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谢建芬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92,共6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结果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推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成功。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所以成功,经验是多方面的,包括在内容上使推向大众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与大众性的特点,把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结果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推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成功。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所以成功,经验是多方面的,包括在内容上使推向大众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与大众性的特点,把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中坚力量,突出基层党组织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堡垒作用,把党的自身建设、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砝码等。这些经验告诉我们: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依然需要依靠其理论本身的魅力、党员干部的公众形象、基层党组织的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经验与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人合一”生态阐释的回眸与省思——兼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被引量:9
2
作者 赵光辉 《齐鲁学刊》 CSSCI 2022年第4期60-69,共10页
在人类面临生态危机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展开的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文化进行生态维度阐释成为学术惯常理路,“天人合一”生态阐释和争论由此展开。跳出文本考据的争议,从争论双方共同认可的基础出发,对“天人合一”进行文化检省,在变... 在人类面临生态危机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展开的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文化进行生态维度阐释成为学术惯常理路,“天人合一”生态阐释和争论由此展开。跳出文本考据的争议,从争论双方共同认可的基础出发,对“天人合一”进行文化检省,在变与不变的辩证逻辑中阐释“天人合一”的生态意蕴,即在“照着讲”中“接着讲”“天人合一”的生态逻辑,进行合乎阐释学原则的创新与转化,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对“天人合一”生态阐释进行历史的检视和反思,对于我们厘清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生态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师范学习经历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习明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74,共10页
毛泽东之所以师范毕业仅两年多的时间就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与他就读师范时政治思想的转变密切相关:在历史观方面,完成了由崇拜圣贤英雄的“无我论”向主张精神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唯我论”转变,为后来接受历史唯物主义“唯... 毛泽东之所以师范毕业仅两年多的时间就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与他就读师范时政治思想的转变密切相关:在历史观方面,完成了由崇拜圣贤英雄的“无我论”向主张精神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唯我论”转变,为后来接受历史唯物主义“唯民论”奠定了基础;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的态度上,经过了由被动接受到“略通大要”的转变,为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了准备;在中国社会变革方式方面,完成了由变法维新到教育启蒙的转变,为后来转向阶级革命且一直注重思想革命奠定了基础。师范学校重视军国民教育、注重人格锻造、倡导知行合一的校风培养了毛泽东的爱国精神、健全人格和实事求是精神;思想进步、道德高尚、以培养栋梁之材为己任的教师群体培养了毛泽东救国救民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与一大批积极要求进步、以天下为己任的学友结交并成立新民学会促进了毛泽东对于改造中国道路的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师” 实事求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历史逻辑、价值追求和实践原则
4
作者 卓高生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共14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内在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引领中华民族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发展,折射出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战略与使命担当,体...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内在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引领中华民族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发展,折射出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战略与使命担当,体现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持续探索与历史成就。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文明底蕴的现代化,其内蕴的中华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结合,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价值根基,赋予文化强国建设以葆有中华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秉持发展创造文明的守正创新精神、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塑造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大国形象、构建和合共生的国际文明秩序等价值追求。新征程上继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明确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坚定文化自信,铸牢强国建设的文化根基;增强文化创新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增强文化引领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文化影响力,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凸显文化力量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支撑作用,正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实践彰显其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文化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成瘾的数字极简主义破解之道
