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电活动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段吉强 宋锦宁 +5 位作者 郝璞珩 马旭东 李丹东 赵永林 郭小叶 赵君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观察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自发放电的特征,揭示DAI对大鼠海马CAl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DAI后6h组、12h组、24h组、72h组。采用... 目的观察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自发放电的特征,揭示DAI对大鼠海马CAl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DAI后6h组、12h组、24h组、72h组。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记录海马神经元的放电活动,每只动物记录2个单位放电。分析比较各组各个单位放电的放电类型、放电频率等差异。结果 1DAI后各组与正常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观察到3种类型放电,即不规则放电、规则放电和簇式放电。在放电类型上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比较各组的12个单位放电的平均放电频率、平均ISI可得出DAI后12h组的平均放电频率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3比较各组簇式放电的簇内ISI:DAI后12h组最小,其次是24h组、72h组,6h组与正常组最大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AI对大鼠海马CAl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具有明显影响,并且呈不同放电类型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簇式放电 细胞外放电 椎体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伴发抑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天鹏 王冠宇 +1 位作者 王小峰 尹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73-576,共4页
癫痫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其病程及治疗时间均较长,其中约有30%的患者在经过2~3年以上口服抗癫痫药物的正规治疗后仍不能有效的控制住癫痫发作.这种药物难治性的癫痫患者在长时间发病期间极易造成精神心理障碍,其中最常见的... 癫痫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其病程及治疗时间均较长,其中约有30%的患者在经过2~3年以上口服抗癫痫药物的正规治疗后仍不能有效的控制住癫痫发作.这种药物难治性的癫痫患者在长时间发病期间极易造成精神心理障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抑郁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术 药物难治性癫痫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型胶质细胞代谢抑制剂氟代柠檬酸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行治国 赵君杰 +3 位作者 宋锦宁 马旭东 黄廷钦 郭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0-536,共7页
目的研究星型胶质细胞代谢抑制剂氟代柠檬酸(FC)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的作用,探讨SAH后星型胶质细胞介导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 3d组和SAH3d+FC组,每组12只。采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建... 目的研究星型胶质细胞代谢抑制剂氟代柠檬酸(FC)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的作用,探讨SAH后星型胶质细胞介导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 3d组和SAH3d+FC组,每组12只。采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建立SAH模型,SAH 3d+FC组侧脑室注射FC,建模后3d,利用免疫组织学染色和电镜评估FC对皮层的神经保护作用和对星型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内NF-κB的含量及其磷酸化程度的变化,利用ELISA检测FC对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的影响,利用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H 3d组皮层神经元肿胀、核变形,微血管结构紊乱,内皮形态异常,SAH损伤标志物NSE、星型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GFAP、Iba-1的表达升高,凋亡细胞数、细胞核内NF-κB的含量及磷酸化程度、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的水平均增加(P<0.05)。而FC可减轻SAH 3d时的神经损伤,抑制NSE、GFAP、Iba-1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数、细胞核内NF-κB的含量及磷酸化程度,并降低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的水平(P<0.05)。结论星型胶质细胞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释放TNF-α、IL-1β、IL-6等炎性因子,并激活小胶质细胞介导炎性损伤。抑制星型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对SAH后早期脑保护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型胶质细胞 氟代柠檬酸 炎症反应 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动症心理治疗及家庭支持治疗现状 被引量:10
4
作者 唐洪兴 王小峰 +1 位作者 姜杰 尹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0-252,共3页
抽动症(tic disorders,TD),是指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以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快速的、突然的、反复的、不自主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具有病情反... 抽动症(tic disorders,TD),是指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以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快速的、突然的、反复的、不自主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具有病情反复,病程长等特点,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症 心理治疗 家庭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瘤周水肿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小峰 王琪 +4 位作者 杜春亮 白西民 党俊涛 赵金安 姚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0-192,共3页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5%,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胶质瘤瘤周水肿是胶质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1]。有研究证实,瘤周水肿是肿瘤细胞侵袭引起组织重建的结果,是胶质瘤细胞生长和扩散的合适生态位[2]。WU等人通过研...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5%,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胶质瘤瘤周水肿是胶质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1]。有研究证实,瘤周水肿是肿瘤细胞侵袭引起组织重建的结果,是胶质瘤细胞生长和扩散的合适生态位[2]。WU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在单因素分析中,胶质瘤患者的瘤周水肿程度、水肿类型、坏死程度、强化程度、病理分级、患者年龄、Karnofsky表现状态和术后放疗与患者总生存率有关;在多因素分析中,术前MRI显示瘤周水肿范围和坏死程度是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3],与轻度水肿患者相比,重度水肿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缩短[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瘤周水肿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矢状窦旁中后1/3脑膜瘤术中回流静脉的保护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金安 白西民 刘喜全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中后1/3脑膜瘤术中保护回流静脉的方法及意义,为确保手术成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外科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上矢状窦旁中后1/3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保护回流静脉分为观察组(36例)...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中后1/3脑膜瘤术中保护回流静脉的方法及意义,为确保手术成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外科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上矢状窦旁中后1/3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保护回流静脉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患者行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V)检查,明确上矢状窦通畅程度与脑膜瘤周边静脉回流代偿情况,术中尽量保护回流静脉及正常脑组织,妥善处理受累矢状窦。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未评价矢状窦通畅情况,未保护回流静脉。依据Simpson标准评价肿瘤切除程度,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全切率、死亡率、对症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肿瘤全切除34例(94.44%),对照组患者肿瘤全切除10例(71.43%),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上矢状窦中后1/3脑膜瘤术前行MRV检查,术中保护回流静脉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上矢状窦 回流静脉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