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芦山Mw6.8地震Newmark位移方向性研究
1
作者
刘平
刘川
+5 位作者
陈兴周
王海
魏长刚
范依仁
陈凡
吴煜心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7-447,共11页
为研究2013年芦山Mw6.8地震Newmark位移的方向性特征,使用震源区近场22个台站的强震动记录,利用Boore的改进方法对地震动进行投影,分析Newmark位移随方向性变化、最大值与最小值比值(Dn max/Dn min)和卓越方向(θmax)等特征。得出以下结...
为研究2013年芦山Mw6.8地震Newmark位移的方向性特征,使用震源区近场22个台站的强震动记录,利用Boore的改进方法对地震动进行投影,分析Newmark位移随方向性变化、最大值与最小值比值(Dn max/Dn min)和卓越方向(θmax)等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Newmark位移随方向的变化存在明显的波峰和波谷,其最大值方向与最小值方向夹角在多数情况下处于近似垂直的关系。(2)Dn max/Dn min随着临界加速度(a c)的增大而增大;a c较大时,Dn max/Dn min随断层距的增大逐渐增大;此外,场地类型对Dn max/Dn min也有一定影响。(3)θmax在断层两侧和同震位移方向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在断层两端与同震位移方向相关性较弱;θmax与断层走向垂直方向(FN)的相关性不强;此外,θmax不随a c发生显著变化。(4)基于Arias烈度和考虑地震震级的Newmark位移经验模型对考虑方向性的Newmark位移的预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Newmark位移
方向性
地震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虑中小震的中国西南地区Newmark位移经验模型
2
作者
刘平
毕壮
+5 位作者
陈兴周
李春峰
范依仁
陈凡
吴煜心
魏长刚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9-487,共9页
为解决既有经验模型对中国西南地区中小震数据Newmark位移预测不足的问题,利用Arias烈度(I_(A))、临界加速度(A_(c))以及震级(M_(W)),建立预测Newmark位移的经验模型。首先随机选取CSMNC数据库中四川和云南地区M_(W)<6.0且PGA>0.2...
为解决既有经验模型对中国西南地区中小震数据Newmark位移预测不足的问题,利用Arias烈度(I_(A))、临界加速度(A_(c))以及震级(M_(W)),建立预测Newmark位移的经验模型。首先随机选取CSMNC数据库中四川和云南地区M_(W)<6.0且PGA>0.20 g的28条地震记录,对既有Newmark位移模型进行验证,随后选取2008—2019年中国西南地区4.3≤M_(W)≤7.9且PGA>0.10 g的水平向强震动记录数据,分析不同震级区间lgD_(n)和lgI_(A)的线性关系,并在现有的线性关系模型中加入了震级项。模型的拟合回归显示出了较好的拟合优度,回归结果表明断层到场地的距离、场地条件、断层类型以及上下盘差异对Newmark位移具有潜在影响。最后,利用2020—2022年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小震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建模型相比其他模型有更好的预测性能,能够适用的震级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地区
Newmark位移
经验模型
Arias烈度
中小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盾构隧道3D打印模型刚度有效率的试验验证
3
作者
陈立
李博
+2 位作者
卢生安
张海涛
吕延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48,253,共7页
[目的]为探究3D打印技术制作隧道模型的可行性,有必要测定盾构隧道纵横向刚度有效率的取值。[方法]通过对光敏树脂、环氧树脂和尼龙三种材料的拉伸和压缩试验,最终选择了光敏树脂作为盾构隧道管片的模型材料。通过相似第二定律计算,确...
[目的]为探究3D打印技术制作隧道模型的可行性,有必要测定盾构隧道纵横向刚度有效率的取值。[方法]通过对光敏树脂、环氧树脂和尼龙三种材料的拉伸和压缩试验,最终选择了光敏树脂作为盾构隧道管片的模型材料。通过相似第二定律计算,确定试验几何相似比为1∶30。试验基于温州轨道交通1号线盾构隧道工程,利用3D打印技术精细化设计隧道模型,衬砌管片采用弯曲螺栓连接,还原其细部结构。通过对3D打印隧道模型进行纵横向八级加载,测定了不同拼装工艺的纵横向刚度有效率。同时采用椭圆度■来具体描述不同外部荷载作用下隧道的横向变形程度。最后对比其他学者的模型试验,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以及精确性。[结果及结论]3D打印制作的盾构隧道,通缝拼装时纵向刚度有效率为0.13~0.20,横向刚度有效率为0.67;错缝拼装时,纵向刚度有效率为0.15~0.30,横向刚度有效率为0.79;错缝拼装隧道刚度略大于通缝拼装隧道刚度。均质隧道、错缝拼装隧道及通缝拼装隧道的椭圆度依次为1.62‰、1.87‰及2.55‰,通缝隧道模型在外部加载作用下的压扁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刚度有效率
3D打印模型试验
通缝及错缝拼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芦山Mw6.8地震Newmark位移方向性研究
1
作者
刘平
刘川
陈兴周
王海
魏长刚
范依仁
陈凡
吴煜心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
山西省交通
勘察
设计院
有限
责任
公司
机械工业
勘察
设计
研究院
有限公司
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7-447,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08444,51979218,U1965107)。
文摘
