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tGPT对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笔会) 被引量:42
1
作者 王洪才 龙宝新 +4 位作者 毛菊 周仕德 周序 段会冬 崔岐恩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4,共14页
ChatGPT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无限创造空间,成为未来学校教育的重新定义者。它将刷新人们对教育工作的理解与认知,重塑学校教育的模式与形态,赋予学校教育目标、形式、场景与组织以全新的内涵。ChatGPT对中国传统教育形成了强大的挑战,但对... ChatGPT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无限创造空间,成为未来学校教育的重新定义者。它将刷新人们对教育工作的理解与认知,重塑学校教育的模式与形态,赋予学校教育目标、形式、场景与组织以全新的内涵。ChatGPT对中国传统教育形成了强大的挑战,但对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而言则是一个极大的机遇。ChatGPT为学生知识学习带来便利,但不必然促进对知识的理解。ChatGPT助推教师能力延展,但教师在使用ChatGPT的过程中也存在数据泄露、盲目依赖、信息失真的风险。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可能直接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使得教育活动突破既定时空边界,由此所带来的教育形态的整体变革已然呈现在世人面前。面对ChatGPT的冲击,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需要直面,并积极接受这一最新时代科技伟大成就,在机器与人的交互之中推动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新书写,树立教育自信,加快教育强国建设。以ChatGPT为引信,人类正在进入符号爆炸时代,人和教育都需要重新界定,教育面临第三次转型,即迈向符号教育学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人工智能 学校教育 教师能力 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知识学习 符号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符号学逻辑的学校变迁 被引量:1
2
作者 崔岐恩 王志荣 赵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9-155,140,F0003,共9页
符号是世界被认为存在的表征,也是人之为人的证据。约500万年前当人猿辑别时,教育符号的能指(教育教学)与所指(生产生活)混沌未开,便开启符号化历程。有人便有了教育,而彼时学校的符号尚未产生。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奴隶社会开始... 符号是世界被认为存在的表征,也是人之为人的证据。约500万年前当人猿辑别时,教育符号的能指(教育教学)与所指(生产生活)混沌未开,便开启符号化历程。有人便有了教育,而彼时学校的符号尚未产生。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奴隶社会开始出现首个学校符号"■",本原符义是:受教者接受规训的特定场所(或符号化的特定场所)。其初始符用极为简单,即工具性--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符号化机构。随着第一次、第二次教育浪潮中教育能指与所指逻辑距离拉大,学校符号持续再度符号化,被附加别样意义,如"固定化的"、"体系化的"、"政治化的"、"科学化的"、"文化的"。第三次教育浪潮中,随着AI&VR符号出现,教育能指与所指之间逻辑距离回归为00,教育中心从前浪潮至第三次浪潮依次历经:无中心、教师、学生、学习。学校作为"规训与教化的特定场所",在现实教育虚拟化与虚拟教育现实化的双重符号建构中,其"标出性"日益失去合法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符号 教育 符号教育 教育符号学 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