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0
篇文章
<
1
2
…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航道工程中的浮泥研究综述
被引量:
4
1
作者
尹则高
曹先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年第3期92-94,共3页
对浮泥层的定义,船舶航行对浮泥的影响及浮泥对航道工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浮泥层对航道适航水深的确定和航道回淤量计算的影响较大。由于浮泥的成因和运动规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浮泥对航道工程的影响研究有待于深入。
关键词
浮泥
航道工程
适航水深
回淤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舟山LNG取水泵站泥沙减淤清淤试验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郭雅琼
邹国良
马进荣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LNG接收站取水流道内水流形态复杂,泥沙淤积问题往往难以避免,特别是在含沙量较高水域,流道内泥沙淤积可能威胁接收站的正常运营。为实现LNG取水泵站不停机条件下清淤,开展取水泵站射流冲刷物理模型试验,模拟了射流冲沙装置开启后吸水...
LNG接收站取水流道内水流形态复杂,泥沙淤积问题往往难以避免,特别是在含沙量较高水域,流道内泥沙淤积可能威胁接收站的正常运营。为实现LNG取水泵站不停机条件下清淤,开展取水泵站射流冲刷物理模型试验,模拟了射流冲沙装置开启后吸水间射流水流特征及冲刷效果,探究了射流冲刷设置的喷嘴与翼墙夹角、射流流量、冲刷时间等因素影响下流道内减淤清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理想状态下吸水间射流冲沙装置连续作用12h基本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清淤效果;一次大风浪过后,装置连续作用0.5h基本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清淤效果。清淤效果视射流流量、喷嘴与翼墙夹角以及冲刷时间不同而有差别。结合取水泵站泥沙淤积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取水泵站淤积区主要发生在前池、过滤池末端、吸水间和消防泵附近,建议在这些区域安装射流冲沙装置,实现不停机状态下的减淤清淤,提高取水安全保证率,从而提高运营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LNG
取水泵站
泥沙淤积
射流冲刷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机理、预警及治理技术
3
作者
夏军强
董力志
+3 位作者
邓珊珊
周悦瑶
假冬冬
尚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2-104,共13页
受三峡工程及其上游水库群蓄水拦沙影响,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深入揭示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的形成机理及演化规律,提升崩岸监测预警与治理水平,通过现场勘察与力学分析,阐明了条崩和窝崩的形成机制,解析了抛石护...
受三峡工程及其上游水库群蓄水拦沙影响,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深入揭示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的形成机理及演化规律,提升崩岸监测预警与治理水平,通过现场勘察与力学分析,阐明了条崩和窝崩的形成机制,解析了抛石护岸工程的水毁破坏模式,研发了考虑坡脚冲刷、抛石护岸水毁、地下水位变动等多因素的断面尺度崩岸软件PBEMS,并拓展形成一维至三维水沙输移、河岸崩退等耦合的多尺度动力学模型。基于地下水位监测、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建立了动力学模拟与机器学习融合的崩岸预警技术体系,同时明确了下游大型窝崩抢护的治理策略,并以扬中指南村窝崩为例,优化了抢护工程的布设方案。结果表明:①崩岸机制方面,条崩表现为水流冲刷坡脚诱发的“冲刷-崩塌-再冲刷”循环;窝崩由近岸深槽楔入导致边坡失稳,经回流掏刷持续扩展;抛石护岸水毁呈“单颗粒起动—块石团滑移—整体塌陷”三阶段渐进模式。②模型性能方面,PBEMS软件在崩岸时段识别与形态预测上显著优于传统BSTEM软件;多尺度耦合模型成功实现崩岸全过程模拟,其中一维模型对2024年荆江河段崩岸区域预测准确率达64%,三维模型模拟扬中指南村窝崩的宽度误差仅8.4%。③技术应用方面,崩岸预警技术成功应用于荆江河段2024年崩岸风险等级划分,显著提高了崩岸监测与预警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经优化后的窝崩治理方案使窝塘流速平均降低14.5%,崩塌面积减少17.4%,岸坡坡度由10.5°降至7.7°。研究成果为长江中下游崩岸风险防控提供了系统的科技支撑,对保障河道安全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崩岸机理
崩岸监测预警
窝崩治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规则波作用下混凝土-环氧涂层界面气泡初始损伤演化
4
作者
常留红
郭洋
+2 位作者
郑景琦
李飘
薛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8,共11页
针对海工建筑物混凝土-环氧涂层界面气泡初始损伤在波浪作用下加速演化,进而导致涂层发生力学剥蚀的问题,本文基于内聚力模型基本理论,二次开发内聚力单元,建立环氧涂层-混凝土基体界面初始损伤内聚力模型,模拟规则波作用下界面疲劳损...
针对海工建筑物混凝土-环氧涂层界面气泡初始损伤在波浪作用下加速演化,进而导致涂层发生力学剥蚀的问题,本文基于内聚力模型基本理论,二次开发内聚力单元,建立环氧涂层-混凝土基体界面初始损伤内聚力模型,模拟规则波作用下界面疲劳损伤过程,分析规则波作用下气泡生成角度、面积和偏心率等因素对初始损伤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界面初始损伤的扩展演化分为损伤演化前、疲劳累积和损伤扩展三个阶段:初始损伤演化前,初始损伤动力响应集中于气泡底部尤其是半短轴边缘部位;疲劳累积阶段,半短轴边缘疲劳损伤累积呈阶梯式增长,半短轴边缘脱黏失效后,半长轴疲劳损伤迅速累积并发生脱黏失效;脱黏扩展阶段,脱黏区域从气泡初始损伤底部向外扩展,半短轴脱黏速率大于半长轴,最终形成圆形脱黏区域。随着气泡面积和偏心率的增加,内聚力单元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变增大,涂层脱黏历时缩短;随着气泡生成角度增加,气泡底部内聚力单元最大应变逐渐减小,底部内聚力单元的应变集中效应减弱,涂层脱黏历时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界面
波浪荷载
界面气泡
初始损伤
内聚力模型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州沙和白茆沙 12. 5 m 深水航道整治方案试验研究
被引量:
9
5
作者
杜德军
夏云峰
+3 位作者
吴道文
闻云呈
徐华
张世钊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共9页
以前期数学模型研究为基础,在已有长江河口段模型中,对通州沙水道和白茆沙水道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比选方案、推荐方案以及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定、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从水动力变化、河床冲淤变化等方面,分析对比各方案实施...
