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植物源农药对烟草赤星病的药效试验 被引量:10
1
作者 卢金清 王琴 +3 位作者 何冬黎 阮小云 许家琦 李婷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5-1157,1161,共4页
对植物源农药16%赤菌宁和14%斑菌净对于真菌病害烟草赤星病的抑菌机制及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6%赤菌宁稀释200倍和300倍以及14%斑菌净稀释200倍对烟草赤星病病菌孢子的形成和菌丝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者在30℃处... 对植物源农药16%赤菌宁和14%斑菌净对于真菌病害烟草赤星病的抑菌机制及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6%赤菌宁稀释200倍和300倍以及14%斑菌净稀释200倍对烟草赤星病病菌孢子的形成和菌丝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者在30℃处理后,pH值6~8范围内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田间防效试验表明,16%赤菌宁稀释200倍和14%斑菌净稀释200倍的相对防效分别为86.6%和84.7%,与对照药剂40%斑赤特稀释500倍防效相当,表明这2种植物源农药是较好的农用抑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烟草赤星病 抑菌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不同剂型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林杰 卢金清 +4 位作者 江汉美 屠寒 许俊洁 万丽娟 郭胜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5-1009,共5页
目的研究天麻钩藤饮中的挥发性成分与剂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HS-SPME-GC-MS法对天麻钩藤饮的粉剂,颗粒剂和分煎颗粒剂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粉剂中检测出挥发性成分98种,鉴定出52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70.... 目的研究天麻钩藤饮中的挥发性成分与剂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HS-SPME-GC-MS法对天麻钩藤饮的粉剂,颗粒剂和分煎颗粒剂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粉剂中检测出挥发性成分98种,鉴定出52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70.88%,含有量最高的为萜品烯,较高的成分有p-伞花烃、芳樟醇、α-蒎烯和1-石竹烯;从市售颗粒剂中检测出挥发性成分35种,鉴定了22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0.82%,含有量较高的成分有棕榈酸、猕猴桃内酯、二十六烷和二十八烷;从分煎颗粒剂中检测出挥发性成分24种,鉴定了17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4.85%,含有量较高的成分有邻苯二甲酸、苯乙酮、苄叉丙酮和避蚊酯。结论与粉剂相比,天麻钩藤饮颗粒剂和分煎颗粒剂的挥发性成分有损失,是否影响治疗自闭症的疗效须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饮 不同剂型 挥发性成分 自闭症 顶空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陆朴微乳剂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 被引量:2
3
作者 江汉美 周坤 +5 位作者 卢金清 何雪峰 张锐 蔡君龙 郭胜男 黎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7-432,共6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复方陆朴微乳剂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的方法。样品经85℃水浴去除溶剂后,加入甲醇溶解超声处理30min、过滤,取滤液,测定其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色谱条件:采用ZORBAXSB-C18色谱柱(250mm...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复方陆朴微乳剂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的方法。样品经85℃水浴去除溶剂后,加入甲醇溶解超声处理30min、过滤,取滤液,测定其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色谱条件:采用ZORBAXS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5%磷酸-甲醇、流速为0.70mL/min、检测波长为294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表明:厚朴酚在0.074~0.518μg/mL(r=0.9997)、和厚朴酚在0.152~1.064μg/mL(r=0.9998)范围内,其质量浓度和峰面积之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厚朴酚的添加回收率在98.8%-10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0%~1.O%(n=6);和厚朴酚的添加回收率在98.5%~99.5%之间,RSD为0.90%~1.1%(n=6),5个不同批次的复方陆朴微乳剂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924和1.2165mg/mL。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复方陆朴微乳剂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陆朴微乳剂 厚朴酚 和厚朴酚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咖啡豆中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法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戴艺 卢金清 +2 位作者 李肖爽 梁欢 蔡君龙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4422-4426,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不同产地咖啡豆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化学计量法处理。初步鉴定出97种化合物,不同产地咖啡豆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不同产地咖啡豆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化学计量法处理。初步鉴定出97种化合物,不同产地咖啡豆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能有效区分巴西、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3个产地的咖啡豆。该方法适用于咖啡豆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可为咖啡豆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豆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荟酚杀菌防腐剂中芦荟苷及茶多酚的含量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杰 江汉美 +4 位作者 卢金清 屠寒 周坤 万丽娟 许俊洁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4期3737-3740,共4页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测定荟酚杀菌防腐剂中有效成分芦荟苷、茶多酚的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ZORBAX S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分别为乙腈-水、0.1%磷酸水溶液-甲醇,流速为0.70 m L/min、检测波...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测定荟酚杀菌防腐剂中有效成分芦荟苷、茶多酚的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ZORBAX S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分别为乙腈-水、0.1%磷酸水溶液-甲醇,流速为0.70 m 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355、279 nm,柱温35℃。结果表明,芦荟苷在0.044~0.264 mg/m L(r=0.999 2)、茶多酚在0.081 6~2.937 6 mg/m L(r=0.999 1)范围内,其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芦荟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7%、茶多酚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2%(n=5),3个不同批次的荟酚杀菌防腐剂中芦荟苷、茶多酚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95、0.090 mg/m L。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荟酚杀菌防腐剂中有效成分芦荟苷及茶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荟酚杀菌防腐剂 芦荟苷 茶多酚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部微乳剂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6
