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膜外麻醉并发霍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俊 李军 +1 位作者 连庆泉 金胜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0-412,共3页
霍纳综合征是指支配眼面部的交感神经被阻滞,而引起患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结膜充血、面部发红伴无汗等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临床上,能引起霍纳综合征的疾病较常见,如Pancoast瘤、丘脑-下丘脑梗塞、第四脑室室管膜瘤及颈动脉夹层等.霍... 霍纳综合征是指支配眼面部的交感神经被阻滞,而引起患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结膜充血、面部发红伴无汗等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临床上,能引起霍纳综合征的疾病较常见,如Pancoast瘤、丘脑-下丘脑梗塞、第四脑室室管膜瘤及颈动脉夹层等.霍纳综合征作为手术和麻醉的并发症,常见于交感神经切断术、颈神经丛阻滞及臂神经丛阻滞.然而,硬膜外麻醉并发霍纳综合征较为罕见(多见于产科患者),发病机制也不完全清楚,可能原因是局麻药向头端扩散阻滞了支配眼面部的交感神经[1].本文将硬膜外麻醉并发霍纳综合征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纳综合征 硬膜外麻醉 并发症 交感神经切断术 PANCOAST瘤 臂神经丛阻滞 第四脑室室管膜瘤 颈神经丛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和血流速度在椎管内麻醉后容量预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应海峰 王明仓 +1 位作者 曹东航 李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测量颈内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和血流速度在椎管内麻醉后血容量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择期手术的椎管内麻醉患者1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为34~66岁,ASAⅠ或Ⅱ级。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5、25 min... 目的探究超声测量颈内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和血流速度在椎管内麻醉后血容量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择期手术的椎管内麻醉患者1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为34~66岁,ASAⅠ或Ⅱ级。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5、25 min左侧颈内静脉最大直径(Dmax)、最小直径(Dmin)、内径呼吸变异度(RVI)、中心静脉压(CVP)、血流速度最大值(BVmax)、血流速度最小值(BVmin)和血流速度变异度(BVI),取CVP=6 mmHg作为预测值,并通过绘制ROC曲线来评估Dmax、Dmin、RVI、BVmax、BVmin和BVI的预测效能。结果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5 min时Dmax、Dmin和BVI明显降低(P<0.05),RVI明显升高(P<0.05);与麻醉后5和15 min比较,麻醉后25 min,Dmax、Dmin和BVI明显升高(P<0.05),RVI明显降低(P<0.05)。麻醉前BVmin的AUC值最大为0.958,临界值6.86,敏感性82.6%,特异性95.2%;麻醉后5 min,Dmin的AUC值最大为0.944,临界值0.74,敏感性98.4%,特异性84.3%;麻醉后15 min,Dmin和BVmax的AUC值最大分别为0.949和0.945,临界值分别为0.72和7.99,敏感性分别为96.5%和89.8%,特异性分别为82.4%和82.1%;麻醉后25 min,BVmax的AUC值最大为0.981,临界值8.98,敏感性92.0%,特异性90.5%。结论超声测量患者颈内静脉的内径变异度和血流速度可作为预测椎管内麻醉后血容量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椎管内麻醉 颈内静脉内径 呼吸变异度 血流速度 血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减弱Aβ_(25-35)致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的神经炎症反应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绪华 王孝庆 +4 位作者 王中苏 赵航 钱小伟 曹红 李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35-1641,共7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对β-淀粉样蛋白(Aβ)刺激下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活力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行混合胶质细胞原代培养,摇床振摇法分离...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对β-淀粉样蛋白(Aβ)刺激下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活力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行混合胶质细胞原代培养,摇床振摇法分离小胶质细胞并行Iba-1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在培养的小胶质细胞中加入Aβ_(25-35)作用24 h后,观察细胞形态并用CCK-8实验确定造模浓度及Cur的治疗浓度。将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分为5组:正常组、Aβ_(25-35)模型组、Cur组、Aβ_(25-35)+Cur治疗组、Aβ_(25-35)+DMSO组;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HMGB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NF-κB的表达情况,取上清液用ELISA检测HMGB1、IL-1β、TNF-α的表达。结果:Iba-1的阳性率在95%以上,培养的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可用于实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示Aβ_(25-35)活化诱导后,细胞内的HMGB1、RAGE和NF-κB表达明显升高(P<0.05),加入姜黄素后细胞内的HMGB1、RAGE和NF-κB表达明显减少(P<0.05)。ELISA结果示Aβ_(25-35)活化诱导后,细胞上清液中HMGB1、IL-1β、TNF-α明显升高(P<0.05),加入姜黄素后上清液中HMGB1、IL-1β、TNF-α明显下降(P<0.05)。结论:姜黄素可明显抑制Aβ_(25-35)刺激下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的神经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姜黄素 Β-淀粉样蛋白 小胶质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 被引量:310