以前期数学模型研究为基础,在已有长江河口段模型中,对通州沙水道和白茆沙水道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比选方案、推荐方案以及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定、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从水动力变化、河床冲淤变化等方面,分析对比各方案实施后航道整治效果、护滩效果,以及对河势、防洪和周边的影响.试验研究认为,各方案实施后规划航道12.5 m航道均贯通,稍加疏浚,可满足500 m×12.5 m的深水航道要求;相对推荐方案而言,初设优化方案较优.相关成果已应用于航道工程设计和决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深水航道
通州沙浅滩
白茆沙浅滩
整治方案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岸工程对渤海湾风暴潮高潮位影响分析
被引量:
9
6
作者
章卫胜
陈晨
+1 位作者
李鑫
张金善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2-78,共7页
渤海湾是全世界受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渤海湾建设了大量的大型海岸工程,为研究其建设以后风暴潮可能发生的变化,采用大-中-小区域多重嵌套方法,建立渤海风暴潮二维数值模型。以对渤海海域影响最显著的9216、9711台风和2...
渤海湾是全世界受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渤海湾建设了大量的大型海岸工程,为研究其建设以后风暴潮可能发生的变化,采用大-中-小区域多重嵌套方法,建立渤海风暴潮二维数值模型。以对渤海海域影响最显著的9216、9711台风和2003年10月三次风暴潮为例,对渤海湾大型工程实施前、后的风暴潮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工程实施后风暴潮高潮水位变化,为工程实施可能对风暴潮防护带来的影响提供基础。计算表明,由于沿岸围垦减小海域的纳潮受水面积,海水被挤压抬升,渤海湾海域工程后风暴潮高潮位普遍抬升。在特大风暴潮作用下,水位最大升高可达0.10 m以上,在堤防设计中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渤海湾
台风
寒潮
海岸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广东省内河航运绿色发展策略分析
7
作者
李佳航
马爱兴
+3 位作者
曹民雄
邓涯
胡颖
郑景琦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3,150,共9页
航运绿色发展是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分析广东经济、航运、能源和环境间的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广东内河绿色航运系统模型并进行情景仿真,分析不同绿色情景对广东内河航运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至2...
航运绿色发展是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分析广东经济、航运、能源和环境间的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广东内河绿色航运系统模型并进行情景仿真,分析不同绿色情景对广东内河航运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至2030年,降低运输工具单位能耗对航运业绿色效果优于能源结构;组合情景绿色效果优于单一情景,内河航运系统组合情景两种方案的节能效果分别为18.25%和36.39%;减排效果分别22.42%和50.93%;内河航运系统船舶转用低硫油情景平均降低大气污染物SO_(2)和NO_(x)的排放量约4.93万吨和6.05万吨。长期来看,广东内河航运绿色发展可基于优化产业结构,从改变能源结构、技术手段等多种策略综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航运
内河航运
系统动力学
情景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桥墩基础冲刷试验研究
被引量:
6
8
作者
高祥宇
周伟
+3 位作者
李书亮
段子冰
高正荣
俞竹青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6-33,43,共9页
桥墩基础冲刷是桥梁毁坏的重要因素,是桥梁基础设计的关键指标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桥墩基础在复杂动力条件下冲刷深度的研究常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利用正态系列模型方法,在波流水槽中研究了水流、潮流和波流共同作用下青州航道桥索...
桥墩基础冲刷是桥梁毁坏的重要因素,是桥梁基础设计的关键指标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桥墩基础在复杂动力条件下冲刷深度的研究常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利用正态系列模型方法,在波流水槽中研究了水流、潮流和波流共同作用下青州航道桥索塔基础周围流态变化和局部冲刷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桥墩最大冲刷深度和冲淤范围与水流流速、桥墩轴线与水流夹角和波浪等因素有关;在潮流最大流速和恒定流流速一致情况下,桥墩局部冲刷深度达到平衡后,将会达到与恒定流基本一致的最大冲深;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最大冲刷深度比恒定流增加10%左右。设计桥墩形状在100年一遇水流和波浪共同作用下桥墩基础局部最大冲刷深度为13.7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青州航道桥
桥墩基础
局部冲刷
波流共同作用
最大冲刷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分汊河口地貌演变对整治工程的响应
被引量:
3
9
作者
缴健
高祥宇
+1 位作者
丁磊
张新周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3-150,共8页
以概化分汊河口为研究对象,针对两汊中长期地貌演变对整治工程响应的问题,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整治工程前后分别进行20年地貌演变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整治工程对落潮含沙量影响较大,工程汊道落潮分沙比有显著下降;整治工程主要导致...
以概化分汊河口为研究对象,针对两汊中长期地貌演变对整治工程响应的问题,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整治工程前后分别进行20年地貌演变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整治工程对落潮含沙量影响较大,工程汊道落潮分沙比有显著下降;整治工程主要导致工程汊道坝田区淤积和航道冲刷,同时也增加了非工程汊道的冲刷及淤积厚度;工程后工程汊道淤积量增加,冲刷量减小,冲淤总量减小,非工程汊道淤积量不变,冲刷量增加,冲淤总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化分汊河口
数学模型
整治工程
含沙量
分沙比
地貌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舟山LNG取水流道泥沙淤积试验研究
被引量:
6
10
作者
郭雅琼
马进荣
+1 位作者
邹国良
张霖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0-97,161,共9页
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取水流道内水流形态十分复杂,泥沙淤积问题往往难以避免,特别是在含沙量较高水域,流道内回淤泥沙可能威胁接收站的正常运营。结合现场实测资料,建立取水泵站流道内泥沙物理模型试验,模拟了位于含沙量较高海域的舟...
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取水流道内水流形态十分复杂,泥沙淤积问题往往难以避免,特别是在含沙量较高水域,流道内回淤泥沙可能威胁接收站的正常运营。结合现场实测资料,建立取水泵站流道内泥沙物理模型试验,模拟了位于含沙量较高海域的舟山LNG取水流道内泥沙淤积强度及其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取水泵站内主要淤积部位发生在前池、过滤池末端、吸水间进口和中部以及应急消防泵附近。在LNG运营和停机期间,消防泵和位于吸水间的海水泵均有埋淤风险。结合试验结果和周边已运营LNG取水泵站泥沙淤积及清淤情况,建议在关注区设立射流冲刷装置,可减少人工清淤频次,提高取水安全保证率,从而增加运营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LNG
取水泵站
流道
泥沙淤积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典型城市河道生态修复需水阈值计算方法研究
11
作者
陈小娜
朱红生
+2 位作者
假冬冬
费晓昕
王金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6,共11页
【目的】针对城市河道水动力不足、水生态环境不稳定等问题,合理确定城市河道生态修复需水阈值是当前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分析城市河道不同时期水文水生态特点,探究现有生态流量计算方法适用性,【方法】基于这些方法针对流量资料缺...
