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服务路径研究
1
作者 秦松 邱文致 +3 位作者 陆振 刘伟成 叶深 杨云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5年第1期10-15,共6页
浙江省是海洋渔业大省,渔业生产安全是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为进一步了解浙江省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服务发展情况,提升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水平,培育海洋渔船新质生产力,基于对浙江省海洋渔船、渔业安全生产事故... 浙江省是海洋渔业大省,渔业生产安全是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为进一步了解浙江省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服务发展情况,提升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水平,培育海洋渔船新质生产力,基于对浙江省海洋渔船、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及海洋渔船基层管理组织的考察调研,结合有关文献资料,从基层海洋渔船管理组织监管机制、人员配备、自建能力及管理水平等方面梳理了浙江省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海洋渔船组织化管理的发展情况和问题短板,总结了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服务典型模式,提出了浙江省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服务实现路径,为浙江省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管理转型升级提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渔船组织化 安全生产 管理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北麂沉积物柱状样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其来源解析
2
作者 陈星星 陆荣茂 +1 位作者 刘伟成 周朝生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758-2764,共7页
于2022年12月,在温州北麂采集一根沉积物柱状样,分析了0~40 cm不同层次沉积物样品中铜(Cu)、铅(Pb)、镉(Cd)、锌(Zn)和铬(Cr)等5种重金属含量并计算富集因子指数(enrichment factors, EF,代表元素富集程度)。结果表明,多数重金属在次表... 于2022年12月,在温州北麂采集一根沉积物柱状样,分析了0~40 cm不同层次沉积物样品中铜(Cu)、铅(Pb)、镉(Cd)、锌(Zn)和铬(Cr)等5种重金属含量并计算富集因子指数(enrichment factors, EF,代表元素富集程度)。结果表明,多数重金属在次表层30 cm左右浓度和EF值都达到峰值或有一个高值区,这可能主要是由20世纪80—90年代北麂岛周边区域高强度人为排放的重金属导致的。进一步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了控制北麂岛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垂向分布的关键因素,结果发现,5种重金属的关键控制因素不同,Cu、Pb、Zn和Cr的输入主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重金属Cd来源则与人为活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温州北麂 沉积物柱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对温州洞头海域游泳生物的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晓雯 王铁杆 +1 位作者 刘颖 张鹏 《水产科技情报》 2021年第3期154-160,共7页
温州洞头海域是浙南重要的渔场,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为了监测该地区的游泳生物资源,在传统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使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COI)对渔获物样品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生物隶属于4个纲19个科25个属的2... 温州洞头海域是浙南重要的渔场,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为了监测该地区的游泳生物资源,在传统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使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COI)对渔获物样品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生物隶属于4个纲19个科25个属的28个种,DNA条形码的有效鉴定率为96.5%。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所有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下载的同一种类序列都聚为一支,该结果可以有效证实鉴定结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将传统形态学鉴定与DNA条形码识别结合可以有效鉴定物种,有助于对洞头海域游泳生物的种类进行识别,并为这些游泳生物建立可靠的DNA条码参考库,为该地区渔业监测、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海洋保护区的建立提供可参考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COI基因 生物鉴定 洞头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鱼祭]亲鱼养殖和人工产卵技术
4
作者 单乐州 邵鑫斌 +2 位作者 马建忠 任鹏 李安 《水产养殖》 2025年第7期49-51,共3页