4
作者 吴新民 薛张纲 +10 位作者 马虹 王庚 石学银 黄绍强 李文志 王天龙 李立环 张马忠 俞卫锋 李军 黄文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20-823,共4页
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右美托咪定具有多种药理特性,在麻醉学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随着其临床应用经验的积累,以及观察到其对术后寒战和谵妄等的明确治疗作用,有必要对《右美托咪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2013)》进行补充和修订... 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右美托咪定具有多种药理特性,在麻醉学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随着其临床应用经验的积累,以及观察到其对术后寒战和谵妄等的明确治疗作用,有必要对《右美托咪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2013)》进行补充和修订,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药理学特性右美托咪定是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α2受体产生相应的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α2肾上腺素能 受体激动药 专家 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药理学特性 药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NK/MCP-1信号通路在姜黄素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郑昌健 胡涵 +1 位作者 曹红 李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41-1945,共5页
目的:观察JNK/MCP-1通路在姜黄素抗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诱导为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DNP)模型,将其随机分为6组(n=27):DNP组、姜黄素组(Cur组)、溶剂对照组(DSC组)、JNK抑... 目的:观察JNK/MCP-1通路在姜黄素抗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诱导为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DNP)模型,将其随机分为6组(n=27):DNP组、姜黄素组(Cur组)、溶剂对照组(DSC组)、JNK抑制剂组(DJ组)、JNK抑制剂溶剂对照组(DJS组)、姜黄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激动剂组(DM组)。另取27只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C组),给药后3 d、7 d、14 d时测定机械缩足痛阈和热缩足潜伏期,并在同一时点取脊髓腰膨大及L4-6背根神经节(DRG),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脊髓和DRG中p-JNK水平,用ELISA测定脊髓和DRG中的MCP-1含量。结果:与DNP组相比,在给药后的7 d、14 d Cur组、DJ组、DM组p-JNK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C组相比,链脲佐菌素给药后其它6组MCP-1含量出现明显下降;与DNP组相比,在给药后的7 d、14 d Cur组、DJ组MCP-1出现明显上升,而DM组出现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DNP大鼠脊髓和DRG中的p-JNK、MCP-1表达明显升高,姜黄素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可能与JNK/MCP-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P-JNK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姜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若海 韩园 +4 位作者 刘启星 李影 王怡鸾 张旭彤 李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7期788-792,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能否减少全麻气管拔管反应。方法:选择常规全麻并七氟烷吸入维持的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Dex负荷量0.4μg/kg后0.01μg·kg-1·min-1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能否减少全麻气管拔管反应。方法:选择常规全麻并七氟烷吸入维持的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Dex负荷量0.4μg/kg后0.01μg·kg-1·min-1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组(R组,持续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5 ng/m L效应室浓度)、Dex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组(DR组,Dex负荷量0.4μg/kg后0.01μg·kg-1·min-1持续泵注复合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5 ng/m L效应室浓度),每组20例。记录拔管前(T1)、拔管后1(T2)、5(T3)、10 min(T4)患者心率、血压及Sp O2,观察苏醒期患者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呛咳情况;在PACU 5、10及20 min时行镇静评分。结果:三组各记录时点生命体征平稳。三组患者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严重呛咳反应发生率较D组、R组显著减少(15%vs 55%vs40%,P<0.05)。