【目的】针对城市河道水动力不足、水生态环境不稳定等问题,合理确定城市河道生态修复需水阈值是当前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分析城市河道不同时期水文水生态特点,探究现有生态流量计算方法适用性,【方法】基于这些方法针对流量资料缺乏的城市河道,提出一种较为科学的城市河道生态修复需水阈值综合计算方法,该方法推荐在汛期(5—9月)采用动态污染物稀释法和高水位堰流流量法,非汛期采用动态污染物稀释法和生态水力-生境法,并对湿周法进行改进,以验证结果的合理性。【结果】以马鞍山市芦塘支渠为例,量化得出生态修复需水的逐月过程线,汛期流量范围为0.139~0.429 m^(3)/s,非汛期为0.073~0.295 m^(3)/s。【结论】该阈值综合计算方法从城市河道实际修复需求出发,考虑水系连通、水质提升及水生生物等因素,相较于现有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此结果更具有综合性与适宜性,可为城市河道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环境
生态需水
城市河道
流量阈值
芦塘支渠
综合确定方法
径流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秋茄类红树林消浪特性及其与海堤协同防浪效应
12
作者
杭岑
潘军宁
+1 位作者
琚烈红
翟必垚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7-161,共15页
红树林的防浪减灾功能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但涉及秋茄类红树林冠部消浪能力的研究甚少,风暴潮灾害环境下红树林与海堤的协同防浪效能亦不清晰。在对浙南玉环市茅埏岛周围秋茄红树开展现场观测和力学性能检测的基础上,提出了红树林冠部...
红树林的防浪减灾功能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但涉及秋茄类红树林冠部消浪能力的研究甚少,风暴潮灾害环境下红树林与海堤的协同防浪效能亦不清晰。在对浙南玉环市茅埏岛周围秋茄红树开展现场观测和力学性能检测的基础上,提出了红树林冠部柔性结构消浪模型试验相似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树冠完全和部分淹没条件下红树林消浪物理模型试验,以及风暴潮高水位环境下红树林与海堤组合的越浪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滩涂红树林带能有效减小堤前波高和堤顶越浪量,水位和树叶对波浪衰减的影响均较大,消浪效果随水位升高而减小,高水位条件下红树林冠部树叶起到重要消浪作用,设计高水位3.6 m时,64 m宽的红树林带可减小75%的海堤越浪量。数值模拟结果也证明了红树林可以有效减小越浪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堤顶相对超高在0.70~1.33时,相对长度大于13.9的红树林可减小越浪量达60%以上。本研究还提出了红树综合拖曳力参数、枝和叶拖曳力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参考值,以及考虑红树林影响的无因次单宽越浪量经验公式,可供波浪与红树林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和红树林影响下海堤越浪量评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秋茄
消浪
越浪
海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整治工程影响下分汊河口水动力变化研究
被引量:
2
13
作者
缴健
高祥宇
+2 位作者
丁磊
罗勇
张新周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6-83,共8页
本文针对分汊河口一侧河道整治工程对工程汊及非工程汊水动力的影响问题,采用数学模型试验方法,建立了潮汐分汊河口概化数学模型,计算了整治工程(双导堤与丁坝)前后水动力变化,分析了主要分潮M2、M4的潮位、流速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工程后...
本文针对分汊河口一侧河道整治工程对工程汊及非工程汊水动力的影响问题,采用数学模型试验方法,建立了潮汐分汊河口概化数学模型,计算了整治工程(双导堤与丁坝)前后水动力变化,分析了主要分潮M2、M4的潮位、流速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工程后丁坝局部流速流向特征,讨论了潮波的变形及不对称性。结果显示,整治工程导致工程汊分流比减小,工程区域内流速增加,工程区外流速减小,非工程汊整体流速增加。工程汊的潮流变形及不对称性均较工程前有所增强,导致外海泥沙盐水通过航槽向上游上溯的距离更长,坝田区内流速明显小于航槽流速,并呈明显的旋转流态势,导致坝田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汊河口
整治工程
数学模型
水动力
潮波不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江下游分水咀滩段通航水流条件及整治效果分析
14
作者
李强
胡颖
+2 位作者
魏裕翀
马爱兴
邓涯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8,共10页
汉江下游分水咀滩段受长江水位顶托与上游径流共同影响,水位变幅显著,水流条件复杂。2022年受长江特枯水情影响,顶托作用锐减时,滩段局部急流、陡比降问题加剧,威胁船舶通航安全。基于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分析天然条件下水流特征与碍航...
汉江下游分水咀滩段受长江水位顶托与上游径流共同影响,水位变幅显著,水流条件复杂。2022年受长江特枯水情影响,顶托作用锐减时,滩段局部急流、陡比降问题加剧,威胁船舶通航安全。基于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分析天然条件下水流特征与碍航成因,提出针对性航道整治方案并验证其效果,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河段受上游径流和下游长江水位顶托共同作用,枯水期顶托作用减弱导致局部比降骤增,设计水位条件下局部比降达0.45‰,横向流速达0.8 m/s,形成“跌水卡口”,引发航槽流态紊乱,船舶上行阻力增大、下行舵效降低。2022年长江特枯水位使卡口效应放大,船舶通航条件恶化,罕见枯水碍航态势凸显。(2)随着长江水位抬升或径流量的增大,河段比降呈现先降后升的非线性变化,水位抬升反而削弱了卡口段束窄效应,横向流速降低,通航条件得以改善。(3)研究河段上游为抗冲性强的泥坪段,下游为可动性较高的粉砂段,河床高程骤降达4 m,局部河床坡降显著,河床的异质性加剧了枯水期局部流态的恶化。(4)针对枯水碍航问题,提出航槽疏浚与切除卡口边滩的整治方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设计水位下纵向与横向流速最大降幅分别达0.4 m/s和0.6 m/s,航道内水流比降趋于平缓,主流流向与航道夹角显著缩小,有效缓解了弯道段流态紊乱问题。研究表明,针对性整治工程可缓解水位顶托与河床异质性的叠加碍航效应,为类似河段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下游
水位顶托
枯水期
通航水流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椒江控导工程引起的水沙特征变化分析
被引量:
4
15
作者
马进荣
郭雅琼
邹国良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85-89,共5页
椒江是浙江省的第三大河,上游山溪性河道特征明显、下游潮动力强劲、中游较长河段为洪潮相互顶托作用区,对其最大浑浊带与浮泥运动,极具研究价值。通过分析椒江流域内部分典型工程建设引起的自然条件变化,结合灵江建闸工程初步研究结果...
椒江是浙江省的第三大河,上游山溪性河道特征明显、下游潮动力强劲、中游较长河段为洪潮相互顶托作用区,对其最大浑浊带与浮泥运动,极具研究价值。通过分析椒江流域内部分典型工程建设引起的自然条件变化,结合灵江建闸工程初步研究结果,从水流和泥沙角度分析了强潮山溪性河流对工程的水沙响应特征,分析结果可为类似河流工程建设决策及其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水流
泥沙特征
节制闸
浙江椒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口海岸桥隧工程设计流速推算
被引量:
2
16
作者
潘军宁
辛文杰
+1 位作者
何杰
王红川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5-853,共9页
跨海桥隧工程设计需要推算工程位置不同重现期设计流速,由于现场缺乏长期实测流速资料,设计流速推算存在很大困难。研究提出了采用不同重现期典型风暴潮过程推算河口海岸设计流速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河口地区考虑洪水径流与风暴潮流的耦...
