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YOLOv5目标检测算法的航道工程鱼类智能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邱宁 彭士涛 +3 位作者 KONDOLF George Mathias 胡健波 马国强 于迅 《水道港口》 2024年第5期806-815,共10页
为促进深度学习技术在航道工程生态影响评估方面的应用,提高内河航道建设的生态化和智能化水平。文章筛选了36种长江航道工程区域典型鱼类为目标鱼种,采用原位与室内两种场景水下影像采集及人工标注的方法,建立了航道工程鱼类目标检测... 为促进深度学习技术在航道工程生态影响评估方面的应用,提高内河航道建设的生态化和智能化水平。文章筛选了36种长江航道工程区域典型鱼类为目标鱼种,采用原位与室内两种场景水下影像采集及人工标注的方法,建立了航道工程鱼类目标检测数据集。进一步利用该数据集基于YOLOv5目标检测算法进行了模型训练,并对训练的模型进行了测试验证。模型测试结果表明,训练数据集的精确率分数为0.933,召回率分数为0.98,平衡点处F1分数为0.89,均接近于1,训练效果较好。训练数据集与验证数据集的标注框损失值、目标损失值和分类损失值均趋近于0,训练和验证数据的拟合程度良好。混淆矩阵图表明不同鱼体之间能够互相区分,且能够预测为各自正确的类别。验证数据集整体mAP值为0.933,召回率分数0.98,F1平衡点处分数0.89,识别效果较好。整体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形成的基于YOLOv5的目标检测技术对航道工程典型鱼类具有优良的目标检测与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5 目标检测 鱼类智能识别 航道工程 深度学习 生态影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畸形波波长计算方法研究
2
作者 崔成 潘文博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3-721,共9页
在畸形波相关研究中,多采用线性波或者高阶Stokes波的色散关系估算畸形波波长,然而畸形波是一种波形持续时间较短的强非线性波浪。与规则波相比,畸形波的能量组成更为复杂,除了受高阶谐波影响,在其形成过程中,还会发生非线性的波-波相... 在畸形波相关研究中,多采用线性波或者高阶Stokes波的色散关系估算畸形波波长,然而畸形波是一种波形持续时间较短的强非线性波浪。与规则波相比,畸形波的能量组成更为复杂,除了受高阶谐波影响,在其形成过程中,还会发生非线性的波-波相互作用。为了检查采用规则波色散关系估算畸形波波长的精度,本研究采用组成波聚焦的方法在试验水槽中模拟畸形波,根据浪高仪阵列采集的波面时间过程统计畸形波波长,并与相同波高和周期的1阶线性波、3阶Stokes波和5阶Stokes波波长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与线性理论相比,采用3阶和5阶Stokes波色散关系估算畸形波波长的精度较高,3阶色散关系足以描述高阶谐波对波长的影响。另外,由于不能考虑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高阶色散关系会高估周期较长的畸形波和低估周期较短的畸形波。为了能更准确估算畸形波波长,本研究基于3阶色散关系,结合回归分析方法,提出一种精度更高的畸形波波长估算方法,与3阶Stokes波色散关系相比,计算精度提高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波 波长 非线性 波-波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修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杨计刚 闫龙 +5 位作者 吴宁宇 张健 聂智超 罗基伟 曲树盛 王亚民 《水道港口》 2025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渗透结晶型防水剂作为一种可提升混凝土自修复技术的关键材料被广泛关注,对于降低混凝土结构失效风险具有显著作用。针对钢筋混凝土海上结构在海洋复杂环境下易发生内部钢筋的腐蚀进而导致结构耐久性及可靠性降低、修复成本增加问题,通... 渗透结晶型防水剂作为一种可提升混凝土自修复技术的关键材料被广泛关注,对于降低混凝土结构失效风险具有显著作用。针对钢筋混凝土海上结构在海洋复杂环境下易发生内部钢筋的腐蚀进而导致结构耐久性及可靠性降低、修复成本增加问题,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不同活性化学物质掺量下自修复混凝土抗渗以及抗压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新型自修复材料一次抗渗能力更强且具有更优的力学性能,在最优抗渗配合比下,该材料一次抗渗压力可达到2.3 MPa、二次抗渗压力可达2.2 MPa,在最优抗压配合比下,7 d和28 d最大抗压强度分别可达到53.26 MPa和70.25 MPa。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渗透结晶型混凝土自修复材料的配合比方法,为治理海洋等恶劣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结构失效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工结构 自修复混凝土 抗渗等级 抗压强度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okes波作用下张紧式组合刚度系泊浮式防波堤水动力响应研究
4
作者 亢戈霖 张雨 +1 位作者 金瑞佳 耿宝磊 《水运工程》 2025年第4期14-22,72,共10页
