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选择输液港和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美华 欧晓静 胡晓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6-489,共4页
目的深入了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要化疗的患者选择输液港和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为静脉通路的真实感受。方法对1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要化疗的患者进行深入访谈,按自愿的原则对输液港和PICC做出选择,资料分析采用Colaizzi... 目的深入了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要化疗的患者选择输液港和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为静脉通路的真实感受。方法对1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要化疗的患者进行深入访谈,按自愿的原则对输液港和PICC做出选择,资料分析采用Colaizzi的分析法,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主题。结果归纳患者在选择两种输液工具时经历的2个阶段6个主题,第1阶段:选择输液工具前3个主题为内心的矛盾、顾虑、无奈;第2阶段:输液工具置入后3个主题为身体不适感、疑惑感、获益感。结论通过访谈使医护人员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患者对选择置管的需求不同,总体上选择输液港优于PICC,护士要做好置管前后的宣教和维护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化疗 输液港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唐瑜挺 孙非凡 +1 位作者 董凌嘉 陈茂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08-713,共6页
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现阶段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式主要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长期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手术的长期效果和患者的预后,临床上... 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现阶段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式主要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长期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手术的长期效果和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作者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从ISR发生机制、危险因素、治疗选择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对ISR的诊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支架内再狭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去势大鼠骨微结构的改善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敏 蒋红樱 +3 位作者 何振坤 曾怡 白彝华 陈良敬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去势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脂肪组织,其余两组切除双侧卵巢。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1 m L/(100 g·d)的生理盐水灌胃... 目的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去势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脂肪组织,其余两组切除双侧卵巢。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1 m L/(100 g·d)的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给予ω-3 PUFA 150 mg/(kg·d)。干预12 w后,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LP)和雌激素水平。分离右侧整段股骨应用micro-CT检测骨密度和骨微结构。结果雌二醇在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模型组水平最低(8.1±2.8)mmol/L,而假手术组水平最高(25.0±8.9)mmol/L(P<0.05)。实验组松质骨骨密度[(0.180±0.022)g/cm3vs(0.135±0.017)g/cm3]、BV/TV[(36.422±10.893)%vs(29.631±9.705)%]、Tb.Th[(0.138±0.044)mm vs(0.117±0.039)mm]和Tb.N[(2.252±0.078)/mm vs(1.589±0.083)/mm]均显著高于模型组,而Tb.Sp[(0.404±0.020)mm vs(0.599±0.032)mm]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皮质骨骨密度[(0.718±0.015)g/cm3vs(0.633±0.025)g/cm3]、BV/TV[(48.559±7.152)%vs(33.878±8.764)%]和Cr.Th[(0.483±0.037)mm vs(0.428±0.034)mm]均显著高于模型组,而孔隙率[(32.162±7.891)%vs(38.859±9.847)%]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ω-3PUFA对去卵巢大鼠的骨微结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这对于防治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骨质疏松 骨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去势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冯晓燕 陈良敬 +1 位作者 李竞宇 王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87-1089,共3页
目的: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去势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试验组。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脂肪组织,其余两组切除双侧卵巢。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1 m L/(100 g·d)的生理盐水灌胃,试验... 目的: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去势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试验组。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脂肪组织,其余两组切除双侧卵巢。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1 m L/(100 g·d)的生理盐水灌胃,试验组给予ω-3 PUFA 150 mg/(kg·d)。干预1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和雌激素水平。分离右侧整段股骨应用micro-CT检测骨密度和骨微结构。结果:雌二醇在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模型组水平最低,而假手术组水平最高。试验组松质骨骨密度、BV/TV、Tb.Th和Tb.N均显著高于模型组,而Tb.Sp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试验组皮质骨骨密度、BV/TV和Cr.Th均显著高于模型组,而孔隙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ω-3 PUFA对去卵巢大鼠的骨微结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这对于防治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骨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多因素分析——血浆白蛋白水平是胆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被引量:26
