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NT3通过PI3K/Akt/mTOR和RhoA/ROCK/Cofilin途径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英文)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丽 王哲近 +4 位作者 潘邦伦 刘林 王刚林 李伟 金晶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2-572,共11页
β-1,3-半乳糖-O-糖基-糖蛋白β-1,6-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β-1,3-galactosyl-O-glycosyl-glycoproteinβ-1,6-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GCNT3)是黏液蛋白质生物合成中不可缺少的一类N-乙酰葡萄糖转移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β-1,3-半乳糖-O-糖基-糖蛋白β-1,6-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β-1,3-galactosyl-O-glycosyl-glycoproteinβ-1,6-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GCNT3)是黏液蛋白质生物合成中不可缺少的一类N-乙酰葡萄糖转移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CNT3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侵袭以及病人的生存率有关,然而相关的研究仍较少报道。本研究旨在揭示GCNT3在调控肝细胞癌进程中的潜在机制。本研究首先利用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和癌症基因组图谱(Cancer Genome Atlas databases,TCGA)数据库分析肝癌和正常组织中GCNT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肝癌组织中GCNT3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P≤0.001)。同时利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进一步分析了肝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GCNT3蛋白的表达,发现有30%肝癌组织GCNT3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随后,在肝癌细胞系HCCLM3和Huh7细胞中,采用CCK-8、平板克隆、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析GCNT3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敲低GCNT3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而过表达GCNT3发挥相反作用。细胞周期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GCNT3调控G_(0/)G_1期关键蛋白质的表达来促进肝癌细胞周期G_1/S的转换。进一步探究发现,GCNT3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以及GCNT3上调RhoA/ROCK/Cofilin通路关键蛋白质的表达来促进F-肌动蛋白(F-actin)的形成,从而参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总之,本研究通过对GCNT3在肝癌细胞中的功能分析,初步证明,GCNT3与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功能有关,证实了GCNT3在肝癌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为肝癌治疗和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3-半乳糖-O-糖基-糖蛋白β-1 6-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GCNT3) 肝癌(HCC) PI3K/AKT/MTOR RhoA/ROCK/Cofil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29
2
作者 肖竣 陈海川 +1 位作者 俞海波 金小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399-401,共3页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微创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3年5月胆囊结石伴ABP122例的临床资料。先保守治疗,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明确胆总管有无结...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微创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3年5月胆囊结石伴ABP122例的临床资料。先保守治疗,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明确胆总管有无结石梗阻,104例未发现结石者急性胰腺炎恢复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18例MRCP发现胆总管下段结石,行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成功,再行LC。结果轻型106例,手术时间为发病后7~14天;重型16例,手术时间为发病后15~30天。无中转开腹、胆管损伤及死亡。其中107例随访5~8个月,无胰腺炎复发。结论对胆囊结石伴ABP应常规MRCP检查。未发现胆总管结石者待胰腺炎恢复后行LC;有胆总管结石伴梗阻者72小时内用十二指肠镜取出胆管下端嵌顿结石并ENBD,待胰腺炎恢复后再行LC;无梗阻者保守治疗胰腺炎恢复后,先行ERcP并取石,再行LC。手术时机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一般轻型胰腺炎可在发病1~2周内手术。采用上述方法治疗胆囊结石伴ABP安全、有效、微创、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或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潘步建 徐迈宇 +1 位作者 陈峰 宋洪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0期906-909,共4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7月~2013年10月我院对136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分别采用LCBDE+LC治疗(72例)或EST+LC治疗(64例),比较2组手术治疗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指标,随访2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CBDE+LC组手术时间(186±44) min明显短于EST+LC组(221±41)min(t=-4.687,P=0.024);LCBDE+LC组住院时间(10.4±3.2)d,明显短于EST+LC组(13.6±3.4)d(t=-5.545, P=0.000);LCBDE+LC组手术费用(8200±376)元,明显少于EST+LC组(9600±420)元( t=-20.130,P=0.000);2组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1.3±0.8)、(1.2±0.7)d,无统计学差异(t=0.756,P=0.451);2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2%(70/72)、95.3%(61/64),无统计学差异(χ2=0.018,P=0.893);2组结石残留率分别为2.8%(2/70)、3.3%(2/61),无统计学差异(χ2=1.728,P=0.531),胰腺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0 vs.6.2%(4/64),P=0.047]。随访1~3年,(2.5±0.5)年,2组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7.661,P=0.004)。结论 LCBDE+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如胰腺炎和远期并发症返流性胆管炎比EST+LC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探查术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镜联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9
4
作者 麻忠武 俞海波 +3 位作者 陈峰 徐迈宇 肖竣 金肖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8-1049,共2页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标准术式-([1])。随着LC的广泛开展,有关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报道逐年增多。Girard等的研究显示,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并不罕见,可达1%-4%...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标准术式-([1])。随着LC的广泛开展,有关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报道逐年增多。Girard等的研究显示,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并不罕见,可达1%-4%。对于胆囊切除术后的胆总管结石,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内镜取石、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后 胆总管结石 联合治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 开腹胆总管探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孔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麻忠武 陈峰 +1 位作者 徐迈宇 金肖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0期900-902,916,共4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45例单一术者完成的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资料,并与同期另一组术者进行的56例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进行对比...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45例单一术者完成的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资料,并与同期另一组术者进行的56例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进行对比分析。2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腹部手术史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单孔组3例因胆囊三角显露不清改行三孔手术,1例术后创口脂肪液化,余无并发症发生。与三孔组相比,单孔组患者满意度高[(8.4±1.0)分vs.(7.7±1.0)分,t=3.184,P=0.002],但手术时间长[(61.2±17.6) min vs.(51.7±16.2)min,t=2.822,P=0.006]。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6~24 h疼痛程度、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安全有效,且术后患者整体满意程度高,但手术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手术时间长,有一定单孔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医师可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 胆囊阑尾联合切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单元评优量化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6
作者 翁林舒 张小丹 金如如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8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公平公正的护理评优方法,提高护理单元管理效益。方法成立护理评优活动小组,制定护理单元评优量化指标体系,包括护理服务、科研、临床教学3个一级指标,分别设置5~7个二级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及计分方法。结果 2015年申报评优的... 目的探讨公平公正的护理评优方法,提高护理单元管理效益。方法成立护理评优活动小组,制定护理单元评优量化指标体系,包括护理服务、科研、临床教学3个一级指标,分别设置5~7个二级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及计分方法。结果 2015年申报评优的护理单元增多,申报评优护理单元的护理服务、科研、临床教学得分及总分显著高于2014年(均P<0.01)。结论建立合理的护理单元评优量化指标体系有利于提高护理单元评优活动参与性,改善护理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 评优活动 量化指标 护理单元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