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窥镜配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3
1
作者 陆川 孙军 陈献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总结采用内窥镜配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3月,采用内窥镜配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41例。在显微镜下探查三叉神经整个脑池段全程,再以内窥镜观察三叉神经脑干端和Me... 目的总结采用内窥镜配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3月,采用内窥镜配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41例。在显微镜下探查三叉神经整个脑池段全程,再以内窥镜观察三叉神经脑干端和Meckel腔内口处,显露压迫或接触神经根的动脉襻或静脉,静脉电凝后切断,动脉襻采用Teflon棉垫隔开。结果术中发现单纯动脉压迫29例,单纯静脉压迫6例,动静脉联合压迫6例。小脑上动脉25例,小脑前下动脉5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基底动脉2例,扭曲、冗长的椎动脉2例,其中2例为2根动脉压迫;岩静脉分支12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34例,疼痛延迟缓解5例(术后2周4例,术后1个月1例),疼痛无明显减轻2例。手术有效率95.1%(39/41)。术后轻度面瘫伴耳鸣1例,面部麻木1例,3周内症状均消失。39例有效者随访6个月~3年,平均21.4月,其中>12个月31例,无复发。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内窥镜配合显微镜技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创伤,避免遗漏责任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 三叉神经痛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巴华君 孙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5-787,共3页
目的:评价使用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后的长期疗效。方法:18例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均在术后3年以上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全颈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除2例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伴... 目的:评价使用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后的长期疗效。方法:18例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均在术后3年以上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全颈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除2例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伴轻度狭窄形成外,其余16例患者均未发现支架内狭窄迹象;14例动脉瘤体完全无显影,4例患者有动脉瘤颈轻度复发迹象。结论: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式有效、可行,长期效果良好,长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颈动脉疾病 NEUROFORM支架 栓塞 治疗性 长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军 陆川 +5 位作者 林震旦 陈献东 蔡建勇 肖达荣 扬次文 何学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163-166,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支架成型术的适应证 ,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选择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 5 0 %的患者 ,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 70 %的患者 ,使用自膨胀式支架。结果  4 0例患者 ,植入 4 8枚支架 ,术中及术后无并发... 目的 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支架成型术的适应证 ,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选择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 5 0 %的患者 ,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 70 %的患者 ,使用自膨胀式支架。结果  4 0例患者 ,植入 4 8枚支架 ,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出现 ,即刻血管造影显示满意 ;术后随访颈部X线及超声波检查 ,支架形态好 ,位置无移位 ,血流通畅 ,无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安全、有效。防止血栓脱落及再狭窄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脱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军 陆川 +5 位作者 林震旦 刘建民 陈献东 肖达荣 扬次文 何学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563-565,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可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术的效果。方法经股动脉Seldinger穿刺法,将导引管送至C2以上,将微导管置于动脉瘤腔,结合不同的方式,进行可脱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结果36例用GDC,6例Metrix,18例DCS,2例ORBIT,3例EDC,4例配合支...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可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术的效果。方法经股动脉Seldinger穿刺法,将导引管送至C2以上,将微导管置于动脉瘤腔,结合不同的方式,进行可脱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结果36例用GDC,6例Metrix,18例DCS,2例ORBIT,3例EDC,4例配合支架栓塞;65例患者,59例康复,3例后遗偏瘫,1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59例随访,头颅平片GDC均在瘤腔,无再出血,5例患者复查DSA,无复发。结论微弹簧圈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微创有效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弹簧圈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颅外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5
作者 林来鹏 周美珍 阮立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6-537,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颅外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13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9例患者中恢复良好者42例,中残者29例,重残者22例,植物生存者1例,死亡45例。无低氧血症、低血压...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颅外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13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9例患者中恢复良好者42例,中残者29例,重残者22例,植物生存者1例,死亡45例。无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糖、高白细胞计数、高热者及低龄(年龄<60岁)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糖、高热、高白细胞计数、高龄等颅外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卵泡抑素样蛋白1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结局预测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邹诣 郑卜毅 朱鹏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凋亡分子的表达,对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老年ACI患者作为ACI组,同期20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凋亡分子的表达,对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老年ACI患者作为ACI组,同期20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ACI患者溶栓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60分记为功能结局不良组,>60分记为功能结局良好组。检测所有入组患者血清FSTL1、HIF-1α及相关凋亡分子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结果ACI组血清HIF-1α、FSTL1、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Bcl-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CI组血清HIF-1α、FSTL1表达水平与Caspase-3呈正相关(P<0.01),与Bcl-2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OR=1.933,95%CI:1.008~3.705,P=0.047)、发病至治疗时间(OR=2.038,95%CI:1.335~3.112,P=0.001)、HIF-1α(OR=1.865,95%CI:1.202~2.892,P=0.005)和FSTL1(OR=2.160,95%CI:1.142~4.084,P=0.018)是影响老年ACI患者溶栓治疗后功能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HIF-1α和FSTL1联合检测的敏感性(87.9%)和曲线下面积(0.804)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HIF-1α、FSTL1可能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表达,HIF-1α和FSTL1与神经损伤相关,对于老年ACI患者早期溶栓后功能结局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卵泡抑素相关蛋白质类 基因 BCL-2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teway球囊与冠状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勇 缪一艇 +2 位作者 邹诣 张华暹 童凌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97-800,共4页
目的评价Gateway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22例(24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按Mori分型,A型10处,B型9处,C型5处。病变分别位于大脑中动脉6处、颈内动脉颅内段12处、椎动脉颅内段4处... 目的评价Gateway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22例(24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按Mori分型,A型10处,B型9处,C型5处。病变分别位于大脑中动脉6处、颈内动脉颅内段12处、椎动脉颅内段4处、基底动脉2处。根据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为Gateway球囊组12例和冠状动脉(冠脉)球囊扩张支架组(冠脉支架组)10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动脉狭窄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半年,复查DSA。结果Gateway球囊组与冠脉支架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12/12)和90%(9/10),术后动脉狭窄改善率均>7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和1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teway球囊组手术时间为75 min,冠脉支架组为95 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支架组中1例术后13个月发生出血性脑卒中1次,经治疗好转。术后患者复查经颅多普勒超声,冠脉支架组1例、Gateway球囊组2例发生再狭窄,但均无临床症状。结论 Gateway球囊血管成形术可明显改善颅内动脉狭窄,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Gateway球囊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