斑[鱼祭](Clupanodon punctatus)隶属于鲱形目、鲱科、[鱼祭]属,是我国南北沿海近岸常见的经济鱼类。作为滤食性鱼类,斑(鱼祭)在渔业资源环境修复和生态渔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海水人工增殖放流中,斑[鱼祭]是常见品种,在实现生态洁水... 斑[鱼祭](Clupanodon punctatus)隶属于鲱形目、鲱科、[鱼祭]属,是我国南北沿海近岸常见的经济鱼类。作为滤食性鱼类,斑(鱼祭)在渔业资源环境修复和生态渔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海水人工增殖放流中,斑[鱼祭]是常见品种,在实现生态洁水的同时,提高渔民捕捞收益。南美白对虾池塘或高位池养殖中常混养适量的斑[鱼祭],一方面斑[鱼祭]能滤食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可改善养殖水质,减少虾病发生;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养殖水体生产力,增加斑[鱼祭]养成的额外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食性鱼类 斑鱼祭 人工产卵 经济鱼类 亲鱼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子研究
5
作者 邱文致 秦松 +8 位作者 唐未 叶深 范青松 唐久 艾龙威 吴强 林克泽 郑春芳 刘伟成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7,共13页
为掌握南麂列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时空变化特征,分别于2022年11月、2023年5月、2023年9月对南麂列岛海域的水生生物及环境要素进行了3个航次的调查。室内实验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93种,其中包括20种浮游幼体,2023.09航次物种数最丰... 为掌握南麂列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时空变化特征,分别于2022年11月、2023年5月、2023年9月对南麂列岛海域的水生生物及环境要素进行了3个航次的调查。室内实验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93种,其中包括20种浮游幼体,2023.09航次物种数最丰富(63种),2022.11航次物种数最低(45种);其中优势种(Y≥0.02)包括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肥胖软箭虫(Flaccisagitta enflat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a pacifica)等19种。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512.84 ind./m^(3),平均生物量为614.82 mg/m^(3),存在明显的航次差异,2023.09航次丰度和生物量最高,2022.11航次丰度和生物量最低。浮游动物香农-威尔(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分别为1.64、0.55和2.57。Spearman相关性分析、非度量多维度排序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盐度、温度、总氮质量浓度、硝酸盐质量浓度和浮游植物丰度是影响南麂列岛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生物量的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缢蛏5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的SNP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滕爽爽 胡高宇 +2 位作者 范建勋 柴雪良 肖国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1-870,共10页
利用多态性SNP标记,采用SNaPShot方法分析了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5个群体(山东东营群体DY、浙江乐清群体YQ、福建云霄群体YX、广东湛江群体ZJ及广西钦州群体QZ)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DY、YQ、YX、ZJ和QZ的平均有... 利用多态性SNP标记,采用SNaPShot方法分析了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5个群体(山东东营群体DY、浙江乐清群体YQ、福建云霄群体YX、广东湛江群体ZJ及广西钦州群体QZ)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DY、YQ、YX、ZJ和QZ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是1.754、1.555、1.558、1.533和1.519;平均香农指数(I)为0.605、0.501、0.502、0.489和0.471;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17、0.282、0.282、0.265和0.285;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23、0.336、0.338、0.325和0.313;平均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为0.336、0.241、0.238、0.234和0.229;缢蛏5个群体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STRUCTURE分析显示所有的缢蛏个体可以划分为5个聚类簇,5个群体在每个聚类簇中占比为0.075—0.397,均未聚集到单个聚类簇中;AMOVA分析结果显示,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值为–0.0061—0.0829;群体两两之间遗传距离为0.0023—0.0537,Nei’遗传相似度为0.9477—0.9977;UPGMA聚类分析表明乐清群体和云霄群体聚为一支,湛江群体和钦州群体聚为一支,东营群体与其他4个群体遗传距离最远,单独为一支。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群体间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群体间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度和较低的遗传分化,推测缢蛏在养殖过程中频繁的亲贝引种和苗种移养可能是导致群体遗传分化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氯酚钠对凡纳滨对虾的急性毒性和胁迫作用
7