作者 周坤 江汉美 +4 位作者 卢金清 林杰 屠寒 蔡君龙 曹儒宾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1-207,共7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 HPLC)测定复方苦部微乳剂指纹图谱和微乳剂中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含量的方法。样品经85℃水浴去除溶剂后,用0.5%的硫酸溶液溶解、静置后过滤;滤液用浓氨水调节pH至10~11,用氯仿萃取;有机相脱溶,残渣用乙醇...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 HPLC)测定复方苦部微乳剂指纹图谱和微乳剂中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含量的方法。样品经85℃水浴去除溶剂后,用0.5%的硫酸溶液溶解、静置后过滤;滤液用浓氨水调节pH至10~11,用氯仿萃取;有机相脱溶,残渣用乙醇溶解。采用Reprosil-par120-NH2色谱柱,流动相为V(乙腈)∶V(无水乙醇)∶V(3%磷酸溶液)=87∶7∶6,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0℃,对微乳剂样品进行分离;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版)软件对10个不同批次的复方微乳剂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和数据处理,以中位数法生成复方微乳剂对照指纹图谱;采用标准品对照法对其峰归属进行分析,结合外标法测定微乳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表明:10个批次微乳剂样品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0,从中分离得到7个共有指纹峰,指认其中两个色谱峰分别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苦参碱在3.63~58.0μg/mL ( r=0.9991)、氧化苦参碱在4.50~72.0μg/mL(r=0.9990)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10、20和50 mg/L 3个添加水平下,两者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8%~99%( RSD为0.77%~2.6%, n=9)和96%~99%( RSD为1.0%~2.0%, n=9),微乳剂中两者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201和0.225 mg/L,定量限(LOQ)分别为0.671和0.750 mg/L;10个批次微乳剂样品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7.07和43.55 mg/L。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特征性强、信息量大,对复方苦部微乳剂有较好的专属性;建立的HPLC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两者联用能全面有效地控制复方苦部微乳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部微乳剂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可粉色谱指纹图谱的构建及其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7
作者 梁欢 卢金清 +3 位作者 李肖爽 戴艺 张锐 郭胜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6-308,359,共4页
目的:建立可可粉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xtend-C18(250mm×4.6mm,5μm);以乙腈-0.05%磷酸缓冲盐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10μL。测定10批... 目的:建立可可粉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xtend-C18(250mm×4.6mm,5μm);以乙腈-0.05%磷酸缓冲盐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10μL。测定10批不同来源可可粉图谱,并运用相似度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对可可粉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建立了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良好的HPLC指纹图谱,确立了5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3个色谱峰,并建立了可可粉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测得各批次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0以上,系统聚类分析将10批可可粉分为3类。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重现性好,可以作为可可粉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粉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法分析乌梅与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书帆 刘毅 +1 位作者 江汉美 刘天琪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9期113-116,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相结合来分析鉴定乌梅、醋制乌梅和乌梅炭的挥发性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共检测出46种成分,鉴定出34种挥发性成分,从乌梅中检测出32种成分,...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相结合来分析鉴定乌梅、醋制乌梅和乌梅炭的挥发性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共检测出46种成分,鉴定出34种挥发性成分,从乌梅中检测出32种成分,鉴定出23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8.90%。从醋制乌梅中检测出18种成分,鉴定出了14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2.52%。从乌梅炭当中检测出28种成分,鉴定出18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1.93%。三者的共有挥发性成分有9种,与乌梅生品相比,醋制乌梅新增4种成分,减少了13种成分,乌梅炭新增8种成分,减少了13种成分。乌梅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经过醋制和炭炒后发生了明显变化,且药理作用各不相同。该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乌梅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 醋制乌梅 乌梅炭 HS-SPME-GC-MS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分析辛夷与其混用品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3
9
