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特征
1
作者 刘容新 黄锦 +2 位作者 石环繁 张乐 黄升 《湖北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43-48,81,共7页
为了系统评估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开展了为期2年的网格化踏查。结果表明:(1)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59种,隶属26科40属,其中I级保护物种3... 为了系统评估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开展了为期2年的网格化踏查。结果表明:(1)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59种,隶属26科40属,其中I级保护物种3种,II级保护物种56种,兰科和百合科是种数较多的优势科;(2)重楼属植物在该保护区分布了7种,占全国分布种数的31.82%,为该保护区的优势属和特色类群;(3)珙桐和台湾水青冈是该保护区有较大植物群落、数量较多的优势种;(4)35个保护物种在该保护区只有一个分布点,保护与人工繁殖回归工作有待于加强;(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保护区内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海拔800~<1 600 m的七姊妹山山体区域。研究结果为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物种管理、科普教育以及科研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分布特征 优势种 特色类群 七姊妹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以湖北恩施州自然保护区为例
2
作者 车昌武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5年第4期69-71,共3页
为了提升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水平,基于大数据技术,分析了当前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采集不足、不均衡、标准化困难及分析准确性差等问题。采用大数据技术对生物多样性数据的采集、整合和分析进行研究,构建数据挖掘方法、物种分布预... 为了提升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水平,基于大数据技术,分析了当前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采集不足、不均衡、标准化困难及分析准确性差等问题。采用大数据技术对生物多样性数据的采集、整合和分析进行研究,构建数据挖掘方法、物种分布预测模型,探讨其在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通过监测平台建设与实时数据可视化的实践,验证了数据驱动的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提升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全面性与精准性,为保护区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 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监测 数据采集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害生物葛藤的防治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苏长江 《南方农业》 2016年第9期126-126,128,共2页
葛藤,为多年生藤本植物,生长适应性强,分布广泛。由于其攀附植物的特性,对周围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普通林区不同,不能采取常规防治办法。试探究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葛藤的防治对策,... 葛藤,为多年生藤本植物,生长适应性强,分布广泛。由于其攀附植物的特性,对周围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普通林区不同,不能采取常规防治办法。试探究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葛藤的防治对策,为自然保护区葛藤的防治提供建议意见,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和谐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藤 自然保护区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姊妹山保护区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苏长江 《种子科技》 2017年第8期103-104,共2页
分析了七姊妹山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防治现状,从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加强有害生物测报、防治体系建设、强化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了具体防治对策。
关键词 七姊妹山 有害生物 防治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恩施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升 黄伟 +2 位作者 覃磊 黄毕华 刘毅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36,共9页
蕨类植物是森林植被中草本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的生长发育有重大影响。本研究在搜集文献、野外调查和采集标本的基础上,对湖北恩施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及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恩施地区蕨类植物共有39科96属380种,其中中国特... 蕨类植物是森林植被中草本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的生长发育有重大影响。本研究在搜集文献、野外调查和采集标本的基础上,对湖北恩施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及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恩施地区蕨类植物共有39科96属380种,其中中国特有种106种;该地区蕨类植物起源古老,物种分化水平较高,优势科属明显、物种丰富、组成多样,是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地区之一。(2)该地区稀子蕨属、荚果蕨属、黔蕨属和骨牌蕨属种类齐全、分布广泛,是这些属的分化和分布中心。(3)该地区蕨类植物生活类型齐全,以土生为主(占81.36%)。(4)恩施地区在中国蕨类植物地理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地区蕨类植物科属以泛热带区系成分相对较多,总体偏热带区系成分;物种以温带亚洲、东亚和中国特有分布型为主(占60.79%),具有显著的亚热带性质。(5)恩施蕨类植物区系与其他地区联系广泛,过渡性比较明显,尤其与四川地区联系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恩施地区 区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南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多度分布格局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强 艾训儒 +2 位作者 姚兰 朱江 彭宗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1-1069,共9页
