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的治疗作用机制
1
作者 王文炎 刘静 +4 位作者 黄裳 李勇 阮崇洁 贺涛 梁凤霞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473-2480,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胰岛素抵抗(IR)肥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喂养高脂饲料构建IR肥胖大鼠模型。电针组大鼠予以电针干预,假电针组予以假... 目的:观察电针对胰岛素抵抗(IR)肥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喂养高脂饲料构建IR肥胖大鼠模型。电针组大鼠予以电针干预,假电针组予以假电针干预,正常组和模型组仅给予相同的抓取和固定,均隔日1次,每次10 min,每周3次,连续8周。干预前后,测定大鼠的体质量、肛鼻长,计算体质指数(Lee′s指数);干预结束,肾周脂肪和附睾脂肪称重;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测量血糖、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术计算葡萄糖输注速率(GIR);流式细胞术检测脂肪组织和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百分比,计算Th17/Treg;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脂肪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受体(IL-17A)、叉头框蛋白P3(Foxp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体质量、Lee′s指数、肾周脂肪重量、附睾脂肪重量均低,IPGTT血糖值低,GIR高,脂肪组织和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比低,Treg细胞百分比高,Th17/Treg值低,脂肪组织中IL-17A蛋白表达低,FOXP3蛋白表达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能够降低肥胖大鼠的体质量、肾周和附睾脂肪重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肥胖 胰岛素抵抗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17受体 叉头框蛋白P3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针灸发展历程及现状 被引量:2
2
作者 冉霄 梁凤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807-2812,共6页
在针灸海外发展日益繁荣的当代,研究除中国外世界其他地域的针灸发展现状将对于中国针灸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结合前期对于澳大利亚针灸行业发展相关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并通过对澳大利亚针灸行业最新信息的整合,对澳大利亚的针灸... 在针灸海外发展日益繁荣的当代,研究除中国外世界其他地域的针灸发展现状将对于中国针灸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结合前期对于澳大利亚针灸行业发展相关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并通过对澳大利亚针灸行业最新信息的整合,对澳大利亚的针灸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阶段性的回顾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针灸发展 历史回顾 现状分析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下艾灸防治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述菊 曾晓玲 马骏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46-2152,共7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世界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PD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世界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PD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PD患者大多为老年人且合并有基础疾病,体质普遍较弱,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一旦染病则发展为重症的风险很高。中医艾灸疗法在治疗PD及防治疫病方面发挥了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通督扶阳灸法联合强壮穴艾灸治疗,既可以帮助PD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又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而防治新冠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新冠肺炎 艾灸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治疗胰岛素抵抗性肥胖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文炎 陈瑞 梁凤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0期3054-3057,共4页
通过阅读《黄帝内经》,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资料,发现胃强脾弱、升降失调是肥胖的基本病机;半夏泻心汤不但具有泻热、抑胃纳,补虚、助脾运以及和调升降的功效,而且还有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半夏泻心汤可用于治疗胰岛素... 通过阅读《黄帝内经》,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资料,发现胃强脾弱、升降失调是肥胖的基本病机;半夏泻心汤不但具有泻热、抑胃纳,补虚、助脾运以及和调升降的功效,而且还有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半夏泻心汤可用于治疗胰岛素抵抗性肥胖,为胰岛素抵抗性肥胖的治疗提供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胰岛素抵抗 升降失调 胃强脾弱 胃热脾虚 半夏泻心汤 辛开苦降 泻胃补脾 中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微波治疗类风湿肘关节僵硬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5
作者 万碧江 黄伟 +1 位作者 张荒生 张压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29-1433,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微波治疗类风湿肘关节僵硬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肘关节僵硬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刀加微波组和针刀组,每组各30例。针刀加微波组采用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微波治疗,针刀组单纯采用针刀治疗... 目的:对比观察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微波治疗类风湿肘关节僵硬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肘关节僵硬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刀加微波组和针刀组,每组各30例。针刀加微波组采用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微波治疗,针刀组单纯采用针刀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针刀加微波组中,显效20例,总有效率为93.3%;针刀组显效12例,总有效率为67.7%。