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20年浙江温州地区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杜君彦 潘杰 +3 位作者 周晴接 汤清清 杨宁敏 张建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25-829,共5页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胃癌发生的主要病因,但随着抗生素耐药情况的日趋严重,许多地区H.pylori根除率并没有实质性提高。目的了解温州地区2013—2020年H.pylori耐药情况,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人群的耐药情况差异...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胃癌发生的主要病因,但随着抗生素耐药情况的日趋严重,许多地区H.pylori根除率并没有实质性提高。目的了解温州地区2013—2020年H.pylori耐药情况,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人群的耐药情况差异。方法于2013-01-01至2020-12-31,选择在温州中心医院接受胃镜检查患者47658例,采集胃黏膜标本进行H.pylori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培养获得的H.pylori菌株进行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四环素和呋喃唑酮6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份、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人群的H.pylori耐药率。结果2013—2020年温州地区分离的16847株H.pylori菌株存在多重耐药情况。对6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的统计结果显示:该地区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甲硝唑的人群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2.81%(5536/16874)、26.02%(4390/16874)、95.67%(16144/16874);阿莫西林耐药率低[0.28%(47/16874)],2017年达1.36%(25/1844);未发现四环素和呋喃唑酮耐药菌株存在。2013—2020年,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人群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硝唑的人群耐药率始终处于较高值(>88.00%),各年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地区不同性别人群的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甲硝唑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莫西林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莫西林、甲硝唑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州地区不同年度、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H.pylori阳性患者间的人群耐药率存在差异,总体耐药率高,基于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的根除治疗方案难以获得理想效果,应鼓励开展药敏实验结果指导下的临床H.pylori精准根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抗药性 细菌 抗药性 多种 细菌 流行病学研究 年龄组 性别因素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人Lynch综合征临床标准的家族性结直肠癌胚系突变谱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梦园 朱丽珍 +7 位作者 张鼎 吴斌 顾艳宏 吴涛 张敬东 邱萌 潘杰 袁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215-1223,共9页
目的:Lynch综合征作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恶性肿瘤综合征,基于肿瘤家族史对患者进行初筛是目前Lynch综合征筛查的主要手段。本研究旨在明确符合中国人Lynch综合征临床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最终确诊为Lynch综合征的比例,以及二代测序在... 目的:Lynch综合征作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恶性肿瘤综合征,基于肿瘤家族史对患者进行初筛是目前Lynch综合征筛查的主要手段。本研究旨在明确符合中国人Lynch综合征临床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最终确诊为Lynch综合征的比例,以及二代测序在Lynch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纳入85例就诊于国内7家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温州市中心医院)无血缘关系的符合中国人Lynch综合征临床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利用含61个已报道与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二代测序平台检测入组先证者的胚系突变。对于检出的临床意义不明的基因变异,通过一代测序、多重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检测肿瘤组织微卫星状态等手段判读该变异的致病意义。结果:符合中国人Lynch综合征临床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中,28.2%检测出Lynch综合征关键基因已知致病性或疑似致病性胚系突变,另外15.3%患者携带上述基因的临床意义不明的变异。通过对这些变异进行分析,本研究认为MLH1基因c.2240_2255 delCTGATCTATACAAAGT通读突变为遗传性结直肠癌的致病性突变;然而目前尚缺乏充足证据证明MLH3基因第2~11号外显子大片段重复与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结论:本研究发现同样基于符合中国人Lynch综合征临床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与既往利用一代测序的研究报道相比,二代测序并未提高Lynch综合征的确诊率。但是,二代测序会带来大量临床意义不明的突变。需要谨慎对待尚未明确的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必要时应该进行更深入的家系研究和更全面的分子检测以明确这些突变的致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NCH综合征 MLH1基因 通读突变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灌肠联合改良芒硝袋外敷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并发肺损伤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李温鸿 彭迎春 潘梦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48-151,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并发肺损伤患者应用中药灌肠联合改良芒硝袋外敷的疗效。方法:选择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并发肺损伤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19例,治疗组19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给... 目的:观察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并发肺损伤患者应用中药灌肠联合改良芒硝袋外敷的疗效。方法:选择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并发肺损伤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19例,治疗组19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药灌肠联合改良芒硝袋外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胰腺炎指标(包含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尿淀粉酶等)、中医症候积分(包含脘腹胀痛、大便黏滞、胸闷不舒、发热等)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含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对比,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0 d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74%,高于常规组78.95%。治疗组患者胰腺炎指标、(脘腹胀痛、大便黏滞、胸闷不舒、发热等)中医症候积分及IL-6、CRP及TNF-α等水平低于常规组,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低于常规组26.3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并发肺损伤患者应用中药灌肠联合改良芒硝袋外敷治疗的效果确切,不仅能使机体血、尿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得到有效改善,还能减轻肺损伤,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灌肠 改良芒硝袋 胰腺炎 疼痛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T2和FUT3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昊 叶方鹏 +4 位作者 王文星 林秀清 林道泼 金捷 蒋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探讨浙江籍汉族人群FUT2和FUT3基因多态性及Lewis抗原的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收集485例UC患者和580名正常对照者,采用SNa Pshot技术检测FUT2 rs281377、rs1047781和rs601338及FUT3rs28362459、rs3745635和rs3894326... 