基于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内6 hm^2监测样地多度数据,通过累计经验分布曲线(ECDF)表征该样地内不同生活型功能群的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并采用6种模型对各功能群不同取样尺度物种等级-多度曲线进行拟合并检验其拟合效果,分析多度格局与模型... 基于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内6 hm^2监测样地多度数据,通过累计经验分布曲线(ECDF)表征该样地内不同生活型功能群的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并采用6种模型对各功能群不同取样尺度物种等级-多度曲线进行拟合并检验其拟合效果,分析多度格局与模型拟合在不同尺度间的差异,探讨其背后的生态学过程与机制。结果表明:(1)各尺度下落叶种比常绿种的物种数多,物种多样性指数更大,但个体数相对较少;不同功能群稀有种比例排序为:落叶种<所有种<常绿种。(2)6种模型中的断棍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差;中大尺度(50 m×50 m、100 m×100 m)上不同生活型树种多度分布能接受的模型较少,除大尺度的常绿树种外,拟合最优模型均为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大尺度的常绿树种拟合最优模型为中性模型;小尺度上(20 m×20 m)常绿树种的最优模型为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落叶树种最优模型为生态位优先模型,所有树种在小尺度最优模型为Zipf-Mandelbrot模型。研究认为,随着尺度逐渐扩大,中性过程较生态位过程对物种-多度格局的解释力度更大,落叶树种物种多度格局的形成机制较常绿树种更接近于样地所有树种物种-多度格局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度分布 生态过程 模型拟合 取样尺度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伯成 《农技服务》 2014年第3期17-17,共1页
封山育林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狭义的封山育林”是指把荒山或灌丛置于自然演替的环境中,摆脱人类的干扰如乱砍滥伐、放牧、火烧,让其沿着群落自身演替的规律发展。“广义的封山育林”是指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地地、宜... 封山育林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狭义的封山育林”是指把荒山或灌丛置于自然演替的环境中,摆脱人类的干扰如乱砍滥伐、放牧、火烧,让其沿着群落自身演替的规律发展。“广义的封山育林”是指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地地、宜林地、灌丛进行封禁、保护以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或对通过改造有望提高生产力的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山育林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应用 自然演替 森林质量 改造措施 乱砍滥伐 灌草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天然红椿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3
8
作者 汪洋 冷艳芝 +5 位作者 苏长江 宋丛文 程德华 操英南 张敏 付翠林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5,共9页
红椿Toona ciliata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红椿为优势种的天然种群十分少见。对湖北省恩施州4个不同红椿天然种群设立样方调查。编制了红椿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对种群龄级数量进行动态预测,并对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 红椿Toona ciliata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红椿为优势种的天然种群十分少见。对湖北省恩施州4个不同红椿天然种群设立样方调查。编制了红椿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对种群龄级数量进行动态预测,并对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以研究不同种群空间结构和分布格局的成因。结果显示:4个种群的人为干扰强度:T4>T1>T2>T3;4个种群结构动态指数V_(pi)分别为23.8%,34.0%,27.8%和32.3%,均为增长型。由于不同外界干扰强度,不同种群死亡率(qx)出现在龄级上推迟的现象;最高进入x龄级个体的生命期望(ex)值T3>T4>T1>T2。存活曲线不符合Deevey曲线,模拟符合三次函数曲线。25,50和100 m2取样面积上,方差/均值比率法的t检验、Morisita指数Iδ参数的F检验、负二项参数K值均表明:T1和T4种群为聚集分布,T2和T3种群为泊松分布。聚集强度T4>T1>T2>T3;拥挤程度:T1>T4>T3>T2。研究表明:红椿种群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增长状态,潜在干扰影响时,仍表现为稳定种群。红椿天然种群以泊松分布为特征,聚集分布主要来源于人为干扰。适当人为干扰,可以促进红椿种群更新、物种保护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红椿 种群 空间结构 分布格局 天然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南裸子植物资源濒危程度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林勇 縢树锐 +3 位作者 江念 刘峻城 艾训儒 郑小江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70,共8页
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方法,对鄂西南裸子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用濒危系数和遗传损失系数定量分析了区域内自然分布的裸子植物濒危程度和急切保护程度,并按用途对裸子植物资源进行了利用分类。结果表明,鄂西南共... 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方法,对鄂西南裸子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用濒危系数和遗传损失系数定量分析了区域内自然分布的裸子植物濒危程度和急切保护程度,并按用途对裸子植物资源进行了利用分类。结果表明,鄂西南共有裸子植物9科33属89种(含10变种,12栽培品种)。其中,乡土树种36种,占鄂西南裸子植物总种类的40.4%;国家重点保护、国家珍稀濒危、湖北珍稀特有裸子植物分别为12种、10种、13种。C_濒,V_急<0.5的裸子植物分别占区域自然分布裸子植物总种类的33.3%和38.9%,表明鄂西南裸子植物资源整体上受威胁程度较大。鄂西南裸子植物资源的用途分为14大类,以木材类、观赏类、药用类、纤维类和油脂类5类植物为主;每种裸子植物有主要用途、次要用途和一般用途之分。根据濒危程度和急切保护程度数值,可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措施,为裸子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南 裸子植物 濒危程度 急切保护程度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川陕鹅耳枥和多脉青冈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26
10
作者 姚良锦 姚兰 +7 位作者 易咏梅 艾训儒 冯广 刘峻城 陈斯 黄伟 丁易 臧润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1,共11页
