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秸秆还田模式对秸秆腐解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祥 柯希恒 +4 位作者 王树星 曹山朝 张养利 曾桥 王永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探明秸秆腐解及土壤性质对还田模式的响应,为提高秸秆还田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比较辅助剂添加模式、耕作模式、小麦机械收获模式及微生物菌剂活化模式4种秸秆还田模式下秸秆的腐解率及土壤性质的变化。【结果】在辅助剂添加... 【目的】探明秸秆腐解及土壤性质对还田模式的响应,为提高秸秆还田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比较辅助剂添加模式、耕作模式、小麦机械收获模式及微生物菌剂活化模式4种秸秆还田模式下秸秆的腐解率及土壤性质的变化。【结果】在辅助剂添加模式中,秸秆还田+尿素+微生物菌剂+土壤调理剂模式明显优于其他还田模式,还田12个月其秸秆腐解率达100%,并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耕作模式中,深翻播种与深松免耕在还田12个月时秸秆腐解率均为100%;机械收获及微生物菌剂活化模式中,自带营养的活化微生物菌剂与洋马联合收获机处理可提高秸秆腐解率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结论】小麦成熟期采用洋马联合收获机收获,采用小麦秸秆+尿素+自制微生物菌剂+土壤调理剂的模式还田,下茬耕作采用深耕播种、深松免耕交替进行,微生物菌剂施用时进行活化并带足营养,在上述技术措施条件下,还田10个月小麦秸秆腐解率达100%,并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田模式 秸秆腐解率 土壤性质 耕作模式 菌剂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