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产区不同长度高油分烟叶质量特征分析与叶长适宜范围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江雪彬 刘峰峰 +6 位作者 石刚 李颖雪 丁易金 彭五星 董世良 陈剑晖 何结望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71,共9页
【目的】探索湖北产区不同长度高油分烟叶质量特征差异,寻找高油分烟叶适宜的叶片大小范围。【方法】选取湖北产区6个梯度叶长区段的高油分烤烟中部烟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筛选出关键差异质量指标,得出湖北产区高油分烟叶适宜... 【目的】探索湖北产区不同长度高油分烟叶质量特征差异,寻找高油分烟叶适宜的叶片大小范围。【方法】选取湖北产区6个梯度叶长区段的高油分烤烟中部烟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筛选出关键差异质量指标,得出湖北产区高油分烟叶适宜的叶长范围。【结果】(1)湖北产区不同长度高油分烟叶质量关键差异指标包括:外观质量总分、颜色均匀度、弹性、身份,香气量、刺激性、浓度、细腻程度、干燥感、回味,总碱,氮碱比。(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叶长增加,高油分烟叶整体质量趋好。表现为随着烟叶长度增加,烟叶的两糖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糖碱比和钾氯比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当叶长超过75 cm后,二者快速下降;外观质量总分呈现出提高趋势;烟气浓度增加,香气质变好,甜感较好,烟叶的感官质量总得分提升,当烟叶长度达到75 cm以上时,总碱含量高,刺激性增加、杂气变重,余味干净程度下降,整体质量下降。(3)湖北产区高油分烟叶各质量指标较适宜的叶长范围为55~70 cm,此时烟叶的感官香气浓郁、香气质好,烟气柔和、细腻、回甜感好,化学成分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长 中棵烟 高油分 烤烟 OPLS 适宜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造烟叶废水处理碳排放核算及碳中和潜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明 戴泽军 +4 位作者 毛文煜 刘良才 王璐 程龙 胡智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7-174,共8页
在节能减排的压力下,再造烟叶废水处理碳排放日益受到关注。再造烟叶作为烟草行业重要环节,系统评估再造烟叶废水处理站碳排放量并提出低碳运行措施对再造烟叶废水处理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湖北武汉某再造烟叶污水处理... 在节能减排的压力下,再造烟叶废水处理碳排放日益受到关注。再造烟叶作为烟草行业重要环节,系统评估再造烟叶废水处理站碳排放量并提出低碳运行措施对再造烟叶废水处理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湖北武汉某再造烟叶污水处理站为研究案例,根据《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进行核算,全面分析了污水处理各环节的碳排放量。结果表明,处理量2500 m^(3)/d的再造烟叶废水处理站年碳排放量为10485.3 tCO_(2)e,吨水碳排放量为11.5 kg CO_(2)e,预处理单元、生化处理单元及剩余污泥处理单元产生的碳排放量分别占总碳排放量的8.8%、28.1%及63.1%。基于以上碳排放特征,提出了污水余热利用、污泥处置方式优化、厌氧产甲烷利用、药剂投加环节优化及曝气系统升级4项碳中和措施。经测算,采用以上措施后每年产生的碳减排量为5033.7 tCO_(2)e,碳补偿量为4197.8 t CO_(2)e,碳中和率可达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造烟叶废水 碳排放 核算方法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醚化改性木浆纤维增强辊压法烟草薄片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许国齐 刘良才 +7 位作者 晏群山 李军 刘映尧 方志强 陈前进 汪莉 李江维 王水明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46,共7页
辊压法工艺是制备新型烟草薄片的重要方法之一。添加木浆纤维是增强辊压法制备烟草薄片的主要方式,但因其分散性差而减弱了增强效果。本研究将醚化改性的木浆纤维添加到烟草薄片中,以提升烟草薄片的强度,同时比较了未处理纤维、打浆处... 辊压法工艺是制备新型烟草薄片的重要方法之一。添加木浆纤维是增强辊压法制备烟草薄片的主要方式,但因其分散性差而减弱了增强效果。本研究将醚化改性的木浆纤维添加到烟草薄片中,以提升烟草薄片的强度,同时比较了未处理纤维、打浆处理纤维和醚化改性纤维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相比未处理的木浆纤维和打浆处理的木浆纤维,醚化改性木浆纤维可以均匀地分散在烟草薄片中,且呈现出更好的增强效果。当纤维添加量为2. 5%时,添加醚化改性木浆纤维烟草薄片的抗张强度可以达到1920 N/m,是未添加木浆纤维烟草薄片的5. 4倍(355 N/m)、添加等量未打浆处理木浆纤维烟草薄片的3倍(655 N/m)以及添加等量打浆处理木浆纤维烟草薄片的2. 3倍(852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辊压法 烟草薄片 羧甲基化改性木浆纤维 抗张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前晾置时间对烟叶淀粉和总糖含量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行 王玉胜 +4 位作者 邱妙文 付献忠 张延军 王晓剑 袁建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8-361,共4页
