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州市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质量与技术审查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明 郑晓鹏 蔡舒晨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3期47-49,共3页
温州市生产建设项目数量多、分布广,水土保持方案审查任务十分繁重。根据温州市水土保持方案质量抽查结果,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存在对新标准理解不足、项目选址分析不符合标准、现场调查不充分、随意拆分项目规模、对特殊项目认识不足、编... 温州市生产建设项目数量多、分布广,水土保持方案审查任务十分繁重。根据温州市水土保持方案质量抽查结果,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存在对新标准理解不足、项目选址分析不符合标准、现场调查不充分、随意拆分项目规模、对特殊项目认识不足、编制单位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技术审查存在审查专家素质参差不齐、对技术审查文件理解不足、审查经费难以保障、审查过程讨论不足等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从业人员专业培训、优化审查专家组成、完善第三方技术支撑服务、加强行政监管、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信用监管“两单”制度等对策,以期全面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质量和技术审查水平,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方案 编制质量 技术审查 温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山丘陵稻作区农田及末级沟道水质评价分析
2
作者 李涛 陈剑 +3 位作者 袁鹤龙 张状状 李江 缴锡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137,共8页
稻田与末级沟道是农田面源污染发生的重要源头,沟道水质状况是影响稻田面源污染的直接因素。研究选取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典型低山丘陵稻作区农田,于2022-2023年水稻生育期开展田面水和沟道水定期采样,分析田沟水质动态变化规律,... 稻田与末级沟道是农田面源污染发生的重要源头,沟道水质状况是影响稻田面源污染的直接因素。研究选取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典型低山丘陵稻作区农田,于2022-2023年水稻生育期开展田面水和沟道水定期采样,分析田沟水质动态变化规律,采用单因子评价法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田沟水质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水稻生育期内田沟水中TP浓度与COD浓度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田面水TN与NH_(3)-N浓度呈现出两次升降的变化趋势,而沟道水中TN与NH_(3)-N浓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分蘖期和拔节期水稻田沟水中的各项水质指标浓度均较高,此时污染风险较大。单因子水质评价结果显示,2022年和2023年田面水质超过Ⅳ类水质标准的比例为83.9%和88.0%,末级沟道水质评价超出Ⅳ类水质标准的比例为89.7%和76.9%。2022年和2023年田面水综合标识指数分别为3.4105~5.1415和4.7204~6.2424,沟道水综合标识指数为3.2105~4.7305和4.1104~5.7314,主要为Ⅲ至劣Ⅴ类水质。两种水质评价方法对比发现,单因子评价法可以明确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时间跨度的田沟水中主要的污染指标,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更适合对田沟水质进行细致的评价和划分。本研究对水稻格田及其末级沟道水质进行精确把控,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制定稻田排水制度提供基础数据,为稻田面源污染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排水沟 水质 评价方法 单因子评价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加气灌溉对水稻泡田期水质的影响
3
作者 袁鹤龙 陈剑 +3 位作者 李涛 于笑天 李江 缴锡云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7,共7页
为探讨加气灌溉及秸秆还田对水稻泡田期水质的影响,于2021年在江苏省南京市开展土箱模拟试验,研究CK秸秆不还田+常规水灌溉(常规水DO 2.85 mg/L)、ST秸秆还田+常规水灌溉(小麦秸秆风干、粉碎至3~5 cm,常规水DO 2.85 mg/L)和SO秸秆还田+... 为探讨加气灌溉及秸秆还田对水稻泡田期水质的影响,于2021年在江苏省南京市开展土箱模拟试验,研究CK秸秆不还田+常规水灌溉(常规水DO 2.85 mg/L)、ST秸秆还田+常规水灌溉(小麦秸秆风干、粉碎至3~5 cm,常规水DO 2.85 mg/L)和SO秸秆还田+微纳米加气灌溉(小麦秸秆风干、粉碎至3~5 cm,微纳米气泡水DO 8.04 mg/L)对水稻泡田期田面水、不同土层土壤溶液和渗漏水水质的影响,对TN、TP和COD 3类水质指标在泡田期内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会导致水稻泡田期田面水、各层土壤溶液以及渗漏水的TN、TP和COD浓度增加,且对水稻泡田初期田面水及浅层土壤溶液的水质影响较为严重,泡田期内秸秆还田会导致田面水的TN、TP和COD浓度峰值分别增加27.67%、27.27%和56.11%,0~10 cm土壤溶液的TN、TP峰值分别增加28.95%、57.34%,秸秆还田后0~10 cm土壤溶液COD平均浓度增加43.44%。微纳米加气灌溉可有效降低秸秆还田后泡田期内稻田水体中TN、TP及COD浓度,微纳米加气灌溉使秸秆还田后的田面水的TN、TP和COD浓度峰值分别减少10.65%、16.67%和15.69%,使泡田期内田面水TN、TP和COD平均浓度分别减少10.97%、5.88%和5.73%。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后会导致水稻泡田期田面水、各层土壤溶液以及渗漏水的TN、TP及COD浓度升高,秸秆还田后采用微纳米加气灌溉可以降低稻田水体中TN、TP及COD浓度。试验可以实现减轻秸秆还田导致的稻田水质污染的目的,同时可为控制稻田污染物扩散以及减少氮磷流失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秸秆还田 泡田期 加气灌溉 COD 水质 土壤溶液 渗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座高度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受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姚夏繁 赵二峰 娄一青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2,84,共5页