三组患者在PACU 5、10、20 min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可有效减轻拔管期呛咳反应,且不影响患者清醒及拔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全麻拔管 呛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及HMGB1和JN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叶莉莎 韩园 +5 位作者 刘启星 张占琴 梅虹霞 曹红 连庆泉 李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4-1118,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高迁移率族框蛋白1(HMGB1)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组)、AD模型组(B组,鹅膏覃氨酸Meynert基底核注射)、AD模型+姜...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高迁移率族框蛋白1(HMGB1)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组)、AD模型组(B组,鹅膏覃氨酸Meynert基底核注射)、AD模型+姜黄素治疗组(C组,腹腔注射100 mg·kg-1·d-1持续6 d)和AD模型+溶剂对照组(D组,腹腔注射4 mL/kg玉米油持续6 d)。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AEL),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HMGB1和JNK的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和D组大鼠造模后各时点AEL明显延长(P<0.05),C组大鼠第5天和第6天AEL较B组相应时点明显缩短(P<0.05);B组和D组海马存在HMGB1大量胞浆、胞外释放情况(P<0.05),而C组海马区HMGB1胞浆、胞外释放无明显差异(P>0.05)。4组大鼠海马总HMGB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D组海马JNK表达水平增高(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的胞浆、胞外释放及JNK的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阿尔茨海默病 学习 记忆 高迁移率族框蛋白1 c—Jun氨基末端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抗应激作用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工作记忆 被引量:5
8
作者 姬斌 刘绪华 +3 位作者 杨芳骅 周瑞 曹红 李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321-1325,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预先给药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空间工作记忆改善作用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经T迷宫训练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姜黄素组(CUR组)、皮质酮组(CORT组)和姜黄素+... 目的:探讨姜黄素预先给药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空间工作记忆改善作用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经T迷宫训练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姜黄素组(CUR组)、皮质酮组(CORT组)和姜黄素+皮质酮组(CUR+CORT组),每组24只。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溶媒注射,1h后全脑缺血10min后再灌注,于再灌注7d行T迷宫检测工作记忆,于再灌注2h、1、3、7d采血清和脑组织标本,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ELISA检测血清皮质酮(CORT)和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CORT水平增加(164±36vs 92±24,P<0.05),海马BDNF含量降低(8.7±2.8vs 19.4±5.1,P<0.05),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目增加(233±22vs 21±4,P<0.01),T迷宫正确率降低(65%±7%vs 87%±9%,P<0.05);与IR组比较,CUR组CORT水平降低(102±18,P<0.05),海马BDNF含量增加(13.3±3.3,P<0.05),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目减少(163±11,P<0.05),T迷宫正确率增高(79%±10%,P<0.05);与IR组比较,CORT组海马BDNF降低(4.4±1.2,P<0.05),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目增加(332±35,P<0.05),T迷宫正确率降低(58%±6%,P<0.05);与CORT组比较,CUR+CORT组海马BDNF含量增加(10.5±2.3,P<0.05),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目降低(211±27,P<0.05),T迷宫正确率增高(71%±12%,P<0.05)。结论:姜黄素预先给药可通过抑制应激反应改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空间工作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工作记忆 应激 姜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veolin-1在高盐饮食损伤糖尿病大鼠血管中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刘若海 王颖 +4 位作者 吴文俊 金芃芃 余立群 曹红 李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57-1762,共6页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DM)大鼠给予高盐饮食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150-180 g)60只,腹腔注射链唑霉素(70 mg/kg),3 d后空腹血糖≥16.7 mmol/L为1型DM大鼠。正常大鼠和DM大鼠分别给予正常饮食和高盐饮食(8%Na...