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关系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伟 林建香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6-40,53,共6页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温州市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信念除了"信息技术学习"层面与教学行为各因素层面及整体之间出现低度负相关外,在"信息技术课程"、"信...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温州市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信念除了"信息技术学习"层面与教学行为各因素层面及整体之间出现低度负相关外,在"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教学评价"等层面均呈现中低度正相关,且差异显著。教学信念对教学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研究还显示,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信念对教学行为的影响会受到外在环境因素的制约,未完全落实在教学行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师 教学信念 教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都市侨乡留守儿童信息化教育: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佑镁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5-41,共7页
侨乡留守儿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我国部分地区衍生的一个独特群体,被誉为手捧欧元的"精神孤儿",因其跨国寄养和隔代教育背景,侨乡留守儿童正成为一个"处境不利"的群体。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以都市侨乡留守儿... 侨乡留守儿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我国部分地区衍生的一个独特群体,被誉为手捧欧元的"精神孤儿",因其跨国寄养和隔代教育背景,侨乡留守儿童正成为一个"处境不利"的群体。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以都市侨乡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究侨乡留守儿童运用数字技术在个体学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方面的应用现状与需求,发现都市侨乡留守儿童教育新技术接触和使用呈现多样化、常态化、被动化;不同区域侨乡学校信息化教育程度差异显著;社区教育技术与设备缺失;跨国寄养中亲子沟通平台和内容单一化;家校教育缺乏有效整合,需要整合信息化教育技术和手段,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等多位一体的信息化扶助网络,促进侨乡留守儿童教育融合和个体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跨国寄养 侨乡留守儿童 信息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二十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基于中西方对比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70
3
作者 王佑镁 王娟 +1 位作者 杨晓兰 伍海燕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49-55,共7页
移动学习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正成为一个多学科参与、多领域交叉、多主题综合的研究区域,也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目前我国移动学习研究正处于反思发展阶段,以理论研究为主,整体趋于以研究领域内某一分支进行深入... 移动学习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正成为一个多学科参与、多领域交叉、多主题综合的研究区域,也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目前我国移动学习研究正处于反思发展阶段,以理论研究为主,整体趋于以研究领域内某一分支进行深入剖析和扩展的"树形拓展"研究模式。相较于国际范围内以实践研究为主、趋于"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环状循环"研究模式,我国移动学习应加强多领域合作,将研究重心从"技术"回归到"学习"上,通过应用研究、实践研究,落实移动学习效果。未来二十年,我国移动学习发展将经历基础环境建设、知识体系化建设和学习服务建设三个迭代循环的阶段,应发挥移动学习在不同领域内的优势,开发有效促进移动学习的工具应用,拓宽理论视域,开展移动学习活动、策略及评价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学习 研究模式 发展现状 未来趋势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摸真实的学习:迈向一种新的创客教育文化——国内外创客教育研究述评 被引量:97
4
作者 王佑镁 钱凯丽 +1 位作者 华佳钰 郭静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43,共10页
创客教育是国际创客运动与全球教育改革互动的产物,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创客教育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思想为一体,通过创客空间、课程及活动等新载体,强化与现实世界真实联系的连接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创造... 创客教育是国际创客运动与全球教育改革互动的产物,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创客教育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思想为一体,通过创客空间、课程及活动等新载体,强化与现实世界真实联系的连接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合作、探究与分享,契合了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符合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取向。创客教育正边缘性介入教育系统,以重塑新型教育文化,常态化融合将是创客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正当途径。当前研究存在跨学科研究偏少、价值预期无限拔高、教学整合探索不足、关键要素关注不够、创客教育理论建构不足等问题,学术界需要重视面向全民、全人、终身的创客教育体系构建,创客教育的多领域、跨学科整合,不同学段的创客教育课程开发,区域创客教育整体推进机制以及创客教育理论生成与建构等研究议题,以推动创客教育的有效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客 创客教育 创客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C何去何从: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研究热点分析 被引量:37
