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修饰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娜 刘扬 +1 位作者 陈小强 应苗苗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5-384,共10页
植物多糖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天然大分子聚合物,具有抗氧化、降血糖、免疫调节、抗肿瘤、抑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大量研究发现多糖可以通过结构修饰增加其生物活性,本文重点介绍了硫酸化、磷酸化、乙酰化、羧甲基化和硒化等五种化学修饰... 植物多糖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天然大分子聚合物,具有抗氧化、降血糖、免疫调节、抗肿瘤、抑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大量研究发现多糖可以通过结构修饰增加其生物活性,本文重点介绍了硫酸化、磷酸化、乙酰化、羧甲基化和硒化等五种化学修饰多糖方法及各方法对多糖生物活性的影响,同时总结了化学修饰多糖作为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功能因子和运载体及食品配料等应用。这为充分挖掘植物多糖生物活性,推动其在食品领域的产品开发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糖 化学改性 结构修饰 生物活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茶渥堆发酵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韦佳汝 聂凯丽 +1 位作者 陈小强 应苗苗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24-434,共11页
黑茶是一种具有独特感官特征的后发酵茶。黑茶一般采用鲜叶制成的毛茶作为原料,通常由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和干燥四步完成。渥堆发酵是黑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以湿热作用为基础,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生胞外酶,促进黑茶内含成分转化,形成... 黑茶是一种具有独特感官特征的后发酵茶。黑茶一般采用鲜叶制成的毛茶作为原料,通常由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和干燥四步完成。渥堆发酵是黑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以湿热作用为基础,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生胞外酶,促进黑茶内含成分转化,形成独特的风味。本文对主要参与黑茶发酵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归纳,总结了微生物对黑茶中多酚类物质、游离氨基酸、生物碱类、茶褐素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此外还探究了黑茶的抗氧化、胃肠道保护、降血糖血脂等功能活性。研究结果将为今后黑茶的加工生产以及更好地利用黑茶中活性成分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加工工艺 渥堆发酵 微生物多样性 功能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州高校新青年下乡的志愿服务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曲小远 应巨林 白炳贵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7-9,共3页
针对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项目内容单一、欠缺活动反思、项目活动碎片化以及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2015年6月,温州市委联合温州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以温州市12所高校为试点,自上而下推动高校新青年下乡志愿服务活动,... 针对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项目内容单一、欠缺活动反思、项目活动碎片化以及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2015年6月,温州市委联合温州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以温州市12所高校为试点,自上而下推动高校新青年下乡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加强志愿服务与专业服务相融合、创新服务内容、规范化管理以及整合社会资源等途径,构建高校志愿服务社会支持体系,促进高校志愿服务向制度化、常态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志愿服务机制 新青年下乡 高校志愿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肥不同掺混比对一品红花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静 袁玲 吴良欢 《陕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13-15,共3页
以一品红(圣诞红)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进行控释肥掺混比试验,研究了金正大树脂包膜尿素(PCU)与硫磺加树脂包膜尿素(SPCU)两种新型控释肥对一品红的生长及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CU与PU掺混处理下植株含N量高于PCU单施,其中掺混处理... 以一品红(圣诞红)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进行控释肥掺混比试验,研究了金正大树脂包膜尿素(PCU)与硫磺加树脂包膜尿素(SPCU)两种新型控释肥对一品红的生长及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CU与PU掺混处理下植株含N量高于PCU单施,其中掺混处理以PCU30%+PU70%植株含N量较高。花卉专用BB肥(CRBBF)较PCU30%+PU70%处理,苞片数和苞片直径分别提高了28.6%和27.7%,PCU100%处理、PCU70%+PU30%处理较CRBBF处理植株干重分别提高了25.2%和9.0%。这说明在强淋洗条件下,CRBBF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一品红花卉品质,较PCU及其与PU不同掺混比处理更有利于提高一品红的观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品红 新型控释肥 植株营养 花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应力场预测热液区域——以TAG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钦柱 陶春辉 +2 位作者 廖时理 李怀明 邓显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51,共6页
本文根据TAG区的钻探资料及岩心测试结果,建立了双层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ANSYS应力软件并结合TAG热液区的地形数据对该区进行应力模拟。结果表明:热液喷口区域与最大水平应力低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中仍处于活动状态的TAG丘状... 本文根据TAG区的钻探资料及岩心测试结果,建立了双层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ANSYS应力软件并结合TAG热液区的地形数据对该区进行应力模拟。结果表明:热液喷口区域与最大水平应力低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中仍处于活动状态的TAG丘状体区呈现明显的局部最大水平应力低值;而已经停止活动并且不具有典型喷口地形的MIR丘状体区域则处于最大水平应力的非封闭低值区域。据此,本文在TAG丘状体区域圈定了5个喷口可能区域,钻探结果揭示区内存在较好的矿化和蚀变现象,表明应力场预测法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成矿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形 TAG热液区 应力场 成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