作者 刘志伟 黄晓林 +2 位作者 滕爽爽 肖国强 李敏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为了研究五氯酚钠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急性毒性和胁迫作用,在盐度25~26和水温26~28℃下,将体质量为(14.51±0.97)g、体长为(13.86±0.78)cm的凡纳滨对虾置于含有0 mg·L^(-1)、50 mg·L^(-1)、70 mg&#... 为了研究五氯酚钠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急性毒性和胁迫作用,在盐度25~26和水温26~28℃下,将体质量为(14.51±0.97)g、体长为(13.86±0.78)cm的凡纳滨对虾置于含有0 mg·L^(-1)、50 mg·L^(-1)、70 mg·L^(-1)、90 mg·L^(-1)、110 mg·L^(-1)、130 mg·L^(-1)和150 mg·L^(-1)五氯酚钠的水中,采用静态毒性实验法得到五氯酚钠对凡纳滨对虾的48 h(48 h LC_(50))和96 h半致死浓度(96 h LC_(50))分别为103.75 mg·L^(-1)和87.44 mg·L^(-1),安全浓度为1.04 mg·L^(-1)和0.87 mg·L^(-1)。据此设置五氯酚钠胁迫浓度分别为0.87 mg·L^(-1)(0.01×LC_(50))和8.74 mg·L^(-1)(0.1×LC_(50)),以不含五氯酚钠的砂滤海水为空白对照组。在20 d的胁迫实验中,于第1 d、第10 d和第20 d取肝胰腺和血淋巴测定免疫相关指标及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发现,五氯酚钠胁迫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具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sod和cat基因表达量在胁迫后第1 d显著升高(P<0.05),第10 d和第20 d显著降低(P<0.05)。低浓度组凡纳滨对虾在胁迫后第20 d血淋巴的血细胞总数、吞噬率、细胞活性和血清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高浓度组在胁迫后第10 d和第20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个实验组在胁迫后第10 d和第20 d的活性氧(ROS)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五氯酚钠可造成凡纳滨对虾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发育。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甲壳动物应对五氯酚钠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酚钠 凡纳滨对虾 急性毒性 酶活性 基因表达 血淋巴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水产渔药对斑鰶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8
作者 李安 马建忠 +2 位作者 单乐洲 任鹏 邵鑫斌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724-729,共6页
为了解亚甲基蓝、硫酸铜硫酸亚铁(5∶2)和聚维酮碘3种水产渔药对斑鰶幼鱼的急性毒性,探讨其安全的使用剂量,在水温(25±0.6)℃,pH值7.43±0.33,溶解氧含量>6.56 mg·L^(-1)的条件下,开展了3种药物对体长(2.68±0.24... 为了解亚甲基蓝、硫酸铜硫酸亚铁(5∶2)和聚维酮碘3种水产渔药对斑鰶幼鱼的急性毒性,探讨其安全的使用剂量,在水温(25±0.6)℃,pH值7.43±0.33,溶解氧含量>6.56 mg·L^(-1)的条件下,开展了3种药物对体长(2.68±0.24)cm、体重(1.97±0.23)g的斑鰶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亚甲基蓝、硫酸铜硫酸亚铁(5∶2)和聚维酮碘对斑鰶幼鱼24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6.282、8.984和7.004 mg·L^(-1),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9.577、7.545和6.551 mg·L^(-1),72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8.199、7.400和6.031 mg·L^(-1),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4.613、7.063和5.900 mg·L^(-1),3种渔药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2.461、0.706和0.590 mg·L^(-1)。根据有毒物质对鱼类毒性的评价标准,亚甲基蓝属于低毒药物,硫酸铜硫酸亚铁(5∶2)和聚维酮碘属于中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鰶 水产渔药 急性毒性试验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赤点石斑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9
作者 李安 马建忠 +1 位作者 任鹏 邵鑫斌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152-162,共11页
为探讨槲皮素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槲皮素(Quercetin,QE)分别按0(FM)、0.6(QE1)、1.2(QE2)、1.8(QE3)和2.4(QE4)mmol∙kg^(-1)的浓度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饲喂赤点石斑鱼(Epin... 为探讨槲皮素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槲皮素(Quercetin,QE)分别按0(FM)、0.6(QE1)、1.2(QE2)、1.8(QE3)和2.4(QE4)mmol∙kg^(-1)的浓度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饲喂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8周,通过测定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结构,评估槲皮素对赤点石斑鱼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随着QE添加量的增加,增重率(WGR)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QE2组达到最高值。相较于FM组,饲料中添加QE可以显著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P<0.05),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适当添加QE可显著提高肝脏SOD、过氧化氢酶(CAT)和GPX等酶活性(P<0.05),并降低肝脏中MDA含量(P<0.05)。与FM组相比,各QE添加组的运算分类单位(OTU)数目呈上升趋势,QE3和QE4组显著升高(P<0.05),ACE、Chao1、Shannon呈上升趋势,Simpson呈下降趋势。