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初始治疗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1
1
作者 毛汇炎 熊琨 +1 位作者 唐乐微 梁远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5-409,共5页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治疗方式,尤其是初始治疗方式的选择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多个PACG治疗指南策略各有不同。在治疗PACG时,应采用何种治疗方式作为首选治疗策略,迄今仍没有相关高级别的临床研究证据可供参考。本文...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治疗方式,尤其是初始治疗方式的选择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多个PACG治疗指南策略各有不同。在治疗PACG时,应采用何种治疗方式作为首选治疗策略,迄今仍没有相关高级别的临床研究证据可供参考。本文对国内外针对PACG的治疗方式及其效果、影响因素、并发症等研究进行回顾与讨论,以期为PACG初始治疗方式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治疗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杯深度在进展青光眼和非进展青光眼中的差异
2
作者 熊柱鑫 陈德福 +1 位作者 梁远波 王晓飞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42-442,共1页
目的探究视乳头的视杯深度在进展青光眼和非进展青光眼中的差异。方法对于是否为进展青光眼的划分,使用纵向指导性进展分析(GPA)方法,并基于早期青光眼诊断试验(EMGT)的视野缺损进展标准:在确定2次可靠的视野基线基础上,之后连续的3次... 目的探究视乳头的视杯深度在进展青光眼和非进展青光眼中的差异。方法对于是否为进展青光眼的划分,使用纵向指导性进展分析(GPA)方法,并基于早期青光眼诊断试验(EMGT)的视野缺损进展标准:在确定2次可靠的视野基线基础上,之后连续的3次视野检查中有至少3个相同位置的测试点相较基线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恶化(P<0.05)则记录为视野进展。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3D水平扫描,手动分别标记视乳头中心切片上鼻侧和颞侧Bruch膜开口(BMO)并对两点进行连线,在视杯范围内的视神经纤维层前表面上选取与鼻颞侧BMO连线段距离最长的点,则该距离为视杯深度。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6名受试者的95只眼(45只右眼+50只左眼),其中进展青光眼32只(平均视野指数:83),非进展青光眼63只(平均视野指数:79),无明显差异(P=0.16)。进展青光眼的视杯深度小于非进展青光眼(进展青光眼:232.44±103.06,非进展青光眼:297.70±113.27,P=0.008),这表明进展青光眼的视杯更浅。结论进展青光眼的视杯深度小于非进展青光眼,这表明进展青光眼的视杯结构与非进展青光眼的视杯结构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杯 视野检查 视野缺损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视神经纤维层 青光眼 BRUCH膜 视乳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眼内液中细胞因子表达的meta分析
3
作者 朱树青 陈瑾媛 +4 位作者 周孟田 杜婕 许淑霞 李昊宇 梁远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8-546,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眼内液中细胞因子的特征。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中2022年6月以前发表的NVG细胞因子水平检测文献,2名研究者独立遵循纳入和排除标准完成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眼内液中细胞因子的特征。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中2022年6月以前发表的NVG细胞因子水平检测文献,2名研究者独立遵循纳入和排除标准完成文献检索、纳入和数据提取。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定量分析,使用I 2检验评估研究异质性,并使用相应的效应模型进行效应合并,完成meta分析。结果共筛选出24篇文献,包括NVG组771例患者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对照组)727例患者。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质量浓度在2个组间合并效应值标准均数差(SMD)为8.79,95%可信区间(CI):6.43~11.14;白细胞介素(IL)-6在2个组间SMD为12.50,95%CI:9.41~15.58。NVG组患者房水和玻璃体液中VEGF、IL-6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VG组房水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质量浓度较对照组下降(SMD:-3.03,95%CI:-5.50~-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VG组房水中IL-8(SMD:3.99,95%CI:1.14~6.85)、红细胞生成素(EPO)(SMD:9.62,95%CI:0.44~18.79)、胎盘生长因子(PIGF)(SMD:2.62,95%CI:1.38~3.8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MD:3.37,95%CI:1.87~4.87)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间房水中IL-1β质量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VG患者房水中VEGF、IL-6、IL-8、EPO、PIGF、TNF-α质量浓度明显升高,PEDF质量浓度明显降低,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作为NVG潜在的治疗靶点或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房水 玻璃体液 细胞因子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和青光眼患者小梁网-Schlemm管的形态学特征
4
作者 周涛 徐丽娟 +2 位作者 韩佳伶 冮晓睿 梁远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07-913,共7页
房水循环障碍导致的眼压升高是青光眼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小梁网-Schlemm管途径引流75%~80%的房水,其结构在不同生理条件下发生持续动态变化从而引起眼压波动。大量研究表明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与小梁网和Schlemm管形态改变之间关... 房水循环障碍导致的眼压升高是青光眼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小梁网-Schlemm管途径引流75%~80%的房水,其结构在不同生理条件下发生持续动态变化从而引起眼压波动。大量研究表明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与小梁网和Schlemm管形态改变之间关系紧密,但目前缺乏系统性综述。本文就健康人和多种类型青光眼患者中小梁网及Schlemm管的形态学特征进行综述,以期为青光眼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网 SCHLEMM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神经对房水流出通道的调控作用
