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保护工程人员实行公务员化管理的探讨
1
作者 周学杰 李仲惺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705-707,共3页
植保工程人员既是国家公务员队伍的补充,也是国家公务员队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植保工程人员实行公务员管理,是我国21世纪大势所趋。它的实行,可解决目前植保工程队伍不整,人员不稳,工作不力的现状,将极大调动全体植保工程人员的工作积... 植保工程人员既是国家公务员队伍的补充,也是国家公务员队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植保工程人员实行公务员管理,是我国21世纪大势所趋。它的实行,可解决目前植保工程队伍不整,人员不稳,工作不力的现状,将极大调动全体植保工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工程 公务员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温州市稻瘟病重发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学杰 潘育东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634-636,共3页
2010年温州稻瘟病发生和危害严重主要原因是,没有选用好抗病性品种,易感期天气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农户栽培管理不到位,病害发生后防治不当。在防治对策上,一是要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二是要健身栽培,加强管理,三是要做好测报和防治指导... 2010年温州稻瘟病发生和危害严重主要原因是,没有选用好抗病性品种,易感期天气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农户栽培管理不到位,病害发生后防治不当。在防治对策上,一是要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二是要健身栽培,加强管理,三是要做好测报和防治指导,四是要做好科学用药,才能有效防止稻瘟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发生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市水环境农药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洁 周学杰 李仲惺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12期1833-1835,共3页
农药在农业生产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随着农药使用量的逐年加大,水环境农药污染状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浙南水乡的温州市,水环境农药污染状况非常严重。本文介绍温州市农药的主要种类及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药在农业生产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随着农药使用量的逐年加大,水环境农药污染状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浙南水乡的温州市,水环境农药污染状况非常严重。本文介绍温州市农药的主要种类及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温州市水环境的农药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污染 水环境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在温州地区的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仲惺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405-407,共3页
草地贪夜蛾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省,2019年5月浙江全省各地都发现有此虫发生为害,已成为浙江省玉米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总结草地贪夜蛾1年来在温州市的发生特点,分析今后的发生趋势,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入侵 防控 温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对抗性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洁 叶挺云 +3 位作者 朱宇 吴永汉 陈再廖 郑许松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2232-2234,共3页
2018年在温州瑞安塘下早稻1代二化螟上,进行了3种化学农药和2种生物农药对抗性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 d对二化螟防效最高的为5%阿维菌素乳油,每667 m2施用140 m L,防效达71. 7%,化学农药的速效性显著高于生物农药。每667... 2018年在温州瑞安塘下早稻1代二化螟上,进行了3种化学农药和2种生物农药对抗性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 d对二化螟防效最高的为5%阿维菌素乳油,每667 m2施用140 m L,防效达71. 7%,化学农药的速效性显著高于生物农药。每667 m2施用5%阿维菌素乳油140、100 m L及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对二化螟防效较理想,为害稳定期保苗效果均高于85%,其中防效最佳的是每667 m2施用5%阿维菌素乳油140 m L。但天敌种群影响试验显示,每667 m2施用5%阿维菌素乳油140 m L对蜘蛛种群影响较大,蜘蛛减少率达40. 5%,因此面上推广推荐使用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和每667 m2施用5%阿维菌素乳油100 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药剂筛选 早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及施药适期探讨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再廖 周学杰 +1 位作者 林济忠 叶哓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04-2605,共2页