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DM)大鼠给予高盐饮食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150-180 g)60只,腹腔注射链唑霉素(70 mg/kg),3 d后空腹血糖≥16.7 mmol/L为1型DM大鼠。正常大鼠和DM大鼠分别给予正常饮食和高盐饮食(8%Na Cl)6周。检测肠系膜动脉舒张功能,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血管中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caveolin-1(Cav-1)等蛋白的水平。结果:高盐饮食DM大鼠收缩压显著高于DM组,其肠系膜动脉乙酰胆碱和胰岛素的舒张作用显著下降(P〈0.01)。Akt、p-e NOS和NO水平均显著低于DM组(P〈0.01),Cav-1显著增高(P〈0.01)。结论:1型糖尿病大鼠高盐饮食血管功能障碍可能与抑制内皮细胞Akt激活及增强Cav-1表达导致的e NOS活性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饮食 糖尿病 CAVEOLIN-1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肠系膜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背角MCP-1-JAK2/STAT3信号转导参与大鼠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袁超 管金川 +1 位作者 曹红 李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67-1471,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MCP-1-JAK2/STAT3信号转导是否参与大鼠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的形成与发展。方法:雄性SD大鼠高糖高脂饲养8周,通过腹腔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大鼠2型DNP模型。将2型DNP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DNP组、...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MCP-1-JAK2/STAT3信号转导是否参与大鼠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的形成与发展。方法:雄性SD大鼠高糖高脂饲养8周,通过腹腔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大鼠2型DNP模型。将2型DNP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DNP组、DNP+MCP-1抑制剂组(DM组)、DNP+JAK2抑制剂AG490组(DA组)和溶剂对照组(SC组)。DA、DM和SC组分别于注射STZ 14 d后蛛网膜下腔置管,3 d后DM、DA和SC组分别给予MCP-1中和抗体10μL(0.1 mg/L)、AG490 10μL(1 mmol/L)和3.5%DMSO 10μL,每天1次,连续14 d。DNP组不做任何处理。另取16只大鼠为对照(control,C)组,普通饲料喂养。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第1、3、7和14天时测定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各组随机取4只大鼠处死,取L4-6脊髓膨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JAK2和p-STAT3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DNP和SC组第1、3、7和14天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p-JAK2和p-STAT3表达上调(P<0.05);与DNP组比较,DM和DA组第1、3、7和14天时MWT升高和TWL延长,脊髓背角p-JAK2和p-STAT3表达下调(P<0.05);DNP组与SC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髓背角MCP-1-JAK2/STAT3信号转导参与大鼠2型DNP的产生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脊髓背角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JANUS激酶2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高血压病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神经元损伤及皮质酮、SGK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俞陈陈 刘树群 +3 位作者 刘建龙 曹红 刘雪娇 蔡茜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7期737-743,共7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高血压病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神经元损伤及血清皮质酮、海马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1(serum-and glucocorticoid-inducible kinases1,SGK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Kyoto(WKY)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病(SH)大...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高血压病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神经元损伤及血清皮质酮、海马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1(serum-and glucocorticoid-inducible kinases1,SGK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Kyoto(WKY)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病(SH)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W-Sham、S-Sham)、缺血再灌注组(W-IR、S-IR)和姜黄素组(S-Cur)。各组按再灌注时间分为3 h、12 h、1 d、3 d和7 d 5个时间点。