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两组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周两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呈上升趋势,且针刀加微波组上升更明显,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半年两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针刀加微波组Mayo功能呈持续性改善,较治疗后2周,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针刀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针刀组治疗后半年与治疗后2周,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改善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综合评分(含PRI总分、VAS评分、PPI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周,两组疼痛问卷(MPQ)评分呈下降趋势,针刀加微波组下降更明显,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针刀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两组MPQ评分持续下降,与治疗后2周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同一时间点针刀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刀整体松解增加了关节活动度,微波治疗能快速缓解术后的疼痛肿胀,起到镇痛消肿之效,避免针刀治疗后再发粘连,两种方法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治疗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整体松解术 微波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肘关节僵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气虚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宋燕娟 陈丽 +2 位作者 梁凤霞 黄琪 胡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3-136,共4页
气虚证是中医临床的常见症候之一,可见于多种疾病,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大量研究表明针刺改善气虚证患者少气、神疲、自汗等症状的效果较好,同时对其机制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通过分析近15年的文献... 气虚证是中医临床的常见症候之一,可见于多种疾病,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大量研究表明针刺改善气虚证患者少气、神疲、自汗等症状的效果较好,同时对其机制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通过分析近15年的文献资料,对针刺治疗气虚证的相关机制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针刺治疗气虚证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气虚证 作用机制 自主神经系统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风府、太冲”穴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马骏 王彬 +2 位作者 王述菊 王琪 袁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72-777,共6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活化转录因子6(ATF6)、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在针刺防治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方法:8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7d组、电针治疗14d组、电针治疗21d组、电针治疗28...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活化转录因子6(ATF6)、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在针刺防治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方法:8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7d组、电针治疗14d组、电针治疗21d组、电针治疗28d组,每组12只。模型组采取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法,假手术组只注射不含鱼藤酮的等量葵花油乳化液。各电针治疗组取穴“风府”、“太冲”,每次治疗20min,每天1次,分别治疗7d、14d、21d、28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表达,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黑质区ATF6、CHOP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大鼠黑质区ATF6mRNA、CHOPmRNA的表达。结果:电针治疗后,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黑质区TH的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大鼠黑质区ATF6、CHOP表达显著提高(P<0.01),大鼠黑质区ATF6mRNA、CHOPm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鼠黑质区TH的阳性表达提高(P<0.05),ATF6、CHOP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大鼠黑质区ATF6mRNA、CHOPmRNA表达减少(P<0.05)。结论:电针“风府、太冲”穴能有效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其机制可能与针刺治疗能抑制内质网应激途径下游的细胞凋亡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针 酪氨酸羟化酶 活化转录因子6 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黑质内Lamp2a、Hsc70、α-sy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马骏 余沛豪 +4 位作者 王述菊 王中明 王彦春 王琪 王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9-862,I0009,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脑黑质内Lamp2a、Hsc70、α-syn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每组15只... 目的:观察电针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脑黑质内Lamp2a、Hsc70、α-syn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每组15只。采取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法制备帕金森病模型,假手术组只注射不含鱼藤酮的等量葵花油乳化液。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不进行任何治疗;电针治疗组在造模完成后取穴"风府"、"太冲",连续波,频率120次/min,每次治疗20 min,每天1次,疗程为28 d。免疫组化法检测模型大鼠黑质内TH、α-syn的阳性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模型大鼠黑质内Lamp2a、Hsc70、α-syn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PD症候群特征,电针干预后模型大鼠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1);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检测显示电针治疗通过上调Lamp2A、Hsc70水平能抑制错误折叠蛋白α-syn的表达,提高TH的阳性表达。结论:电针可以抑制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α-syn的集聚,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抑制帕金森病的发展,其机制可能与干预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针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 Lamp2A Hsc70 α-sy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内质网应激IRE1α-ASK1-JNK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骏 王中明 +3 位作者 王述菊 余沛豪 王彬 王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8-662,680,共6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介导的IRE1α-ASK1-JNK通路在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中的作用及电针干预治疗对该通路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治疗组、电针治疗7d组、电针治疗14d...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介导的IRE1α-ASK1-JNK通路在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中的作用及电针干预治疗对该通路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治疗组、电针治疗7d组、电针治疗14d组、电针治疗21d组、电针治疗28d组,每组15只,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法制备帕金森病模型,假手术组只注射不含鱼藤酮的等量葵花油乳化液。