5
作者 周春林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39,共8页
数字技术的初衷本是祛除传统社交的时空障碍,但万物互联反而让人深陷“便捷的暴政”:在信息洪流席卷而来的数字化生存中,人们没有在欲望的膨胀中获得满足,反而饱受精神空虚造访的成瘾奴役。数字极简主义呼吁控制刷屏欲望,通过数字筛选... 数字技术的初衷本是祛除传统社交的时空障碍,但万物互联反而让人深陷“便捷的暴政”:在信息洪流席卷而来的数字化生存中,人们没有在欲望的膨胀中获得满足,反而饱受精神空虚造访的成瘾奴役。数字极简主义呼吁控制刷屏欲望,通过数字筛选矫正线上和线下生活的不平衡,探索具有整体性的可能生活。研究从表层快感和深层愉悦的分离出发,揭示网络成瘾的欲望驱动机制,强化并拓展数字极简主义的理论基础及其抑制网络成瘾的行动逻辑,有助于凸显数字极简主义从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 享乐悖论 数字极简主义 深度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的实践历程:马克思道德情感思想的存在论视角解读 被引量:2
6
作者 方德志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5,共10页
马克思从一种实践运动的(身体学)存在论视角,将以往道德家们在心理学上所讲的人类"爱"的道德情感——"类"意识心理情感——还原为现实个人的感性存在(身体)的情感自觉和自由活动上,也即每一个体感性生命的解放上。... 马克思从一种实践运动的(身体学)存在论视角,将以往道德家们在心理学上所讲的人类"爱"的道德情感——"类"意识心理情感——还原为现实个人的感性存在(身体)的情感自觉和自由活动上,也即每一个体感性生命的解放上。马克思在《手稿》中把这种道德情感表述为与人的"感性存在"逻辑同一的"感性意识",与人的"自然主义"逻辑同一的"人道主义",体现了他把人们对道德情感问题的理解从传统心理学认识论视角转向了身体学存在论视角,此时他与费尔巴哈在感性学理上有共鸣之处,都有批判黑格尔思辨哲学的一面。但由于马克思主要是从人的实践活动或"对象性活动"的维度来理解人的感性存在,所以他后来明确以"感性活动"思维方式区别于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思维方式,从而把"爱"的道德情感进一步落实在人们的实践活动本身之中,成为人们实地改造世界的行动力量或实践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道德情感 感性意识 人道主义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功能理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卓高生 孔德民 车文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113,共3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可以包括六个维度28个项目,经检验,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中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呈现多元的价值(功能)取向,利他、利己、社会责任等纯粹公益和互惠公益共存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价值... 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可以包括六个维度28个项目,经检验,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中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呈现多元的价值(功能)取向,利他、利己、社会责任等纯粹公益和互惠公益共存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价值表达、学习理解、社会交往、职业生涯、自我保护和自我增强等六个维度的动因;大学生个人基本属性是影响其志愿服务动机的重要因素,其中学科背景、政治面貌、出生成长地、年级等因素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都存在或部分存在差异影响,性别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强度并无显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服务 志愿精神 动机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学习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策略探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卓高生 易招娣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5-158,共4页
"服务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将志愿服务整合到大学德育中的创新模式,与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之间有着良好的契合点。针对当前中国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认知、参与和保障方面的问题,将"服务学习"理念和模式运用于... "服务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将志愿服务整合到大学德育中的创新模式,与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之间有着良好的契合点。针对当前中国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认知、参与和保障方面的问题,将"服务学习"理念和模式运用于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借鉴服务学习理念和模式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利他互惠理念、遵循专业发展的服务导向、构建服务推进的保障平台、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服务 志愿精神 服务学习 大学生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历史使命感问卷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 被引量:6
9
作者 赵生玉 黄成毅 +1 位作者 石晓萌 廖传景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1-109,共9页
为编制适用于中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问卷,对浙江省4座城市7所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问卷施测,2周后选取40人进行重测,采用余新年编制的大学生学习信念量表作为效标,研究表明:大学生历史使命感问卷包含40个项目,由"使命认同&q... 为编制适用于中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问卷,对浙江省4座城市7所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问卷施测,2周后选取40人进行重测,采用余新年编制的大学生学习信念量表作为效标,研究表明:大学生历史使命感问卷包含40个项目,由"使命认同""命运共济""自我修养""利他奉献"和"责任担当"5个维度构成,总问卷和各维度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问卷可以作为大学生历史使命感的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历史使命感 因素分析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农村人情文化的负面效应和正向功能——以温州农村为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任映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0-135,159,共6页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无处不在的人情文化已成为一种人际关系创设与维持的常识与准则。人情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代代传承而逐渐积淀起来的文化现象,它以非正式的形式规定了农民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在当前的温...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无处不在的人情文化已成为一种人际关系创设与维持的常识与准则。人情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代代传承而逐渐积淀起来的文化现象,它以非正式的形式规定了农民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在当前的温州农村,浓郁的人情文化显现不少负面效应,如加重农民经济和精神负担、容易形成狭隘封闭的圈子而有损道德建设、交易色彩浓郁有损社会公正、规则意识淡薄而有违法治精神。但是,当前人情文化依然被广大农民所认同,源于它也承担了较多的经济社会功能,人情来往是获得社会资源的重要途径,人情交往有经济协作功能、社会福利与民间互助功能、娱乐团聚和社会评价功能、行为约束和社会稳定功能等,只有辩证地加以分析和引导,才能扬长避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情文化 负面效应 正向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党内法规纳入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建设中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9
