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遮蔽何以澄明:编辑的听觉意识之维
1
作者 邢娟妮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66,共5页
伴随数智技术的发展,倾听作为编辑的重要出版参与行为,可深化作者、编辑、读者理解文稿内容的行为交往,于异调处找寻共识,获得多维的价值内容信息。而在现实的出版交往中,编辑时常重理性言说、轻感性倾听,于交往对话中,遮蔽主体倾听的... 伴随数智技术的发展,倾听作为编辑的重要出版参与行为,可深化作者、编辑、读者理解文稿内容的行为交往,于异调处找寻共识,获得多维的价值内容信息。而在现实的出版交往中,编辑时常重理性言说、轻感性倾听,于交往对话中,遮蔽主体倾听的桥梁联结作用。为优化编辑出版方式与流程,获取真实内质的声音,编辑需使自身的听觉意识于缺场中获得在场,于遮蔽状态下得以澄明,提高自身对出版空间中生产环节的观照与还原,获得本真多元的创新性听觉意蕴,以更好地开展编辑出版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出版 编辑行为 数智技术 视觉主义 听觉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具理性,抑或生命感性?——交往行为理论下编辑与作者之维 被引量:2
2
作者 邢娟妮 缪心毫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02,共7页
伴随数字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的数字人文网络空间呈现明显的技术理性、规范价值、交往理性工具化的倾向,导致编辑出版活动中出版人呈现出个体生命意蕴陨落、心灵诉求被湮没、主体性被遮蔽的单向度生存状况。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伴随数字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的数字人文网络空间呈现明显的技术理性、规范价值、交往理性工具化的倾向,导致编辑出版活动中出版人呈现出个体生命意蕴陨落、心灵诉求被湮没、主体性被遮蔽的单向度生存状况。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唯有批判技术理性的工具化,重塑规范价值,追求交往行为的合理性,捕捉作者及编辑的生命意蕴,才可以重拾主体多维度的理性兼感性存在,即:编辑与作者单向度向多维度的转变、工具性与生命性的并重、理性与感性的和谐等,重构编辑与作者的多维交往对话行为,复现当前编辑与作者在交往行为中的生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 编辑 作者 工具理性 生命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