为研究2013年芦山Mw6.8地震Newmark位移的方向性特征,使用震源区近场22个台站的强震动记录,利用Boore的改进方法对地震动进行投影,分析Newmark位移随方向性变化、最大值与最小值比值(Dn max/Dn min)和卓越方向(θmax)等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Newmark位移随方向的变化存在明显的波峰和波谷,其最大值方向与最小值方向夹角在多数情况下处于近似垂直的关系。(2)Dn max/Dn min随着临界加速度(a c)的增大而增大;a c较大时,Dn max/Dn min随断层距的增大逐渐增大;此外,场地类型对Dn max/Dn min也有一定影响。(3)θmax在断层两侧和同震位移方向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在断层两端与同震位移方向相关性较弱;θmax与断层走向垂直方向(FN)的相关性不强;此外,θmax不随a c发生显著变化。(4)基于Arias烈度和考虑地震震级的Newmark位移经验模型对考虑方向性的Newmark位移的预测效果最好。
关键词
芦山地震
Newmark位移
方向性
地震动参数
Keywords
Lushan earthquake
Newmark displacement
directionality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分类号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中小震的中国西南地区Newmark位移经验模型
2
作者
刘平
毕壮
陈兴周
李春峰
范依仁
陈凡
吴煜心
魏长刚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云南交投集团投资
有限公司
贵州省交通规划
勘察
设计
研究院
股份
有限公司
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
勘察
设计
研究院
有限公司
出处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9-48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08444,51979218).
文摘
为解决既有经验模型对中国西南地区中小震数据Newmark位移预测不足的问题,利用Arias烈度(I_(A))、临界加速度(A_(c))以及震级(M_(W)),建立预测Newmark位移的经验模型。首先随机选取CSMNC数据库中四川和云南地区M_(W)<6.0且PGA>0.20 g的28条地震记录,对既有Newmark位移模型进行验证,随后选取2008—2019年中国西南地区4.3≤M_(W)≤7.9且PGA>0.10 g的水平向强震动记录数据,分析不同震级区间lgD_(n)和lgI_(A)的线性关系,并在现有的线性关系模型中加入了震级项。模型的拟合回归显示出了较好的拟合优度,回归结果表明断层到场地的距离、场地条件、断层类型以及上下盘差异对Newmark位移具有潜在影响。最后,利用2020—2022年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小震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建模型相比其他模型有更好的预测性能,能够适用的震级范围更广。
关键词
中国西南地区
Newmark位移
经验模型
Arias烈度
中小震
Keywords
Southwest China
Newmark displacement
empirical model
Arias intensity
small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分类号
P315.921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盾构隧道3D打印模型刚度有效率的试验验证
3
作者
陈立
李博
卢生安
张海涛
吕延豪
机构
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
温州
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温州市
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
有限公司
中铁第四
勘察
设计院集团
有限公司
出处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48,253,共7页
基金
温州市科学技术局项目(S2023024)。
文摘
[目的]为探究3D打印技术制作隧道模型的可行性,有必要测定盾构隧道纵横向刚度有效率的取值。[方法]通过对光敏树脂、环氧树脂和尼龙三种材料的拉伸和压缩试验,最终选择了光敏树脂作为盾构隧道管片的模型材料。通过相似第二定律计算,确定试验几何相似比为1∶30。试验基于温州轨道交通1号线盾构隧道工程,利用3D打印技术精细化设计隧道模型,衬砌管片采用弯曲螺栓连接,还原其细部结构。通过对3D打印隧道模型进行纵横向八级加载,测定了不同拼装工艺的纵横向刚度有效率。同时采用椭圆度■来具体描述不同外部荷载作用下隧道的横向变形程度。最后对比其他学者的模型试验,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以及精确性。[结果及结论]3D打印制作的盾构隧道,通缝拼装时纵向刚度有效率为0.13~0.20,横向刚度有效率为0.67;错缝拼装时,纵向刚度有效率为0.15~0.30,横向刚度有效率为0.79;错缝拼装隧道刚度略大于通缝拼装隧道刚度。均质隧道、错缝拼装隧道及通缝拼装隧道的椭圆度依次为1.62‰、1.87‰及2.55‰,通缝隧道模型在外部加载作用下的压扁程度最大。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刚度有效率
3D打印模型试验
通缝及错缝拼装
Keywords
shield tunnel
stiffness efficiency
3D printing model test
through-seam and staggered-seam assembly
分类号
U451.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芦山Mw6.8地震Newmark位移方向性研究
刘平
刘川
陈兴周
王海
魏长刚
范依仁
陈凡
吴煜心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考虑中小震的中国西南地区Newmark位移经验模型
刘平
毕壮
陈兴周
李春峰
范依仁
陈凡
吴煜心
魏长刚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盾构隧道3D打印模型刚度有效率的试验验证
陈立
李博
卢生安
张海涛
吕延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