跨海桥隧工程设计需要推算工程位置不同重现期设计流速,由于现场缺乏长期实测流速资料,设计流速推算存在很大困难。研究提出了采用不同重现期典型风暴潮过程推算河口海岸设计流速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河口地区考虑洪水径流与风暴潮流的耦合。在依据澳门验潮站1925—2003年实测潮位资料分析珠江口海域风暴潮过程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潮位和潮差年极值频率分析结果构建了不同重现期典型风暴潮潮型。采用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重现期风暴潮和上游一般洪水组合条件下珠江口水域的流场,得出港珠澳大桥沿线各控制点处设计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桥隧
设计流速
风暴潮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破碎波作用下床面形态研究及泥沙受力分析
被引量:
2
17
作者
李青峰
程永舟
+1 位作者
韩二品
潘昀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27,共6页
破碎带水体强烈紊动对床面形态影响甚大,基于波浪水槽试验对沙质斜坡上破碎带床面形态以及泥沙受力进行研究。分析床面形态发现,同一断面处沙纹沙坝的形态与波浪形态基本一致,波高和周期决定沙纹沙坝的尺寸,波高越大,沙纹沙坝越高;周期...
破碎带水体强烈紊动对床面形态影响甚大,基于波浪水槽试验对沙质斜坡上破碎带床面形态以及泥沙受力进行研究。分析床面形态发现,同一断面处沙纹沙坝的形态与波浪形态基本一致,波高和周期决定沙纹沙坝的尺寸,波高越大,沙纹沙坝越高;周期越长,沙纹沙坝越长。通过对波浪破碎区的近底流速及砂床内孔隙水压力进行测量,将计算得到的表层上举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上举力与床面超静孔隙水压力大小相同。同时观察波浪破碎带床面高程,进一步研究上举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与床面高程的关系,发现表层上举力随着床面高程增加而变大,随着床面高程的降低而减小,而超静孔隙水压力与床面高程之间的关系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波作用
床面形态
超静孔隙水压力
上举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量时间序列混沌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18
作者
丁磊
窦希萍
+2 位作者
高祥宇
潘昀
焦增祥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7-103,共7页
针对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分布情况,以回淤最严重的H^N段为中间段P2段,H段以上为P1段,N段以下为P3段,将全部航道分为3段。采用混沌理论对深水航道全段及各分段回淤量时间序列的饱和关联维数以及K2熵进行混沌特征分析。各分段的饱和关联维...
针对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分布情况,以回淤最严重的H^N段为中间段P2段,H段以上为P1段,N段以下为P3段,将全部航道分为3段。采用混沌理论对深水航道全段及各分段回淤量时间序列的饱和关联维数以及K2熵进行混沌特征分析。各分段的饱和关联维数变化范围为1.80~2.15,K2熵变化范围为0.08~0.12;全段的分数维与K2熵的值大于各分段,分别为2.93和0.16。各分段的饱和关联维数研究表明,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量的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征,全段混沌特征的复杂性高于各分段。根据2011年,2012年和2013年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量的时间序列,利用混沌方法对深水航道未来回淤量进行预测,各分段可预报时间尺度最多为1年,全段的可预报时间尺度为半年。给出了长江口深水航道全段及各分段回淤动力系统数学表达式的一般形式,全段需要3~6个状态变量,3个以上控制变量;各分段需要2~5个状态变量,3个以上控制变量。回淤动力系统数学表达式的一般形式可为建立回淤量预报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航道
混沌特征
回淤量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厚软土地基中桶式基础护岸的变位模式研究
19
作者
潘卓杰
关云飞
+2 位作者
李武
韩迅
张红梅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56-2065,共10页
桶式基础结构常应用于深厚软土地基中作为防波堤或护岸,尤其作为护岸时受荷情况复杂。为探究不同阶段回填荷载作用下桶式基础护岸的变位模式及影响机制,开展了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及有限元模拟,并提出了桶式基础护岸的变位分解计算方法。...
桶式基础结构常应用于深厚软土地基中作为防波堤或护岸,尤其作为护岸时受荷情况复杂。为探究不同阶段回填荷载作用下桶式基础护岸的变位模式及影响机制,开展了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及有限元模拟,并提出了桶式基础护岸的变位分解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桶内回填阶段桶底土体被压缩,桶体发生沉降变位;陆侧回填阶段下桶陆侧上部及海侧土体被挤压,桶体发生指向海侧的滑移变位以及指向陆侧的倾覆变位,且转动中心位于桶底海侧并斜向上逐渐逼近桶体;在深厚软土地基中针对桶周及桶底采用砂桩加固后,能够有效提高竖向承载力、减小沉降量,而对于侧向减载效果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以为桶式基础护岸的变位模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桶式基础护岸
深厚软土
变位模式
离心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上光伏浮管基础极端波浪作用水动力特性
被引量:
1
20
作者
裴元义
宋洋
+2 位作者
沈禹
郭悬
方庆贺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共9页
近年来海上光伏成为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增长点,随着海上光伏开发逐渐走向深远海,海上浮式光伏成为新的需求。浮管基础式浮式光伏结构体系在陆地水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于海洋环境时,需考虑极端海况中的波浪作用,保证海上浮式光伏的结...
