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联合射频臭氧消融术治疗合并高信号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涛 胡胜利 +8 位作者 谢维 朱凌 吉璐宏 严浩 陈旺 陈祝江 高雪伟 杨波 邓昶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10期5-11,共7页
目的观察运用经皮椎间孔镜(PELD)联合射频臭氧消融术治疗合并高信号区(HIZ)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完成PELD联合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资料,最终纳入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37例。其中,男21... 目的观察运用经皮椎间孔镜(PELD)联合射频臭氧消融术治疗合并高信号区(HIZ)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完成PELD联合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资料,最终纳入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37例。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32~70岁,平均52.5岁。分别于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腰腿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75 min;出血5~10 mL,平均6 mL。术中无硬膜囊撕裂、脑脊液漏、椎间盘炎等并发症出现;术后3个月1例患者同节段复发,予以椎间孔镜翻修。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6.8个月。37例患者术前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83±1.26)和(8.25±0.23)分、出院时为(2.80±1.34)和(3.07±1.25)分、术后1个月为(2.14±1.15)和(2.38±1.27)分、末次随访为(2.05±0.79)和(1.64±0.52)分;术前ODI评分为(75.31±15.34)分、出院时为(28.14±8.53)分、术后1个月为(16.16±7.58)分、末次随访为(11.42±4.13)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其中优30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4.59%。结论PELD联合射频臭氧消融术治疗合并HIZ的LDH疗效确切,患者腰腿痛症状均明显改善,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 射频消融 臭氧消融 高信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卧位与俯卧位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单纯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吴从俊 李涛 +6 位作者 张同会 谢维 李莹 刘鏐 谷艳超 唐谨 李俊杰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7期6-12,共7页
目的对比侧卧位(LDP)与俯卧位(PP)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单纯L_(5)/S_(1)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51例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单纯L_(5)/S_(1) 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体位不同分... 目的对比侧卧位(LDP)与俯卧位(PP)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单纯L_(5)/S_(1)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51例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单纯L_(5)/S_(1) 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体位不同分为LDP组和PP组。LDP组(n=20)男12例,女8例,年龄33~78岁,平均(54.33±9.13)岁;PP组(n=31)男18例,女13例,年龄30~68岁,平均(52.31±6.54)岁。记录术中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因体位所致不适感、颈痛发生率等情况,通过Likert评分评价患者术中不适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最终依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末次随访的疗效。结果LDP组手术时间40~100 min,平均(61.59±14.27)min;透视次数2~6次,平均(3.32±0.22)次,Likert评分(3.93±0.73)分,术中仅1例发生轻微颈痛症状;PP组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60.38±15.42)min;透视次数2~4次,平均(3.23±0.14)次,Likert评分(3.49±0.65)分,5例出现颈痛症状;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和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腰腿痛VAS、ODI评分和末次MacNab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DP组术中Likert评分较PP组高,且颈痛发生率低(P<0.05);PP组术后1例患者出现足跖屈肌麻痹,予保守治疗后肌力恢复至4级;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脑脊液漏、节段错误和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LDP与PP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单纯L_(5)/S_(1) LDH均可获得良好疗效,但前者舒适性高,患者更易配合和接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 俯卧位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去氨加压素在椎间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唐谨 吴从俊 +5 位作者 李俊杰 张同会 鲁齐林 李莹 刘鏐 李涛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观察在椎间孔镜手术前应用醋酸去氨加压素对术中出血量、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评价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7月在该院行椎间孔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目的观察在椎间孔镜手术前应用醋酸去氨加压素对术中出血量、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评价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7月在该院行椎间孔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7例,试验组68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术前准备,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术前准备基础上,术前30 min静脉应用醋酸去氨加压素3 ml。比较两组患者镜下效果、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及血液相关指标[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数目(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试验组镜下效果满意37例,一般31例,差0例,对照组镜下效果满意23例,一般39例,差5例。试验组术中出血量(9.93±1.10)ml,手术时间(62.78±7.63)min,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0.68±1.34)ml,手术时间(67.43±8.28)min,术前两组患者各项血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HCT和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HGB和PL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各项血液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HGB、HCT、PLT和PT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APTT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醋酸去氨加压素应用于腰椎椎间孔镜手术中,可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缩短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促进凝血,达到止血的目的,对控制患者术中出血量有积极的意义,从而提高镜下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醋酸去氨加压素 椎间孔镜 出血量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经椎间孔外侧入路内镜下摘除C_(5/6)神经鞘瘤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鏐 李涛 +1 位作者 李莹 李绪贵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8-281,共4页
颈丛和臂丛神经鞘瘤多表现为部分肿瘤延伸至椎管内引起椎间孔扩大,椎管内肿物向椎间孔外生长[1]。对于颈椎神经鞘瘤源性神经压迫,显微镜辅助开放性瘤体摘除是主流术式,但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不容忽视,如脊髓、神经、血管损伤,脊柱结构破... 颈丛和臂丛神经鞘瘤多表现为部分肿瘤延伸至椎管内引起椎间孔扩大,椎管内肿物向椎间孔外生长[1]。对于颈椎神经鞘瘤源性神经压迫,显微镜辅助开放性瘤体摘除是主流术式,但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不容忽视,如脊髓、神经、血管损伤,脊柱结构破坏,脊柱失稳等。2019年5月,我们对1例C 5/6神经鞘瘤,在详尽术前检查前提下,结合数字化模拟成像及3D打印技术设计手术入路,模拟手术进行有效性论证,最终采用经椎间孔外侧入路经皮颈椎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ECD)完整摘除神经鞘瘤,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手术 手术入路 神经鞘瘤 模拟成像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