作者 韩蔓 江汉美 +1 位作者 卢金清 戴雨鑫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149-152,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质联用法(GC-MS)对辛夷(Magnoliae flos)(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的干燥花蕾)与其混用品(紫玉兰的干燥花蕾)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从辛夷和其混用品挥发性成分中分别分离鉴定出30、41种成分,...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质联用法(GC-MS)对辛夷(Magnoliae flos)(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的干燥花蕾)与其混用品(紫玉兰的干燥花蕾)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从辛夷和其混用品挥发性成分中分别分离鉴定出30、41种成分,两者共有成分有12种,辛夷挥发性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萜品烯(26.68%),混用品挥发性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樟脑(35.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夷(Magnoliae flos) 混用品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技术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葛根药对及其单味药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书帆 江汉美 +1 位作者 刘毅 刘天琪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123-127,138,共6页
分析了川芎-葛根药对与单味药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药理作用。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川芎-葛根药对与单味药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初步鉴定出68种化合物。药... 分析了川芎-葛根药对与单味药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药理作用。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川芎-葛根药对与单味药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初步鉴定出68种化合物。药对、川芎和葛根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依次为β-甲基苯丙醛(46.84%)、间甲酚(48.49%)、(-)-α-荜澄茄油烯(13.85%)。组成药对后新增21种成分,原有组分减少32种。证明该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川芎-葛根药对及其单味药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可为川芎、葛根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二者联用分析药对与单味药的挥发性成分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信息,新增成分对后续川芎-葛根药对及其复方制剂的相关研究具有指导作用,药对在配伍前后成分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葛根药对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晶玲 江汉美 +2 位作者 屠寒 孟佳敏 肖宇硕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117-119,共3页
以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对照品、槲皮素对照品和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挥发油为对照,对丁香总黄酮还原力、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丁香总黄酮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以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对照品、槲皮素对照品和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挥发油为对照,对丁香总黄酮还原力、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丁香总黄酮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还原力略低于阳性对照BHT而高于丁香挥发油,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则随浓度增大明显增强,浓度达到0.15、0.20 mg/mL时,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超过丁香挥发油和阳性对照B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份陈艾的总黄酮、总多糖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龚敏 卢金清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3期114-116,121,共4页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年份陈艾(Artemisiaargyi)中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总黄酮含量随年份的增加逐年上升,在第3年达到峰值,后急剧下降;总多糖含量总体趋势为不断减少,前3年下降趋势较为缓和,第4年锐减。
关键词 陈艾(Artemisiaargyi) 总黄酮 总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分析莲须、莲子心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文通 江汉美 轩菲洋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137-140,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莲须、莲子心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合理有效地利用中药资源。结果表明,莲须中检测出24种挥发性成分,含量最高的是右旋萜二烯(14.12%);莲子心中检测出26种成分,含量最高的是右旋萜二...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莲须、莲子心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合理有效地利用中药资源。结果表明,莲须中检测出24种挥发性成分,含量最高的是右旋萜二烯(14.12%);莲子心中检测出26种成分,含量最高的是右旋萜二烯(52.63%),莲须、莲子心中含有己醛、壬醛、右旋萜二烯、樟脑、癸醛、1-石竹烯、十五烷、萜品烯、苯乙醇9种共有挥发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须 莲子心 药用部位 HS-SPME-GC-MS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对紫菀及其蜜炙品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蔓 江汉美 郑颖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3期132-136,共5页
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质联用法(GC-MS)对紫菀(Aster tataricus L.f.)生品及其蜜炙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结果表明,从紫菀生品中检测出85个峰,鉴定出70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92.66%;从蜜炙品中检测出75个峰,... 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质联用法(GC-MS)对紫菀(Aster tataricus L.f.)生品及其蜜炙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结果表明,从紫菀生品中检测出85个峰,鉴定出70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92.66%;从蜜炙品中检测出75个峰,鉴定出63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90.54%,且二者的共有挥发性成分有36种。紫菀生品和蜜炙品挥发性成分总离子流较为相似,但其组成和含量有所不同,试验也为紫菀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菀(Aster tataricus L.f.) 蜜炙品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气质联用技术(GC-MS)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分析仙茅及酒仙茅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文通 江汉美 张智婧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3期137-139,共3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生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及酒仙茅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生仙茅中分离出22个峰,鉴定出16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72.7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生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及酒仙茅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生仙茅中分离出22个峰,鉴定出16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72.73%,其中含量最高的为右旋萜二烯,占总挥发性成分的16.22%;从酒仙茅中分离出28个峰,鉴定出24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85.71%,其中含量最高的为壬醛,占总挥发性成分的10.09%。