元素;稀土元素含量较低(ΣREE=2.70×10^(-6)~16.89×10^(-6)),具有Eu负异常(δEu=0.60~0.80)和Ce负异常(δCe=0.41~0.71),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REE配分型式。研究区萤石与围岩的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通过对萤石Tb/Ca-Tb/La和Y/Ho-La/Ho图解的分析,认为研究区萤石为同期成矿,成矿物质来源与围岩密切相关,成矿流体来自同一流体体系。综合研究认为本区萤石矿成矿物质中,Ca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围岩,F主要来源于震旦系陡山沱组—灯影组富F地层;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建造水,没有岩浆热液参与。因此,结合其成矿地质特征,认为该萤石矿床为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家坪萤石矿床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物质来源 鄂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柑橘园土壤-叶片系统养分互作及稀土元素迁移富集机制分析
13
作者 陈晨 王峰 +2 位作者 贾海峰 谭清月 兰绿灯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49-53,共5页
为了给柑橘园土壤改良、精准施肥及稀土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湖北省宜昌市柑橘园为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和柑橘树叶片的养分含量及稀土元素分布,结合相关性分析与生物吸收系数计算,探讨了土壤-叶片系统中养分互作关系及稀土元素的迁移... 为了给柑橘园土壤改良、精准施肥及稀土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湖北省宜昌市柑橘园为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和柑橘树叶片的养分含量及稀土元素分布,结合相关性分析与生物吸收系数计算,探讨了土壤-叶片系统中养分互作关系及稀土元素的迁移富集特征。结果表明,95.30%的柑橘园土壤pH适宜柑橘生长,但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67.06%为低量及缺乏,有效磷和锌供应不足,而铁、锰、铜含量较高,高量及过量占比分别为59.31%、72.10%、39.54%。柑橘树叶片中磷、氮含量偏低,69.23%和75.24%处于低量及缺乏水平,铁含量全部处于高量及过量水平;土壤pH与有机质、速效钾等呈显著负相关(P<0.01),养分之间存在复杂的动态平衡关系;稀土元素在“土壤-根-枝-叶”系统中呈现选择性迁移,轻稀土元素La、Ce在柑橘树叶片中显著富集(生物吸收系数大于0.10)。研究表明,宜昌市柑橘园需增加有机肥与磷锌肥投入,减少含铁锰铜杀菌剂使用,并关注稀土元素的农用潜力与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园 土壤养分 叶片养分 生物吸收系数 稀土元素 迁移富集机制 湖北省宜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高纯金属铬中钒铜铝镍锰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琦林 倪海燕 +1 位作者 贾海峰 陈晨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0-105,共6页
高纯金属铬中钒、铜、铝、镍、锰等微量杂质元素含量的准确测定是判定金属铬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高纯金属铬中的五种微量元素:钒、铜、铝、镍、锰,各个元素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 高纯金属铬中钒、铜、铝、镍、锰等微量杂质元素含量的准确测定是判定金属铬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高纯金属铬中的五种微量元素:钒、铜、铝、镍、锰,各个元素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4;各元素的定量限为(0.0008~0.027)ng·ml^(-1);加标回收率为81.9%~103.5%;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0.37%~4.67%。按照实验方法测定质控样33MR43024及实际样品中钒、铜、铝、镍、锰,测定结果与采用GB/T 3211-2008和GB/T 4702的测定结果及给定值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高纯金属铬:钒、铜、铝、镍、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稀土元素对郧西县核桃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玖琳 王腾 +2 位作者 陈爱章 谢亚超 邓南山 《绿色科技》 2024年第3期93-96,共4页