为适应海洋工程深水化发展,提出将张紧式系泊方案与组合刚度系泊方式相结合,并应用于浮式防波堤。基于势流理论下的高阶边界元方法,建立张紧式组合刚度系泊的浮式防波堤数值模型,将绕射波浪力与经典文献对比,证明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 为适应海洋工程深水化发展,提出将张紧式系泊方案与组合刚度系泊方式相结合,并应用于浮式防波堤。基于势流理论下的高阶边界元方法,建立张紧式组合刚度系泊的浮式防波堤数值模型,将绕射波浪力与经典文献对比,证明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设定入射波为二阶Stokes波,分析组合系泊刚度和钢缆长度因素影响下的浮式防波堤水动力特性,并计算系泊张力安全系数。研究发现:在各波周期下浮堤在垂荡方向运动曲线呈现出明显的不规则现象,系泊几何非线性影响显著。不同系泊刚度方案的几何非线性程度不同,防波堤运动幅度差异较大,不同钢缆长度的防波堤运动位移统计结果接近,运动特性相似。最后结合系泊张力安全系数比较,得出适合设计波浪条件的张紧式组合刚度系泊系统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防波堤 张紧式系泊 势流理论 组合刚度系泊 STOKES波 系泊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作用下斜坡式护岸L型胸墙受力规律试验研究
5
作者 王莹钊 刘宇 刘鸣洋 《中国水运》 2025年第4期84-86,89,共4页
文中以中交营口LNG接收站护岸工程为例,通过开展断面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波浪作用下斜坡式护岸L型胸墙受力规律,对比了L型胸墙正反两种布置型式的受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波要素作用下,反L型胸墙所受水平力、竖向力、倾覆力矩和底... 文中以中交营口LNG接收站护岸工程为例,通过开展断面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波浪作用下斜坡式护岸L型胸墙受力规律,对比了L型胸墙正反两种布置型式的受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波要素作用下,反L型胸墙所受水平力、竖向力、倾覆力矩和底板浮托力均明显小于正L型胸墙;反L型胸墙利用了顶板受到的波浪下压力,趾板的遮蔽作用以及下压力和浮托力的相位差,稳定性明显好于正L型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式护岸 反L型胸墙 波压力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开挖引起上部建筑物沉降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宇亭 安晓宇 晋亚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54-57,共4页
地下隧道选线时,常不可避免的出现下穿建筑物的情况。为保证上部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需要控制下穿隧道引起的建筑物基础的沉降。不同基础型式的建筑物在下穿隧道施工中,沉降变化不同。通过三维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双管大型隧道开挖引起... 地下隧道选线时,常不可避免的出现下穿建筑物的情况。为保证上部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需要控制下穿隧道引起的建筑物基础的沉降。不同基础型式的建筑物在下穿隧道施工中,沉降变化不同。通过三维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双管大型隧道开挖引起的浅基础办公楼和桩基础厂房的沉降情况。由于隧道开挖引起的应力释放,建筑物基础的实测沉降随隧道的开挖而增加。距离隧道开挖距离近的位置沉降值较大,距离开挖距离远的位置沉降值较小。桩基础厂房的沉降值都明显小于浅基础办公楼。而开挖近点的沉降值大于远点的沉降值,最大可相差2.8倍。开挖初期浅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量明显高于桩基础,最大值可相差6倍。最终隧道开挖完成后,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量小于浅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变形 离心模型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高液限土的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7
作者 李治朋 《水道港口》 2023年第3期460-465,共6页
通过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等手段,对苏北高液限土的工程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液限土的液限对分类定名、状态等物理性质有显著影响,含水量相同时,液限越高,土的状态越硬,高液限土的强度及承载力远高于同含水量的淤泥质土,高液... 通过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等手段,对苏北高液限土的工程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液限土的液限对分类定名、状态等物理性质有显著影响,含水量相同时,液限越高,土的状态越硬,高液限土的强度及承载力远高于同含水量的淤泥质土,高液限土的压缩系数大,压缩模量小,固结系数随液限的增大而减小。苏北地区高液限土具有高含水率、高压缩性、固结系数低、强度相对高的特点,必然会表现出不同于一般粘性土的工程性质,研究结论可为高液限土地基处理等岩土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液限土 含水量 强度 承载力 压缩系数 压缩模量 固结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茶荣沿海港口波浪三维整体物理模型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昊 张慈珩 +1 位作者 刘海源 陈汉宝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2-67,共6页
