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对血管性痴呆颅脑MRI和临床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翼程 骆明军 +2 位作者 陈邦国 凃茜 张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颅脑MRI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以针刺疗法对40例VD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颅脑MRI各项指标、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精神状态速析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 目的:探讨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颅脑MRI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以针刺疗法对40例VD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颅脑MRI各项指标、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精神状态速析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颅脑MRI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但HDS、ADL、MMSE评分上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结论:针刺治疗不能改善患者颅脑形态指标,但可以改善VD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灸疗法 核磁共振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发展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48
2
作者 邱卓英 王朴 王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国际功能 残疾和健康分类(ICF) 认证 应用 国际功能 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青少年版(ICF—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翼程 张红星 +2 位作者 万文俊 黄伟 彭红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4-275,共2页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由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或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导致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一个综合征,包括认知能力、计算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的减退,以及情感、性格的改变,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属老年期痴呆...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由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或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导致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一个综合征,包括认知能力、计算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的减退,以及情感、性格的改变,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属老年期痴呆之一。针刺疗法以其特有的“即刻效应”优势,在急性脑血管病及脑血管相关疾病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几年针刺治疗VaD的临床个案报道显示,针刺治疗能明显改善VaD的近期症状,提高患者的智能及社会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刺治疗 临床研究 缺血缺氧性脑损害 急性脑血管病 慢性进行性疾病 出血性脑卒中 社会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博 冀来喜 +1 位作者 王海军 张夏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0期937-940,共4页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干预方法有药物治疗、认知功能训练及针刺治疗等,其中认知功能训练最为常用。临床实践与机理研究均证实,针刺对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治疗作用。在3种常用的针刺治疗方法中,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报道例数最多,机理...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干预方法有药物治疗、认知功能训练及针刺治疗等,其中认知功能训练最为常用。临床实践与机理研究均证实,针刺对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治疗作用。在3种常用的针刺治疗方法中,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报道例数最多,机理研究也更为全面、详细。但针刺治疗的效果与认知功能训练缺乏对比,针刺结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认知障碍是否具有更好的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uPA、PAI-1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孔立红 毛娟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0-261,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uPA、PAI-1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区uPA与PAI-1含量的变化以及电针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缺血区uPA、PAI-1呈低水平表达;缺血...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uPA、PAI-1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区uPA与PAI-1含量的变化以及电针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缺血区uPA、PAI-1呈低水平表达;缺血再灌后24h uPA表达增加、PAI-1表达降低;电针可下调uPA表达、上调PAI-1的表达。结论:电针治疗可能是通过调节uPA、PAI-1蛋白的表达,减轻脑微血管基底膜的损害进而通过保护脑微血管的完整性来达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电针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对老年大鼠线粒体释放蛋白Bcl-2 Bax在凋亡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杜艳军 孙国杰 康玉屏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9期1679-1680,共2页
目的:艾灸对老年大鼠线粒体释放蛋白Bc l-2家族蛋白在凋亡信号转导通路中作用的影响,以探讨艾灸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自然老龄大鼠为衰老模型,设以青年组、老年组及老年艾灸组;老年艾灸组则用直径约0.8 cm的艾条温和灸“百会”... 目的:艾灸对老年大鼠线粒体释放蛋白Bc l-2家族蛋白在凋亡信号转导通路中作用的影响,以探讨艾灸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自然老龄大鼠为衰老模型,设以青年组、老年组及老年艾灸组;老年艾灸组则用直径约0.8 cm的艾条温和灸“百会”、“肾俞”穴。结果:通过8个疗程的艾灸治疗,老年艾灸组Bc l-2表达显著增强,Bax表达减弱,两者的表达比率与青年组及老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艾灸疗法能有效阻止促凋亡蛋白的增多,促进抗凋亡蛋白的功能,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进而延缓神经元的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脑老化 艾灸疗法 线粒体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经络实质研究的几点反思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英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8期1321-1322,共2页
经络学说是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对人体生理现象、病理反应及其特殊联系规律的总结。经络系统是古代医家或学者在特定历史时期下对人体某些现象 (包括生理及病理变化及人体特定部位之间联系 )的一种解释和总结。经络实质研究是... 经络学说是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对人体生理现象、病理反应及其特殊联系规律的总结。经络系统是古代医家或学者在特定历史时期下对人体某些现象 (包括生理及病理变化及人体特定部位之间联系 )的一种解释和总结。经络实质研究是我国医学科学研究中争论最为激烈 ,而且又最受重视的一个课题。就目前经络实质研究中选用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进行了一些反思 ,并提出了今后经络实质研究可能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实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肝脏GLUT4m RNA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志真 梁凤霞 王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2期427-429,共3页
目的:观测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肝脏GLUT4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双固一通”针法改善其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分子机制,并比较不同强度电针对GLUT4基因表达的影响差异。方法:180-220gWistar大鼠60只,10只为正常对照(A组),另50只行链脲左菌素... 目的:观测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肝脏GLUT4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双固一通”针法改善其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分子机制,并比较不同强度电针对GLUT4基因表达的影响差异。方法:180-220gWistar大鼠60只,10只为正常对照(A组),另50只行链脲左菌素腹腔注射造模,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双固一通”常规电针组(C组)和“双固一通”强刺激电针组(D组),治疗2个疗程后,运用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各组大鼠肝脏葡萄糖转运子-4(Glucose transporter-4,GLUT4)mRNA表达,运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肝脏GLUT4mRNA免疫阳性物检测。结果:糖尿病大鼠肝脏GLUT4mRNA免疫阳性物平均吸光度值较正常大鼠明显减少(P〈0.05),C组和D组均使糖尿病大鼠肝脏GLUT4mRNA表达显著增多(P〈0.05),且两组间的效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固一通”针法能显著增加糖尿病大鼠肝脏GLUT4基因表达,这可能是其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改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重要环节;且短暂强刺激电针在改善糖尿病大鼠GLUT4mRN表达方面与常规电针效应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实验性 “双固一通”针法 胰岛素抵抗 GLUT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