5
作者 韩佳伶 徐丽娟 +2 位作者 冮晓睿 周涛 梁远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5,共4页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而眼压是青光眼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药物降眼压的主要机制为减少房水生成或增加房水流出,但降眼压幅度有限。目前研究发现眼压可能受自主神经调控,现围绕自主神经系统...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而眼压是青光眼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药物降眼压的主要机制为减少房水生成或增加房水流出,但降眼压幅度有限。目前研究发现眼压可能受自主神经调控,现围绕自主神经系统对房水生成及流出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了解自主神经在房水流出通道的分布及调控机制,为探索新的降眼压方法及开发新药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神经 青光眼 房水流出通道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体外培养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生、移行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吴迪 孙晓楠 +5 位作者 杜林 张晓宇 柳姗姗 孙晶 许林 张绍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02-907,共6页
目的 观察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移行的抑制作用.方法 收集2015年5—7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初发翼状胬肉患者术中切除的胬肉组织,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翼状胬肉组织成纤维细胞(... 目的 观察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移行的抑制作用.方法 收集2015年5—7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初发翼状胬肉患者术中切除的胬肉组织,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翼状胬肉组织成纤维细胞(PFBs),波形蛋白细胞免疫荧光法进行细胞鉴定,取第3~5代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利用甲基偶氮四唑(MTT)法检测不同摩尔浓度雷帕霉素处理条件下的细胞活力.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雷帕霉素组,划痕试验观察各组细胞的迁移情况,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24 h MKI67、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fibronectin、caspase3、mTOR及LC3B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体外培养的PFBs为长梭形,波形蛋白表达阳性.MTT检测显示,雷帕霉素处理的PFBs细胞活力呈剂量依赖性.30μmol/L雷帕霉素组细胞活力为0μmol/L雷帕霉素组的(76.67±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0μmol/L被选择为后续实验工作浓度.划痕后48 h,正常对照组细胞相对划痕宽度为(2.45±0.76)%,明显低于雷帕霉素组的(35.40±1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雷帕霉素组细胞增生标志物MKI67、细胞成肌纤维化标志物 α.SMA和细胞骨架蛋白fibronection、mTOR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自噬标志物LC3B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1).结论 雷帕霉素可能通过阻断mTOR通路抑制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生、移行和纤维化,其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雷帕霉素可能成为预防翼状胬肉进展及术后复发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成纤维细胞 雷帕霉素 抗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致全身性变态反应一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绍丹 吴作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91-792,共2页
患者男,45岁,2016年11月12日因左眼视力下降伴胀痛3个月就诊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2016年8月患者曾因左眼红痛1周于外院就诊,查左眼裸眼视力0.05,矫正视力-9.0 D/-5.0 Dx50→0.1,眼压27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球结膜混合充血,局... 患者男,45岁,2016年11月12日因左眼视力下降伴胀痛3个月就诊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2016年8月患者曾因左眼红痛1周于外院就诊,查左眼裸眼视力0.05,矫正视力-9.0 D/-5.0 Dx50→0.1,眼压27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球结膜混合充血,局部巩膜充血,可见结节及坏死灶,角膜片状斑翳,前房深,房水清。胸部X射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未行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检测。诊断:左眼坏死性巩膜炎;左眼继发性青光眼;左眼病毒性角膜炎;左眼高度近视。给予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FK-506滴眼液、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及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点眼。1周后,左眼眼红痛症状缓解,眼压32.7 mmHg,加用贝美前列素滴眼液点眼。2016年9月至10月眼压波动于21.7~42.0 mmHg。2015年12月患者曾因右眼穿通伤行角巩膜裂伤清创缝合术,2016年6月因继发性青光眼且无光感行右眼球摘出联合义眼台植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结膜下注射 变态反应 普拉洛芬滴眼液 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 全身性 坏死性巩膜炎 继发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