5
作者 王佑镁 叶爱敏 赖文华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18,共7页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645篇MOOC主题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以共词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采用Bicomb共词分析软件和SPSS 20软件进行内容数据统计和分析,绘制出能直观反映各个高频关键词之间关系的树状图和Euclidea...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645篇MOOC主题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以共词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采用Bicomb共词分析软件和SPSS 20软件进行内容数据统计和分析,绘制出能直观反映各个高频关键词之间关系的树状图和Euclidean距离模型。结果发现:国内MOOC研究主要集中在MOOC的发展研究、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研究、应用模式研究以及发展的问题与挑战四个方面。未来需要积极开展"中国式MOOC"应用模式的构建与探索,重视"后MOOC"时期多样化在线学习样式的研究与实践,立足实践积极探寻MOOC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并重视MOOC学习中的课程资源、课程平台和学习分析技术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C 知识图谱 翻转课堂 混合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布鲁姆映射下的数字能力发展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佑镁 胡玮 +1 位作者 杨晓兰 王娟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共7页
数字能力是为了工作、休闲和交流,自信和批判地运用信息社会技术的能力,被称为数字时代个体终身学习的八大关键能力之一。培养学习者的数字能力成为当下教育教学的重点,作为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在数字时代的发展,数字布鲁姆为学习者... 数字能力是为了工作、休闲和交流,自信和批判地运用信息社会技术的能力,被称为数字时代个体终身学习的八大关键能力之一。培养学习者的数字能力成为当下教育教学的重点,作为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在数字时代的发展,数字布鲁姆为学习者数字能力发展提供了一种信息化教育实用框架,通过建立数字布鲁姆与数字能力发展之间的映射关系,从学习目标设计、关键行为外显、技术工具应用3个维度,具体阐述了数字能力3层次、11项能力要点的信息化教学思路和实施建议,为有效提升学习者数字能力提供了数字化学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布鲁姆 数字能力 数字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共词矩阵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110
7
作者 王佑镁 陈慧斌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0,共7页
作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教学新媒介,电子书包已经成为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研究主题。该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03-2013年收录的292篇电子书包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以共词矩阵、相似矩阵和多维尺度分析为研究方法,采用可... 作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教学新媒介,电子书包已经成为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研究主题。该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03-2013年收录的292篇电子书包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以共词矩阵、相似矩阵和多维尺度分析为研究方法,采用可视化知识图谱探究近10年我国电子书包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我国电子书包研究主要围绕宏观主线和微观主线展开研究,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书包利益相关者系统、技术标准、试点实施、应用模式及支撑产业五个方面;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电子书包的使用需求、资源开发、政策及产业链协同、教学模式、理论开发及推广模式研究六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书包 共词矩阵 聚类分析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涅瓦(Minerva)大学:MOOCs时代创新型大学的探路者 被引量:34
8
作者 王佑镁 包雪 王晓静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5年第2期3-10,共8页
密涅瓦(Minerva)大学致力于为全球最具智慧、最积极进取的学生提供全新的大学体验和超精英化教育。基于超越MOOCs的学习技术理念,通过深度整合先进的互动式学习技术,密涅瓦(Minerva)大学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卓越课程体系,构建开放的、全... 密涅瓦(Minerva)大学致力于为全球最具智慧、最积极进取的学生提供全新的大学体验和超精英化教育。基于超越MOOCs的学习技术理念,通过深度整合先进的互动式学习技术,密涅瓦(Minerva)大学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卓越课程体系,构建开放的、全球化的学习环境,实施基于O2O的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发展学习者的全球化思维和视野,培养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和创新者,为创新型大学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涅瓦(Minerva) MOOCs O2O 基石课程 创新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对数字化阅读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赖文华 王佑镁 杨刚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9-93,113,共6页