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不做任何治疗;电针治疗组在造模完成后选取"风府"、"太冲"穴给予电针治疗;电针预治疗组电针治疗7d后再造模。采用旷场试验检测大鼠行为学改变,并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中脑黑质内IRE1α、ASK1、p-JN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PD症候群特征,电针干预后模型大鼠行为学评分改善明显(P<0.01)。模型组大鼠黑质IRE1α、ASK1、p-JNK蛋白表达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显著增高(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预治疗组和电针治疗7d、14d、21d、28d组IRE1α、ASK1、p-JN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电针防治帕金森病的机制可能与电针能明显抑制内质网应激通路IRE1α-ASK1-JNK的活性,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免于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针 内质网应激 跨膜蛋白激酶1 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 C—Jun氨基酸末端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内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述菊 余沛豪 +3 位作者 马骏 王中明 王琪 王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12-1815,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自噬—溶酶体途径在针刺防治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电针治疗7 d组、电针治疗14 d组、电针治疗21 d组、电针治疗28 d组,每组15只。... 目的:探讨自噬—溶酶体途径在针刺防治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电针治疗7 d组、电针治疗14 d组、电针治疗21 d组、电针治疗28 d组,每组15只。采取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法制备PD模型。电针治疗组取穴"太冲""风府",每次治疗20 min,每天1次,疗程分别为7 d、14 d、21 d、28 d。电针预处理组电针治疗7 d后再造模。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并进行评分。造模后除去死亡与体质量过轻过重及外观、行为学未达标的老鼠,每组均为10只。运用Western blot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微管相关膜蛋白轻链3(LC3-II)、自噬底物蛋白P62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了毛发变黄变粗、弓背明显、运动缓慢迟钝、拒捕减少等异常行为学表现,而治疗组和预处理组以上表现程度明显减轻。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对比,模型组LC3-II、P62、α-syn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TH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对比,电针治疗组和预处理组LC3-II的表达水平增加明显(P<0.01);TH表达增强(P<0.01或P<0.05),P62、α-syn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电针防治帕金森病的机制可能与针刺能够改善自噬功能障碍,促进PD模型大鼠体内具有细胞毒性作用α-syn的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针 TH LC3-Ⅱ P62 α-sy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信号通路与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丽 陈瑞 +4 位作者 梁凤霞 舒晴 吴群 徐芬 王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8-611,共4页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靶器官如脂肪组织、骨骼肌组织及肝脏对胰岛素反应性减低而引起的一种生理或病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胰岛素所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效能减弱,其降血糖效应受损[1-2]。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胰岛素信...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靶器官如脂肪组织、骨骼肌组织及肝脏对胰岛素反应性减低而引起的一种生理或病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胰岛素所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效能减弱,其降血糖效应受损[1-2]。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胰岛素信号转导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3]、微血管损伤[4]和炎症[5]等。核因子κB(NF-κB)是最重要的核转录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NF-ΚB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本配穴”电针对遗传性胰岛素抵抗大鼠股四头肌中氧化应激相关性指标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群 陈丽 +2 位作者 徐芬 舒晴 梁凤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电针干预方法对遗传性胰岛素大鼠模型股四头肌中氧化应激相关产物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抑制氧自由基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7周龄Zucker fa/fa大鼠8只,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A组)及...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电针干预方法对遗传性胰岛素大鼠模型股四头肌中氧化应激相关产物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抑制氧自由基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7周龄Zucker fa/fa大鼠8只,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A组)及模型对照组(B组),另选其同窝瘦鼠(Zucker+fa/L)4只为空白对照组(C组)。A组按"标本配穴"法取"关元"、"中脘"、双侧"足三里"、"丰隆"穴,通电强度1m A,频率2Hz,每次10min,每周3次,共3周;治疗3周后大鼠处死,取其股四头肌,提取蛋白,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各组指标。结果:治疗结束后,A组大鼠体重较B组显著降低(P<0.05),股四头肌组织中SOD活性升高,ROS、MDA含量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标本配穴"电针能减少氧化应激,促进抗氧化物SOD的表达,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物MDA的产生,使机体免受氧自由基的损伤,从而减轻或控制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配穴 ZUCKER fa/fa 电针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脾胃理论探讨“肠道微生物菌群为后天之本”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文炎 梁凤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0期3062-3064,共3页
脾胃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是对这一理论的高度概括。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形成与结构变化、生理病理及在防治疾病方面都与中医的脾胃理论相似相通。通过对脾胃理论与肠道微生物菌群之间联系的分析与探讨,我... 脾胃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是对这一理论的高度概括。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形成与结构变化、生理病理及在防治疾病方面都与中医的脾胃理论相似相通。通过对脾胃理论与肠道微生物菌群之间联系的分析与探讨,我们认为肠道微生物菌群可称之为西医理论的“后天之本”,而这2种“后天之本”是不同医学体系下对其理论的高度概括。中医学的发展,需要借鉴西医学的研究方法与成果,从而来阐释中医学的理论与机制,并加以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 脾胃功能 肠道微生物群 肠道菌群 菌群失调 病理表现 后天之本 中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O1参与能量代谢的分子机制