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0 min后恢复灌注),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Nissl染色计数海马CA1区平均锥体细胞密度,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酮及海马SGK1,于再灌注后7 d观察行为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加重,血清皮质酮水平增加,海马SGK1表达上调( P < 0.05 );与W-IR组比较,S-IR组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加重,血清皮质酮水平增加( P < 0.05 ),海马SGK1蛋白表达下调( P < 0.05 );姜黄素组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减轻,血清皮质酮水平下降( P < 0.05 ),海马SGK1蛋白表达上调( P < 0.05 )。结论:姜黄素减轻高血压病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皮质酮、上调SGK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全脑缺血再灌注 认知功能 皮质酮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羟考酮缓解甲状腺术后气管拔管反应的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佳佳 盛毅 +4 位作者 黄梦朦 韩园 朱纯纯 刘华程 李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287-1292,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羟考酮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四组患者接受统一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方案,手术结束前20~40 min分别静推0.05 mg/kg羟考酮(Q1)、0.1 mg/kg...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羟考酮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四组患者接受统一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方案,手术结束前20~40 min分别静推0.05 mg/kg羟考酮(Q1)、0.1 mg/kg羟考酮(Q2)、0.15 mg/kg羟考酮(Q3)和等容积生理盐水(C)。记录四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的呛咳反应与程度,以及入恢复室后5 min、15 min、30 min警觉/镇静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T0相比,C、Q1组患者在T1、T2时点MAP升高、HR加快(P<0.05),而Q2、Q3组T1~T3时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Q1组患者MAP、H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2、Q3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Q2、Q3组患者气管拔管时的呛咳反应明显缓解(P<0.05),Q3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延长(P<0.05),三羟考酮组患者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20~40 min应用羟考酮可减轻甲状腺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的气管拔管反应,且0.1 mg/kg羟考酮为最适剂量,效果显著,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甲状腺切除术 气管拔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函 高雅静 +3 位作者 徐敏 梅虹霞 李晓珩 连庆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离怀孕15 d(E15)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染色鉴定培养的神经干细胞。PFOS 10,50和100μmo·lL-1处理大鼠神经干细胞24 h后,Edu免疫荧光染... 目的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离怀孕15 d(E15)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染色鉴定培养的神经干细胞。PFOS 10,50和100μmo·lL-1处理大鼠神经干细胞24 h后,Edu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PCR)检测样本中Stat3,Sox2和Notch1 mRNA表达;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tat3及p-Stat3蛋白表达;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神经干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经鉴定分离培养的原代细胞为神经干细胞。Edu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经PFOS处理的神经干细胞的Edu阳性率明显下降(P<0.05),说明PFOS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qPCR检测结果显示,PFOS处理组神经干细胞中Stat3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Western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表明,PFOS组p-Stat3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但总Stat3蛋白表达无变化;Transwell小室检测结果显示,PFOS具有抑制神经干细胞迁移的能力(P<0.05)。结论 PFOS可导致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降低,可能与抑制Stat3的转录和翻译后的磷酸化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 神经干细胞 增殖 迁移 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抑制糖皮质激素受体促进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晓晓 王春满 +5 位作者 张高龙 左春龙 黄意湘 刘劲 连庆泉 林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孕15 d(E15)远交群(SD)大鼠的胎脑皮质,分离培养原代神经干细胞,进行神经干细胞标志蛋白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巢蛋白(nestin)和胚胎干细胞关键蛋白(SOX2)染色鉴定。姜黄素0,...