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略导向下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1
作者 徐娟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5年第7期244-246,共3页
公立医院是我国现代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医院运营管理模式转变是落实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出,公立医院应坚持战略导向、立足客观实际,扭... 公立医院是我国现代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医院运营管理模式转变是落实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出,公立医院应坚持战略导向、立足客观实际,扭转“重临床、轻运营”的管理局面,实现医院运营管理的精细化发展。本文基于战略导向下,分析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与医院战略的关系,研究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设路径与策略,希望促进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战略导向 运营管理 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lt-1/PLGF比值在子痫前期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山蕾 周涛 +3 位作者 邱娟娟 倪晴 柏婷 彭兰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5年第2期154-160,共7页
子痫前期是导致母婴不良结局甚至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与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的比值直接反映了胎盘合体滋养细胞的失衡状态,有望成为子... 子痫前期是导致母婴不良结局甚至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与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的比值直接反映了胎盘合体滋养细胞的失衡状态,有望成为子痫前期预测、辅助诊断和预后的关键生物标志物。本文概述了sFlt-1/PLGF比值在子痫前期发病过程和疾病进展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并综述了sFlt-1/PLGF比值在子痫前期诊断、预测、治疗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血管生成因子 胎盘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鳞翅目昆虫性染色体的起源与演化
3
作者 胡竞衡 罗惠 +1 位作者 陈曦 李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2,共7页
鳞翅目昆虫(包括蛾类和蝶类)在生物多样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很多种类是重要农业害虫,危害多种农作物,对农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本文综述了鳞翅目昆虫性染色体的起源与演化机制等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性染色体的2种起源假说、W染色... 鳞翅目昆虫(包括蛾类和蝶类)在生物多样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很多种类是重要农业害虫,危害多种农作物,对农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本文综述了鳞翅目昆虫性染色体的起源与演化机制等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性染色体的2种起源假说、W染色体的3种起源模式和“快速Z效应”对Z染色体演化的影响。深入研究鳞翅目昆虫的性染色体不仅有助于揭示性别决定机制,还能为害虫防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策略。本综述旨在为鳞翅目昆虫性染色体的基础研究和害虫防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昆虫 性染色体 起源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染色体进化研究进展
4
作者 陆月琪 陈曦 李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5,290,共9页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染色体进化研究对揭示物种形成、性状演化与环境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昆虫染色体进化的研究进展,主要聚焦染色体核型进化和结构变异这2大核心方向。在核型进化部分,本文梳理了...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染色体进化研究对揭示物种形成、性状演化与环境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昆虫染色体进化的研究进展,主要聚焦染色体核型进化和结构变异这2大核心方向。在核型进化部分,本文梳理了以鳞翅目昆虫为典型代表的全着丝粒染色体的融合与分裂事件,总结了相关研究中关于染色体数目极端变异的模式与机制;在结构变异部分,重点归纳了倒位和易位等重排类型,具体介绍了它们在限制重组或连接适应性基因组合中的作用,并总结了这些结构变异在物种分化与功能创新中的研究进展。本文旨在强调染色体进化机制在农业害虫防控和资源昆虫开发中的潜在价值,为昆虫染色体生物学的基础研究以及害虫防控的应用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技术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染色体进化 染色体结构变异 鳞翅目昆虫染色体 适应性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谵妄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王浩宇 钱钧 +1 位作者 何飞熊 徐江保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骨科接受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的161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析了患者的...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骨科接受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的161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析了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围手术期白蛋白变化、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变化、术中输血、围手术期失眠、术前疼痛评分、麻醉方式、住院时间及术中氨甲环酸使用等临床相关因素。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采用Logistic预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61例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102例,平均年龄81.58±8.18岁(65~97岁)。术后发生谵妄39例,发生率为24.22%。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P=0.013)、失眠(P=0.018)、术前白蛋白(P=0.004)、术前准备时间>2 d(P=0.030)以及输血浆(P=0.032)在谵妄和非谵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术前失眠、术前白蛋白低、术前准备时间>2 d是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输血浆能降低谵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谵妄 危险因素 闭合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分布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胜 白永凤 +3 位作者 吴辉飞 郑美霞 陈荟琳 陆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分析住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区ARI患儿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3年4月至2023年8月衢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ARI患儿鼻咽拭子标本1650份,采用实时荧光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 目的分析住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区ARI患儿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3年4月至2023年8月衢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ARI患儿鼻咽拭子标本1650份,采用实时荧光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6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收集患儿一般信息,按性别和年龄(0~<12个月、1~<4岁、4~<7岁、7~14岁)分组,并分析病原体分布及流行特点。