数字化阅读本质上是一个视觉信息与非视觉信息相互作用、有机结合的过程。文章基于心理语言学领域的图式理论,采用双因素实验和眼动分析,探讨语言图式与内容图式对未成年人数字化阅读过程中眼动行为和阅读成绩的影响。研究表明:语言图... 数字化阅读本质上是一个视觉信息与非视觉信息相互作用、有机结合的过程。文章基于心理语言学领域的图式理论,采用双因素实验和眼动分析,探讨语言图式与内容图式对未成年人数字化阅读过程中眼动行为和阅读成绩的影响。研究表明:语言图式丰富者阅读成绩与动画区域的回视次数显著相关;内容图式与图片区域的观察时间存在显著相关;两种图式在文本和动画区域的观察时间、回视次数指标上存在着一定的交互作用,在测试成绩指标上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这一研究结果对于电子课本资源的设计开发以及阅读指导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图式 内容图式 数字化阅读 眼动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争论式教学支架对学生知识加工的影响——基于翻转课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郑晓丽 赖文华 +2 位作者 刘根萍 金会洙 王峰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1-91,共11页
较之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目前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对微课资源的设计和开发关注度高,对翻转学习给学业成绩和动机带来的影响及师生对翻转课堂的感知等研究较多,忽视了关于翻转课... 较之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目前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对微课资源的设计和开发关注度高,对翻转学习给学业成绩和动机带来的影响及师生对翻转课堂的感知等研究较多,忽视了关于翻转课堂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研究及学生参与主动学习活动的知识加工过程研究。争论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重要方式。为在翻转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本研究采用争论式教学支架,引发学生在课堂上争论,促进学生参与主动学习活动的知识加工过程。本研究以193位大一、大二学生为被试对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翻转教学实验,并将学习者随机分配到图尔敏式争论教学支架实验组、沃尔顿式争论教学支架实验组和无支架的控制组,采用质性编码分析和单因素协方差分析法分析数据。结果表明,从促进知识加工的话语总量来看,沃尔顿式争论教学支架较之图尔敏式争论教学支架更能显著促进有效的知识加工;从有效知识加工的整体效度来看,图尔敏式争论教学支架和沃尔顿式争论教学支架较之无支架的控制组均能显著提高有效知识加工的效度,这说明在翻转课堂中使用争论式教学支架有利于提升个体知识加工的质量。本研究可为今后开展有效的翻转学习提供教学策略指导,为有关翻转课堂高阶思维培养目标达成度的研究提供启示,并为今后评判翻转课堂中个体参与主动学习活动的认知贡献提供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争论式教学 图尔敏教学支架(TAP) 沃尔顿教学支架(AVD) 知识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互动分析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师在线学习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刚 叶新东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57,71,共8页
在线学习已成为信息化时代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对高校教师在线学习概念、特征及其可能性与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我国高校教师在线学习的两种互动模式进行实证性分析,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 在线学习已成为信息化时代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对高校教师在线学习概念、特征及其可能性与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我国高校教师在线学习的两种互动模式进行实证性分析,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在专家讲授与互动混合模式下进行在线学习将会更加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交流和讨论,共同提升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聚力。基于此,本研究为揭示高校教师在线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优化当前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提供重要的论证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在线学习 社会性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化学习的教师知识转移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来林 杨刚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80-90,112,共12页