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孕15 d(E15)远交群(SD)大鼠的胎脑皮质,分离培养原代神经干细胞,进行神经干细胞标志蛋白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巢蛋白(nestin)和胚胎干细胞关键蛋白(SOX2)染色鉴定。姜黄素0,0.1,0.5,2.5,12.5和62.5μmol·L-1处理大鼠神经干细胞24 h后,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毒性;MTT法检测细胞存活;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增殖试剂盒检测神经干细胞增殖;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 RT-PCR)检测神经干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信号转导与激活因子3(Stat3)、Notch1和p21 m RNA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GR,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原代细胞经巢蛋白和SOX2蛋白染色鉴定为神经干细胞。LDH释放法检测结果显示,姜黄素12.5和62.5μmol·L-1对神经干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P<0.05)。MTT结果显示,姜黄素0.5和2.5μmol·L-1增强神经干细胞活力,姜黄素62.5μmol·L-1降低神经干细胞活力(P<0.05)。Brd U结果显示,姜黄素0.1,0.5和2.5μmol·L-1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P<0.05),姜黄素12.5和62.5μmol·L-1抑制神经干细胞增殖(P<0.05)。q RT-PCR结果显示,姜黄素0.5μmol·L-1组GR m 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Western蛋白印迹法结果表明,姜黄素0.5μmol·L-1组GR,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可能与其抑制GR m RNA转录及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神经干细胞 细胞增殖 受体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4F在七氟烷处理对急性高糖血症小鼠血管保护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若海 卢园园 +4 位作者 李丽伶 沈露露 曹红 李军 李旭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7期743-748,共6页
目的:观察apo A-1拟似物D-4F对七氟烷麻醉急性高糖血症小鼠的血管保护效应。方法:实验一,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4组(n=8):对照组(CON组)、D-4F组、急性高血糖组(AHG组)、AHG+D-4F组,各组再进行吸入1.71%七氟烷(SEV),检测各组血糖、主... 目的:观察apo A-1拟似物D-4F对七氟烷麻醉急性高糖血症小鼠的血管保护效应。方法:实验一,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4组(n=8):对照组(CON组)、D-4F组、急性高血糖组(AHG组)、AHG+D-4F组,各组再进行吸入1.71%七氟烷(SEV),检测各组血糖、主动脉血管环舒张功能、NO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磷酸化的eNOS(p-eNOS)、小凹蛋白(Cav-1)水平;实验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分别用5.5、20.0 mmol/L的葡萄糖培养24 h,4μg/mL布雷德菌素A(BFA)和0.5μg/mL D-4F孵育1 h,再进行SEV处理,检测ROS水平。结果:AHG组显示急性高血糖时血管的舒张能力下降,主动脉产生NO减少,Cav-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eNOS活性下降。D-4F组显示加入D-4F并不能提高急性高血糖时的血管舒张能力,AHG+D-4F组显示给予SEV刺激后D-4F对血管的舒张有改善作用(P<0.01),Cav-1蛋白表达下降,eNOS活性增强,NO生成增多。细胞实验显示SEV刺激下,HG+D-4F组ROS的生成下降,D-4F该功能并可被BFA所阻断。结论:D-4F可恢复SEV对急性高糖血症的血管保护功能,其机制可能与D-4F降低细胞内脂质筏区域Cav-1的耦合能力,增强脂质筏里eNOS的磷酸化,NO生成增多,ROS生成减少,减轻急性高血糖的血管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心血管保护 D-4F 急性高糖血症 一氧化氮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和地氟烷对老年患者罗库溴铵药效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康定鑫 李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9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观察吸入1.3MAC七氟烷和地氟烷40 min麻醉下对老年患者术中罗库溴铵药效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6组,每组15例。七氟烷组(S1组和S2组)和地氟烷组(D1组和D2组)分别吸入1.3MAC七... 目的:观察吸入1.3MAC七氟烷和地氟烷40 min麻醉下对老年患者术中罗库溴铵药效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6组,每组15例。七氟烷组(S1组和S2组)和地氟烷组(D1组和D2组)分别吸入1.3MAC七氟烷和地氟烷并维持40 min,对照组(P1组和P2组)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3.5~4μg/m L维持同样时间。采用TOF-Watch SX肌松监测仪行拇内收肌肌松监测。S1组、D1组和P1组中心静注罗库溴铵75μg·kg^(-1)·次^(-1),总量0.3 mg/kg,并记录每次用药后T_1的最大阻滞效应,最终使T_1抑制超过95%。采用四次累积剂量的方法计算量效关系曲线和ED_(50)、ED_(90)、ED_(95)。S2组、D2组和P2组患者则分别中心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记录罗库溴铵给药完毕至T_1消失时间(起效时间),T_1从0%恢复至5%所需时间(高峰时间)、T_1恢复至25%所需时间(临床肌松时间)、T_1从25%恢复至75%所需时间(恢复指数)、T_1恢复至70%所需时间(体内作用时间)以及TOFr恢复至70%和90%的时间。结果:D1组ED_(50)、ED_(90)和ED_(95)分别为74.23μg/kg、114.58μg/kg和130.12μg/kg,S1组ED_(50)、ED_(90)和ED_(95)分别为80.57μg/kg、125.04μg/kg和141.89μg/kg,P1组ED_(50)、ED_(90)和ED_(95)分别为110.61μg/kg、170.83μg/kg和194.16μg/kg。