结果1650例患儿样本中有874例检出≥1种呼吸道病原体,检出率为53.0%。各病原体检出率:肺炎支原体(MP)28.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20.3%、人鼻病毒(HRV)4.7%、腺病毒(ADV)2.1%、甲型流感病毒(FluA)0.4%、乙型流感病毒(FluB)0.1%。有60例患儿以多重感染形式(≥2种病原体检出),多重感染最多的是RSV+HRV(30.0%),三重感染2例(3.3%)。不同年龄组间病原体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14岁年龄段病原体检出率最高(63.7%),各年龄组间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明显。单一病原体感染中,RSV以1~<4岁组患儿检出率最高(27.7%),MP以7~14岁组患儿检出率最高(57.7%),四组患儿间MP、R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常见病原体在每月均有检出。结论MP、RSV是导致ARI住院儿童的主要病原体,且不同病原体检出率与住院患儿年龄密切相关。病原体的存在形式以单纯感染为主,多重感染中以双重感染为主。加强对呼吸道病原体的监测和扩大监测范围对儿童ARI防治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住院儿童 呼吸道病原体 流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8^(+)比值与中性粒细胞CD6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汪锋平 吴芬芝 +1 位作者 杨婷 郑晓燕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755-757,共3页
目的探讨CD4^(+)/CD8^(+)比值与中性粒细胞CD6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NSCLC患者94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4例,两组均检测计算CD4^(+)/CD8^(+)比值与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比较两组CD4^(... 目的探讨CD4^(+)/CD8^(+)比值与中性粒细胞CD6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NSCLC患者94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4例,两组均检测计算CD4^(+)/CD8^(+)比值与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比较两组CD4^(+)/CD8^(+)比值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评估CD4^(+)/CD8^(+)比值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NSCLC的诊断价值,分析指标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客观有效组和非客观有效组,对比两组CD4^(+)/CD8^(+)比值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结果NSCLC组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4^(+)/CD8^(+)比值、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诊断NSCLC的AUC值分别为0.730、0.769,敏感度分别为71.28%、64.89%,特异度分别为68.09%、73.40%。TNM为Ⅲ~Ⅳ期、有淋巴转移的患者CD4^(+)/CD8^(+)比值低于TNM为Ⅰ~Ⅱ期、无淋巴转移的患者(P<0.05);肿瘤最大直径>3 cm、TNM为Ⅲ~Ⅳ期、有淋巴转移的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高于肿瘤最大直径≤3 cm、TNM为Ⅰ~Ⅱ期、无淋巴转移的患者(P<0.05)。客观有效组CD4^(+)/CD8^(+)比值高于非客观有效组(P<0.05),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低于非客观有效组(P<0.05)。结论NSCLC患者CD4^(+)/CD8^(+)比值偏低,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偏高,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均存在相关性,可作为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D4^(+)/CD8^(+)比值 中性粒细胞CD64 病理特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ILE与FS-LASIK术后屈光状态偏差原因分析及结果评价
8
作者 李颖 徐江保 +2 位作者 范淑琪 吴泽德 李俊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98-303,共6页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屈光状态偏差,并分析其结果和原因。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FSLASIK组300例(600只眼),按照手术时间再分...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屈光状态偏差,并分析其结果和原因。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FSLASIK组300例(600只眼),按照手术时间再分为pre FSLASIK 200例(400只眼),FSLASIK 100例(200只眼),SMILE组100例(200只眼),术前球镜度-0.75~12.25 D,柱镜度0~3.75 D,均未预留度数,最佳矫正视力(BCVA)≥1.0,分别于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并记录所有患者非接触眼压测量、裸眼视力(UCVA)、BCVA、等效球镜(SE)、电脑验光、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对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结果后,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根据结果进一步分析。结果术后屈光状态主要受手术方式及术前柱镜的影响(P<0.05),FSLASIK术后患者右眼柱镜结果与SMILE术后患者右眼柱镜结果在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眼术后屈光状态无相关性。结论SMILE术后患者平均右眼柱镜欠矫程度较FSLASIK术后患者多0.25~0.50 D,主要与SMILE手术方式、眼球自旋以及角膜上皮重塑行为有关,建议高度数患者采用FSLASIK手术或更改SMILE手术方式为扫描后即刻取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 屈光状态偏差 屈光参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单J鱼尾输尿管支架在孕中晚期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管日戬 朱剑勇 +1 位作者 雷樟明 万里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896-89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单J鱼尾输尿管支架在孕中晚期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孕中晚期输尿管结石患者3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6例)在输尿管支架置入术中应用改良单J鱼尾输尿管支架,对照组(16例)在输尿管... 目的探讨改良单J鱼尾输尿管支架在孕中晚期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孕中晚期输尿管结石患者3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6例)在输尿管支架置入术中应用改良单J鱼尾输尿管支架,对照组(16例)在输尿管置入术中使用常规双J输尿管支架,所有患者在输尿管支架置入前、术后2周分别完成输尿管支架症状问卷评分表(USSQ),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发病孕周、术前BMI、术前白细胞、尿培养及结石位置、结石大小、术后相关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支架置入后2周,观察组USSQ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孕中晚期合并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行局麻下改良支架管置入术是安全有效的,与常规双J输尿管支架比较,应用改良单J鱼尾支架管可降低输尿管支架相关症状,尤其是尿路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支架管 输尿管支架相关症状 输尿管支架症状问卷评分表 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Marchiafava-Bignami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10