近年来海上光伏成为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增长点,随着海上光伏开发逐渐走向深远海,海上浮式光伏成为新的需求。浮管基础式浮式光伏结构体系在陆地水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于海洋环境时,需考虑极端海况中的波浪作用,保证海上浮式光伏的结构安全。基于开源软件OpenFOAM建立浮管极端波浪水动力作用数值模型,采用聚焦波模拟极端波浪,利用物理试验结果验证数值模型的计算精度,并基于验证后的数值模型分析浮式光伏浮管波浪荷载的影响因素及规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值模型能够准确模拟浮管受到的极端波浪作用;浮管淹没深度对波浪荷载影响明显,增加浮管淹没深度可明显降低浮管波浪荷载;入射聚焦波的峰值频率和聚焦波波幅对浮管所受波浪荷载的影响较大,在海上浮式光伏设计时需根据光伏项目开发海域波浪特征进行专项分析。研究结果对海上浮式光伏结构抗波浪作用设计具有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浮式光伏
聚焦波
OPENFOAM
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航道工程中的浮泥研究综述
被引量:
4
1
作者
尹则高
曹先伟
机构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
工程
山东省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年第3期92-94,共3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09FQ003)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联合资助
文摘
对浮泥层的定义,船舶航行对浮泥的影响及浮泥对航道工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浮泥层对航道适航水深的确定和航道回淤量计算的影响较大。由于浮泥的成因和运动规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浮泥对航道工程的影响研究有待于深入。
关键词
浮泥
航道工程
适航水深
回淤量
Keywords
fluid mud
navigation project
navigable depth
deposit volume
分类号
TV148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舟山LNG取水泵站泥沙减淤清淤试验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郭雅琼
邹国良
马进荣
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1YFB2600204)。
文摘
LNG接收站取水流道内水流形态复杂,泥沙淤积问题往往难以避免,特别是在含沙量较高水域,流道内泥沙淤积可能威胁接收站的正常运营。为实现LNG取水泵站不停机条件下清淤,开展取水泵站射流冲刷物理模型试验,模拟了射流冲沙装置开启后吸水间射流水流特征及冲刷效果,探究了射流冲刷设置的喷嘴与翼墙夹角、射流流量、冲刷时间等因素影响下流道内减淤清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理想状态下吸水间射流冲沙装置连续作用12h基本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清淤效果;一次大风浪过后,装置连续作用0.5h基本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清淤效果。清淤效果视射流流量、喷嘴与翼墙夹角以及冲刷时间不同而有差别。结合取水泵站泥沙淤积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取水泵站淤积区主要发生在前池、过滤池末端、吸水间和消防泵附近,建议在这些区域安装射流冲沙装置,实现不停机状态下的减淤清淤,提高取水安全保证率,从而提高运营效益。
关键词
舟山LNG
取水泵站
泥沙淤积
射流冲刷
物理模型
Keywords
Zhoushan LNG
intake pump station
sedimentation
jet flushing
physical model
分类号
TV148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机理、预警及治理技术
3
作者
夏军强
董力志
邓珊珊
周悦瑶
假冬冬
尚钦
机构
武汉大学水资源
工程
与调度全国
重点
实验室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2-104,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040215,52379079)。
文摘
受三峡工程及其上游水库群蓄水拦沙影响,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深入揭示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的形成机理及演化规律,提升崩岸监测预警与治理水平,通过现场勘察与力学分析,阐明了条崩和窝崩的形成机制,解析了抛石护岸工程的水毁破坏模式,研发了考虑坡脚冲刷、抛石护岸水毁、地下水位变动等多因素的断面尺度崩岸软件PBEMS,并拓展形成一维至三维水沙输移、河岸崩退等耦合的多尺度动力学模型。基于地下水位监测、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建立了动力学模拟与机器学习融合的崩岸预警技术体系,同时明确了下游大型窝崩抢护的治理策略,并以扬中指南村窝崩为例,优化了抢护工程的布设方案。结果表明:①崩岸机制方面,条崩表现为水流冲刷坡脚诱发的“冲刷-崩塌-再冲刷”循环;窝崩由近岸深槽楔入导致边坡失稳,经回流掏刷持续扩展;抛石护岸水毁呈“单颗粒起动—块石团滑移—整体塌陷”三阶段渐进模式。②模型性能方面,PBEMS软件在崩岸时段识别与形态预测上显著优于传统BSTEM软件;多尺度耦合模型成功实现崩岸全过程模拟,其中一维模型对2024年荆江河段崩岸区域预测准确率达64%,三维模型模拟扬中指南村窝崩的宽度误差仅8.4%。③技术应用方面,崩岸预警技术成功应用于荆江河段2024年崩岸风险等级划分,显著提高了崩岸监测与预警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经优化后的窝崩治理方案使窝塘流速平均降低14.5%,崩塌面积减少17.4%,岸坡坡度由10.5°降至7.7°。研究成果为长江中下游崩岸风险防控提供了系统的科技支撑,对保障河道安全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工程价值。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崩岸机理
崩岸监测预警
窝崩治理
数值模拟
Keywords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bank failure mechanisms
bank failur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harnessing of arc-shaped bank failure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V147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规则波作用下混凝土-环氧涂层界面气泡初始损伤演化
4
作者
常留红
郭洋
郑景琦
李飘
薛雄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环境
工程
学院
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
重点
实验室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8,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09022)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JJ30703)资助。
文摘
针对海工建筑物混凝土-环氧涂层界面气泡初始损伤在波浪作用下加速演化,进而导致涂层发生力学剥蚀的问题,本文基于内聚力模型基本理论,二次开发内聚力单元,建立环氧涂层-混凝土基体界面初始损伤内聚力模型,模拟规则波作用下界面疲劳损伤过程,分析规则波作用下气泡生成角度、面积和偏心率等因素对初始损伤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界面初始损伤的扩展演化分为损伤演化前、疲劳累积和损伤扩展三个阶段:初始损伤演化前,初始损伤动力响应集中于气泡底部尤其是半短轴边缘部位;疲劳累积阶段,半短轴边缘疲劳损伤累积呈阶梯式增长,半短轴边缘脱黏失效后,半长轴疲劳损伤迅速累积并发生脱黏失效;脱黏扩展阶段,脱黏区域从气泡初始损伤底部向外扩展,半短轴脱黏速率大于半长轴,最终形成圆形脱黏区域。随着气泡面积和偏心率的增加,内聚力单元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变增大,涂层脱黏历时缩短;随着气泡生成角度增加,气泡底部内聚力单元最大应变逐渐减小,底部内聚力单元的应变集中效应减弱,涂层脱黏历时增长。
关键词
涂层界面
波浪荷载
界面气泡
初始损伤
内聚力模型
损伤演化
Keywords
coating interface
wave load
interfacial bubbles
initial damage
cohesion model
damage evolution
分类号
P751 [交通运输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州沙和白茆沙 12. 5 m 深水航道整治方案试验研究
被引量:
9
5
作者
杜德军
夏云峰
吴道文
闻云呈
徐华
张世钊
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
工程
科学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共9页
基金
交通运输部重大科技专项资助项目(201132874660)
文摘
以前期数学模型研究为基础,在已有长江河口段模型中,对通州沙水道和白茆沙水道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比选方案、推荐方案以及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定、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从水动力变化、河床冲淤变化等方面,分析对比各方案实施后航道整治效果、护滩效果,以及对河势、防洪和周边的影响.试验研究认为,各方案实施后规划航道12.5 m航道均贯通,稍加疏浚,可满足500 m×12.5 m的深水航道要求;相对推荐方案而言,初设优化方案较优.相关成果已应用于航道工程设计和决策中.