11
作者 蒯正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27-133,共7页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党内法规体系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积极推进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效衔接,从而使党内法规和宪法法律一道,构成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制度载体。而新时期要将党内法规纳入...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党内法规体系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积极推进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效衔接,从而使党内法规和宪法法律一道,构成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制度载体。而新时期要将党内法规纳入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建设之中,就需要做到:一是用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去推动党内法规自身建设;二是建立健全党内立法与国家立法的沟通协调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制度;四是推动党内执纪方式的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法治 审查 备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组织民主治理机制研究——基于温州商会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旦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8-102,共5页
作为民间组织的一个重要类型,商会组织已经构建了民主治理机制的基本模型,初步形成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民主治理框架,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组织绩效。当然现阶段的商会民主治理机制还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需要商... 作为民间组织的一个重要类型,商会组织已经构建了民主治理机制的基本模型,初步形成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民主治理框架,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组织绩效。当然现阶段的商会民主治理机制还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需要商会组织进一步完善民主治理机制,使其在维护市场秩序、减少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政府公共决策的效率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组织 商会 民主治理 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组织政策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温州行业组织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旦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1年第11期106-109,共4页
在法团主义的国家社会模式下,我国行业组织意图将行业利益联合到国家的决策结构中去,从而提高国家经济政策的科学性及公正性。但受到行业组织治理能力、政府部门的治理观念及双方互动过程的制度建设等因素影响,现有行业组织在政策参与... 在法团主义的国家社会模式下,我国行业组织意图将行业利益联合到国家的决策结构中去,从而提高国家经济政策的科学性及公正性。但受到行业组织治理能力、政府部门的治理观念及双方互动过程的制度建设等因素影响,现有行业组织在政策参与方面存在参与内容局限、参与途径较少、参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为了保证行业组织广泛而理性的参与经济政策的决策,政府应转变自身在政策制订体系中的角色定位,行业组织应提升政策参与能力,双方还应改革政策参与的互动制度,最终营造一个有利于行业组织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保证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组织 政策参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亲密何以可能——审视机器陪伴的现实性、有限性与未来性
14
作者 周春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46,共8页
数字化亲密是审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面镜子,它不仅映射人机关系的新发展与新变化,而且表达数字化时代的情感生活形态。一方面,数字化亲密是对传统亲密关系缺陷的一种补足、拓展和深化,虽然数字技术有助于异地分居的情人达成离而不散... 数字化亲密是审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面镜子,它不仅映射人机关系的新发展与新变化,而且表达数字化时代的情感生活形态。一方面,数字化亲密是对传统亲密关系缺陷的一种补足、拓展和深化,虽然数字技术有助于异地分居的情人达成离而不散的价值共识,但互联网总是在剥离身体的前提下放大情感自我;另一方面,机器爱人通过深刻理解数字化爱欲中缺席的身体需要,为情感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创造了空间,数字化亲密由此在技术赋能的过程中实现了递增和回归。问题是数字化亲密没有达成独特的情感共鸣,反而加剧了社会的自恋化情结,因为亲密关系在本质上不是消费关系,也不是控制关系,而是在遭遇他者的外化过程中发现自我和重塑自我的完整。由此,我们需要借助“再情感化”以疗愈和重启数字化亲密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亲密 机器陪伴 情感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委内瑞拉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5
作者 刘春元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20-25,共6页
委内瑞拉共产党是委内瑞拉国内重要的政治力量,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个历史悠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了在委内瑞拉实现社会主义,维护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委内瑞拉共产党长期进行艰辛的探索。委内瑞拉共产党根据本国的国情,... 委内瑞拉共产党是委内瑞拉国内重要的政治力量,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个历史悠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了在委内瑞拉实现社会主义,维护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委内瑞拉共产党长期进行艰辛的探索。委内瑞拉共产党根据本国的国情,提出两段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并认为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强调要加强工人阶级政党建设。为了实现革命目标,委内瑞拉共产党提出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内瑞拉共产党 历史沿革 社会主义 工人阶级政党 统一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类型、困境及路径