14
作者 舒晴 陈瑞 +6 位作者 梁凤霞 吴松 刘建民 杜艳军 张晓明 李佳 陈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8-352,共5页
机体通过物质代谢,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同时经过体内分解吸收将其中蕴藏的化学能释放出来转化为组织和细胞可以利用的能量,这一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糖代谢是机体能量代谢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血糖水平的稳定... 机体通过物质代谢,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同时经过体内分解吸收将其中蕴藏的化学能释放出来转化为组织和细胞可以利用的能量,这一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糖代谢是机体能量代谢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血糖水平的稳定主要受肝脏和胰腺调节。骨骼肌作为能量支出的主要器官,消耗了人体总葡萄糖量的85%^([1]),并且同样能通过将葡萄糖转化为肌糖原来储存过剩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代谢 FOXO1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内关”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陈松 吴松 +1 位作者 王华 梁凤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47-1551,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选用3月龄Wistar雄性大鼠45只,体重180-220g,编号后按随机数字表分入空白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每组15只。造模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选用3月龄Wistar雄性大鼠45只,体重180-220g,编号后按随机数字表分入空白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每组15只。造模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30分钟,再灌注2小时,观察心肌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及电镜下超微组织的变化。结果:电针预处理组大鼠部分心肌肌丝溶解、断裂,心肌细胞轻微肿胀,轻度空化,线粒体排列稍紊乱,部分线粒体水肿、存在空泡样病变。电针预处理组的大鼠线粒体RCR处于正常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但电针预处理组线粒体RCR低于空白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电针"内关"预处理能改善心肌组织形态学表达,防止心肌组织结构的破坏,修护心肌缺血性损伤,更对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起到了良性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谈倩 李佳 +3 位作者 李静 李柏村 向宏春 蔡国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278-1282,共5页
目的:利用制备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探讨针刺足三里对CIA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60只12周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手针组,每组15只,建立牛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诱导CIA大鼠模型。电针组和... 目的:利用制备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探讨针刺足三里对CIA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60只12周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手针组,每组15只,建立牛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诱导CIA大鼠模型。电针组和手针组于造模完成后第1天取足三里穴治疗,15 min/次,1次/d,连续治疗14 d。在3 d,7 d,14 d时,采用跖围法测大鼠跖围长度,并在治疗14 d后,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膝关节的病理学变化,计算大鼠的胃排空率和肠推进率,结肠蠕动波测定方法检测大鼠的肠蠕动波次数,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胃黏膜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跖关节肿胀明显(P<0.01),软骨组织破坏严重并有炎症细胞浸润,胃排空率和肠推进率均降低(P<0.01),胃黏膜中CRF和VIP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后大鼠跖关节肿胀程度明显降低(P<0.05),软骨破坏程度减轻和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胃排空率和肠推进率提升(P<0.05),肠蠕动波次数增加,胃黏膜中CRF和VIP表达量减少(P<0.05),其中手针干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针刺足三里对CIA大鼠的肠动力障碍具有调节作用,并且手针组疗效优于电针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手针 足三里 类风湿关节炎 胃肠动力 内脏敏感性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血管活性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内关”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陈松 韩永丽 +4 位作者 吴松 王华 梁凤霞 黄伟 陈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6-530,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预处理是否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来影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选用3月龄Wistar雄性大鼠40只,体重(220±23)g,编号后按随机数字表分入对照组(仅穿线,不结扎)、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电针预处理+SB23...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预处理是否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来影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选用3月龄Wistar雄性大鼠40只,体重(220±23)g,编号后按随机数字表分入对照组(仅穿线,不结扎)、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电针预处理+SB230580组,每组10只。通过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检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项心功能指标(舒张末期压力、左室收缩期平均压、短轴缩短率和射血分数),检测心肌组织中活性氧(RO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ATP含量,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项心功能指标中舒张末期压力升高,左室收缩期平均压、短轴缩短率和射血分数均降低(均P<0.05),梗死面积和梗死程度均升高(均P<0.01),心肌肌纤维溶解、断裂,间质增大,心肌细胞肿胀明显,SOD活性及ATP含量明显下降,ROS及MDA含量明显上升(均P<0.05),电针预处理可明显减轻这种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B230580抑制剂可减弱电针"内关"预处理的这种作用(均P<0.05)。结论电针"内关"预处理能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及心肌细胞活性,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轻线粒体的肿胀程度,保护线粒体的完整性。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心肌细胞的呼吸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P38 MAPK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肥胖大鼠下丘脑POMC、AgRP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任加凤 陈瑞 +7 位作者 黄琪 彭苗 李伦 宋燕娟 陈丽 李佳 吴松 梁凤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79,共5页