在网络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实践要求教师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以适应创新时代的发展,这也成为教师学习研究的重要课题。知识转移能够实现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更新与增值,从而"活化"知识。教师知识转移不仅仅是一个传递与交换... 在网络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实践要求教师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以适应创新时代的发展,这也成为教师学习研究的重要课题。知识转移能够实现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更新与增值,从而"活化"知识。教师知识转移不仅仅是一个传递与交换的过程,更是知识选择、同化、整合和应用的过程。研究以个体知识自转化和群体知识互转化为分析视角,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化学习的教师知识转移过程模型,该模型体现了知识转移的创造性、关系性、连续性。通过跟踪记录两组校际网络研修教师的学习活动,运用统计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教师知识转移的效果进行分析发现:教师在知识转移过程中呈现一种星状结构模式,"中介人"与"结构洞"成为知识转移的重要方式;教师互惠性意愿成为知识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对其他知识类型,教师学科知识类型转移量最少;在网络研修活动中,存在一些孤立者被动消费知识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转移是知识消费和知识创新的统一。教师在知识转移过程中获取知识、积累知识、内化知识形成知识消费,在组合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过程中形成知识创新。教师知识转移通过知识消费而获得创新,教师则在知识创新中获得发展,这便是教师知识转移的应然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知识 知识转移 知识消费 知识创新 网络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社交化:国内外教育社交网站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伍海燕 刘丽霞 王佑镁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99-106,共8页
随着社交网络在全球的广泛传播,教育社交网站成为数字时代教育信息化的新应用。作为一种面向教育教学的社会性网络平台,教育社交网站整合学习过程中的技术要素和人际要素,契合数字时代学习的重要变革,可以提升学习者的网络交往能力和学... 随着社交网络在全球的广泛传播,教育社交网站成为数字时代教育信息化的新应用。作为一种面向教育教学的社会性网络平台,教育社交网站整合学习过程中的技术要素和人际要素,契合数字时代学习的重要变革,可以提升学习者的网络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结构上看,教育社交网站包含用户类型、关系特征、功能模块和学习活动四个构成要素;从类型上看,国内外教育社交网站与学校实体教育之间的关系存在网络-学校强关系、弱关系和综合三类。国内教育社交网站注重家校协同,国外教育社交网站注重微观学习功能设计,但在学习评价方面都略显不足。教育社交网站将成为未来教育信息化系统建构的重要方向。要将教育社交网站应用深度融合到教育教学中,需要丰富学习技术支持、强化家校协同教育、开发多维评价模块,以提高教育社交网站的建设及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社交化 教育社交网站 构成要素 社会网络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课本环境中数字化学习行为的眼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赖文华 王佑镁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120,共9页
电子课本具有富媒体表达、非线性知识体系结构以及丰富的交互体验等特征,有利于调动学习者大脑的学习机能和视听潜能,但也存在碎片化、多任务和浅层化学习的弊端。本研究采用眼动实验研究和行为观察法,对电子课本环境中学习者的注意力... 电子课本具有富媒体表达、非线性知识体系结构以及丰富的交互体验等特征,有利于调动学习者大脑的学习机能和视听潜能,但也存在碎片化、多任务和浅层化学习的弊端。本研究采用眼动实验研究和行为观察法,对电子课本环境中学习者的注意力分配、参与交互以及浏览路径等数字化学习行为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学习单元首页的插图并未引起学习者足够的注意,学习者对听力测试类内容的平均观察时间最多,对图文测试类内容的平均观察时间最少;2)图文测试类内容的答题正确率最高,情景动画类内容的答题正确率最低;3)大多数被试的操作行为链与电子课本预设的学习路径一致。为提升学习成效,电子课本环境的设计需要合理呈现信息以降低外在认知负荷,优化学习路径并构建学习地图,动态组织内容模块以支持个性化学习,提升交互体验和社会存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课本 数字化学习 眼动研究 行为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同侪教师协作学习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刚 胡来林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9,共7页
技术支持下的教师学习已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对网络环境下的同侪教师协作学习的特征、类型以及学习模型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基于构组差异的同侪教师协作学习活动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 技术支持下的教师学习已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对网络环境下的同侪教师协作学习的特征、类型以及学习模型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基于构组差异的同侪教师协作学习活动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异质组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同质组,所以,我们要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为学习活动带来的多样性,更要注重教师学习实践性的内在价值,为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创设更多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学习互动 社会网络分析法 同侪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联网时代的教材资源建设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刚 胡来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85,共6页
