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1
作者 徐黔宁 闫李侠 +1 位作者 喻长法 金高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6期1015-1016,共2页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情况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发生的258例院内感染患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58例院内感染患者中分离出感染病原菌52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最多为307株,...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情况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发生的258例院内感染患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58例院内感染患者中分离出感染病原菌52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最多为307株,占58.37%,革兰阳性球菌198株,占37.64%,真菌21株,占3.99%。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为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呈现多重耐药趋势。提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微生物学检查,依据药敏结果,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使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内感染 病原菌 分布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费冰 凌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5期50-52,共3页
目的 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11年12月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双侧去骨瓣... 目的 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11年12月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3个月后患者均行格拉斯哥预后(GOS)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及术后切口疝发生率、GO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治疗后,观察组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7%、50.0%比12.9%、5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②观察组GOS评价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7%比16.7%),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5%比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中残率、重残率、植物化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③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9.4%比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其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治疗效果及术后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 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术 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再兴 梁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0-14,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实验室诊断和病情判断主要依赖于抗核抗体、抗双链DNA(ds DNA)、抗Sm、抗磷脂抗体等自身抗体。但这些自身抗体存在敏感性或特异性差的缺陷,大大限制其临床价值。因此,迫切需要研发...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实验室诊断和病情判断主要依赖于抗核抗体、抗双链DNA(ds DNA)、抗Sm、抗磷脂抗体等自身抗体。但这些自身抗体存在敏感性或特异性差的缺陷,大大限制其临床价值。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一些新技术及新标志物来解决这些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新的分子标志物被发现并鉴定,有望为提升SLE临床诊疗水平提供新契机。该文概括性综述了近年来在SLE中新发现的各种分子标志物,包括基因转录、变异谱、表观遗传谱、游离基因分子谱、胞外颗粒表达谱等,并对这些分子标志物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分子生物学 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ogo-A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钟琳 凌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0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ogo—A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浙江省萧山中医院急性颅脑损伤患者50例(病例组)予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降颅压...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ogo—A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浙江省萧山中医院急性颅脑损伤患者50例(病例组)予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降颅压、抗感染、营养脑细胞和预防并发症等常规对症治疗,如有手术指征者及时予以手术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另选择同期体检中心体检的正常健康者3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清NSE、Nogo—A蛋白和MBP水平的变化。结果病例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SE、Nogo—A蛋白和MBP水平[(17.12±6.75)、(201.72±56.27)、(4.79±0.72)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5.24±1.05)、(106.54±31.19)、(1.12±0.24)μ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5.12、3.10、6.10,P〈0.01)。治疗2周后,患者血清NSE、Nogo—A蛋白和MBP水平[(9.12±3.07)、(147.92±40.56)、(2.64±0.92)μ班]较治疗前[(17.12±6.75)、(201.72±56.27)、(4.79±0.72)μg/L]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2.±31、2.91,P〈0.05或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存在血清NSE、Nogo—A蛋白和MBP水平的异常升高,可作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其水平的高低可反映脑细胞损伤严重程度。NSE、Nogo—A蛋白和MBP水平的变化可作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疗效随访和预后观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OGO-A蛋白 髓鞘碱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