采用小型密集电烤房,研究了烤前晾置时间(0、24、48、72 h)对粤北烟区烤烟中、上部烟叶淀粉和总糖含量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烘烤相比,烟叶淀粉含量随晾置时间延长呈减少趋势,而总糖则呈上升趋势;各晾置处理进入烘... 采用小型密集电烤房,研究了烤前晾置时间(0、24、48、72 h)对粤北烟区烤烟中、上部烟叶淀粉和总糖含量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烘烤相比,烟叶淀粉含量随晾置时间延长呈减少趋势,而总糖则呈上升趋势;各晾置处理进入烘烤阶段后,中部烟叶的淀粉降解和总糖积累速度加快,上部烟叶淀粉降解和总糖积累呈减少趋势;初烤烟,中部烟叶淀粉含量有随晾置时间延长分解增多的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烟叶晾置时间超过48 h,总糖含量明显增加,烟碱含量下降,糖碱比增高,上部烟叶晾置超过48 h,碳化物的变化呈相反趋势。综合上述结果,在粤北烟区气候条件下,中上部烟叶最好收获当天上烤,烤前晾置时间超过48 h不利于糖类转化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晾置时间 淀粉 总糖 烟碱 粤北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现实的数字孪生车间调度智能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小超 王维佳 +2 位作者 李家喜 王宁 万年彬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8,共13页
车间调度管理作为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其智能化水平对于数字化车间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在现有车间调度管理中,信息发布媒介主要为公共空间中的二维实体看板,限制了车间的智能化发展。为满足车间调度管理需求,引入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 车间调度管理作为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其智能化水平对于数字化车间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在现有车间调度管理中,信息发布媒介主要为公共空间中的二维实体看板,限制了车间的智能化发展。为满足车间调度管理需求,引入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技术与数字孪生技术,提出MR数字孪生车间调度智能管理系统六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MR的数字孪生车间调度智能管理系统框架;研究面向MR的数字孪生车间调度信息的可视化技术,构建车间调度过程中的全要素信息模型,为车间调度可视化管理提供统一的数据基础,实现车间信息的直观表达;探究面向MR的数字孪生车间的多模态交互式信息获取技术,提出MR应用中多模态交互式的信息智能获取策略,以实现信息的高效获取;最后,通过人机交互试验,以生产调度的3种典型场景为例验证所提系统的性能,结果证明,所提系统可以显著提升车间调度效率,提高用户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 数字孪生 车间调度 信息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污泥/秸秆水蒸气共气化制氢及其碳减排评估研究
6
作者 黄明 戴泽军 +5 位作者 毛文煜 刘良才 杨弘熙 陈丽舟 张紫璇 胡智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3-158,共6页
以高湿污泥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热重分析仪分析了2种物质掺混后的热解特性,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污泥/秸秆共气化特性,考察了污泥与玉米秸秆不同掺混质量比下合成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污泥和秸秆掺混物比污泥表现出更优的热解... 以高湿污泥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热重分析仪分析了2种物质掺混后的热解特性,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污泥/秸秆共气化特性,考察了污泥与玉米秸秆不同掺混质量比下合成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污泥和秸秆掺混物比污泥表现出更优的热解特性。当污泥和秸秆掺混质量比为4∶6时,制氢效果最佳,H_(2)和CO的气体体积分数分别为49.56%和27.42%,H_(2)的产量为0.61 L/g。在此条件下,综合比较了共气化和污泥/秸秆其他处置方式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共气化可实现负碳排放,碳减排量为1 812.17 kg CO_(2)/(t原料),表明污泥与秸秆共气化的碳减排潜力巨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小,是一项可同时实现污泥/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高效气化制氢和节能减排等多重目标的制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湿污泥 秸秆 共气化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烟草VOZ转录因子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
7
作者 崔露莹 燕思凡 +3 位作者 文晓阳 李东徽 苏宗亮 吴文琪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0期99-103,114,共6页
对烟草VOZ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包括进化分析、保守基序分析、共线性分析等方法解析烟草VOZ家族成员的潜在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从烟草中鉴定出4个NtVOZ基因。根据系统发育分析,烟草、拟南芥等植物21个VOZ蛋白被划分为5个亚群,其... 对烟草VOZ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包括进化分析、保守基序分析、共线性分析等方法解析烟草VOZ家族成员的潜在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从烟草中鉴定出4个NtVOZ基因。根据系统发育分析,烟草、拟南芥等植物21个VOZ蛋白被划分为5个亚群,其中,NtVOZ1、NtVOZ2、NtVOZ3和NtVOZ4均属于Group V,与番茄同属一个亚群,且亲缘关系较近。对保守基序和基因结构分析表明,每个亚群都有相对保守的基序结构,且同时含有Motif 1、Motif 3、Motif 4、Motif 6、Motif 10。