关键词
长江口深水航道
通州沙浅滩
白茆沙浅滩
整治方案
模型试验
Keywords
Yangtze estuary deep waterway
Tongzhou shoal
Baimao shoal
regulation scheme
physical modelexperiments
分类号
U617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TV131.61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岸工程对渤海湾风暴潮高潮位影响分析
被引量:
9
6
作者
章卫胜
陈晨
李鑫
张金善
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流海岸研究所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
港口
海岸及近海
工程
学院
出处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2-78,共7页
基金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09010601,200801001)
交通运输部西部科技项目经费资助(200632800003-03)
文摘
渤海湾是全世界受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渤海湾建设了大量的大型海岸工程,为研究其建设以后风暴潮可能发生的变化,采用大-中-小区域多重嵌套方法,建立渤海风暴潮二维数值模型。以对渤海海域影响最显著的9216、9711台风和2003年10月三次风暴潮为例,对渤海湾大型工程实施前、后的风暴潮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工程实施后风暴潮高潮水位变化,为工程实施可能对风暴潮防护带来的影响提供基础。计算表明,由于沿岸围垦减小海域的纳潮受水面积,海水被挤压抬升,渤海湾海域工程后风暴潮高潮位普遍抬升。在特大风暴潮作用下,水位最大升高可达0.10 m以上,在堤防设计中需引起重视。
关键词
风暴潮
渤海湾
台风
寒潮
海岸工程
Keywords
storm surge
Bohai Bay
typhoon
cold wave
coastal engineering
分类号
TV148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广东省内河航运绿色发展策略分析
7
作者
李佳航
马爱兴
曹民雄
邓涯
胡颖
郑景琦
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3,150,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3200403)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Y220011,Y221013,Y222011)。
文摘
航运绿色发展是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分析广东经济、航运、能源和环境间的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广东内河绿色航运系统模型并进行情景仿真,分析不同绿色情景对广东内河航运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至2030年,降低运输工具单位能耗对航运业绿色效果优于能源结构;组合情景绿色效果优于单一情景,内河航运系统组合情景两种方案的节能效果分别为18.25%和36.39%;减排效果分别22.42%和50.93%;内河航运系统船舶转用低硫油情景平均降低大气污染物SO_(2)和NO_(x)的排放量约4.93万吨和6.05万吨。长期来看,广东内河航运绿色发展可基于优化产业结构,从改变能源结构、技术手段等多种策略综合实施。
关键词
绿色航运
内河航运
系统动力学
情景仿真
Keywords
green shipping
inland water transport
system dynamics
scenario simulation
分类号
F55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桥墩基础冲刷试验研究
被引量:
6
8
作者
高祥宇
周伟
李书亮
段子冰
高正荣
俞竹青
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长江南京
航道
局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
广东港珠澳大桥材料腐蚀与
工程
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出处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6-33,43,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9YFB1600700)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2019⁃MS1⁃011)。
文摘
桥墩基础冲刷是桥梁毁坏的重要因素,是桥梁基础设计的关键指标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桥墩基础在复杂动力条件下冲刷深度的研究常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利用正态系列模型方法,在波流水槽中研究了水流、潮流和波流共同作用下青州航道桥索塔基础周围流态变化和局部冲刷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桥墩最大冲刷深度和冲淤范围与水流流速、桥墩轴线与水流夹角和波浪等因素有关;在潮流最大流速和恒定流流速一致情况下,桥墩局部冲刷深度达到平衡后,将会达到与恒定流基本一致的最大冲深;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最大冲刷深度比恒定流增加10%左右。设计桥墩形状在100年一遇水流和波浪共同作用下桥墩基础局部最大冲刷深度为13.7 m。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青州航道桥
桥墩基础
局部冲刷
波流共同作用
最大冲刷深度
Keywords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Qingzhou channel bridge
bridge pier foundation
local scour
wave⁃current interaction
maximum scour depth
分类号
P753 [交通运输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TV149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汊河口地貌演变对整治工程的响应
被引量:
3
9
作者
缴健
高祥宇
丁磊
张新周
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3-150,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405400,2018YFC0407400)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Y218002)
文摘
以概化分汊河口为研究对象,针对两汊中长期地貌演变对整治工程响应的问题,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整治工程前后分别进行20年地貌演变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整治工程对落潮含沙量影响较大,工程汊道落潮分沙比有显著下降;整治工程主要导致工程汊道坝田区淤积和航道冲刷,同时也增加了非工程汊道的冲刷及淤积厚度;工程后工程汊道淤积量增加,冲刷量减小,冲淤总量减小,非工程汊道淤积量不变,冲刷量增加,冲淤总量增加。
关键词
概化分汊河口
数学模型
整治工程
含沙量
分沙比
地貌演变
Keywords
schematized bifurcated estuary
numerical model
regulation project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ediment diversion ratio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分类号
U617.5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舟山LNG取水流道泥沙淤积试验研究
被引量:
6
10
作者
郭雅琼
马进荣
邹国良
张霖
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出处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0-97,161,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C0405504)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Y220003,Y220014)。
文摘
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取水流道内水流形态十分复杂,泥沙淤积问题往往难以避免,特别是在含沙量较高水域,流道内回淤泥沙可能威胁接收站的正常运营。结合现场实测资料,建立取水泵站流道内泥沙物理模型试验,模拟了位于含沙量较高海域的舟山LNG取水流道内泥沙淤积强度及其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取水泵站内主要淤积部位发生在前池、过滤池末端、吸水间进口和中部以及应急消防泵附近。在LNG运营和停机期间,消防泵和位于吸水间的海水泵均有埋淤风险。结合试验结果和周边已运营LNG取水泵站泥沙淤积及清淤情况,建议在关注区设立射流冲刷装置,可减少人工清淤频次,提高取水安全保证率,从而增加运营效益。
关键词
舟山LNG
取水泵站
流道
泥沙淤积
物理模型
Keywords
Zhoushan LNG
water intake pumping station
flow passage
sediment deposition
physical model experiment
分类号
P751 [交通运输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TV148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典型城市河道生态修复需水阈值计算方法研究
11
作者
陈小娜
朱红生
假冬冬
费晓昕
王金洋
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中冶华天
工程
技术有限公司
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6,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2095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9080,U2040215)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基金项目(Yy224009)。
文摘
