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日间手术后非计划性住院的因素和风险评估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芳 上官王宁 连庆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31-1033,共3页
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日间手术(ambulatory surgery/day surgery)因其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医疗费用,减轻患儿分离焦虑,并且加快了医院周转率,增加了医院经济效益等诸多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日间手术(ambulatory surgery/day surgery)因其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医疗费用,减轻患儿分离焦虑,并且加快了医院周转率,增加了医院经济效益等诸多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法国,2012年数据显示15岁以下患儿近64%手术是以日间手术形式完成。而美国日间手术占总手术的8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非计划性 医院经济效益 医疗设备 院内感染 医疗技术 术后低氧血症 麻醉相 AMBULATORY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连续髂筋膜腔隙阻滞用于小儿股骨手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兴旺 南洋 秦培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148-1152,共5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连续髂筋膜腔隙阻滞用于小儿股骨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小儿股骨骨折患儿60例,分为I、F组。手术结束后,两组患儿接受病人自控镇痛(PCA):I组行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F组行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连续髂...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连续髂筋膜腔隙阻滞用于小儿股骨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小儿股骨骨折患儿60例,分为I、F组。手术结束后,两组患儿接受病人自控镇痛(PCA):I组行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F组行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连续髂筋膜腔隙阻滞镇痛。于术后48h内各观察时点记录疼痛评分、镇静评分、PC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镇痛满意度及患儿生命体征。结果:疼痛评分:F组在术后0.5、1、2、4、8、12h低于I组(P<0.05)。镇静评分:F组在各时点低于B组(P<0.05)。PCA按压次数:F组少于I组(P<0.05)。F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I组(P<0.05)。镇痛满意度:F组高于I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连续髂筋膜腔隙阻滞用于小儿股骨手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芬太尼 连续髂筋膜腔隙阻滞 术后镇痛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1对Aβ_(25-35)刺激下BV-2细胞NF-κB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韩园 南克 +5 位作者 项芳芳 方钱娟 黄晨苗 雍慧媛 曹红 李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34-2138,共5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β-淀粉样蛋白(Aβ)_(25-35)刺激下的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中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对数期生长的BV-2细胞分为4组:正常细胞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加入40μmol/L Aβ_(25-35))、RN...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β-淀粉样蛋白(Aβ)_(25-35)刺激下的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中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对数期生长的BV-2细胞分为4组:正常细胞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加入40μmol/L Aβ_(25-35))、RNA干扰组(采用RNA干扰HMGB1后加入40μmol/L的Aβ_(25-35))和溶剂对照组(加入终浓度为0.1%的DMSO)。各组细胞孵育72 h后(Aβ_(25-35)处理24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MGB1和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CK-8结果显示40μmol/L Aβ_(25-35)为最佳造模浓度。选择30 nmol/L带GFP荧光基团的HMGB1-siRNA转染BV-2细胞,转染效率约为80%~90%。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HMGB1-siRNA片段干扰后BV-2细胞中HMGB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Aβ_(25-35)刺激BV-2细胞后,胞内HMGB1和核内NF-κB p65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HMGB1-siRNA作用后,HMGB1和核内NF-κB p65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RNA干扰HMGB1表达可减少Aβ_(25-35)刺激的BV-2细胞核内NF-κB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 Β-淀粉样蛋白 BV-2细胞 核因子-ΚB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手术患儿罗库溴铵药代动力学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静 杨丹峰 +5 位作者 陈晓敏 刘华程 曾睿峰 李军 连庆泉 上官王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137-1143,共7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罗库溴铵浓度,并观察三组不同年龄手术患儿罗库溴铵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全凭静脉下行择期手术患儿30例,根据年龄随机分为婴儿组(2月〈年龄≤12月)、...