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QE3和QE4组与FM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FM组相比,各QE添加组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的相对丰度均有显著降低(P<0.05);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和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的相对丰度均有显著下降(P<0.05),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的相对丰度均有显著上升(P<0.05)。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QE(1.2~2.4 mmol∙kg^(-1)),可提高赤点石斑鱼机体的生长性能、抗氧化酶活性,提高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改善肠道菌群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槲皮素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南沿海坛紫菜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晓雯 王铁杆 +1 位作者 刘颖 张鹏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64,共7页
利用线粒体COX和叶绿体rbcL基因片段对我国东南沿海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 Chang et Zheng)9个野生群体和2个养殖群体(共125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比对分析后得到408 bp的COX基因片断和488 bp的rbcL基因片断。联合分析的基... 利用线粒体COX和叶绿体rbcL基因片段对我国东南沿海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 Chang et Zheng)9个野生群体和2个养殖群体(共125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比对分析后得到408 bp的COX基因片断和488 bp的rbcL基因片断。联合分析的基因片断长度为896 bp,其中T、C、A、G的含量分别为34.9%、14.6%、34.2%和16.3%。检测到变异位点128个,其中单碱基变异位点19个,简约信息位点109个。群体的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0.0359±0.0284,单倍型多样性为0.8170±0.0240。125个个体共定义了31个单倍型,其中Hap1、Hap10和Hap16是核心单倍型,分别占全部样本的32.8%、12.8%和24.8%。群体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相关性检测显示二者呈线性相关(R^(2)=0.0022,p=0.7354),即遗传距离随地理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但未形成地理隔离。根据单倍型构建的ML树显示,坛紫菜群体之间没有明显的地理谱系结构,表明各个群体之间存在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COX基因 RBCL基因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坛紫菜洞头传统养殖品系和新品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晓雯 王铁杆 +1 位作者 刘颖 张鹏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4期211-217,共7页
为探究坛紫菜(Neoporphyra haitanensis)温州洞头传统养殖品系与两个新品系(SW-81,HR-5)的遗传差异,利用CO I和rbcL基因片段对这3个品系共60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经过比对分析,得到398 bp的CO I基因序列和488 bp的rbcL基因... 为探究坛紫菜(Neoporphyra haitanensis)温州洞头传统养殖品系与两个新品系(SW-81,HR-5)的遗传差异,利用CO I和rbcL基因片段对这3个品系共60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经过比对分析,得到398 bp的CO I基因序列和488 bp的rbcL基因序列等长同源序列,联合分析长度为886 bp,所有获得的序列中T、C、A、G 4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5.100%、14.220%、34.320%和16.360%;变异位点共6个,其中单变异位点5个,简约信息位点1个;3个品系的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30±0.001,单倍型多样性为0.249±0.074;60株个体定义了6个单倍型(Hap1~Hap6),其中Hap3是核心单倍型,占全部个体的88.600%;单倍型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表明,各品系存在基因交流,尚未发生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坛紫菜新品系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因此应加大种质保护和选育范围,防止种质退化。建议在坛紫菜育苗生产过程中采用多个品系联合应用,以适应多变的海洋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新品系 CO I基因 RBCL基因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温和余氯耦合条件下泥蚶内脏团微生物群落组成动态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琳 胡高宇 +3 位作者 蔡逸龙 肖国强 蔡景波 张翔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323-1331,共9页