为研究不同基座高度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受力特性的影响,采用邓肯-张E-B模型作为坝体及心墙的本构模型,对大坝施工和蓄水过程进行模拟,并依据基座与心墙的高度关系拟定5种计算方案,对比不同基座高度下堆石体和心墙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 为研究不同基座高度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受力特性的影响,采用邓肯-张E-B模型作为坝体及心墙的本构模型,对大坝施工和蓄水过程进行模拟,并依据基座与心墙的高度关系拟定5种计算方案,对比不同基座高度下堆石体和心墙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基座越高,大坝堆石体竖向位移及第一、三主应力越小,而心墙第一、三主应力越大,竖向位移则随基座增高而减小。在此基础上,利用熵值法构建了基座影响定权模型,量化了基座高度变化对大坝不同部位的影响程度:基座高度变化对心墙的影响(权重56.06%)最显著,建议工程设计和安全评价需要考虑基座高度发生变化时对心墙第一主应力状态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 心墙基座 有限元分析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WOA-BPNN高拱坝变形模量反演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欣航 娄一青 郑东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6-99,共4页
随着大坝服役年限的增加,根据原型观测资料对坝体和坝基的力学参数进行反演十分必要,目前大坝反分析模型仍以坝体实测位移场监控模型为主,其只能反映宏观上坝体和坝基的位移变化规律,而忽视了细观上大坝应变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因此... 随着大坝服役年限的增加,根据原型观测资料对坝体和坝基的力学参数进行反演十分必要,目前大坝反分析模型仍以坝体实测位移场监控模型为主,其只能反映宏观上坝体和坝基的位移变化规律,而忽视了细观上大坝应变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因此,通过同时考虑大坝位移监测数据及大坝应变监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MOEA/D和WOA-BPNN的高拱坝力学参数反演模型,并采用某拱坝坝体位移测点及应变测点,对拱坝坝体混凝土及基础岩体的力学参数进行了反演分析。结果表明,最终反演结果更加准确、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拱坝 参数反演 机器学习 多目标优化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KE21的龙潭河水质改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建锋 司益清 +2 位作者 李程智 张伟超 周洋 《绿色科技》 2022年第6期51-54,共4页
为定量评价酉阳县龙潭河“一河一策”治理措施对水质的改善情况,运用MIKE21模型对该措施实施后的河流水质情况进行了模拟。结合实际情况,特征性指标主要考虑了化学需氧量(COD)、氨氮,通过对现状水质进行模拟来检验模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为定量评价酉阳县龙潭河“一河一策”治理措施对水质的改善情况,运用MIKE21模型对该措施实施后的河流水质情况进行了模拟。结合实际情况,特征性指标主要考虑了化学需氧量(COD)、氨氮,通过对现状水质进行模拟来检验模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措施实施后COD削减率约25.82%,氨氮削减率约21.35%,证明了该措施对于流域水质提高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潭河 MIKE21 河流水质 水质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面率对沿海平原排涝的影响
7
作者 赵东淼 周洋 +1 位作者 刘琦 刘易 《水电能源科学》 2025年第8期19-22,5,共5页
沿海平原地区排涝受降雨与潮汐共同作用,水面率作为平原河湖水系自然禀赋的量化,是衡量沿海平原地区水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指标。为研究水面率对沿海平原排涝的影响,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及极限分析思想,模拟了浙南瓯北街道不同水面率闸自排... 沿海平原地区排涝受降雨与潮汐共同作用,水面率作为平原河湖水系自然禀赋的量化,是衡量沿海平原地区水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指标。为研究水面率对沿海平原排涝的影响,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及极限分析思想,模拟了浙南瓯北街道不同水面率闸自排条件下的排涝过程,并计算分析了平原内河的极限水位、警戒水位极限历时,推导了等效水面率、闸关闭期间内河水位与水面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水面率与平原的调蓄能力正相关,闸关闭时内河水位与水面率成反比关系,水位增长速率与水面率的平方成负反比关系,水面率降低,内河水位增长速度加快、峰值变大、峰现提前、高水位历时延长;内河水位先于警戒水位历时收敛于极限值;排涝闸规模宜为0.9~2.0 m/km~2,低水面率时沿海平原区域排涝分析应考虑以潮为主的雨潮组合工况;水面率已超出了传统的水域范畴,建议引入等效水面率拓展水面率的广度,以更好地衡量平原滞涝、排涝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率 沿海平原 规划 治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