5
作者 饶尚锐 潘忠良 石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1期982-984,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0月施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115例,全麻下四孔法建立气腹,腹腔镜下常规切除胆囊,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检查无残余结石、...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0月施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115例,全麻下四孔法建立气腹,腹腔镜下常规切除胆囊,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检查无残余结石、保证胆管通畅后行胆管一期缝合术.结果 一期缝合术后10例发生胆漏:6例经保守观察、通畅引流痊愈;2例行B超穿刺抽液;1例再手术探查为胆囊管残余结石;1例并发严重腹膜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前血浆白蛋白水平和术前总胆红素水平对一期缝合术后胆漏有显著影响,患者年龄、术前谷草转氨酶、胆总管缝合方式、术者及术后有无应用生长抑素、解痉药物无显著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术前低血浆白蛋白水平是胆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β=-0.178,P=0.021,OR=0.837,95% CI:0.719 ~0.974.结论 适应证把握不严格以及腔镜下缝合技术欠妥是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保持通畅、有效的引流是处理胆漏的关键.术前低血浆白蛋白水平是胆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切开 一期缝合 胆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NT3通过PI3K/Akt/mTOR和RhoA/ROCK/Cofilin途径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丽 王哲近 +4 位作者 潘邦伦 刘林 王刚林 李伟 金晶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2-572,共11页
β-1,3-半乳糖-O-糖基-糖蛋白β-1,6-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β-1,3-galactosyl-O-glycosyl-glycoproteinβ-1,6-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GCNT3)是黏液蛋白质生物合成中不可缺少的一类N-乙酰葡萄糖转移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β-1,3-半乳糖-O-糖基-糖蛋白β-1,6-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β-1,3-galactosyl-O-glycosyl-glycoproteinβ-1,6-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GCNT3)是黏液蛋白质生物合成中不可缺少的一类N-乙酰葡萄糖转移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CNT3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侵袭以及病人的生存率有关,然而相关的研究仍较少报道。本研究旨在揭示GCNT3在调控肝细胞癌进程中的潜在机制。本研究首先利用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和癌症基因组图谱(Cancer Genome Atlas databases,TCGA)数据库分析肝癌和正常组织中GCNT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肝癌组织中GCNT3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P≤0.001)。同时利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进一步分析了肝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GCNT3蛋白的表达,发现有30%肝癌组织GCNT3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随后,在肝癌细胞系HCCLM3和Huh7细胞中,采用CCK-8、平板克隆、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析GCNT3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敲低GCNT3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而过表达GCNT3发挥相反作用。细胞周期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GCNT3调控G_(0/)G_1期关键蛋白质的表达来促进肝癌细胞周期G_1/S的转换。进一步探究发现,GCNT3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以及GCNT3上调RhoA/ROCK/Cofilin通路关键蛋白质的表达来促进F-肌动蛋白(F-actin)的形成,从而参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总之,本研究通过对GCNT3在肝癌细胞中的功能分析,初步证明,GCNT3与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功能有关,证实了GCNT3在肝癌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为肝癌治疗和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3-半乳糖-O-糖基-糖蛋白β-1 6-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GCNT3) 肝癌(HCC) PI3K/AKT/MTOR RhoA/ROCK/Cofil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长期随访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巴华君 蔡建勇 +2 位作者 陆川 陈献东 孙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观察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术后3年以上的复发率、支架内狭窄率、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方法 47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术后3年以上接受DSA下全颈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出现不同程度的支架... 目的观察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术后3年以上的复发率、支架内狭窄率、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方法 47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术后3年以上接受DSA下全颈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出现不同程度的支架内狭窄3例,其中1例出现载廇动脉慢性闭塞。复发5例,其中1例为小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动脉瘤体可见部分显影;4例为超过1.5 cm的颈内动脉虹吸段的大型动脉瘤,栓塞后半年随访发现,动脉瘤内弹簧圈压缩,瘤体再度显影,该4例中有3例经过2次栓塞后即时显影消失,但仍有2例3年随访动脉瘤体再度显影,另1例拒绝2次栓塞,继续随访中。3年随访期内无一例患者栓塞后动脉瘤再破裂。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式有效、可行,复发率低,支架内狭窄发生率不高,长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长期随访 复发率 支架内狭窄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29
8