目的探讨浙江籍汉族人群FUT2和FUT3基因多态性及Lewis抗原的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收集485例UC患者和580名正常对照者,采用SNa Pshot技术检测FUT2 rs281377、rs1047781和rs601338及FUT3rs28362459、rs3745635和rs3894326基因多态性。随机选取10例存在乙状结肠炎症的UC患者,另选10例确诊为良性乙状结肠息肉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乙状结肠中Lewis a和Lewis b抗原的表达水平。结果UC组FUT3 rs3745635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AA)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6,95%CI 1.339~1.699;P=0.038,95%CI 1.330~1.742)。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与远端结肠炎相比,广泛性结肠炎患者中FUT3 rs28362459突变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TG+GG)的频率明显降低(P=0.001,95%CI 0.567~0.786;P<0.001,95%CI 0.503~0.742)。广泛性结肠炎患者中FUT3 rs3745635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AA)频率亦明显低于远端结肠炎患者(P=0.011,95%CI0.621~0.900;P=0.006,95%CI 0.553~0.845)。乙状结肠炎症UC患者和良性乙状结肠息肉对照组Lewis b抗原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UC患者乙状结肠隐窝上皮中Lewis a抗原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8)。结论 FUT3基因多态性及肠道Lewis a抗原表达水平可能与UC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岩藻糖基转移酶 血型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克罗恩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6
5
作者 裴继华 吴昊 +3 位作者 林秀清 金捷 丁然 蒋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5-738,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CD)的关系。方法:在326例CD患者和464名对照者中,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VDR(FokI,BsmI,ApaI、TaqI)4种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组中BsmI的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AA)...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CD)的关系。方法:在326例CD患者和464名对照者中,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VDR(FokI,BsmI,ApaI、TaqI)4种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组中BsmI的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AA)频率显著降低(均P=0.001);TaqI的突变等位基因(C)和基因型(TC+CC)频率亦显著降低(均P<0.05)。分层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狭窄型CD患者中BsmI和TaqI的突变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亦显著降低(均P<0.008 3)。随后的单倍型分析显示BsmI、ApaI和TaqI彼此紧密连锁,CD组中AAC单倍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VDR(BsmI、TaqI)基因突变可能降低CD,尤其是狭窄型CD的发病风险。AAC单倍型携带者罹患CD的风险性可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维生素D受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通过调控EGFR/MAPK信号通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白学敏 邹立考 +1 位作者 金珍木 姜利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120-1127,共8页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通过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GFR/MAPK)信号通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10只,对照组为健康大鼠,模型组为COPD气...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通过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GFR/MAPK)信号通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10只,对照组为健康大鼠,模型组为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大鼠,NAC组自造模起予以3 mmol/kg 100 μL NAC,共30 d,比较各组肺组织病理结果、气道阻力(RL)和动态顺应性(Cdyn)、血气分析[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动脉血氧分压(PaO 2)]、黏膜层厚度/支气管壁厚度(Reid指数)、气道上皮阳性杯状细胞/总上皮细胞数、EGFR/MAPK信号通路蛋白[EGFR、磷酸化应激活化蛋白激酶(p-JNK)/总JNK、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P38MAPK)/总P38、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总ERK、黏蛋白5AC(MUC5AC)]表达。结果:对照组上皮细胞、气道黏膜上皮、黏膜下腺体、支气管管壁无异常,管腔无分泌物;模型组肺间质血管充血,肺泡间隔变薄、断裂,相邻肺泡融合形成较多囊腔,上皮细胞存在明显增厚、增生、坏死脱落,黏膜下腺体肥大,杯状细胞增生,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管壁平滑肌束萎缩、断裂;NAC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异常,但与模型组相比,各病理特征均减轻;模型组Cdyn、PaO 2低于对照组,RL、PaCO 2高于对照组(P<0.05);NAC组Cdyn、PaO 2高于模型组,RL、PaCO 2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Reid指数、阳性杯状细胞/总上皮细胞数高于对照组(P<0.05);NAC组Reid指数、阳性杯状细胞/总上皮细胞数低于模型组,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p-JNK/JNK、p-P38/P38、p-ERK/ERK、MUC5AC高于对照组(P<0.05);NAC组p-JNK/JNK、p-P38/P38、p-ERK/ERK、MUC5AC低于模型组,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能通过抑制EGFR/MAPK信号通路表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黏液腺体增生、杯状细胞广泛化生,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提高大鼠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MAPK信号通路 N-乙酰半胱氨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道黏液 高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内服加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慧 陈欢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913-1915,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58例患者采用中药内服加灌肠进行治疗,而观察组66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相应的护理干...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58例患者采用中药内服加灌肠进行治疗,而观察组66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总结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中药内服加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佳的疗效时,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病情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灌肠 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