三维波浪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已广泛运用于防波堤工程实践中。三维整体物模试验较传统的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而言,对于波浪与结构物的作用有着更加完备的刻画。三维随机波浪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可量化波浪的浅水变形、折绕射、越浪量及海工结构... 三维波浪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已广泛运用于防波堤工程实践中。三维整体物模试验较传统的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而言,对于波浪与结构物的作用有着更加完备的刻画。三维随机波浪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可量化波浪的浅水变形、折绕射、越浪量及海工结构物三维稳定性。以越南茶荣沿海港口防波堤工程为例,利用1:34.3三维整体波浪物理模型,针对不同波向及重现期波浪条件下防波堤堤头、堤身三维稳定性与防波堤越浪量进行测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防波堤头堤石为5 t、主干为3.5 t时结构布置可靠稳定。2)仅在极端高水位和设计高水位部分组次发生少量越浪或者溅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型 波浪 稳定性 防波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并联平台的港口船舶智能系泊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峰 唐友刚 +3 位作者 赵铁石 胡克 丁实兴 胡传琦 《水道港口》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随着海运业发展对船舶大型化、装卸效率提升的需求以及码头作业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港口系泊这一传统作业方式提出了挑战。文章基于船舶水动力学及机构运动理论,从船舶系泊工况和要求出发,开展自动系泊机构设计,并研发了基于3UPS/6UP... 随着海运业发展对船舶大型化、装卸效率提升的需求以及码头作业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港口系泊这一传统作业方式提出了挑战。文章基于船舶水动力学及机构运动理论,从船舶系泊工况和要求出发,开展自动系泊机构设计,并研发了基于3UPS/6UPS并联平台单元构成的具备主动减摇能力的智能化自动系泊方案,通过系统机构分支的恢复力与被动阻尼自主适应系泊船舶的运动量,实现主动控制系泊船舶姿态,并依托所研发样机在波浪水池开展了不同工况的船模试验以验证方案可行性,从改善船舶运动量角度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泊 智能 并联平台 运动量 泊稳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桩防波堤设计参数试验验证与规范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亢戈霖 陈汉宝 +1 位作者 刘海源 齐作达 《中国港湾建设》 2024年第6期28-33,共6页
板桩防波堤是一种对深厚软土地基有较高适应性的防波堤结构,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少。以某海外板桩防波堤工程为例,采用不规则波对不同水深处的防波堤断面开展设计波浪要素断面试验,判断护底块石、沙垫层稳定性,测量模型越浪量和防波堤迎浪... 板桩防波堤是一种对深厚软土地基有较高适应性的防波堤结构,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少。以某海外板桩防波堤工程为例,采用不规则波对不同水深处的防波堤断面开展设计波浪要素断面试验,判断护底块石、沙垫层稳定性,测量模型越浪量和防波堤迎浪侧所受波浪力分布,验证防波堤结构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最后将试验结果与国内外规范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得到的波浪力及越浪结果偏于安全,防波堤设计高程合适;不同波浪状态下规范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值之间的差异不尽相同,进行具体工程设计时,需将规范公式计算与物理模型试验结合,力求设计参数合理,保证防波堤自身结构及掩护港区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印度尼西亚 板桩防波堤 波浪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尔锚拖曳运动状态离心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11
作者 安晓宇 王斐 +5 位作者 纪文栋 张宇亭 刘现鹏 李建东 元光宗 边天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7-121,共5页