【目的】针对城市河道水动力不足、水生态环境不稳定等问题,合理确定城市河道生态修复需水阈值是当前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分析城市河道不同时期水文水生态特点,探究现有生态流量计算方法适用性,【方法】基于这些方法针对流量资料缺乏的城市河道,提出一种较为科学的城市河道生态修复需水阈值综合计算方法,该方法推荐在汛期(5—9月)采用动态污染物稀释法和高水位堰流流量法,非汛期采用动态污染物稀释法和生态水力-生境法,并对湿周法进行改进,以验证结果的合理性。【结果】以马鞍山市芦塘支渠为例,量化得出生态修复需水的逐月过程线,汛期流量范围为0.139~0.429 m^(3)/s,非汛期为0.073~0.295 m^(3)/s。【结论】该阈值综合计算方法从城市河道实际修复需求出发,考虑水系连通、水质提升及水生生物等因素,相较于现有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此结果更具有综合性与适宜性,可为城市河道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生态环境
生态需水
城市河道
流量阈值
芦塘支渠
综合确定方法
径流
水资源
Keywords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urban rivers
flow threshold
Lutang Branch Canal
comprehensive determination method
runoff
water resources
分类号
TV213.4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秋茄类红树林消浪特性及其与海堤协同防浪效应
12
作者
杭岑
潘军宁
琚烈红
翟必垚
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河海大学
港口
海岸与近海
工程
学院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水灾害防御全国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7-161,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2340225)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基金项目(Yy225008)。
文摘
红树林的防浪减灾功能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但涉及秋茄类红树林冠部消浪能力的研究甚少,风暴潮灾害环境下红树林与海堤的协同防浪效能亦不清晰。在对浙南玉环市茅埏岛周围秋茄红树开展现场观测和力学性能检测的基础上,提出了红树林冠部柔性结构消浪模型试验相似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树冠完全和部分淹没条件下红树林消浪物理模型试验,以及风暴潮高水位环境下红树林与海堤组合的越浪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滩涂红树林带能有效减小堤前波高和堤顶越浪量,水位和树叶对波浪衰减的影响均较大,消浪效果随水位升高而减小,高水位条件下红树林冠部树叶起到重要消浪作用,设计高水位3.6 m时,64 m宽的红树林带可减小75%的海堤越浪量。数值模拟结果也证明了红树林可以有效减小越浪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堤顶相对超高在0.70~1.33时,相对长度大于13.9的红树林可减小越浪量达60%以上。本研究还提出了红树综合拖曳力参数、枝和叶拖曳力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参考值,以及考虑红树林影响的无因次单宽越浪量经验公式,可供波浪与红树林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和红树林影响下海堤越浪量评估参考。
关键词
红树林
秋茄
消浪
越浪
海堤
Keywords
mangroves
Kandelia obovate
wave attenuation
wave overtopping
dike
分类号
TV87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整治工程影响下分汊河口水动力变化研究
被引量:
2
13
作者
缴健
高祥宇
丁磊
罗勇
张新周
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6-83,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405400
2018YFC0407400)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Y218002)
文摘
本文针对分汊河口一侧河道整治工程对工程汊及非工程汊水动力的影响问题,采用数学模型试验方法,建立了潮汐分汊河口概化数学模型,计算了整治工程(双导堤与丁坝)前后水动力变化,分析了主要分潮M2、M4的潮位、流速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工程后丁坝局部流速流向特征,讨论了潮波的变形及不对称性。结果显示,整治工程导致工程汊分流比减小,工程区域内流速增加,工程区外流速减小,非工程汊整体流速增加。工程汊的潮流变形及不对称性均较工程前有所增强,导致外海泥沙盐水通过航槽向上游上溯的距离更长,坝田区内流速明显小于航槽流速,并呈明显的旋转流态势,导致坝田淤积。
关键词
分汊河口
整治工程
数学模型
水动力
潮波不对称性
Keywords
bifurcated estuary
regulation project
numerical model
hydrodynamics
tidal asymmetry
分类号
U617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江下游分水咀滩段通航水流条件及整治效果分析
14
作者
李强
胡颖
魏裕翀
马爱兴
邓涯
机构
湖北省
交通
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灾害防御全国
重点
实验室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8,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B2604700)。
文摘
汉江下游分水咀滩段受长江水位顶托与上游径流共同影响,水位变幅显著,水流条件复杂。2022年受长江特枯水情影响,顶托作用锐减时,滩段局部急流、陡比降问题加剧,威胁船舶通航安全。基于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分析天然条件下水流特征与碍航成因,提出针对性航道整治方案并验证其效果,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河段受上游径流和下游长江水位顶托共同作用,枯水期顶托作用减弱导致局部比降骤增,设计水位条件下局部比降达0.45‰,横向流速达0.8 m/s,形成“跌水卡口”,引发航槽流态紊乱,船舶上行阻力增大、下行舵效降低。2022年长江特枯水位使卡口效应放大,船舶通航条件恶化,罕见枯水碍航态势凸显。(2)随着长江水位抬升或径流量的增大,河段比降呈现先降后升的非线性变化,水位抬升反而削弱了卡口段束窄效应,横向流速降低,通航条件得以改善。(3)研究河段上游为抗冲性强的泥坪段,下游为可动性较高的粉砂段,河床高程骤降达4 m,局部河床坡降显著,河床的异质性加剧了枯水期局部流态的恶化。(4)针对枯水碍航问题,提出航槽疏浚与切除卡口边滩的整治方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设计水位下纵向与横向流速最大降幅分别达0.4 m/s和0.6 m/s,航道内水流比降趋于平缓,主流流向与航道夹角显著缩小,有效缓解了弯道段流态紊乱问题。研究表明,针对性整治工程可缓解水位顶托与河床异质性的叠加碍航效应,为类似河段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汉江下游
水位顶托
枯水期
通航水流条件
Keywords
lower Hanjiang River
backwater effect
dry season
navigational flow conditions
分类号
U617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椒江控导工程引起的水沙特征变化分析
被引量:
4
15
作者
马进荣
郭雅琼
邹国良
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85-89,共5页
文摘
椒江是浙江省的第三大河,上游山溪性河道特征明显、下游潮动力强劲、中游较长河段为洪潮相互顶托作用区,对其最大浑浊带与浮泥运动,极具研究价值。通过分析椒江流域内部分典型工程建设引起的自然条件变化,结合灵江建闸工程初步研究结果,从水流和泥沙角度分析了强潮山溪性河流对工程的水沙响应特征,分析结果可为类似河流工程建设决策及其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潮汐水流
泥沙特征
节制闸
浙江椒江口
Keywords
tidal flow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sluice
mouth of Jiaojiang River
分类号
TV14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口海岸桥隧工程设计流速推算
被引量:
2
16
作者
潘军宁
辛文杰
何杰
王红川
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
工程
科学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5-853,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C1404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20105014)~~
文摘
跨海桥隧工程设计需要推算工程位置不同重现期设计流速,由于现场缺乏长期实测流速资料,设计流速推算存在很大困难。研究提出了采用不同重现期典型风暴潮过程推算河口海岸设计流速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河口地区考虑洪水径流与风暴潮流的耦合。在依据澳门验潮站1925—2003年实测潮位资料分析珠江口海域风暴潮过程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潮位和潮差年极值频率分析结果构建了不同重现期典型风暴潮潮型。采用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重现期风暴潮和上游一般洪水组合条件下珠江口水域的流场,得出港珠澳大桥沿线各控制点处设计流速。
关键词
跨海桥隧
设计流速
风暴潮
数值模拟
Keywords
sea-crossing bridge tunnel
design flow velocity
storm surge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P753 [交通运输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破碎波作用下床面形态研究及泥沙受力分析
被引量:
2
17
作者
李青峰
程永舟
韩二品
潘昀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
工程
学院
丹华水利环境技术(上海)有限公司(DHI中国)
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
重点
实验室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2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09009
41176072)
+1 种基金
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14SS04)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552006)