为研究郧西县典型核桃种植区土壤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连片种植区内共采集20组土壤及果实样品,分析了土壤REE组成特征、配分模式及参数特征,并探讨了土壤稀土元素对核桃果实中主要矿质营养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稀土元... 为研究郧西县典型核桃种植区土壤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连片种植区内共采集20组土壤及果实样品,分析了土壤REE组成特征、配分模式及参数特征,并探讨了土壤稀土元素对核桃果实中主要矿质营养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稀土元素平均值为141.86 mg/kg,低于湖北省A层土壤REE背景值。研究区内所有采样点配分模式曲线呈现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模式,土壤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Eu负异常和较为微弱的Ce负异常。土壤稀土元素与果实中N、K、Ca、Zn、Cu、Mn、Sr、Ni、Mo、Cd、Co等元素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与果实中As、Pb具有显著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核桃 土壤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宜昌地区寒武系水井沱组页岩生物成因硅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瑜 黄德将 +6 位作者 张六六 万传辉 罗欢 邵德勇 孟康 闫建萍 张同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100,共18页
通过对鄂西宜昌地区寒武系岩家河组—水井沱组页岩进行高分辨率样品采集,利用总有机碳(TOC)含量、主量元素分析、氦孔隙度等定量分析和透反射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等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井沱组黑色岩系生物成因硅的纵向... 通过对鄂西宜昌地区寒武系岩家河组—水井沱组页岩进行高分辨率样品采集,利用总有机碳(TOC)含量、主量元素分析、氦孔隙度等定量分析和透反射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等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井沱组黑色岩系生物成因硅的纵向变化特征及其与页岩气富集的关系。结果表明:寒武系底部岩家河组和水井沱组上部贫有机质层段过剩硅含量低,未见明显生物碎屑痕迹,几乎不含或含少量自生成因石英,而水井沱组富有机质层段存在较多生物成因硅,具有明显的分段性(一段、二段)且硅质来源明显不同。富有机质层段底部(一段)过剩硅含量高,为4.44%~24.97%,平均值为16.76%,受钙质夹层的影响波动较大,生物成因硅占比高,受陆源碎屑影响小。生物碎屑类型主要为硅质海绵骨针,还有少量絮状硅质聚集体,骨针腔体和硅质聚集体粒间孔中可见有机质。而富有机质层段中上部(二段)过剩硅含量相对一段明显降低,为7.13%~20.47%,平均值为13.66%,受陆源碎屑影响更大。生物碎屑类型主要为放射虫、纺锤状硅质聚集体和海绵骨针,可见有机质与这些生物成因硅和陆源碎屑共生在一起。在整个富有机质层段,TOC含量与总硅含量无明显关系但与过剩硅呈明显正相关性,且镜下发现似藻类孢囊中块状有机质内杂乱分布大量微晶石英,早期成岩作用阶段形成的生物成因硅不仅因为与藻类等的共生关系确保了较高生产力,同时因其在适宜的沉积环境下自身较强的硬度形成支撑格架为有机质提供了赋存空间,揭示了宜昌地区水井沱组富有机质层段生物成因硅的发育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一段TOC含量明显高于二段但孔隙度略低,这可能与生物成因硅在这两段的差异相对应,生物成因硅与陆源碎屑一定比例共生形成的刚性格架可能对孔隙的发育和保存起保护和支撑作用。宜昌地区寒武系水井沱组富有机质层段硅质来源可能是引起页岩含气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地区 寒武系 页岩气 水井沱组 生物成因石英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作用下含裂缝谭家湾堆积层滑坡渗流特征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林均 简文星 +3 位作者 张端淼 董志鸿 张彬 潘永亮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5-143,共9页
堆积层滑坡在三峡库区分布广泛,该类滑坡在前期变形过程中往往产生拉张裂缝,暴雨是导致其失稳的主要诱因之一。为探究暴雨作用下裂缝优势入渗对堆积层滑坡渗流场与稳定性的影响,以谭家湾堆积层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质调查、监测数据分... 堆积层滑坡在三峡库区分布广泛,该类滑坡在前期变形过程中往往产生拉张裂缝,暴雨是导致其失稳的主要诱因之一。为探究暴雨作用下裂缝优势入渗对堆积层滑坡渗流场与稳定性的影响,以谭家湾堆积层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质调查、监测数据分析以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暴雨作用下含裂缝谭家湾堆积层滑坡的渗流场与稳定性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天然条件下谭家湾堆积层滑坡处于稳定状态,其变形与高强度降雨相关,地表位移曲线呈阶跃特征;当暴雨强度大于滑体饱和渗透系数后,雨水径流汇入裂缝形成积水并转变为有压入渗,增加了雨水的入渗速度与入渗量;当裂缝发育位置距地下水水位较近时,雨水通过裂缝易补给地下水,升高地下水水位,滑带在持续的浸泡软化作用下导致滑坡稳定性出现大幅度且持续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层滑坡 暴雨入渗 拉张裂缝 渗流 稳定性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客观综合赋权的矿业遗迹可拓学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小伟 徐以艳 +1 位作者 郭飞 张业明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74,共4页