D1组和S1组的ED_(50)、ED_(90)和ED_(95)均显著低于P1组(P<0.05),而D1组和S1组之间则差异无显著性。D2组和S2组各作用时效指标均显著长于P2组(P<0.05);而D2组和S2组间比较,除D2组的高峰时间明显增加外,其他作用时效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3MAC地氟烷和七氟烷40 min麻醉下老年患者罗库溴铵的ED_(50)、ED_(95)显著降低,作用时间则明显延长,而对此改变,两种吸入麻醉药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罗库溴铵 七氟烷 地氟烷 神经肌肉阻滞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量效观察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兰凤 金豪杰 +2 位作者 高宝斌 卢园园 李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126-1131,共6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时布托啡诺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罗哌卡因的最佳有效浓度。方法:121例初产妇接受L2-3硬膜外分娩镇痛,前31例患者中第一个患者接受0.15%罗哌卡因+20μg/mL布托啡诺复合液,随后的产妇运...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时布托啡诺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罗哌卡因的最佳有效浓度。方法:121例初产妇接受L2-3硬膜外分娩镇痛,前31例患者中第一个患者接受0.15%罗哌卡因+20μg/mL布托啡诺复合液,随后的产妇运用改良序贯法确定布托啡诺的ED50。另90例患者按硬膜外用药不同随机分为0.08%罗哌卡因+16μg/mL布托啡诺(B1组)、0.10%罗哌卡因+16μg/mL布托啡诺(B2组)及0.12%罗哌卡因+16μg/mL布托啡诺(B3组)。监测分娩镇痛过程中阻滞平面和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镇静镇痛评分及宫缩胎心;记录麻醉起效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增加例数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恶心、呕吐、瘙痒、胎心减速等副作用发生率。结果:布托啡诺的ED50值及ED95值分别为14.79(95%CI 13.91~15.61)和16.84(95%CI 15.86~20.97)μg/mL。B1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长于B2、B3组(P<0.05),给药后30、60和90min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2、B3组,停药时VAS评分明显高于B3组(P<0.05);B1组在镇痛后第4~6次宫缩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2、B3组(P<0.05)。B3组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的例数明显高于B1、B2组(P<0.05)。结论:0.10%罗哌卡因复合16μg/mL布托啡诺行分娩镇痛时镇痛效果好、无运动阻滞、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布托啡诺 分娩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吗啡鞘内注射所致瘙痒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瞬时电位香草酸受体亚型1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钊 衡冰冰 +4 位作者 杨丹峰 赵鸿雁 李军 连庆泉 上官王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8期848-853,共6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鞘内注射吗啡所致瘙痒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瞬时电位香草酸受体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的影响,探讨丙泊酚缓解大鼠鞘内注射吗啡所致瘙痒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90只吗啡鞘内注射所致瘙痒模...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鞘内注射吗啡所致瘙痒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瞬时电位香草酸受体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的影响,探讨丙泊酚缓解大鼠鞘内注射吗啡所致瘙痒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90只吗啡鞘内注射所致瘙痒模型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生理盐水组(N组)、脂肪乳剂组(I组)、丙泊酚组(P组)、TRPV1拮抗剂SB366791+丙泊酚组(SB组)、拮抗剂溶剂DMSO溶液+丙泊酚组(DM组)。N组、I组、P组、SB组和DM组在鞘内注射吗啡40μg/kg后10 min分别经颈内静脉注入生理盐水80μL/kg、脂肪乳剂80μL/kg、丙泊酚0.8mg/kg、丙泊酚0.8 mg/kg、丙泊酚0.8 mg/kg;其中SB组和DM组在鞘内注射吗啡前30 min分别腹腔内注入SB366791 2 mg/kg,DMSO溶液8 m L/kg。另随机抽取18只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于鞘内和颈内静脉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组随机选择6只大鼠用摄像机记录在注射吗啡前30 min至后60 min的搔抓次数。6组中其余大鼠于鞘内给药后第60 min(时间点根据预实验结果选择)处死,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背根神经节(DRG)中TRPV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N组、I组和SB组相比,P组和DM组大鼠搔抓行为明显减少(P<0.01);Westerrn blot及免疫荧光结果均显示,鞘内给药后第60 min,P组、DM组大鼠前背根神经节的TRPV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C组、N组、I组和SB组(P<0.01)。结论:丙泊酚可以缓解大鼠鞘内注射吗啡后引起的瘙痒反应,这可能与增加背根神经节中TRPV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瘙痒 大鼠 吗啡 丙泊酚 瞬时电位香草酸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后路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志瑞 吴彬彬 +5 位作者 杨明浩 胡屹鹭 衡冰冰 刘佳 占恭豪 饶高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32-837,共6页