【目的】分析湖北七姊妹山6 hm^2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次生林动态监测样地中优势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阐明群落恢复过程中物种共存机制,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空间点格局分析法,将川陕鹅耳枥和多... 【目的】分析湖北七姊妹山6 hm^2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次生林动态监测样地中优势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阐明群落恢复过程中物种共存机制,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空间点格局分析法,将川陕鹅耳枥和多脉青冈按胸径(DBH)划分4个径级:幼树(1 cm≤DBH <2.5 cm)、小树(2.5 cm≤DBH <5 cm)、中树(5 cm≤DBH <10 cm)和成年树(DBH≥10 cm),分析2个优势种不同径级的个体数量、空间分布、种内及种间相关性。【结果】在4个径级段上,川陕鹅耳枥个体数量基本相同,多脉青冈为倒"J"型分布,但2个物种各径级内的个体均具有相似的生境偏好;川陕鹅耳枥与多脉青冈各径级个体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随着径级增加聚集程度逐渐减弱;随空间尺度增大,川陕鹅耳枥中树对幼树种内相关性表现出由显著正相关(P<0.05)向无显著相关性的递减趋势,成年树对幼树表现出由无明显相关性向显著负相关性(P<0.05)递减的趋势,小树对幼树、中树对小树、成年树对中树、成年树对小树均表现出显著(P<0.05)正相关;多脉青冈各径级个体间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性(P<0.05),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弱;不同径级的川陕鹅耳枥对多脉青冈各径级个体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性(P<0.05),并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弱;随空间尺度增大,较大径级(中树和成年树)的多脉青冈个体对川陕鹅耳枥幼树和小树表现出由无明显相关性向显著负相关(P<0.05)的变化趋势,并且径级差距越大,负相关性越强。【结论】湖北七姊妹山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次生林中优势种(川陕鹅耳枥与多脉青冈)具有相似的生境偏好,演替后期种(多脉青冈)对前期种(川陕鹅耳枥)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前期种促进后期种的定居与生长。随着群落恢复,次生林样地将逐步成为后期种占优势的森林群落。本研究结果通过展现物种间关联性的变化也表明,物种关联性的变化过程驱动森林群落构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格局分析 空间关联性 集聚分布 竞争 干扰 生态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树种秃叶红豆外植体启动培养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华 刘容新 +3 位作者 李强 程衡 由金文 艾伦强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4-148,156,共6页
本研究以四年生扦插苗为材料,探索不同消毒方式、外植体、培养基对秃叶红豆丛生芽启动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当年生带腋芽半木质化嫩枝为最佳外植体;用50 mg/L利福平与50 mg/L氯霉素混合液浸泡30 min,然后用75%乙醇浸泡60 s,最后用0.1... 本研究以四年生扦插苗为材料,探索不同消毒方式、外植体、培养基对秃叶红豆丛生芽启动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当年生带腋芽半木质化嫩枝为最佳外植体;用50 mg/L利福平与50 mg/L氯霉素混合液浸泡30 min,然后用75%乙醇浸泡60 s,最后用0.1%氯化汞二段式浸泡各5 min,其污染率为45.00%,灭菌有效值为22.92%;启动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B5+2.0 mg/L 6-BA+0.1 mg/L NAA。研究表明,外植体、消毒方式、培养基是秃叶红豆丛生芽启动培养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筛选丛生芽启动培养的适宜条件可为建立高效离体再生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叶红豆 外植体 消毒 启动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生态文明建设对林业科学发展的促进 被引量:1
12
作者 覃磊 《农技服务》 2015年第2期114-114,共1页
在生态建设中,林业是主体,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就不能够忽视了林业这块主阵地。特别是在我国面临着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破坏相当严重、生态产品短缺等问题时,必须要高度重视科学发展林业建设。为此,需要用生态文明建... 在生态建设中,林业是主体,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就不能够忽视了林业这块主阵地。特别是在我国面临着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破坏相当严重、生态产品短缺等问题时,必须要高度重视科学发展林业建设。为此,需要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对林业建设进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发展 林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林业技术研究的途径研究
13
作者 李清江 《现代园艺》 2013年第24期226-226,共1页
在林业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林业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但是,在当前的林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科技兴林意识不强,林业科技体制不够完善,林业技术的推广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要强化科技兴林意识,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以... 在林业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林业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但是,在当前的林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科技兴林意识不强,林业科技体制不够完善,林业技术的推广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要强化科技兴林意识,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以及大力推广林业技术等措施,以期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技术 研究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如何利用有效的营林措施控制与抵御病虫危害
14
作者 冯本阁 《现代园艺》 2016年第22期41-41,共1页
在林业建设的过程中,病虫害对于林木生长有着重大威胁,轻则造成林木生长受损,严重时会造成林木大面积死亡,这对于林业建设和生态改善非常不利,所以,积极探讨病虫害防治措施意义重大。在林业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科学的营林措施可以... 在林业建设的过程中,病虫害对于林木生长有着重大威胁,轻则造成林木生长受损,严重时会造成林木大面积死亡,这对于林业建设和生态改善非常不利,所以,积极探讨病虫害防治措施意义重大。在林业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科学的营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以期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林措施 抵御病虫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