对于平铺或浅埋在海床中的海底管道和电缆,意外的拖锚作业是影响其安全运营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锚在土中的拖动过程中时刻发生着土的大变形和破坏,涉及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及接触非线性等诸多力学问题,通过解析的研究手段很难准确... 对于平铺或浅埋在海床中的海底管道和电缆,意外的拖锚作业是影响其安全运营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锚在土中的拖动过程中时刻发生着土的大变形和破坏,涉及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及接触非线性等诸多力学问题,通过解析的研究手段很难准确地分析拖锚过程。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展开拖锚研究,测试和计算了不同重量的船锚在不同类型海床上的运动趋势、拖曳力发展规律、入土深度等。结果表明,在低强度的黏性土海床上拖锚,极有可能会产生一种假抓底现象;在中高强度的黏性土海床上拖锚,锚的拖动过程可以分为土台形成阶段、锚爪楔入阶段和运动稳定阶段三个阶段;在无黏性土和黏性土海床上,达到稳定阶段时拖动的距离分别是锚长的4倍和1.27~1.96倍;对于质量大于6 t的霍尔锚,无论在黏性土海床还是非黏性土海床上,锚爪的入土深度均大于1 m,拖锚作业很有可能会对海管或海缆造成直接损坏,需要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锚 拖锚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入土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抛锚对海底管道影响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12
作者 刘海成 安晓宇 +4 位作者 王斐 张宇亭 李建东 边天奇 元光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17-221,共5页
锚击是影响海底管道安全运营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天科院TK-C500土工离心机以及新开发的抛锚试验装置开展了抛锚离心模型试验,测量了海底管道的受力变化,分析了抛锚作业对浅埋海底管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落距对管道弯矩的变化有着普... 锚击是影响海底管道安全运营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天科院TK-C500土工离心机以及新开发的抛锚试验装置开展了抛锚离心模型试验,测量了海底管道的受力变化,分析了抛锚作业对浅埋海底管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落距对管道弯矩的变化有着普遍性的影响,管道弯矩增量与落点的水平距离和管道埋深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当12.3 t霍尔锚落在φ630管道正上方时,各种不同落距各种不同管道埋深工况,管道弯矩增量都远大于其塑性屈服弯矩,管道的安全运行已经受到了严重威胁。当落距小于3.5 m、水平距离大于1.4 m时和当落距增大到7 m、水平距离大于2.8 m时,管道弯矩增量不会超过塑性屈服弯矩;随着落距继续增大,锚落于管道一定范围内时,都将对管道安全运行产生严重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 霍尔锚 抛锚 海底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FL的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冲刷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郝文辉 李永进 +4 位作者 吴宁宇 杨永焱 聂智超 曲树盛 张健 《水道港口》 2024年第1期18-27,共10页
单桩式基础作为海上风电应用最为广泛的支撑型式,其周围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冲蚀。目前,海上风电基础冲刷后的结构动力响应研究较少考虑叶片、机舱、轮毂等细节特征,而是将上部结构简化为质点或静止状态,缺乏基础-结构-荷载一体化数值仿真... 单桩式基础作为海上风电应用最为广泛的支撑型式,其周围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冲蚀。目前,海上风电基础冲刷后的结构动力响应研究较少考虑叶片、机舱、轮毂等细节特征,而是将上部结构简化为质点或静止状态,缺乏基础-结构-荷载一体化数值仿真方法,难以反映冲刷后风机结构振动规律。为此,依托菩提岛海上风电场,通过多波束扫测探明了单桩基础最大冲刷深度,基于AFL(等效嵌固长度)法考虑桩基柔性特征,计算不同冲刷深度下桩基等效嵌固长度,建立风、浪共同作用下风机仿真模型,揭示不同冲刷深度下单桩式海上风电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现有桩基冲刷深度难以引起结构共振,且风机的整体振幅较小。塔架和桩基均在F-A(前后)向出现最大振幅,而S-S(侧)向和YAW(垂)向的位移幅值相对较小,故需要对F-A向振动进行重点监测。随着桩基局部冲刷深度增加,风机结构固有频率单调递减,当冲刷深度达到12 m,结构整体刚度不足,给出了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冲刷安全阈值。提出的单桩式海上风电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可为工程中不同冲刷深度引起风机振动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 海上风电 多波束扫测 冲刷 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典型碍航滩段航道整治数学模型及船舶仿真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晓松 孔宪卫 +1 位作者 蔡翼枫 李笑晨 《水道港口》 2024年第1期35-42,共8页