作者 肖竣 陈海川 +1 位作者 俞海波 金小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399-401,共3页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微创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3年5月胆囊结石伴ABP122例的临床资料。先保守治疗,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明确胆总管有无结...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微创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3年5月胆囊结石伴ABP122例的临床资料。先保守治疗,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明确胆总管有无结石梗阻,104例未发现结石者急性胰腺炎恢复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18例MRCP发现胆总管下段结石,行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成功,再行LC。结果轻型106例,手术时间为发病后7~14天;重型16例,手术时间为发病后15~30天。无中转开腹、胆管损伤及死亡。其中107例随访5~8个月,无胰腺炎复发。结论对胆囊结石伴ABP应常规MRCP检查。未发现胆总管结石者待胰腺炎恢复后行LC;有胆总管结石伴梗阻者72小时内用十二指肠镜取出胆管下端嵌顿结石并ENBD,待胰腺炎恢复后再行LC;无梗阻者保守治疗胰腺炎恢复后,先行ERcP并取石,再行LC。手术时机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一般轻型胰腺炎可在发病1~2周内手术。采用上述方法治疗胆囊结石伴ABP安全、有效、微创、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林建虎 陆川 +1 位作者 蔡建勇 孙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512-2513,共2页
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据统计有50%的病死率.幸存者也有约一半遗留显著的后遗症。神经导航在脑出血手术中应用报道较少,我科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75例患者采用导航辅助脑出血手术,现将相关经验报告如下。
关键词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导航 手术中 应用 高血压性脑出血 脑出血手术 治疗效果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或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潘步建 徐迈宇 +1 位作者 陈峰 宋洪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0期906-909,共4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7月~2013年10月我院对136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分别采用LCBDE+LC治疗(72例)或EST+LC治疗(64例),比较2组手术治疗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指标,随访2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CBDE+LC组手术时间(186±44) min明显短于EST+LC组(221±41)min(t=-4.687,P=0.024);LCBDE+LC组住院时间(10.4±3.2)d,明显短于EST+LC组(13.6±3.4)d(t=-5.545, P=0.000);LCBDE+LC组手术费用(8200±376)元,明显少于EST+LC组(9600±420)元( t=-20.130,P=0.000);2组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1.3±0.8)、(1.2±0.7)d,无统计学差异(t=0.756,P=0.451);2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2%(70/72)、95.3%(61/64),无统计学差异(χ2=0.018,P=0.893);2组结石残留率分别为2.8%(2/70)、3.3%(2/61),无统计学差异(χ2=1.728,P=0.531),胰腺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0 vs.6.2%(4/64),P=0.047]。随访1~3年,(2.5±0.5)年,2组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7.661,P=0.004)。结论 LCBDE+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如胰腺炎和远期并发症返流性胆管炎比EST+LC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探查术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镜联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9
11
作者 麻忠武 俞海波 +3 位作者 陈峰 徐迈宇 肖竣 金肖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8-1049,共2页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标准术式-([1])。随着LC的广泛开展,有关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报道逐年增多。Girard等的研究显示,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并不罕见,可达1%-4%...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标准术式-([1])。随着LC的广泛开展,有关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报道逐年增多。Girard等的研究显示,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并不罕见,可达1%-4%。对于胆囊切除术后的胆总管结石,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内镜取石、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后 胆总管结石 联合治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 开腹胆总管探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27
12
作者 朱丽娟 李晓微 +7 位作者 吴艳 孙军 陈茂华 陆川 夏晓清 朱爱武 虞荷荷 杨娜妩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21期1-6,共6页
目的建立与实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评价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查找循证证据,应用德尔斐专家咨询法,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 目的建立与实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评价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查找循证证据,应用德尔斐专家咨询法,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温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1-12月收治的60名患者(观察组)实施本方案,而2015年1-12月收治的60名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方案。观察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进行了2轮专家咨询,其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9%、94.1%,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28、0.946,对方案指标评分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756、0.873,均P<0.05。