文摘
破碎带水体强烈紊动对床面形态影响甚大,基于波浪水槽试验对沙质斜坡上破碎带床面形态以及泥沙受力进行研究。分析床面形态发现,同一断面处沙纹沙坝的形态与波浪形态基本一致,波高和周期决定沙纹沙坝的尺寸,波高越大,沙纹沙坝越高;周期越长,沙纹沙坝越长。通过对波浪破碎区的近底流速及砂床内孔隙水压力进行测量,将计算得到的表层上举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上举力与床面超静孔隙水压力大小相同。同时观察波浪破碎带床面高程,进一步研究上举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与床面高程的关系,发现表层上举力随着床面高程增加而变大,随着床面高程的降低而减小,而超静孔隙水压力与床面高程之间的关系则相反。
关键词
破碎波作用
床面形态
超静孔隙水压力
上举力
Keywords
breaking wave
bed form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uplift force
分类号
TV149.2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量时间序列混沌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18
作者
丁磊
窦希萍
高祥宇
潘昀
焦增祥
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7-103,共7页
文摘
针对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分布情况,以回淤最严重的H^N段为中间段P2段,H段以上为P1段,N段以下为P3段,将全部航道分为3段。采用混沌理论对深水航道全段及各分段回淤量时间序列的饱和关联维数以及K2熵进行混沌特征分析。各分段的饱和关联维数变化范围为1.80~2.15,K2熵变化范围为0.08~0.12;全段的分数维与K2熵的值大于各分段,分别为2.93和0.16。各分段的饱和关联维数研究表明,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量的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征,全段混沌特征的复杂性高于各分段。根据2011年,2012年和2013年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量的时间序列,利用混沌方法对深水航道未来回淤量进行预测,各分段可预报时间尺度最多为1年,全段的可预报时间尺度为半年。给出了长江口深水航道全段及各分段回淤动力系统数学表达式的一般形式,全段需要3~6个状态变量,3个以上控制变量;各分段需要2~5个状态变量,3个以上控制变量。回淤动力系统数学表达式的一般形式可为建立回淤量预报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深水航道
混沌特征
回淤量
时间序列
Keywords
deep-water channel
chaotic characteristics
back-silting quantity
time series
分类号
U61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厚软土地基中桶式基础护岸的变位模式研究
19
作者
潘卓杰
关云飞
李武
韩迅
张红梅
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岩土
工程
研究所
河海大学土木与
交通
学院
中交第三航务
工程
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出处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56-2065,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7128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B2604200)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创新团队基金项目(Y321008)。
文摘
桶式基础结构常应用于深厚软土地基中作为防波堤或护岸,尤其作为护岸时受荷情况复杂。为探究不同阶段回填荷载作用下桶式基础护岸的变位模式及影响机制,开展了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及有限元模拟,并提出了桶式基础护岸的变位分解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桶内回填阶段桶底土体被压缩,桶体发生沉降变位;陆侧回填阶段下桶陆侧上部及海侧土体被挤压,桶体发生指向海侧的滑移变位以及指向陆侧的倾覆变位,且转动中心位于桶底海侧并斜向上逐渐逼近桶体;在深厚软土地基中针对桶周及桶底采用砂桩加固后,能够有效提高竖向承载力、减小沉降量,而对于侧向减载效果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以为桶式基础护岸的变位模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桶式基础护岸
深厚软土
变位模式
离心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Keywords
bucket foundation revetment
deep soft soil
displacement mode
centrifugal model test
numerical analysis
分类号
TU476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上光伏浮管基础极端波浪作用水动力特性
被引量:
1
20
作者
裴元义
宋洋
沈禹
郭悬
方庆贺
机构
三峡集团浙江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海洋
工程
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土木
工程
学院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
工程
学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178128)
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团队计划”(2022KJ081)
双一流学科建设基金项目(2023SYLCB04)。
文摘
近年来海上光伏成为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增长点,随着海上光伏开发逐渐走向深远海,海上浮式光伏成为新的需求。浮管基础式浮式光伏结构体系在陆地水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于海洋环境时,需考虑极端海况中的波浪作用,保证海上浮式光伏的结构安全。基于开源软件OpenFOAM建立浮管极端波浪水动力作用数值模型,采用聚焦波模拟极端波浪,利用物理试验结果验证数值模型的计算精度,并基于验证后的数值模型分析浮式光伏浮管波浪荷载的影响因素及规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值模型能够准确模拟浮管受到的极端波浪作用;浮管淹没深度对波浪荷载影响明显,增加浮管淹没深度可明显降低浮管波浪荷载;入射聚焦波的峰值频率和聚焦波波幅对浮管所受波浪荷载的影响较大,在海上浮式光伏设计时需根据光伏项目开发海域波浪特征进行专项分析。研究结果对海上浮式光伏结构抗波浪作用设计具有理论意义。
关键词
海上浮式光伏
聚焦波
OPENFOAM
浮管
Keywords
offshore floating photovoltaics
focused waves
OpenFOAM
floating pipe
分类号
TV139.26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航道工程中的浮泥研究综述
尹则高
曹先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舟山LNG取水泵站泥沙减淤清淤试验研究
郭雅琼
邹国良
马进荣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机理、预警及治理技术
夏军强
董力志
邓珊珊
周悦瑶
假冬冬
尚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规则波作用下混凝土-环氧涂层界面气泡初始损伤演化
常留红
郭洋
郑景琦
李飘
薛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通州沙和白茆沙 12. 5 m 深水航道整治方案试验研究
杜德军
夏云峰
吴道文
闻云呈
徐华
张世钊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海岸工程对渤海湾风暴潮高潮位影响分析
章卫胜
陈晨
李鑫
张金善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广东省内河航运绿色发展策略分析
李佳航
马爱兴
曹民雄
邓涯
胡颖
郑景琦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桥墩基础冲刷试验研究
高祥宇
周伟
李书亮
段子冰
高正荣
俞竹青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分汊河口地貌演变对整治工程的响应
缴健
高祥宇
丁磊
张新周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舟山LNG取水流道泥沙淤积试验研究
郭雅琼
马进荣
邹国良
张霖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典型城市河道生态修复需水阈值计算方法研究
陈小娜
朱红生
假冬冬
费晓昕
王金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秋茄类红树林消浪特性及其与海堤协同防浪效应
杭岑
潘军宁
琚烈红
翟必垚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整治工程影响下分汊河口水动力变化研究
缴健
高祥宇
丁磊
罗勇
张新周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汉江下游分水咀滩段通航水流条件及整治效果分析
李强
胡颖
魏裕翀
马爱兴
邓涯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椒江控导工程引起的水沙特征变化分析
马进荣
郭雅琼
邹国良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河口海岸桥隧工程设计流速推算
潘军宁
辛文杰
何杰
王红川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破碎波作用下床面形态研究及泥沙受力分析
李青峰
程永舟
韩二品
潘昀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量时间序列混沌特征分析
丁磊
窦希萍
高祥宇
潘昀
焦增祥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深厚软土地基中桶式基础护岸的变位模式研究
潘卓杰
关云飞
李武
韩迅
张红梅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海上光伏浮管基础极端波浪作用水动力特性
裴元义
宋洋
沈禹
郭悬
方庆贺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6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