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膝多糖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激活作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宁勇 姚彩萍 +1 位作者 王宇学 陈家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3-415,共3页
目的探讨牛膝多糖对外周血单核细胞是否具有激活作用。方法分别应用中性红试验检测牛膝多糖(1.250mg/ml)对单核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非特异性脂酶染色及电镜技术检测牛膝多糖(1.250mg/ml)诱导单核细胞内溶酶体的改变;0.312、1.250、5.000... 目的探讨牛膝多糖对外周血单核细胞是否具有激活作用。方法分别应用中性红试验检测牛膝多糖(1.250mg/ml)对单核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非特异性脂酶染色及电镜技术检测牛膝多糖(1.250mg/ml)诱导单核细胞内溶酶体的改变;0.312、1.250、5.000mg/ml牛膝多糖对体外培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诱导培养12h,ELISA法测定单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结果牛膝多糖能增强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加单核细胞胞质内溶酶体量,显著诱导单核细胞表达TNFα和IL6。结论牛膝多糖对单核细胞具有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多糖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酶C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IP_3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涛 王歆 +4 位作者 瞿永华 尹飞宇 王常高 陈明锴 何东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测定磷酯酶C(PLC)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三磷酸肌醇(IP3)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阐明PLC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机制。方法取家兔血除去红细胞制备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后分为8个组。第1组用生理盐水处理,第2组用ADP处理,第3组用ASP处理以... 目的测定磷酯酶C(PLC)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三磷酸肌醇(IP3)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阐明PLC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机制。方法取家兔血除去红细胞制备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后分为8个组。第1组用生理盐水处理,第2组用ADP处理,第3组用ASP处理以ADP诱导激活,第4~8组分别用不同剂量的PLC处理并以ADP诱导激活。采用三氯醋酸法制备血小板IR,再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IR含量。结果家兔血小板经生理盐水处理后的IP3含量为0.29pmol/10。血小板,而经ADP处理后IR含量为0.39pmol/10^8血小板。经ASP668μmol·L^-1、5、10、15、20和25U PLC·ml^-1各组处理,并以ADP激活的血小板,测得的IP3含量分别为0.19、0.08、0.15、0.25、0.04和0.18μmol/10^8血小板)。ADP组比生理盐水组IP3有明显的提高,而ASP组、不同的PLC组比ADP组IR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PLC使得ADP激活后的兔血小板IP3水平下降,且无剂量依赖性,表明PLC具有降低血小板中IP3水平的作用,这可能是PLC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酯酶C 血小板 IP3 放射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B基因多态性和H.pylori感染与汉族人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江绍伟 章晓联 +2 位作者 宁勇 高尚民 姚群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59-961,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胃癌患者与匹配人群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率和IL-1B基因多态性,探讨IL-1B基因多态性是否增加H.pylori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 目的:通过比较胃癌患者与匹配人群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率和IL-1B基因多态性,探讨IL-1B基因多态性是否增加H.pylori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法检测胃癌低发区84例胃癌患者和84例与之性别、年龄匹配的普通人群的lL-1B基因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上述人群中的H.pylori感染率。结果:①胃癌患者IL-1B-511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性别、年龄匹配的对照人群(P<0·05),IL-1B-31T/T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84例胃癌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人群(P<0·01)。胃癌患者H.pylori阳性感染者IL-1B-511T/T基因型个体显著多于对照人群。结论:H.pylori感染者胃癌组织中IL-1B-511T/T基因型为主,提示IL-1B-511T/T基因型可能增加H.pylori感染后中国汉族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而IL-1B-31基因型与H.pylori感染后中国汉族人群胃癌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IL-1B 基因多态性 幽门螺旋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肺癌患者基因异常甲基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姚群峰 张利平 +2 位作者 宁勇 曾卫 周宜开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894-895,共2页
关键词 MGMT基因 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炎症患者宫颈分泌物发酵支原体和穿透支原体的检测
5
作者 曹淑彦 周丽萍 +2 位作者 姚群峰 王宇学 王忠永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1-673,共3页
目的探讨3种难培养支原体(发酵支原体,Mf;穿透支原体,Mpe;梨支原体,Mpi)的临床检测方法,同时了解其在温州地区妇科炎症患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妇科炎症患者和正常女性(各280例)的宫颈管分泌物,接种于SP-4培养液培养。阳性培养物应... 目的探讨3种难培养支原体(发酵支原体,Mf;穿透支原体,Mpe;梨支原体,Mpi)的临床检测方法,同时了解其在温州地区妇科炎症患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妇科炎症患者和正常女性(各280例)的宫颈管分泌物,接种于SP-4培养液培养。阳性培养物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和DNA测序等方法加以鉴定。结果280例患者的宫颈分泌物中分离到8株Mf(2.86%)、7株Mpe(2.50%),而280例正常女性未分离到相应菌株。nPCR检测结果与之相符,阳性菌株经测序确认。结论培养液分离培养法结合nPCR技术,准确、较快速,是进行艾滋病(AIDS)相关支原体分离鉴定较可靠实用的方法。温州地区妇科炎症患者存在Mf、Mpe感染,在临床诊治中应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发酵支原体 穿透支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