构建并应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明显升高、护士进行吞咽功能评价率明显增加、患者肺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患者满意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构建并应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能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集束化 循证护理 护理质量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孔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麻忠武 陈峰 +1 位作者 徐迈宇 金肖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0期900-902,916,共4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45例单一术者完成的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资料,并与同期另一组术者进行的56例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进行对比...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45例单一术者完成的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资料,并与同期另一组术者进行的56例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进行对比分析。2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腹部手术史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单孔组3例因胆囊三角显露不清改行三孔手术,1例术后创口脂肪液化,余无并发症发生。与三孔组相比,单孔组患者满意度高[(8.4±1.0)分vs.(7.7±1.0)分,t=3.184,P=0.002],但手术时间长[(61.2±17.6) min vs.(51.7±16.2)min,t=2.822,P=0.006]。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6~24 h疼痛程度、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安全有效,且术后患者整体满意程度高,但手术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手术时间长,有一定单孔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医师可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 胆囊阑尾联合切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护合作决策的分级护理的实施效果 被引量:12
14
作者 朱爱武 夏晓清 朱丽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1期25-28,5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医护合作共同决策的分级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于温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患者3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9例)和对照组(199例),观察组由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合作决策患者的护理等级,... 目的探讨基于医护合作共同决策的分级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于温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患者3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9例)和对照组(199例),观察组由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合作决策患者的护理等级,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护理分级实施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级别、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分级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患者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级护理、三级护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达标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健康教育落实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医嘱执行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工作效率、主动服务、病房环境、护患关系及健康教育等项目的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护理技术、服务质量及人文关怀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医护合作共同决策的分级护理模式适合临床护理的发展,可提高分级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护理 医护合作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单元评优量化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15
作者 翁林舒 张小丹 金如如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8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公平公正的护理评优方法,提高护理单元管理效益。方法成立护理评优活动小组,制定护理单元评优量化指标体系,包括护理服务、科研、临床教学3个一级指标,分别设置5~7个二级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及计分方法。结果 2015年申报评优的... 目的探讨公平公正的护理评优方法,提高护理单元管理效益。方法成立护理评优活动小组,制定护理单元评优量化指标体系,包括护理服务、科研、临床教学3个一级指标,分别设置5~7个二级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及计分方法。结果 2015年申报评优的护理单元增多,申报评优护理单元的护理服务、科研、临床教学得分及总分显著高于2014年(均P<0.01)。结论建立合理的护理单元评优量化指标体系有利于提高护理单元评优活动参与性,改善护理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 评优活动 量化指标 护理单元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海绵窦区动脉瘤经导管动脉栓塞后脑膜瘤1例
16
作者 刘子晟 孙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04-704,共1页
患者女,73岁,22 h前无明显诱因一过性意识丧失,持续约1 min后意识恢复,不伴头痛、抽搐、眩晕等;10年前因头痛于外院经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并支架辅助下Onyx胶栓塞术,术... 患者女,73岁,22 h前无明显诱因一过性意识丧失,持续约1 min后意识恢复,不伴头痛、抽搐、眩晕等;10年前因头痛于外院经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并支架辅助下Onyx胶栓塞术,术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示瘤颈部分残留,之后接受间断复查;高血压病史20余年;无肿瘤家族史。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无特殊。颈动脉DSA: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栓塞术后,部分瘤颈显影;右侧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移位(图1A)。颅脑增强MRI:右侧海绵窦区48 mm×43 mm宽基底肿块,呈T1WI稍低信号、T2WI等-稍高信号及斑点状低信号,与鞍背相连;中线结构受压向左侧推移;增强扫描中肿瘤呈明显均匀强化,周围硬脑膜条形强化呈脑膜尾征(图1B);考虑脑膜瘤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膜瘤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