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优势恢复系温恢845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徐秀如 张宏化 马国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192-194,共3页
选用株型好的带有广亲和基因和野败型恢复基因的恢复系培矮64为母本,以丰产性好的印水型恢复系、兼抗褐稻虱的韩国中籼水源29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定向选择育成强优势恢复系温恢845。该恢复系具有恢复谱广、恢复力强、配合力高、生育... 选用株型好的带有广亲和基因和野败型恢复基因的恢复系培矮64为母本,以丰产性好的印水型恢复系、兼抗褐稻虱的韩国中籼水源29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定向选择育成强优势恢复系温恢845。该恢复系具有恢复谱广、恢复力强、配合力高、生育期适中、较抗稻瘟病等特点,所配组合Ⅱ优845已通过浙江省区试。并对温恢845的广谱恢复性及其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 杂交水稻 恢复系 温恢845 Ⅱ优84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作生产有机稻的效果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成豹 马成武 陈海星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4-196,共3页
在生产A级稻米的基础上尝试通过稻鸭共作进行有机稻的生产 ,结果稻鸭共作技术生产有机稻比单一生产有机稻在产量、病虫草害防治、土壤性状等方面效果更好。
关键词 共作 生产效果 有机稻 产量 病虫草害防治 土壤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新优365的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要点
3
作者 杨文清 卢华金 +1 位作者 张宏化 阮柏苗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8-69,共2页
新优365是浙江省温州市农科院浙南水稻育种中心选育的杂交晚稻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易栽培、后期青秆黄熟,稻米食味品质较好等特点。2003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中、浙南及类似地区作连作晚稻推广种植。
关键词 杂交稻 新优365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制种 杂交晚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K优117的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要点
4
作者 卢华金 张宏化 +1 位作者 阮柏苗 杨文清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85-286,共2页
K优 117是浙江省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连作杂交晚稻组合 ,具有生育期与汕优 10号相仿、高产稳产、食味较好和制种产量高等特点。 2 0 0 2年 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关键词 杂交稻 K优117 特征特性 制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稻温220的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
5
作者 周吉忠 郑伟 +1 位作者 张永鑫 陈海星 《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5期551-552,共2页
温220(温95凡3/嘉育948F3//中丝2号)系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南水稻育种中心采用复式杂交,以优质作为主要选择目标,经多年定向筛选育成的迟熟早籼稻品种。经过多年的试种,该品种表现熟期适中,成穗率高,穗型较大,抗逆性较好,稳产性好,... 温220(温95凡3/嘉育948F3//中丝2号)系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南水稻育种中心采用复式杂交,以优质作为主要选择目标,经多年定向筛选育成的迟熟早籼稻品种。经过多年的试种,该品种表现熟期适中,成穗率高,穗型较大,抗逆性较好,稳产性好,米质较优等特点。2004年9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温州、金华及生态相似地区推广种植。栽培技术为种子灭菌,适时播种,合理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割,注意轻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220 早籼稻 品种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