目的观测电针对肥胖大鼠下丘脑前阿黑皮素(POMC))和刺鼠相关肽(AgRP)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肥胖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高脂饮食喂养造肥胖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电针组动... 目的观测电针对肥胖大鼠下丘脑前阿黑皮素(POMC))和刺鼠相关肽(AgRP)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肥胖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高脂饮食喂养造肥胖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电针组动物足三里、丰隆、关元和中脘电针10 min,3次/周,总疗程为8周。每2周记录大鼠体质量和进食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下丘脑POMC、AgRP蛋白表达水平,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下丘脑POMC、AgRP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从干预前到干预结束后均升高(P<0.05);进食量始终较高(P<0.01);下丘脑POMC蛋白、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1);下丘脑AgRP蛋白、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干预4周后,电针组大鼠进食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且该差异一直持续至干预8周后;干预6周后,电针组大鼠体质量开始低于模型组(P<0.05);干预8周后,电针组大鼠体质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电针组大鼠下丘脑POMC蛋白、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下丘脑AgRP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能够改善肥胖大鼠下丘脑食欲肽的蛋白和基因表达,上调下丘脑抑食欲肽POMC的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下调下丘脑促食欲肽AgRP的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明显降低肥胖大鼠的进食欲望,减少其进食量,控制体质量增长、改善肥胖状态,这可能是针刺改善肥胖能量代谢的中枢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电针 前阿黑皮素原 刺鼠相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小蕾 向丽莉 +4 位作者 薛艺璇 林依梦 杨琪琪 刘珍珍 黄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98-1205,共8页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线粒体膜电位(△Ψm)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MIRI)和电针预处理组(EA),每组20只。Sham组、MIRI组均采用自制...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线粒体膜电位(△Ψm)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MIRI)和电针预处理组(EA),每组20只。Sham组、MIRI组均采用自制鼠衣捆绑,固定于自制鼠台7天,1次/天,20min/次,第8天,Sham组开胸暴露心脏50min后、MIRI组开胸缺血20min再灌注30min后取材。EA组,电针预处理"内关"(双侧)、"足三里"(双侧)、"关元"7天,1次/天,20min/次,第8天开胸缺血20min,再灌注30min后取材。采用TTC染色法测定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梗死的面积和重量,采用JC-1染色法检测△Ψm的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第二个线粒体衍生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激活剂(Smac/Diablo)、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7(Caspase-7)、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心肌梗死面积和重量:与Sham组相比,MIRI组和EA组的梗死面积和重量均增加(均P<0.05),且EA组的梗死面积和重量低于MIRI组(均P<0.01)。(2)线粒体膜电位:与Sham组相比,MIRI组和EA组的红/绿荧光比值均明显下降(均P<0.01);与MIRI组比较,EA组红/绿荧光比值明显升高(P<0.01)。(3)Smac/Diablo基因表达水平:与Sham组相比,MIRI组和EA组的Smac/Diablo、Caspase-7、Caspase-9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与MIRI组相比,EA组的Smac/Diablo、Caspase-7、Caspase-9基因表达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可有效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提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下调促凋亡基因Smac/Diablo、Caspase-7、Caspase-9的表达,电针预处理的保护作用可能是基于改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抑制Smac/Diablo介导的线粒体Caspase凋亡通路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针预处理 线粒体膜电位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认知功能与下丘脑PI3K、Akt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静芝 张晓明 +4 位作者 柳梅华 吴松 刘建民 周焕娇 王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64-168,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下丘脑中PI3K、Akt2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预防组和电针组,以标本配穴法电针治疗。检测各组大鼠FBG、FIN;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丘脑... 目的:观察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下丘脑中PI3K、Akt2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预防组和电针组,以标本配穴法电针治疗。检测各组大鼠FBG、FIN;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丘脑Aβ1-42阳性表达、PI3K、Akt2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结果:(1)较正常组大鼠,模型组大鼠FBG、FINS、ISI升高,IRI降低(P<0.01);定位航行与空间探索时间延迟,跨越次数减少(P<0.01);下丘脑Aβ1-42阳性表达减少,PI3K、Akt2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减少(P<0.01)。(2)较模型组大鼠,预防组和电针组大鼠FBG、FIN、IRI降低,ISI升高(P<0.01);定位航行与空间探索时间缩短,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下丘脑Aβ1-42阳性表达增加,PI3K、Akt2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增加(P<0.01)。(3)较电针组大鼠,预防组大鼠FBG、FIN、IRI降低,ISI升高(P<0.01);定位航行时间缩短(P<0.01);下丘脑PI3K、Akt2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增加(P<0.01)。结论:电针改善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中枢胰岛素抵抗状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治疗 胰岛素抵抗 标本配穴 P13K 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