仙茅酒制后部分挥发性成分消失,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新的挥发性成分,为仙茅药材开发利用和临床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 HS-SPME GC-MS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分析桂枝及蜜桂枝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银宇 卢金清 韩蔓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3期185-188,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桂枝及蜜桂枝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桂枝生品中检测出42个峰,鉴定出27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75.53%,含量最高的为肉桂醛(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桂枝及蜜桂枝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桂枝生品中检测出42个峰,鉴定出27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75.53%,含量最高的为肉桂醛(42.28%);从蜜桂枝中检测出46个峰,鉴定出31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86.93%,含量最高的为肉桂醛(61.65%)。桂枝蜜制后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均发生了变化,在临床上治疗虚寒疼痛方面病症时使用蜜桂枝更加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 蜜桂枝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技术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分析川芎茶调制剂不同剂型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文通 江汉美 甘剑锋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112-119,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质联用法(GC-MS)对川芎茶调制剂不同剂型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川芎茶调颗粒中共分离出24个峰,鉴定出16种成分,占其总挥发性成分的89.13%;在川芎茶调片中分离出63个峰,鉴定出46种成分,占其...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质联用法(GC-MS)对川芎茶调制剂不同剂型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川芎茶调颗粒中共分离出24个峰,鉴定出16种成分,占其总挥发性成分的89.13%;在川芎茶调片中分离出63个峰,鉴定出46种成分,占其总挥发性成分的80.91%;在川芎茶调丸(浓缩丸)中分离出94个峰,鉴定出69种成分,占其总挥发性成分的90.10%;在川芎茶调丸(水丸)中分离出101个峰,鉴定出68种成分,占其总挥发性成分的78.50%。川芎茶调制剂的不同剂型的挥发性成分和相对百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茶调制剂 剂型 HS-SPME-GC-MS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分析青皮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蔓 江汉美 马银宇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142-144,共3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质联用法(GC-MS)对青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青皮中分离出68个峰,鉴定出56种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7.98%,分别有右旋萜二烯(15.06%)、芳樟醇(10.88%)、顺式香芹醇(7.88%)、反式香芹醇(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质联用法(GC-MS)对青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青皮中分离出68个峰,鉴定出56种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7.98%,分别有右旋萜二烯(15.06%)、芳樟醇(10.88%)、顺式香芹醇(7.88%)、反式香芹醇(6.49%)、(E,Z)-α-法尼烯(6.26%)、α-松油醇(3.59%)等。首次采用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青皮挥发性成分,旨在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皮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技术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HS-SPME-GC-MS分析海艾挥发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意 卢金清 +1 位作者 龚敏 肖宇硕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96-98,104,共4页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海艾(Artemsia argyi)挥发性成分,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成分类别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采用SD-GC-MS分离出42个组分,鉴定出22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5.95%...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海艾(Artemsia argyi)挥发性成分,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成分类别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采用SD-GC-MS分离出42个组分,鉴定出22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5.95%;采用HS-SPME-GC-MS分离出53个组分,鉴定出28个组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74.11%。SD与HS-SPME两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差异,二者联合分析海艾挥发性成分更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艾(Artemsia argyi) 水蒸气蒸馏法(SD)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与HS-SPME分析筋骨草挥发性成分
20
作者 马银宇 卢金清 +1 位作者 韩蔓 杜成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134-137,共4页
采用HS-SPME和SD法提取筋骨草中挥发性成分,并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S-SPME-GC-MS法共分离出14个峰,鉴定出12种成分;采用SD-GC-MS共分析出20个峰,鉴别出16种成分。HS-SPME与SD联合GC-MS技术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挥发性成分... 采用HS-SPME和SD法提取筋骨草中挥发性成分,并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S-SPME-GC-MS法共分离出14个峰,鉴定出12种成分;采用SD-GC-MS共分析出20个峰,鉴别出16种成分。HS-SPME与SD联合GC-MS技术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挥发性成分的分析,2种方法联合使用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筋骨草挥发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草 HS-SPME SD GC-MS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