[目的]探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和防治适期。[方法]对不同药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0 m l/hm^2在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7 d后防治效果95.2%,保叶效果83.6%;在3龄幼虫盛发期施药,7 d后防治效果... [目的]探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和防治适期。[方法]对不同药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0 m l/hm^2在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7 d后防治效果95.2%,保叶效果83.6%;在3龄幼虫盛发期施药,7 d后防治效果达93.2%,保叶效果87.1%;在稻纵卷叶螟盛发期采用分期施药的方法,防治效果和保叶效果均以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最好。[结论]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适期在1-2龄幼虫高峰期。在稻纵卷叶螟盛发期较长的情况下,以氯虫苯甲酰胺150m l/hm^2于2龄幼虫盛期施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稻纵卷叶螟 防治效果 施药适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唑醇等三唑类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再廖 朱洁 +1 位作者 莫小平 林济忠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3期577-579,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己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10%己唑醇750mL.hm-2在纹枯病发病初期和水稻始穗期施药2次,防治效果达到91.4%,增产687~702 kg·hm-2,增产率10.2%。
关键词 己唑醇 水稻 纹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噻菌胺·肟菌酯、肟菌·戊唑醇组合用药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9
8
作者 朱洁 李仲惺 潘育东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1258-1260,共3页
不同剂量的280 g·L-1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子处理剂拌种组合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用药2次防治稻瘟病小区试验结果显示,280 g·L-1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子处理剂20 m L·kg-1拌种组合75%肟菌·... 不同剂量的280 g·L-1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子处理剂拌种组合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用药2次防治稻瘟病小区试验结果显示,280 g·L-1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子处理剂20 m L·kg-1拌种组合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用药2次对稻瘟病防治效果最佳,叶瘟防效89.4%,穗颈瘟防效61.5%,方差分析显示,该处理穗颈瘟防效与其他处理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试验结果还表明,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子处理剂拌种对叶瘟具有预防效果,防效随着拌种浓度的递增而增大,但对叶瘟后期的防治效果不佳,且对穗颈瘟无防效。建议稻瘟病重发地区以280 g·L-1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子处理剂20 m L·kg-1拌种,并在分蘖末至拔节期、破口前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用药2次,用药量分别为150和225 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噻菌胺·肟菌酯 肟菌·戊唑醇 稻瘟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动态与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沈颖 王华弟 +3 位作者 叶建人 黄贤夫 李仲惺 赵敏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600-603,共4页
水稻白叶枯病是我国水稻的主要病害,研究探讨发生流行动态与防治技术,对有效防控该病发生危害,保障水稻丰收具有重要意义。对浙江温岭1971—2014年,温州1982—2013年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 水稻白叶枯病是我国水稻的主要病害,研究探讨发生流行动态与防治技术,对有效防控该病发生危害,保障水稻丰收具有重要意义。对浙江温岭1971—2014年,温州1982—2013年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为重发流行阶段,90年代中后期为间歇流行阶段,进入21世纪,病害发生较轻,但近年病情又有上升的趋势。解释了该病历史发生流行动态及影响流行的相关因子,探明热带风暴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品种抗性下降,以及菌源的累积和肥水管理不当,是导致近年病害再度上升流行的主因。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噻菌铜、噻森铜等对口高效防治药剂,并提出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发生动态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歌防治水稻第1代二化螟效果及防治技术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再廖 朱洁 +1 位作者 莫小平 范仰东 《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6期1166-1168,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20%氟虫双酰胺(垄歌)水分散粒剂10 g防治水稻二化螟防效较佳,在二化螟1~2龄幼虫期施药,3 d后杀虫效果86.4%,药后28 d调查,保苗效果98.4%,虫口减少率98.1%。
关键词 氟虫双酰胺 二化螟 防治效果 防治适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农药使用零增长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仲惺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8期30-33,共4页