为研究核电站温排水污染对泥蚶内脏团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核电站温排水的余氯残留和温升效应进行了为期20 d的胁迫实验,比较分析了29℃下,游离和化合余氯胁迫组对泥蚶内脏团微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泥蚶内脏团中优势... 为研究核电站温排水污染对泥蚶内脏团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核电站温排水的余氯残留和温升效应进行了为期20 d的胁迫实验,比较分析了29℃下,游离和化合余氯胁迫组对泥蚶内脏团微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泥蚶内脏团中优势微生物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占运算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总数64.71%以上。相较于对照组,游离余氯组和化合余氯组中黄杆菌科替代弧菌科成为优势菌。化合余氯组的平均OTU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游离余氯组(P<0.05),而对照组与游离余氯组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化合余氯组特有OTU数量比对照组少43.3%。与对照组相比,化合余氯组的Ace和Chao指数分别显著降低了33.77%和29.67%,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结果显示,短期的温排水胁迫未显著改变泥蚶内脏团微生物群落结构,仅扩大了群落间遗传差异。共现性网络分析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游离余氯组关键种群增加了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和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而化合余氯组微生物互作网络被明显削弱。研究结果表明,游离余氯和化合余氯与温升耦合胁迫均会对泥蚶内脏团菌群造成不利影响,其中游离余氯改变了优势种群组成,降低了原有优势种群丰度,而化合余氯大幅降低了菌群特有种多样性,并削弱了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长期来看,化合余氯较游离余氯对泥蚶内脏团菌群影响更大。本研究可为核电站温排水所造成的余氯污染对海洋生物体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提供参考,并且为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水温 余氯 内脏团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利奇马对海水贝塘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
13
作者 魏军丞 张翔 +2 位作者 蔡逸龙 蔡景波 肖国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01-1312,共12页
为了揭示台风前后海水池塘贝类养殖过程中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养殖水体环境基因组DNA中16S和18S rRNA基因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原核生物OTU数(28728)明显高于真核生物(8498),其中原核生物优势类群主要为... 为了揭示台风前后海水池塘贝类养殖过程中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养殖水体环境基因组DNA中16S和18S rRNA基因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原核生物OTU数(28728)明显高于真核生物(8498),其中原核生物优势类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菌门(Chlorobi)等;真核生物优势类群为纤毛虫、鞭毛虫、原绵虫、杯鞭虫、隐藻、棕鞭藻和硅藻等,其中硅藻丰度占比在台风后显著性增加(P<0.05)。台风过后真核生物多样性均未发生显著改变,原核生物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而OTU数和Chao I指数则未发生显著改变。PCoA分析显示,台风后原核和真核生物群落结构均产生时间异质性,但仅原核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差异。ANOSIM显示,真核和原核微生物群落在台风前后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原核微生物每个时间点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真核微生物仅在10d后出现显著差异(P<0.05)。RDA分析显示,水温对原核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P<0.05),而化学需氧量和活性磷酸盐则对真核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在台风扰动后,海水池塘浮游生物群落在短期内均发生了显著改变,原核生物群落改变大于真核生物,细菌群落多样性水平在先显著降低,后恢复至台风前水平,表现出相较于真核微生物更强的敏感性,且两者均未能恢复至台风前群落组成。因此,在海水池塘贝类养殖中应对台风影响的重点措施应主要放在防止养殖生物对环境剧变产生应激,并适当补充用于环境调节的益生菌制剂,以弥补台风造成的菌相改变可能带来的生态功能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海水贝塘 高通量测序 16SrDNA 18S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氯酚钠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生理生化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14
作者 刘志伟 李敏 +2 位作者 滕爽爽 黄晓林 肖国强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5-884,共10页
采用生物毒性测试的方法,将体质量(13.41±1.97)g的凡纳滨对虾暴露于五氯酚钠质量浓度为0(对照组)、0.87、8.74 mg/L的海水中20 d,分别在第1、10和20天从每组随机取15尾凡纳滨对虾,测定耗氧率、排氨率以及肝胰腺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采用生物毒性测试的方法,将体质量(13.41±1.97)g的凡纳滨对虾暴露于五氯酚钠质量浓度为0(对照组)、0.87、8.74 mg/L的海水中20 d,分别在第1、10和20天从每组随机取15尾凡纳滨对虾,测定耗氧率、排氨率以及肝胰腺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Na^(+)-K+-ATP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并在第20天时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胰腺和鳃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五氯酚钠胁迫后,低质量浓度组和高质量浓度组的耗氧率、排氨率显著降低(P<0.05);氧氮比逐渐增大,在第20天出现最大值,分别为(59.2±4.4)和(18.9±6.1);试验组对虾肝胰腺中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两个试验组的肝胰腺和鳃可见明显病理变化,具体表现为肝胰腺小管肿大、基膜破损、空泡化严重、星状管腔变形,鳃上皮细胞脱落、鳃角质层结构受到破坏,鳃局部空泡化等。