长江是重要的航运通道,碍航滩段对船舶安全航行造成严重影响,以长江涪陵至丰都老虎梁河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的水文地形资料,采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典型滩段的碍航特性、整治参数、整治方案进行了研究。基于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及船舶... 长江是重要的航运通道,碍航滩段对船舶安全航行造成严重影响,以长江涪陵至丰都老虎梁河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的水文地形资料,采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典型滩段的碍航特性、整治参数、整治方案进行了研究。基于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及船舶操纵模拟,对整治方案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并确定窄深型挖槽方案为最优整治方案,为消除通航瓶颈、保障船舶安全和航道畅通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碍航滩段 航道整治 二维水流 船舶操纵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荷载作用下防波堤地基土动强度试验研究
15
作者 李治朋 李一良 张宇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6-190,共5页
通过模拟波浪荷载,对防波堤地基土做了等压固结不排水动三轴剪切试验,分析得出,循环剪应力比与破坏振次可用幂函数拟合,但拟合参数不是常数,与土类和围压有关;土体在剪切过程中孔隙水压力会不断增加,但始终没有达到初始的围压数值,达到... 通过模拟波浪荷载,对防波堤地基土做了等压固结不排水动三轴剪切试验,分析得出,循环剪应力比与破坏振次可用幂函数拟合,但拟合参数不是常数,与土类和围压有关;土体在剪切过程中孔隙水压力会不断增加,但始终没有达到初始的围压数值,达到破坏标准时,约为初始围压的60%~80%;动孔压比与振次比关系可用幂函数很好地拟合,拟合参数不是常数,与土性有关;3种土的动应变发展模式不同,粉质黏土的压应变一直大于拉应变,粉土是压应变与拉应变基本同时发展,砂土则在开始一段时间,轴向应变很小,压应变小于拉应变,中后期,轴向应变迅速增长,压应变逐渐超过了拉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荷载 动三轴试验 动强度 振次 孔隙水压力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港口码头安全的隧道埋置深度研究
16
作者 张帅 孙兴鹏 孔宪卫 《珠江水运》 2023年第13期79-82,共4页
本文依据江阴二通道隧道工程穿越了.码头及船坞,通过数值模拟试验来分析双隧道工程.与码头桩.基的影响.。当地层损失率为05%时,分别模拟了隧道顶部距离桩底的距离为100m、130m和160m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隧道与桩底距离的增加,隧道... 本文依据江阴二通道隧道工程穿越了.码头及船坞,通过数值模拟试验来分析双隧道工程.与码头桩.基的影响.。当地层损失率为05%时,分别模拟了隧道顶部距离桩底的距离为100m、130m和160m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隧道与桩底距离的增加,隧道间及其上方土体均产生较大沉降,且最大地基沉降随隧道与桩底距离的增加而逐步递减.。码头桩基沿隧道各方向的位移在逐步.减小,最终桩基沿隧道横向最大.水平位移降低了156%,沿隧道纵向最大水平位移降低了64%,码头的最大沉降降低了196%。并且,在本次的数值模拟试验中,还得出码头模拟试验的影响范围为136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江隧道 码头桩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道开挖对护岸结构影响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17
作者 吴文华 安晓宇 +2 位作者 刘勇军 杨立功 张宇亭 《水运工程》 2024年第7期232-238,共7页
为了研究航道开挖对新老护岸结构的影响,依托东宗线航道四改三工程,利用大型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平台研究航道开挖对老挡墙护岸结构、新施工钢板桩的受力和变形特征的影响,得出航道开挖过程中板桩两侧土压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开挖深... 为了研究航道开挖对新老护岸结构的影响,依托东宗线航道四改三工程,利用大型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平台研究航道开挖对老挡墙护岸结构、新施工钢板桩的受力和变形特征的影响,得出航道开挖过程中板桩两侧土压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开挖深度增加,靠岸侧(主动侧)土压力逐渐减小;受板桩位移、变形及离心模型试验重液影响,临水侧(被动侧)土压力部分减小,底部土压力增大。开挖卸载导致老挡墙呈现向水侧移动且向后翻转的趋势。设计工况的极限开挖深度约为3.6 m,此时钢板桩顶部帽梁的水平位移达到0.069 m;对于6、8和10 m 3种长度的板桩,其极限开挖深度约为0.5~0.6倍桩长,且随着桩长增加极限开挖深度逐渐降低。研究得出不同板桩长度下开挖深度的阈值,可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 板桩 挡墙 离心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中通道岛隧结合部波流特性及覆盖层稳定性试验研究