书联网理念和数字技术促进了教材资源建设的转型与升级。书联网时代的教材资源建设不仅使教材资源表现形态从数媒型、网媒型到跨媒型转变,而且其特征、理念、价值取向、技术工具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化。为了凸显教材资源的学本特征、跨媒... 书联网理念和数字技术促进了教材资源建设的转型与升级。书联网时代的教材资源建设不仅使教材资源表现形态从数媒型、网媒型到跨媒型转变,而且其特征、理念、价值取向、技术工具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化。为了凸显教材资源的学本特征、跨媒特征和互联特征等,需要重点把握教材资源建设的四项基本原则:设计过程中的学—教协同原则、开发过程中的技—媒融合原则、应用过程中的用—生结合原则以及评价过程中的评—测一体原则。最后,本研究将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材资源建设为例,完整地诠释书联网时代教材资源建设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联网 教材资源 跨媒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阅读对未成年人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佑镁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11,共6页
数字化阅读是以数字化媒介为信息载体的阅读方式。作为数字时代未成年人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重要途径,数字化阅读行为对未成年人的认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该文采用李克特量表,以数字化阅读经历丰富者为研究样本,从注意、感知、记忆、思维... 数字化阅读是以数字化媒介为信息载体的阅读方式。作为数字时代未成年人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重要途径,数字化阅读行为对未成年人的认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该文采用李克特量表,以数字化阅读经历丰富者为研究样本,从注意、感知、记忆、思维与问题解决、言语与想象这五个层面实证分析数字化阅读对未成年人认知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结果表明,相对数字化阅读的"浅阅读、注意力分散、信息干扰、言语能力退化、阅读疲劳"等主观质疑,数字化阅读对未成年人的认知发展更具积极意义,表现在:非线性内容结构有利于注意力的保持和发展,多媒体表征有利于个体多通道感知和记忆内容,丰富的信息情境和策略有利于提升未成年人的思维水平,多样化的阅读互动策略和虚实结合的阅读空间有利于提升个体的言语与想象能力。针对其消极影响,需要从内容提供、阅读服务、技术体验、教育引导、素质提升和阅读推广等多个方面引导未成年人进行积极有效的数字化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阅读 未成年人 认知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适技术支持下的泛在学习交互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刚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68,共8页
一种基于自然方式和具有环境意识的,更加符合人性、本能和情感体验的日常交互形式将成为未来教育技术关注的热点话题。本研究对普适技术、泛在学习等相关概念厘清后,着重对普适技术支持下的学习交互特征与交互模型进行阐述,最后通过日本... 一种基于自然方式和具有环境意识的,更加符合人性、本能和情感体验的日常交互形式将成为未来教育技术关注的热点话题。本研究对普适技术、泛在学习等相关概念厘清后,着重对普适技术支持下的学习交互特征与交互模型进行阐述,最后通过日本Tokushima大学信息科学与智能系统工程系开展的一系列研究进行个案探讨,以期更好地为我们开展此类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UL 普适技术 泛在学习环境 学习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阅读的概念纷争与统整:一个分类学框架及其研究线索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佑镁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4年第1期33-39,共7页
作为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领域,数字化阅读因其技术发展的动态性及研究视角的多学科相关性,在相关研究中存在一种术语纷呈、概念纷争的状态,为学术研究及实践应用带来了沟通上的困难,进而影响到学术交流与传播。借鉴分类学中的小众分类... 作为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领域,数字化阅读因其技术发展的动态性及研究视角的多学科相关性,在相关研究中存在一种术语纷呈、概念纷争的状态,为学术研究及实践应用带来了沟通上的困难,进而影响到学术交流与传播。借鉴分类学中的小众分类和大众分类原理,建构了数字化阅读相关概念的四维分类谱系及概念视图,提出以数字化阅读概念的形态视角统整了该领域相关术语及概念体系,并由此提炼出多学科视野下数字化阅读研究的六条线索,形成了一个相对清晰的数字化阅读领域学术框架,为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照,有助于跨学科的协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阅读 分类学 研究线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阅读对未成年人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佑镁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22,共6页
作为一种基于数字化行为的新型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影响着未成年人的社会性发展。采用李克特量表,该文以数字化阅读经历丰富者为研究样本,从社会化情绪、社会化关系、道德标准、自我意识、同伴关系五个层面实证分析数字化阅读对未成年... 作为一种基于数字化行为的新型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影响着未成年人的社会性发展。采用李克特量表,该文以数字化阅读经历丰富者为研究样本,从社会化情绪、社会化关系、道德标准、自我意识、同伴关系五个层面实证分析数字化阅读对未成年人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化阅读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积极的社会化情绪;通过即时、互动、同步的阅读行为强化了个体之间的交流,个体在数字化阅读过程中能够规避和抵制不健康阅读内容;并具有理性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数字化阅读对未成年人现实中同伴交往的影响甚微;针对部分未成年的数字化阅读成瘾与沉迷、数字化阅读内容甄别能力较差、虚拟阅读中的自我满足以及阅读中的分享互惠意识较弱等消极影响,需要从数字化阅读环境建设、内容建设与素养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有效引导,研究结果将为面向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内容生产及新型阅读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阅读 未成年人 社会性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