农药在我国生产并投入使用已有60年,为农业生产丰产丰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当今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农业生产资料。但由于长期以来不规范使用及超量用药等等,农药在给农业生产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作用,主要包括:农业环境遭受污染,... 农药在我国生产并投入使用已有60年,为农业生产丰产丰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当今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农业生产资料。但由于长期以来不规范使用及超量用药等等,农药在给农业生产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作用,主要包括:农业环境遭受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在农药用量上,呈逐年增长趋势,如果长此下去,农药的负面作用将越来越大。因此科学用药、实现农药用量的零增长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当前农村这一层面做好科学用药,实现农药用量零增长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强力推进统防统治,做到既节本又增效;二是从源头抓起,杜绝乱配药、乱用药;三是加强培训,全面实现科学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零增长 统防统治 科学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肟菌·戊唑醇、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等几种不同药剂对早稻纹枯病的防病增产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洁 付福全 +1 位作者 江化琴 胡利忠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7期87-89,共3页
近年来温州地区早稻纹枯病呈逐年加重趋势,为筛选早稻纹枯病的有效防治药剂,开展了75%肟菌·戊唑醇WG(拿敌稳)、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SC(阿米妙收)和48%嘧菌酯·苯醚甲环唑SC(农精灵)对早稻纹枯病的防病增产效果小区试... 近年来温州地区早稻纹枯病呈逐年加重趋势,为筛选早稻纹枯病的有效防治药剂,开展了75%肟菌·戊唑醇WG(拿敌稳)、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SC(阿米妙收)和48%嘧菌酯·苯醚甲环唑SC(农精灵)对早稻纹枯病的防病增产效果小区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WG(拿敌稳)、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SC(阿米妙收)和48%嘧菌酯·苯醚甲环唑SC(农精灵)对早稻纹枯病都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并都具有增产效果,其中以75%肟菌·戊唑醇WG(拿敌稳)的防病增产效果最为显著,病情发展期防效93.5%,病情稳定期防效87.45%,与其他处理均达到显著差异,实割亩产489.16 kg,比对照(CK)增产12.03%,比井冈霉素处理增产7.25%。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SC(阿米妙收)防效分别为76.22%和70.03%,48%嘧菌酯·苯醚甲环唑SC(农精灵)防效分别为82.96%和68.42%,两者无显著差异,实割亩产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SC(阿米妙收)472.42 kg,48%嘧菌酯·苯醚甲环唑SC(农精灵)471.50 kg,分别比对照(CK)增产8.19%和7.98%,比井冈霉素增产2.20%和1.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肟菌·戊唑醇WG 纹枯病 防病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整建制统防统治工作的主要困难和对策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洁 陈再廖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1019-1020,1024,共3页
整建制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突破目前专业化统防统治散户带动难的重要举措,也是目前浙江省植保工作的重点之一。温州自2014年开始开展整建制统防统治试点工作以来,经过2年多的示范试点摸索,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 整建制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突破目前专业化统防统治散户带动难的重要举措,也是目前浙江省植保工作的重点之一。温州自2014年开始开展整建制统防统治试点工作以来,经过2年多的示范试点摸索,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分析推进整建制统防统治工作的主要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 整建制 统防统治 温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早稻烂秧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仲惺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4期126-127,132,共3页
2010年温州市发生的大面积烂秧、烂芽现象,是近几年来所少见,特别是机插秧苗的烂秧,是该市2003年大面积推广机插秧来的第一次。导致2010年发生大面积烂秧、烂芽的主要原因:一是强春寒和倒春寒的天气所造成,二是机插秧苗密度太高、棚内... 2010年温州市发生的大面积烂秧、烂芽现象,是近几年来所少见,特别是机插秧苗的烂秧,是该市2003年大面积推广机插秧来的第一次。导致2010年发生大面积烂秧、烂芽的主要原因:一是强春寒和倒春寒的天气所造成,二是机插秧苗密度太高、棚内缺氧发病所造成,三是秧苗本身原因所造成,即秧苗离乳期与倒春寒天气相吻合的结果。在防治上,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根据气象预报来做好播种工作,二是减少机插秧苗的播种量来避免烂秧的发生,三是做好开棚通风来提高秧苗素质,四是一旦发病应及时用药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秧苗 水稻:烂秧 烂芽 倒春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肟菌·戊唑醇WG应用于中晚稻上的防控增产效果
15
作者 李仲惺 朱洁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1期81-85,共5页
75%肟菌·戊唑醇WG是一种新型、广谱性杀菌剂。我们自2010-2012年来,通过小区试验、小面积示范及大面积推广应用得出,75%肟菌·戊唑醇WG既能防病、治病,又有增产的作用。在小区试验中,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达97%,对稻曲... 75%肟菌·戊唑醇WG是一种新型、广谱性杀菌剂。我们自2010-2012年来,通过小区试验、小面积示范及大面积推广应用得出,75%肟菌·戊唑醇WG既能防病、治病,又有增产的作用。在小区试验中,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达97%,对稻曲病病防治效果达88%,对穗颈瘟防治效果达78%;在大面积应用中,与农户自用药相比,增产11.21%。在应用上,建议在纹枯病重发区,75%肟菌·戊唑醇WG第一次用药时间掌握在分蘖末至拨节期,第二次在破口前5-7天用药;以预防稻曲病、穗颈瘟为主来兼治纹枯病的,第一次掌握在破口前5~7天用药,第二次掌握在齐穗期用药,每次每亩用药量在10-15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肟菌·戊唑醇WG 防病增产 试验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