作者 裴磊 张发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Marchiafava-Bignami病(MBD)MRI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MBD患者28例,行MRI检查,分析胼胝体区及胼胝体外病灶的MRI特征。结果28例患者中急性型17例,亚急性型6例,慢性型5例。17例急性型MBD中13例表现为胼胝体肿胀,以胼胝体膝部... 目的探讨Marchiafava-Bignami病(MBD)MRI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MBD患者28例,行MRI检查,分析胼胝体区及胼胝体外病灶的MRI特征。结果28例患者中急性型17例,亚急性型6例,慢性型5例。17例急性型MBD中13例表现为胼胝体肿胀,以胼胝体膝部、体部较为明显,病灶为两侧对称分布,边界不清楚,呈T_(1)WI低信号、T_(2)WI和FLAIR序列高信号。亚急性型MBD中5例表现为胼胝体轻度肿胀,3例正中矢状位可见胼胝体呈“三明治征”改变,即胼胝体中层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上下两层信号相对正常。慢性型MBD中有5例胼胝体体积缩小和轻中度萎缩,病灶边界较清楚。28例患者中有16例表现为DWI序列高信号,ADC值可降低或稍高。28例患者中21例出现胼胝体以外病灶,分布以半卵圆中心和额顶叶脑白质区、前联合、小脑中脚为主,信号改变同胼胝体内病变一致。结论Marchiafava-Bignami病可发生在胼胝体和胼胝体外,病灶大多对称分布,常规MRI结合DWI诊断MBD临床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变性 酒精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患者运动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11
作者 洪颜 桂慧娟 +1 位作者 陆牡丹 翁佳佳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0期1526-1530,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和万方数据库),纳入胃肠道肿瘤患者康复运动干预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evman 5.3系统评估6 min步... 目的探讨运动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和万方数据库),纳入胃肠道肿瘤患者康复运动干预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evman 5.3系统评估6 min步行试验(6MWT)、行走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疲惫和排便时间、BMI和并发症。结果经过系统检索和文献筛选,17项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被纳入定性综合,15项随机对照试验被纳入定量综合。Meta分析结果显示,胃肠道癌症患者的康复训练可有效缩短活动时间(-12.72;95%CI:15.14~-10.30)、住院时间(-0.9;95%CI:-1.55~-0.24)、进食时间(-12.63;95%CI:-14.99~-10.27)、衰竭时间(-9.99;95%CI:11.92~-8.06)和排便时间(-21.25;95%CI:23.52~-18.97),术后并发症减少(0.62;95%CI:0.47~0.82)。6 min步行距离(13.89;95%CI:-25.97~53.68)和BMI(0.57;95%CI:-2.14~3.29)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干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康复 运动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扫描技术与人工镜检在分枝杆菌检测的效果比较
12
作者 罗梦婷 余旭良 +2 位作者 朱扬帆 杨利萍 宋子裕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8期1240-1242,共3页
目的评价显微镜扫描技术与传统人工镜检在分枝杆菌检测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肺结核患者936例,共计痰标本2789份。采用萋-尼(Z-N)抗酸染色,先后进行显微镜扫描系统FS50扫描和人工镜检,以MGIT32... 目的评价显微镜扫描技术与传统人工镜检在分枝杆菌检测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肺结核患者936例,共计痰标本2789份。采用萋-尼(Z-N)抗酸染色,先后进行显微镜扫描系统FS50扫描和人工镜检,以MGIT320快速培养仪的液体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及检出时间。结果FS50和人工镜检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71%、8.2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低阳性级别(实际条数)检出率、平均读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扫描系统与人工镜检检测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相当,均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但阳性分级存在差异。扫描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可缩短阅片时间,缓解人工镜检的工作强度,在临床检测分枝杆菌方面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扫描系统 分枝杆菌 人工镜检 萋-尼抗酸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IGRA阴性活动性结核患者免疫指标分析
13
作者 吴辉飞 余旭良 +3 位作者 潘清波 黄炜晔 祝进 陆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8期1192-1194,共3页
目的探究外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阴性的活动性结核患者免疫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诊断明确的579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分为IGRA阴性结核组(70例)和IGRA检测阳性结核组(509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血... 目的探究外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阴性的活动性结核患者免疫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诊断明确的579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分为IGRA阴性结核组(70例)和IGRA检测阳性结核组(509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血清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组间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等免疫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NLR、PLR、总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CD3^(+)CD4^(+)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流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警惕老年患者以及患者外周CD3^(+)CD4^(+)细胞计数减少,NLR>7.16、PLR>343.91的活动性结核患者T细胞检查易出现假阴性,建议优先考虑其他结核相关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结核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期间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14