目的:探索颈后路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安全性和术后疗效。方法:纳入“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明确并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科接受颈后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病人68例,术后随访1年,... 目的:探索颈后路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安全性和术后疗效。方法:纳入“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明确并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科接受颈后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病人68例,术后随访1年,记录所有病人性别、年龄、疼痛持续时间、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住院天数等。在术前、术后1天、7天、1月、3月、6月和1年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评估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功能恢复;在术后1年随访中采用改良Macnab评估病人临床预后。结果:68例病人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5.4±11.2岁,疼痛持续平均时间为114.5±23.5周。手术节段为C3-44例、C4-515例、C5-636例、C6-712例、C5-6和C6-71例,手术平均时间为78.1±9.6 min,平均住院天数为4.3±1.6天。所有病人完成术后1年临床疗效随访。术后各时间点颈肩部和上肢疼痛NR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术后ODI指数和JOA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术后1年随访68例病人中有38例为“优”、20例“良”、9例“可”、1例“差”,“优良率”达85.3%。均无发生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或感染等并发症,且无病人因症状复发需要接受二次微创或开放手术治疗。结论:颈后路脊柱内镜为治疗CSR的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改善症状和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路 脊柱内镜 神经根型颈椎病 微创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意湘 马晓晓 +6 位作者 郝欣蕊 刘劲 廖双菊 梅虹霞 苏颖 郑丽丹 林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5-552,共8页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EHP)对原代神经干细胞(NSC)和NE-4C小鼠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原代NSC来源于孕15 d(E15)远交群SD胎大鼠脑皮质;NE-4C细胞为小鼠NSC。MEHP 0,1,10,100和1000μmol·L^(-1)处理72 h后,CCK-8法...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EHP)对原代神经干细胞(NSC)和NE-4C小鼠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原代NSC来源于孕15 d(E15)远交群SD胎大鼠脑皮质;NE-4C细胞为小鼠NSC。MEHP 0,1,10,100和1000μmol·L^(-1)处理72 h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 U)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GR)、Y性别决定区框2(Sox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等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CCK-8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EHP1000μmol·L^(-1)作用72 h后,NE-4C和NSC细胞活力明显减弱,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70.3%和40.0%。Ed U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EHP 100μmol·L^(-1)组细胞增殖率降低,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74.8%和12.0%(P<0.05)。Transwell实验发现,MEHP 100μmol·L^(-1)处理72 h后,NE-4C细胞的迁移率降低至(63.4±2.0)%(P<0.05)。MEHP 100μmol·L^(-1)组NE-4C中与增殖和迁移相关的基因GR,Stat3和Sox2的表达下调,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49.8%,26.0%和14.0%(P<0.05);在NSC中的相应基因也下调,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10.0%,14.0%和15.3%;在NE-4C中与增殖及迁移相关的蛋白GR,GRβ,p-Stat3和Sox2的表达下调,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2±0.17,0.87±0.35,0.62±0.24和0.81±0.22(P<0.05);在NSC中相应蛋白表达也下调,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2±0.20,0.56±0.12,0.53±0.20和0.84±0.36(P<0.05)。结论大剂量MEHP可抑制NS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GR介导的Stat3及Sox2的作用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 神经干细胞 NE-4C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糖皮质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