试验结果表明:五氯酚钠胁迫能够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呼吸、排泄以及酶活性,使其供能方式由蛋白质分解转变为脂肪和蛋白质混合分解;五氯酚钠胁迫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和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说明其代谢系统和呼吸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本试验结果揭示了五氯酚钠对凡纳滨对虾生理代谢、酶活性和组织结构的影响,为甲壳类对五氯酚钠胁迫的响应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酚钠 凡纳滨对虾 生理生化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和多元特征的对虾发病检测方法
15
作者 许瑞峰 王瑶华 +3 位作者 丁文勇 於俊琦 闫茂仓 陈琛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62-71,共10页
[目的/意义]对虾病害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针对对虾病害发病快、死亡率高等特点,高密度的工厂化养殖等模式需要一种高效率对虾发病检测方法替代传统人工检查方法,实现对虾发病的及时预警。[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You Only Look O... [目的/意义]对虾病害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针对对虾病害发病快、死亡率高等特点,高密度的工厂化养殖等模式需要一种高效率对虾发病检测方法替代传统人工检查方法,实现对虾发病的及时预警。[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You Only Look Once)和多元特征的对虾发病检测方法。首先利用改进YOLOv8网络从对虾夜间水面红外图像中进行前景提取,再利用Farneback光流法和灰度共生矩阵(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提取对虾视频片段的运动特征与图像纹理特征,利用提取到的特征参数构建训练数据集,训练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作为分类器用于检测对虾视频片段,实现对正常与发病的对虾视频片段的检测分类。[结果和讨论]训练好的SVM分类器在300个测试样本上的表现为检测准确率平均值为83%,检测效果达到设计要求。检测误差主要是将发病片段错误地检测为正常片段。该误差主要受水面对虾数量和视频影响。[结论]本研究实现了对对虾发病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检测方法。但受条件限制,仅在工厂化养殖环境下进行了实验,尚不能适用于多种养殖环境,仍有改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病害 计算机视觉 YOLOv8 Farneback光流法 灰度共生矩阵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Ca^(2+)和Mg^(2+)对南美白对虾虾苗淡化成活率的影响
16
作者 王灿良 朱晨浩 +3 位作者 刘世纪 赵峰 闫茂仓 慕翠敏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8期16-17,共2页
南美白对虾是我国重要的海淡水养殖品种,本研究应用不同浓度的K^(+)、Ca^(2+)和Mg^(2+)离子处理虾苗,筛选最适的K^(+)、Ca^(2+)和Mg^(2+)离子浓度,并逐步淡化至适于盐度为0.5‰以下的淡水池塘中养殖。结果显示,在虾苗淡化养殖过程中,当K... 南美白对虾是我国重要的海淡水养殖品种,本研究应用不同浓度的K^(+)、Ca^(2+)和Mg^(2+)离子处理虾苗,筛选最适的K^(+)、Ca^(2+)和Mg^(2+)离子浓度,并逐步淡化至适于盐度为0.5‰以下的淡水池塘中养殖。结果显示,在虾苗淡化养殖过程中,当K^(+)为219.73 mg/L,Ca^(2+)为241.98 mg/L,Mg^(2+)为484.85 mg/L时,可以使虾苗成活率达到最高,此时钠钾浓度比为20:1,钠钙浓度比为19:1,钠镁浓度比为9:1。本研究对提高南美白对虾虾苗淡化成活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淡化 离子浓度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家系凡纳滨对虾对低盐度的适应能力及其适应机理 被引量:7
17
作者 胡利华 施巍 +6 位作者 刘广绪 付万冬 廖妙飞 黄贤克 罗奎 吴佳燕 闫茂仓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5-283,共9页
为研究不同遗传背景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对盐度的适应能力上具有明显的差异的机理,比较了30个凡纳滨对虾家系在3个不同盐度水体(5‰、20‰和30‰)中饲养30d后的生长性状。研究结果证实了不同家系对虾在不同盐度条件下... 为研究不同遗传背景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对盐度的适应能力上具有明显的差异的机理,比较了30个凡纳滨对虾家系在3个不同盐度水体(5‰、20‰和30‰)中饲养30d后的生长性状。研究结果证实了不同家系对虾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的生长性能和适应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各盐度条件下不同家系间生理代谢、ATP含量及ATP合成关键酶酶活力的差异,并检测了不同家系凡纳滨对虾鳃Na^(+)/K^(+)-ATPase、Ca^(2+)-ATPase酶活水平。结果发现盐度适应力差的对虾家系的Na^(+)/K^(+)-ATPase、Ca^(2+)-ATPase酶活力较弱,这可能是由于其机体能量供给不足所导致。此外,研究以血浆中皮质醇浓度为指标,对比了不同盐度下不同对虾家系的机体应激水平,结果显示盐度适应力差的对虾家系在经30d饲养后仍处于应激状态。综合研究结果得出,不同遗传背景的对虾对盐度的适应能力不同,可能是由其机体代谢、离子转运及能量合成能力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盐度 能量合成 Na^(+)/K^(+)-ATP酶 Ca^(2+)-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蚶致病性哈维氏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滕爽爽 张炯明 +5 位作者 张利兵 谢尚庶 王瑶华 肖国强 杨千元 方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7-555,共9页