作者 潘燕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2期1764-1767,共4页
目的分析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期间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20年77例接受ECMO治疗非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7例患者累计接受ECMO治疗1231 d,发生血流感染19例次,血流感染发生... 目的分析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期间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20年77例接受ECMO治疗非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7例患者累计接受ECMO治疗1231 d,发生血流感染19例次,血流感染发生率24.7%(15.4次/1000 ECMO使用天数)。病毒性肺炎(OR=3.757,95%CI:1.087~12.990,P=0.036)是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肺炎克雷伯菌(7/19,36.8%)和鲍曼不动杆菌(4/19,21.1%)是血流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血流感染(OR=11.141,95%CI:2.050~60.552,P=0.005)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中血流感染发生率达24.7%,病毒性肺炎是发生ECMO治疗期间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发生血流感染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情分级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慧芬 熊俊峰 +1 位作者 聂群 方剑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2131-213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的CT影像对病情分级评估价值,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SAP患者80例,以病情轻重分为重度SAP患者36例(观察组),轻中度AP患者44例(对照组),对CT检查SAP特征变化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单区域胰腺...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的CT影像对病情分级评估价值,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SAP患者80例,以病情轻重分为重度SAP患者36例(观察组),轻中度AP患者44例(对照组),对CT检查SAP特征变化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单区域胰腺液潴留、多区域胰腺液潴留、气泡症、片状坏死、肾筋膜增厚、腹腔积液、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100%、100%、86.11%、83.33%、75.00%、50.00%、30.5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检查胰头、胰体以及胰尾前后颈结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T检查胰头、胰体以及胰尾密度结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CTSI评分、住院时间分别为(8.29±0.97)分和(9.38±1.40)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CT扫描能够准确反映SAP患者胰腺肿胀表现特征及对累及其他组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临床评估 护理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血液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卉 王恩慧 郑晓燕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2期263-265,共3页
目的分析常见血液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六种常见血液病患者250例作为观察组,再根据不同类型进行疾病分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淋巴... 目的分析常见血液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六种常见血液病患者250例作为观察组,再根据不同类型进行疾病分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比较各类型血液病组与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CD3^(+)CD8^(+)T细胞比例增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CD3^(+)CD8^(+)T细胞比例增高、NK细胞(CD3^(-)CD56^(+))比例降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CD3^(+)、CD4^(+)及CD3^(+)CD8^(+)T细胞比例均增高,CD4^(+)/CD8^(+)比值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13细胞(CD3^(-)CD19^(+))比例及CD4^(+)/CD8^(+)比值增高、NK细胞(CD3^(-)CD56^(+))比例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总T(CD3^(+))、CD3^(+)CD4^(+)T细胞、NK细胞(CD3^(-)CD56^(+))比例及CD4^(+)/CD8^(+)比值均降低,CD3^(+)CD8^(+)T细胞及NK细胞(CD3^(-)CD56^(+))比例相对增高;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总T(CD3^(+))、CD3^(+)CD8^(+)T细胞比例增高,CD3^(+)CD4^(+)T细胞、B细胞(CD3^(-)CD19^(+))比例及CD4^(+)/CD8^(+)比值均降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种血液病患者均存在细胞免疫功免疫能紊乱。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于了解血液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发病机制研究、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且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T细胞 B细胞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囱技术与原位开窗技术处理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并发症的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晓阳 陆炜 程国兵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9期1290-1293,共4页