18
作者 聂晓彤 刘军其 +2 位作者 戈龙仔 陈汉宝 刘海源 《水道港口》 2024年第4期486-494,共9页
基于岛隧工程结合部与传统隧道、近岸陆地工程衔接存在明显差别,以及在设计上面临的新难题,为保证深中通道岛隧结合部沉管隧道覆盖层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结合部区域范围内波流特性和防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 基于岛隧工程结合部与传统隧道、近岸陆地工程衔接存在明显差别,以及在设计上面临的新难题,为保证深中通道岛隧结合部沉管隧道覆盖层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结合部区域范围内波流特性和防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开展物理模型试验,模拟了包括波浪和水流之间变化角度的水动力场,以及波流耦合作用护面块体稳定性;揭示了岛隧结合部波流耦合效应,总结了波高比(H_(s)′/H_(s))和流速比(U′/U)与相对流速(U/C)、波陡(H_(s)/L)、相对水深(d/L)和波流夹角(α)变化规律,并导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同时通过多组试验对比优化,获得了护面块体最优稳定重量,导出了波流耦合作用下护面块体稳定重量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不仅解决了深中通道重大工程的实际问题,也为今后海底沉管隧道覆盖层的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中通道工程 岛隧结合部覆盖层 波流耦合 稳定性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河航道板桩-浆砌块石结构共同护岸机理研究
19
作者 杨立功 张宇亭 +2 位作者 李建东 赵跃 吴文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2-227,共6页
在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中,新建板桩-原有浆砌块石共同护岸成为一种新型的护岸结构。通过对该护岸结构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板桩与原有结构之间无连接(J1)、刚性连接(J2)时,原有护岸结构位移、板桩桩侧土压力及桩身弯矩。试验结果表... 在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中,新建板桩-原有浆砌块石共同护岸成为一种新型的护岸结构。通过对该护岸结构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板桩与原有结构之间无连接(J1)、刚性连接(J2)时,原有护岸结构位移、板桩桩侧土压力及桩身弯矩。试验结果表明,刚性连接时,原有结构后倾、下沉位移远小于无连接情况,板桩稳定性大幅度提升;开挖过程中J1,J2条件下板桩除了产生平移位移、还有转动位移,J1以转动为主,J2以平移为主;受U型板桩形状影响,开挖过程中板桩两侧土体形成土拱,同一深度不同位置板桩土压力有较大区别,土压力变化也有较大差异;开挖过程中,J2条件下桩身范围内土压力变化较一致,J1条件下随桩身深度增加,桩侧土压力变化幅度增加;J1条件下最大弯矩位于桩身下部、J2条件下位于桩身上部,且J2最大弯矩大于J1最大弯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桩 浆砌块石 护岸 土压力 土拱效应 离心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桩加固岸坡变形与桩土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20
作者 张健 杨立功 +3 位作者 张宇亭 赵跃 刘勇军 吴文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02-206,共5页
针对航道开挖过程中护岸边坡板桩变形及桩土相互作用机制,通过选取典型断面进行现场试验的方法,对板桩结构位移、土压力及临近土体变形等关键物理量参数进行监测,并结合理论计算方法对板桩结构及后方岸坡土体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探究... 针对航道开挖过程中护岸边坡板桩变形及桩土相互作用机制,通过选取典型断面进行现场试验的方法,对板桩结构位移、土压力及临近土体变形等关键物理量参数进行监测,并结合理论计算方法对板桩结构及后方岸坡土体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探究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桩后土体变形与主动土压力的内在关联,得到了部分有益结论。板桩护岸后方边坡土体水平位移随开挖进行逐渐增加,边坡达到平衡状态时不同深度土体位移约为0.8~1 mm,板桩桩顶水平位移变化量约为1.2 mm。航道开挖过程中板桩主动侧土压力随开挖的进行逐渐减小,不同埋深位置桩侧土压力减小值约为1 kPa,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发现现场试验结果均较小,说明上述理论计算方法对于本试验结构形式而言土压力计算略偏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桩 岸坡加固 现场试验 土体位移 桩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