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包装在食品质量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子聪 胡春 周晨光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28-139,共12页
目的探讨智能包装技术在食品质量监测中的应用现状,系统分析射频识别(RFID)标签、指示器型及传感器型智能包装的工作原理、功能特性,以及它们在食品贮运保鲜和新鲜度监测中的具体应用,并针对技术瓶颈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RFID标签... 目的探讨智能包装技术在食品质量监测中的应用现状,系统分析射频识别(RFID)标签、指示器型及传感器型智能包装的工作原理、功能特性,以及它们在食品贮运保鲜和新鲜度监测中的具体应用,并针对技术瓶颈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RFID标签可实时监测食品包装内的温度、湿度、pH及气体成分,结合区块链技术可以显著提升供应链的追溯效率;指示器型包装通过颜色的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氧气、二氧化碳、挥发性含氮化合物等气体浓度的变化情况,其中气体指示器、新鲜度指示器和时间-温度指示器(TTI)分别针对不同变质机制提供实时监测;传感器型包装利用天然色素(如姜黄素、花色苷)的pH敏感性或气体传感器的化学电阻/电位特性,实现对食品新鲜度的无损监测。此外,生物传感器通过检测微生物污染及农药残留,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结论智能包装技术在食品质量监测中显著展现出应用潜力,但我国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需开发高精度、低成本传感器,推动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并研发环保可降解材料,以提升可持续性。通过技术创新和跨学科协作,智能包装有望构建智能化、信息化的食品质量监测体系,减少食品浪费,并保障消费者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包装 贮运保鲜 新鲜度监测 包装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艺术乡建研究的主题·热点与趋势展望——基于2012-2023年CNKI数据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晨光 胡春 周星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08-215,共8页
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艺术乡建作为一种创新的乡村振兴方式引起了社会学界和艺术学界的广泛关注。自2018年起,艺术乡建成为研究热点。聚焦中国知网学术数据库中2012—2023年关于艺术乡建领域的近300篇文献,通过共现分析... 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艺术乡建作为一种创新的乡村振兴方式引起了社会学界和艺术学界的广泛关注。自2018年起,艺术乡建成为研究热点。聚焦中国知网学术数据库中2012—2023年关于艺术乡建领域的近300篇文献,通过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模式,揭示了艺术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目前,艺术乡村建设研究的主题可分为10个类别,高频关键词包括公共艺术、人类学、乡村主体性、介入策略、在地性、乡村文化振兴、乡村公共空间等。战略坐标图表明,“艺术乡村建设与文化复兴”和“艺术乡村建设的空间重构及地域性研究”将是未来艺术乡建研究的重点。最后,提出了对未来艺术乡建研究的建议,包括共同体与社会关系的再平衡、利益相关诉求的再探讨、艺术乡建实践成果的再评价、艺术乡建实践方法的微观求证、数字化赋能艺术乡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乡建 乡村振兴 知识图谱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GC文本数据的温州艺术乡村形象感知分析及提升研究
3
作者 周晨光 向南坪 李泺滢 《园林》 2024年第12期96-103,共8页
为促进温州地区艺术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升艺术乡村的整体形象,同时为浙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参考,以温州市的4个代表性艺术乡村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狄利克雷分配模型(LDA)和扎根理论,利用八爪鱼工具在大众点评网站上获取用户... 为促进温州地区艺术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升艺术乡村的整体形象,同时为浙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参考,以温州市的4个代表性艺术乡村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狄利克雷分配模型(LDA)和扎根理论,利用八爪鱼工具在大众点评网站上获取用户生成内容(UGC)评价文本,借助旅游地形象的“认知—情感—整体”模型对艺术乡村形象感知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1)温州艺术乡村的感知维度涵盖乡村景观感知、乡村文化感知、乡村艺术感知和乡村服务感知4个方面;(2)温州艺术乡村的消极因素主要体现在场景体验、建筑景观、基础设施、管理服务、交通区位、自然环境6个方面;(3)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建设内容同质化、运营管理不足、商业化与原真性保护之间的冲突以及艺术介入的不可持续性。为此,提出以下改进策略:整合艺术资源、实现产业融合、加强原真性保护以及共建利益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乡建 形象感知 温州艺术乡村 用户生成内容 狄利克雷分配模型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的营养功效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子聪 雷琳 +4 位作者 周晨光 蒋巧俊 苏凤贤 李彦坡 胡超凡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66-1979,共14页
杨梅是中国南方传统特产水果,具有色泽艳丽、酸甜可口、风味浓郁和营养丰富等特点。杨梅富含抗坏血酸、酚酸、花青素和黄酮醇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肿瘤、抗菌、降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健康功效,具有较高的食用... 杨梅是中国南方传统特产水果,具有色泽艳丽、酸甜可口、风味浓郁和营养丰富等特点。杨梅富含抗坏血酸、酚酸、花青素和黄酮醇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肿瘤、抗菌、降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健康功效,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对杨梅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杨梅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杨梅鲜果为主要原料的加工制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以杨梅果汁、杨梅酒和杨梅果干等为代表的杨梅产品的市场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在系统梳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杨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杨梅的主要功能成分、生物活性及其开发应用等方面展开综述,并对杨梅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杨梅资源的深入研究与高值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营养成分 健康功效 开发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