自浙江发病泥蚶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J14,采用人工感染试验、形态及生化特征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和药敏试验等方法,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相关特性。结果表明,菌株J14感染泥蚶的96h半致死密度为7.74×10^(6)个/mL,对泥蚶具... 自浙江发病泥蚶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J14,采用人工感染试验、形态及生化特征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和药敏试验等方法,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相关特性。结果表明,菌株J14感染泥蚶的96h半致死密度为7.74×10^(6)个/mL,对泥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菌株J14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经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分离为黄色不发光菌落,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哈维氏弧菌。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显示,哈维氏弧菌J14可检测到群体效应调节基因luxR,毒力调控基因toxR,溶血素基因vhhA、vhhB,毒力相关基因toxS,几丁质酶基因chiA,丝氨酸蛋白酶基因7种毒力基因。药敏结果显示,哈维氏弧菌J14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杆菌肽4种药物不敏感,对红霉素、多黏菌素B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等26种常用抗生素药物敏感。研究结果可为泥蚶弧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哈维氏弧菌 16SRRNA基因 毒力基因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规格野生刀额新对虾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冀德伟 闫茂仓 +2 位作者 胡利华 陈琛 张敏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45-1051,共7页
为探明野生刀额新对虾的肌肉营养成分,自饶平海区捕捞(29.45±3.85)g、(8.01±1.11)g和(3.06±0.41)g 3种规格的野生刀额新对虾,测定和分析野生刀额新对虾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试验结果显示,水分和粗... 为探明野生刀额新对虾的肌肉营养成分,自饶平海区捕捞(29.45±3.85)g、(8.01±1.11)g和(3.06±0.41)g 3种规格的野生刀额新对虾,测定和分析野生刀额新对虾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试验结果显示,水分和粗脂肪与体质量负相关,粗蛋白、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比值、变异系数均与体质量正相关。必需氨基酸评分随体质量增加先升后降,其中(8.01±1.11)g组的必需氨基酸评分最高(73.70)。23种脂肪酸中,检出丰度最高的是二十二碳六烯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其中(29.45±3.85)g组的花生四烯酸显著最高,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显著最低,而血栓形成指数显著最高。分析表明,野生刀额新对虾的肌肉粗蛋白含量较高,虾味氨基酸尤为突出,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比值较高,有护肝保健的作用,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较低,必需氨基酸指数评价较高,但组成不够均衡;粗脂肪含量适中,其中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大幅优于其他虾类,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血栓形成指数较低,具有降血脂、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脂肪酸评价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刀额新对虾 不同规格 肌肉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的功能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邢丽红 李兆新 +8 位作者 孙晓杰 张梦婷 郑旭颖 王继耀 王淑文 周朝生 朱洁 丁环 刘云龙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3年第1期60-67,共8页
大蒜素(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是从大蒜的鳞茎中提取的一类有机硫化合物。大蒜素具有广谱抗菌性,目前已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农业及动物疾病防治等方面。随着对大蒜素更深入的研究,大蒜素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本研究主要从大蒜素的功能作... 大蒜素(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是从大蒜的鳞茎中提取的一类有机硫化合物。大蒜素具有广谱抗菌性,目前已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农业及动物疾病防治等方面。随着对大蒜素更深入的研究,大蒜素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本研究主要从大蒜素的功能作用、应用、提取技术及检测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尤其是比较分析了各种检测技术的特点及研究发展方向,以期为大蒜素的深入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提取技术 功能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