目的探讨烟囱技术与原位开窗技术处理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4月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的63例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近端锚... 目的探讨烟囱技术与原位开窗技术处理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4月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的63例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近端锚定区拓展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烟囱组28例,原位开窗组35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重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实施,烟囱组有2例患者术中行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失败后采用烟囱技术予以补救,烟囱组、原位开窗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1.0±14.9)min、(110.9±20.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3~4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均无死亡。与烟囱组相比,原位开窗组在术后I型内漏发生率(14.3%VS.2.9%)、分支支架闭塞率(10.3%VS.0)、RTAD发生率(7.1%VS.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开窗技术联合TEVAR治疗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并发症令人满意,但与烟囱技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开窗 烟囱支架 主动脉夹层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原因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杨婷 郑晓燕 +2 位作者 汪锋平 毛敏娜 陈秀花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10期1513-1515,共3页
目的探讨单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患者的延长原因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衢州市中心医院进行凝血功能常规筛查后,显示单独APTT延长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APTT纠正试验,并检测内源性凝血因子、狼疮抗凝... 目的探讨单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患者的延长原因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衢州市中心医院进行凝血功能常规筛查后,显示单独APTT延长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APTT纠正试验,并检测内源性凝血因子、狼疮抗凝物,确认延长原因并进行分组,采用单样本K-S检验,对各组的延长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9例单独APTT延长的患者中,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70例,占比41.4%。其中凝血因子FⅫ(FⅫ)、凝血因子Ⅺ(FⅪ)、凝血因子Ⅸ(FⅨ)、凝血因子Ⅷ(FⅧ)、激肽释放酶原(PK)/高分子激肽原(HMWK)缺陷患者分别为17例、31例、3例、12例、4例,两种或以上凝血因子缺陷的病例共3例。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者共12例,占比7.1%,以FⅧ抑制物为主。因狼疮抗凝物存在而延长者共87例,占比51.5%,病例主要来源于风湿免疫科、血液科、生殖中心、儿科等。三种延长原因导致患者APTT延长时间的均值分别为74.8 s,91.5 s和65.1 s,在两组比较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对单独APTT延长病人进行APTT纠正实验,检测凝血因子、狼疮抗凝物,明确延长原因,初步分析了该类患者引起APTT延长的病因分布情况,为临床患者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和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因子缺陷 因子抑制物 狼疮抗凝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强脉冲光联合逍遥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
19
作者 郑燕 叶涛 +4 位作者 徐利鸳 徐月芬 吕雄 吕严涵 谈伟强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7期990-992,共3页
目的OPT强脉冲光联合逍遥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黄褐斑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OPT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1次/月,共4个月;观察组在OPT强脉冲光治疗同时口服逍遥丸。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两组黄褐斑面积及严重指数评... 目的OPT强脉冲光联合逍遥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黄褐斑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OPT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1次/月,共4个月;观察组在OPT强脉冲光治疗同时口服逍遥丸。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两组黄褐斑面积及严重指数评分(MASI)、根据MASI下降率评价疗效、医师整体评价、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差异。结果治疗后MASI评分,对照组9(4.8~17.1)分,观察组4.3(2.4~7.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MASI评分差值,对照组9.43(6.96~11.90)分,观察组16.11(13.37~18.86)分,两组评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100%,显效率分别为43.33%和7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师整体评价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OPT强脉冲光联合口服逍遥丸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OPT强脉冲光 逍遥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不同直径直肠癌肝转移的效果和影响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雪平 周余旺 +4 位作者 刘庆华 姜露露 王超 余春 吕杨波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8期14-22,共9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和腹腔镜治疗不同直径直肠癌肝转移的效果和影响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87例行原发癌切除的发生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和腹腔镜治疗不同直径直肠癌肝转移的效果和影响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87例行原发癌切除的发生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45)采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n=42)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和患者死亡情况,并对死亡与存活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影响其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病灶灭活率为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38%(P<0.05),观察组大、中、小病灶灭活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LP)和谷草转氨酶(GOT)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观察组ALB、GPT和GO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9.05%(P<0.05);观察组术后2年内死亡率为15.56%,低于对照组的26.19%(P<0.05),两组患者不同直径病灶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死亡与病灶大小、术前癌胚抗原(CEA)、肝外转移、TNM分期、组织分型、转移灶数目和转移灶发现时间等因素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CEA(OR=2.117,P=0.021)、肝外转移(OR=1.897,P=0.015)和大病灶(OR=8.787,P=0.007)是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不同直径直肠癌肝转移较腹腔镜治疗效果好,术前CEA、肝外转移和大病灶是影响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射频消融 肝转移癌 危险因素 不同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