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颈项针联合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临床效果和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
45
1
作者
方君辉
宋丰军
+4 位作者
陈炳
朱文宗
刘海飞
叶必宏
夏小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4-479,共6页
目的:探讨颈项针联合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临床效果和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7月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共150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5例患者,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
目的:探讨颈项针联合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临床效果和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7月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共150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5例患者,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药物及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传统针刺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基础药物及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颈项针电刺激法治疗,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评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分别从(3.28±0.92)级,(31.57±5.41)分降低到(2.31±0.57)级,(24.21±4.25)分,藤岛一郎疗效评分从(4.37±1.02)分升高到(6.01±1.07)分。实验组患者的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评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分别从(3.27±0.87)级,(32.07±4.98)分降低到(1.08±0.41)级,(15.07±3.71)分,藤岛一郎疗效评分从(4.42±1.13)分升高到(8.31±1.68)分。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血流速度分别从(18.43±3.86)cm/s,(28.41±3.71)cm/s,(18.61±2.81)cm/s,(27.41±3.82)cm/s,(18.49±2.88)cm/s,(29.01±2.91)cm/s升高到(22.07±2.00)cm/s,(32.54±5.55)cm/s,(22.54±2.07)cm/s,(31.89±3.55)cm/s,(23.01±2.25)cm/s,(32.14±2.71)cm/s,搏动指数分别从(1.31±0.27),(1.28±0.28),(1.49±0.51)降低到(1.17±0.21),(1.16±0.22),(1.12±0.25)。实验组患者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血流速度分别从(18.51±4.01)cm/s,(29.01±3.47)cm/s,(18.34±2.99)cm/s,(28.09±3.87)cm/s,(17.61±3.07)cm/s,(29.81±2.76)cm/s升高到(28.43±3.66)cm/s,(38.91±3.68)cm/s,(28.91±3.04)cm/s,(37.89±3.77)cm/s,(28.43±2.91)cm/s,(38.49±2.68)cm/s,搏动指数分别从(1.32±0.28),(1.32±0.29),(1.44±0.26)降低到(0.94±0.19),(0.95±0.21),(0.89±0.21)。实验组患者在各个项目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5.171,-10.000,14.031,-13.206,-8.284,7.033,-15.000,-10.034,5.980,-12.761,-14.429,6.101,P<0.05)。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654,χ~2=5.769,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0.362,0.315,0.432,P>0.05)。结论:利用颈项针联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与脑部血流情况,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脑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眼针疗法刺激拮抗肌侧腧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
12
2
作者
刘海飞
宋丰军
+1 位作者
李灵浙
方君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究眼针疗法刺激拮抗肌侧腧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1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8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体针联合康复...
目的探究眼针疗法刺激拮抗肌侧腧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1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8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体针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眼针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改善情况以及运动功能、自理能力、独立能力和神经功能、临床痉挛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肌张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肌张力改善情况(P<0.05);观察组治疗后BI(82.24±11.63)、FIM(91.71±5.34)、FMA(72.31±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BI(63.15±9.62)、FIM(82.87±3.67)、FMA(61.72±8.14)(P<0.05);观察组治疗后NDS(1.46±0.33)、CSI(12.78±1.1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NDS(2.47±0.42)、CSI(15.18±1.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疗法刺激拮抗肌侧腧穴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肌张力增高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改善神经缺损和临床痉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疗法
拮抗肌侧腧穴
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颈项针联合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临床效果和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
45
1
作者
方君辉
宋丰军
陈炳
朱文宗
刘海飞
叶必宏
夏小云
机构
温州市
中医院
针灸
推拿
科
温州市
中医院
康复
科
温州市
中医院
神经内
科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4-479,共6页
基金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C03008)
温州市科技局项目(Y20170702)
文摘
目的:探讨颈项针联合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临床效果和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7月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共150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5例患者,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药物及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传统针刺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基础药物及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颈项针电刺激法治疗,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评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分别从(3.28±0.92)级,(31.57±5.41)分降低到(2.31±0.57)级,(24.21±4.25)分,藤岛一郎疗效评分从(4.37±1.02)分升高到(6.01±1.07)分。实验组患者的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评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分别从(3.27±0.87)级,(32.07±4.98)分降低到(1.08±0.41)级,(15.07±3.71)分,藤岛一郎疗效评分从(4.42±1.13)分升高到(8.31±1.68)分。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血流速度分别从(18.43±3.86)cm/s,(28.41±3.71)cm/s,(18.61±2.81)cm/s,(27.41±3.82)cm/s,(18.49±2.88)cm/s,(29.01±2.91)cm/s升高到(22.07±2.00)cm/s,(32.54±5.55)cm/s,(22.54±2.07)cm/s,(31.89±3.55)cm/s,(23.01±2.25)cm/s,(32.14±2.71)cm/s,搏动指数分别从(1.31±0.27),(1.28±0.28),(1.49±0.51)降低到(1.17±0.21),(1.16±0.22),(1.12±0.25)。实验组患者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血流速度分别从(18.51±4.01)cm/s,(29.01±3.47)cm/s,(18.34±2.99)cm/s,(28.09±3.87)cm/s,(17.61±3.07)cm/s,(29.81±2.76)cm/s升高到(28.43±3.66)cm/s,(38.91±3.68)cm/s,(28.91±3.04)cm/s,(37.89±3.77)cm/s,(28.43±2.91)cm/s,(38.49±2.68)cm/s,搏动指数分别从(1.32±0.28),(1.32±0.29),(1.44±0.26)降低到(0.94±0.19),(0.95±0.21),(0.89±0.21)。实验组患者在各个项目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5.171,-10.000,14.031,-13.206,-8.284,7.033,-15.000,-10.034,5.980,-12.761,-14.429,6.101,P<0.05)。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654,χ~2=5.769,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0.362,0.315,0.432,P>0.05)。结论:利用颈项针联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与脑部血流情况,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
电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脑血流
Keyword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erebral apoplexy
dysphagia
cerebral blood flow
分类号
R245.31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眼针疗法刺激拮抗肌侧腧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
12
2
作者
刘海飞
宋丰军
李灵浙
方君辉
机构
温州市中医院针灸科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5-197,共3页
基金
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2015ZB109)。
文摘
目的探究眼针疗法刺激拮抗肌侧腧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1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8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体针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眼针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改善情况以及运动功能、自理能力、独立能力和神经功能、临床痉挛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肌张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肌张力改善情况(P<0.05);观察组治疗后BI(82.24±11.63)、FIM(91.71±5.34)、FMA(72.31±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BI(63.15±9.62)、FIM(82.87±3.67)、FMA(61.72±8.14)(P<0.05);观察组治疗后NDS(1.46±0.33)、CSI(12.78±1.1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NDS(2.47±0.42)、CSI(15.18±1.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疗法刺激拮抗肌侧腧穴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肌张力增高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改善神经缺损和临床痉挛症状。
关键词
眼针疗法
拮抗肌侧腧穴
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
Keywords
eye acupuncture therapy
antagonistic muscle side acupoint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creased muscle tension after stroke
分类号
R246.8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颈项针联合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临床效果和脑血流的影响
方君辉
宋丰军
陈炳
朱文宗
刘海飞
叶必宏
夏小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
4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眼针疗法刺激拮抗肌侧腧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效果
刘海飞
宋丰军
李灵浙
方君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