16
作者 方思琪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9期112-114,118,共4页
返乡青年群体是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萌发并不断壮大的重要力量。基于返乡青年参与乡村不同领域的现状,将其划分成经济参与型、服务治理型、文化建设型、多元复合型四类。在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四种类型的返乡青年分别面临着资源发... 返乡青年群体是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萌发并不断壮大的重要力量。基于返乡青年参与乡村不同领域的现状,将其划分成经济参与型、服务治理型、文化建设型、多元复合型四类。在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四种类型的返乡青年分别面临着资源发展要素与社会支持的不协调、自我定位与治理能力的不匹配、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冲突、跨领域的高效协同往往难以实现的现实困境。因此,需要通过夯实组织基础、加强政社联动、聚焦过程实践、深化乡村支持等一系列支持策略进行优化,系统性破解返乡青年参与困境,推动其成为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青年 类型分析 困境 支持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生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17
作者 徐逸娜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7期74-77,共4页
外生型新乡贤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支援力量,积极鼓励和吸纳外生型新乡贤参与乡村建设是国家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人才战略部署。当前外生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存在乡村环境异化、村民信任弱化的认同感困境;组织机构缺位、基层组织合作不... 外生型新乡贤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支援力量,积极鼓励和吸纳外生型新乡贤参与乡村建设是国家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人才战略部署。当前外生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存在乡村环境异化、村民信任弱化的认同感困境;组织机构缺位、基层组织合作不畅的归属感困境;以及参与诉求与参与结果现实反差的价值获得感困境。该文通过分析外生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优化路径,从而激发外生型新乡贤对乡村的认同感归属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其参与乡村治理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贤 外生型新乡贤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韩冠爽 吴术豪 黄兆信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6-18,共3页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实施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功利主义价值倾向,师资队伍匮乏,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还有待完善。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要转变教育理念,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高度;改革...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实施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功利主义价值倾向,师资队伍匮乏,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还有待完善。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要转变教育理念,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高度;改革传统授课模式,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水平;建立创新创业素质指标,引领学生素养培养的方向;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可持续发展理念 授课模式 创新创业素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深刻内涵——基于《共产党宣言》的理论考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光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64,共8页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时代论断的科学内涵,关涉到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关键问题。回到《共产党宣言》,从理论前提上澄清中国共产党的优越性,在逻辑上廓清中国共产党...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时代论断的科学内涵,关涉到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关键问题。回到《共产党宣言》,从理论前提上澄清中国共产党的优越性,在逻辑上廓清中国共产党实践的"原则高度",在历史中厘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逻辑必然性,即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双重统一中才能从根本上阐释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命题的本质性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宣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理”课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琼 刘修发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与根本要旨。高校“原理”课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积极引导新时代的大学生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建立在科学的认识基础上,一方面,将共产主义教育贯... 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与根本要旨。高校“原理”课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积极引导新时代的大学生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建立在科学的认识基础上,一方面,将共产主义教育贯穿于整门课程的始终,使学生深刻把握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科学论断;另一方面,实现课上课下联动教学,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维度全面阐释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科学内涵,进而使学生能够时刻践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新时代 共产主义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