为了对矿业遗迹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克服主、客观赋权的不足,并利用可拓学理论中优度评价法对应城国家矿山公园矿业遗迹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应城国家矿山公园... 为了对矿业遗迹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克服主、客观赋权的不足,并利用可拓学理论中优度评价法对应城国家矿山公园矿业遗迹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应城国家矿山公园矿业遗迹等级优,江汉平原云应盆地古近系盐类矿床典型剖面及建国初期的石膏矿硐遗迹为一级(珍稀)矿业遗迹景观;典型石膏矿矿脉的赋存形式等均属于二级(重要)矿业遗迹景观,属于国家级资源,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本评价方法不仅为矿业遗迹、地质遗迹的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模式,而且对于深入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 熵权法 可拓学 优度评价法 矿业遗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黄陵背斜地区石墨矿床含矿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威 陈梦杰 +9 位作者 闫斌 杨宏伟 曾凯 万传辉 刘林 斯小华 王腾 范玖琳 秦元奎 刘海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7-469,共13页
鄂西黄陵背斜地区石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我国晶质石墨矿的重要产区。为了厘清成矿物质来源,认识石墨矿的成矿规律,对该地区石墨矿的含矿样品进行了岩相学、元素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石墨片岩的主要成分是SiO2(46.51%~67.56%)、Al2... 鄂西黄陵背斜地区石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我国晶质石墨矿的重要产区。为了厘清成矿物质来源,认识石墨矿的成矿规律,对该地区石墨矿的含矿样品进行了岩相学、元素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石墨片岩的主要成分是SiO2(46.51%~67.56%)、Al2O3(11.41%~15.24%)、固定碳(1.86%~17.85%);大理岩及钙硅酸盐岩主要成分为CaO(27.7%~32.9%)、MgO(18.40%~19.95%)和SiO2(4.22%~20.50%)。石墨片岩样品中ΣREE在(114.78~241.85)×10-6,LREE/HREE值为8.65~22.51,(La/Yb)N值为11.78~71.29;δEu为0.36~0.87,δCe为0.38~0.99;大理岩及钙硅酸盐岩ΣREE在(14.42~235.30)×10-6,LREE/HREE值为5.24~11.55,(La/Yb)N值为6.02~14.89,δEu为0.63~0.94,δCe为0.91~0.99。含矿样品稀土元素整体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强烈,具有轻微的铈负异常和明显的铕负异常。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含矿岩石的原岩是一套由发育在较稳定陆棚环境中的碎屑岩、泥质岩及碳酸盐岩所组成的沉积建造,含矿岩石的主要物源是野马洞岩组。石墨矿石样品δ13C值为-9.69‰^-25.35‰,说明碳主要来源于同源沉积的有机物。在黄陵背斜地区,野马洞岩组的分布区域是石墨矿潜在的有利成矿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矿 地球化学 成矿物质来源 黄陵背斜地区 鄂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克拉通拉伸系莲沱组年代框架与沉积过程
20
作者 王玉冲 旷红伟 +6 位作者 柳永清 赵峰华 彭楠 陈骁帅 祁柯宁 刘海 东归霖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22-3942,共21页
扬子克拉通保存的独特拉伸纪晚期碎屑岩建造为研究新元古代中期演化提供了绝佳素材,内部丰富的凝灰岩夹层和同位素年龄也为扬子克拉通新元古代中期演化提供有效的年代学约束。然而扬子克拉通拉伸系莲沱组内部演化缺少年代学约束,制约了... 扬子克拉通保存的独特拉伸纪晚期碎屑岩建造为研究新元古代中期演化提供了绝佳素材,内部丰富的凝灰岩夹层和同位素年龄也为扬子克拉通新元古代中期演化提供有效的年代学约束。然而扬子克拉通拉伸系莲沱组内部演化缺少年代学约束,制约了拉伸纪晚期扬子克拉通的沉积演化研究。本研究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采用LA-ICP-MS技术获取莲沱组底界(神农架)凝灰岩锆石U-Pb谐和年龄为763.1±6.2 Ma,莲沱组下部陆相地层中获得(鹤峰)的凝灰岩锆石U-Pb谐和年龄761.8±7.1 Ma,莲沱组中下部海陆过渡段获得通山(764.1±3.5 Ma)、长阳(751.5±6.3 Ma)、神农架(752.1±6.5 Ma)三组凝灰岩锆石U-Pb谐和年龄。莲沱组顶部海相地层获得729.6±9.2 Ma(皖南休宁组)、722.4±4.5 Ma(神农架)凝灰岩锆石U-Pb谐和年龄,以及城口龙潭河组凝灰岩锆石U-Pb谐和年龄(712.4±6.4 Ma)。这些凝灰岩锆石年龄数据和地层序列表明:820~770 Ma扬子克拉通普遍处于暴露剥蚀环境,770~750 Ma开始沉积陆相-海陆过渡相莲沱组,750 Ma之后扬子克拉通过渡到海相沉积环境并持续到成冰纪。建立的莲沱组与邻区地层对比格架表明扬子克拉通拉伸纪晚期演化受控于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过程,与深部地幔柱诱导的伸展裂谷、岩浆地幔柱冷却密切关联。本研究为扬子克拉通拉伸纪晚期地层提供有效年代学约束,揭示了扬子克拉通新元古代中期沉积演化与构造背景演化的协同关系,为扬子克拉通在罗迪尼亚裂解过程中的演化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克拉通 拉伸纪晚期 莲沱组 锆石U-PB年龄 年代框架 沉积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