基因结构较为相似,含有4~5个CDS和3~5个内含子。此外,NtVOZ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现各种与胁迫、激素和光响应的调控元件。表达谱分析表明,NtVOZ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上有一定差异,功能上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烟草 VOZ转录因子 全基因组分析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温度对油菜秸秆炭理化特性及孔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周涵君 于晓娜 +4 位作者 孟琦 马明 王鹏 张胜 叶协锋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3-990,共8页
以农业废弃物油菜秸秆为原料,采用低氧升温炭化法,在不同热解温度(300,400,500,600,700℃)下分别炭化2 h,制备生物炭,收集并测定固体产物生物炭特性及孔隙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油菜秸秆生物炭p H值逐渐增加,当温度达到40... 以农业废弃物油菜秸秆为原料,采用低氧升温炭化法,在不同热解温度(300,400,500,600,700℃)下分别炭化2 h,制备生物炭,收集并测定固体产物生物炭特性及孔隙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油菜秸秆生物炭p H值逐渐增加,当温度达到400℃及400℃以上时呈碱性甚至强碱性。热解温度高于400℃时,油菜秸秆生物炭的矿质元素含量相对富集,表面碱性含氧官能团增加、酸性含氧官能团减少。阳离子交换量在400~500℃条件下达到较高水平,为77.39~80.00 cmol·kg-1。红外光谱表明,热解温度高于300℃时,油菜秸秆的芳香基团开始形成。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油菜秸秆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比孔容均是先变大后变小,在400~500℃条件下孔隙结构的发育和孔体积的形成比较好,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比孔容,生物炭产出率相对较高,养分损失少,生物炭的理化性能、养分利用及孔隙结构均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 生物炭 热解温度 理化特性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反硝化菌群强化A/O工艺脱氮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段州君 李鹏飞 +5 位作者 王浩 景方圆 高亮 周贤钢 黄文 胡智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2-60,共9页
厌氧/好氧(A/O)活性污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工艺之一,然而该工艺脱氮效率通常只有70%~80%,且需要较大的混合液回流比,导致其能耗偏高。该研究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出多株好氧反硝化细菌并进行了优化组合,构建了高效好氧反硝化菌群... 厌氧/好氧(A/O)活性污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工艺之一,然而该工艺脱氮效率通常只有70%~80%,且需要较大的混合液回流比,导致其能耗偏高。该研究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出多株好氧反硝化细菌并进行了优化组合,构建了高效好氧反硝化菌群,并应用于强化A/O反应器O池脱氮。结果表明,组合AD-1+AD-5+Z1脱氮效率最高,其最佳脱氮条件为30℃、pH 7~9、摇床转速150 r/min、C/N=10,在此条件下其对SNDM培养基中TN去除率达到98.38%。强化A/O工艺中混合液回流比从200%降低至50%,TN去除率仅略微降低2.5%,与传统A/O工艺相比,强化A/O主要脱氮途径由缺氧反硝化变为同步硝化反硝化。通过好氧反硝化菌群强化脱氮,A/O工艺可节省60%的回流能耗,对于降低该工艺的污水处理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反硝化菌群 A/O工艺 混合液回流比 脱氮 生物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包机组设备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小超 张怡 +4 位作者 熊坚 刘德荣 杨春斌 李飞文 尹亮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62-269,共8页
目的针对烟草行业常见设备卷包机组,提出一种结合OEE的设备效率评价体系,实现对卷包机组设备运行状态的精确、实时、具体的反映。方法通过分析离散制造与连续制造的差异,在传统离散制造OEE方法基础上,针对连续生产进行适应性改进,提出... 目的针对烟草行业常见设备卷包机组,提出一种结合OEE的设备效率评价体系,实现对卷包机组设备运行状态的精确、实时、具体的反映。方法通过分析离散制造与连续制造的差异,在传统离散制造OEE方法基础上,针对连续生产进行适应性改进,提出一套针对卷包机组的设备效率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卷包机组各运行单元结构特点,提出一套实时采集设备状态数据与动态分析效率状态的卷包机组设备效率评价体系。结果将此体系部署于湖北中烟某车间6台卷包机上6个月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在该体系的支持下,设备净效能平均同比增长7.72%,证明本效率评价结果可以精准、全面、实时地反映设备运行情况和状态背后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升卷烟机组设备效率。结论文中提出的卷包机组设备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户可以针对性、快速地调整设备运行状态,实现了精准管理,提高了生产作业效率,具有实际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包机组 设备效率评价标准 设备综合效率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