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罗库溴铵浓度,并观察三组不同年龄手术患儿罗库溴铵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全凭静脉下行择期手术患儿30例,根据年龄随机分为婴儿组(2月〈年龄≤12月)、幼儿组(1岁〈年龄≤3岁)及儿童组(3岁〈年龄≤10岁),每组10例。罗库溴铵0.6 mg/kg静注2、4、6、8、10、15、20、25、30、40、60、90、120、180、240 min后取0.5 m L动脉血。U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罗库溴铵浓度,DAS3.1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罗库溴铵在4~10 000 n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n=8),定量下限为4 ng/m L,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提取回收率为84.1%~90.3%。应用本法测定小儿静脉注射0.6 mg/kg罗库溴铵的药代动力学,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三组患儿t1/2分别为(58.3±18.1)、(56.7±14.1)、(61.5±12.7)min,Vd分别为(550.2±172.8)、(422.2±11.3)、(473.1±149.0)m L/kg,CL分别为(4.2±1.0)、(6.2±1.1)、(5.1±1.0)m L·kg-1·min-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血浆罗库溴铵UPLC-MS/MS分析方法快速、简单、准确,能够满足血浆样品中罗库溴铵的定量检测。小儿罗库溴铵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实际用药剂量按体重计算在婴儿应减小,儿童相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库溴铵 药代动力学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冬眠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期间炎性反应和凝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明品 李兴旺 +4 位作者 吴国伟 陈小玲 李宝青 鹿文青 季丽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412-1417,共6页
目的:研究血液冬眠对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期间炎性反应和凝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6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LI,U组)、前列地尔组(P组)、一氧化氮组(N组)、血液冬眠组(UP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例。U组在体... 目的:研究血液冬眠对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期间炎性反应和凝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6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LI,U组)、前列地尔组(P组)、一氧化氮组(N组)、血液冬眠组(UP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例。U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1万U/kg ULI;P组在CPB过程中以10 ng·kg^(-1)·min^(-1)的速度经中心静脉持续泵入PGE1;N组通过肺和氧合器吸入20 ppm NO;UPN组联合使用三种药物;C组不给予以上任何干预措施。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1),CPB开始后30 min(T_2),CPB结束时(T_3),CPB结束后3 h(T4),CPB结束后24 h(T5)等5个时间点经桡动脉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中IL-6、GMP^(-1)40的浓度,在术后3 h和24 h测定PT、APTT和PLT计数,记录术后24 h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UPN组在T_2~T_5各时点的血浆IL-6和GMP^(-1)40的浓度较其他各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基础值比较,C组、P组、N组和U组患儿在T_2~T_5时的血浆IL-6和GMP^(-1)40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PN组在T_2~T_5时的血浆IL-6和GMP^(-1)40浓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UPN组在术后3 h和术后24 h的PT、APTT和PLT计数,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基础值比较,UPN组PT、APTT和PLT计数在术后3 h和术后24 h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出血量较其他各组减少(P<0.01)。结论:在婴幼儿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液冬眠通过抑制IL-6和GMP^(-1)40的过度释放,有效抑制炎性反应,明显改善CPB术后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冬眠 婴幼儿 体外循环 炎性反应 凝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片受体影响雄性睾酮分泌的外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南海函 周江平 +4 位作者 黄坚坚 郝欣蕊 崔燕华 陈星驰 林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4期373-379,共7页
目的:研究阿片μ受体对雄性睾酮的影响和外周机制。方法:通过在体动物模型的睾丸内吗啡注射和离体培养睾丸组织的特异性μ受体拮抗剂和激动剂处理,检测血浆、培养基和睾丸匀浆睾酮水平、睾丸匀浆睾酮合成酶m RNA水平、睾丸匀浆胰岛素样... 目的:研究阿片μ受体对雄性睾酮的影响和外周机制。方法:通过在体动物模型的睾丸内吗啡注射和离体培养睾丸组织的特异性μ受体拮抗剂和激动剂处理,检测血浆、培养基和睾丸匀浆睾酮水平、睾丸匀浆睾酮合成酶m RNA水平、睾丸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结果:睾丸内注射吗啡后血清睾酮水平下降[(722.11±121.02)vs.(346.91±75.31)pg/mL;t=7.898,P=0.001],睾丸匀浆中的睾酮水平下降[(133.61±16.82)vs.(66.56±14.96)pg/mg总蛋白;t=8.941,P=0.001],同时下调睾酮合成酶的表达;吗啡睾丸内注射显著降低睾丸内IGF1蛋白[(7.93±2.13)vs.(2.54±0.74)ng/mg总蛋白,t=7.155,P=0.001]和m RNA[(3.22±1.12)vs.(1.66±0.55),t=3.751,P=0.001]的表达。睾丸体外培养模型中阿片μ受体特异性的激动剂(DAMGO)下调培养基的睾酮水平及睾丸匀浆合成酶、IGF1的表达;阿片μ受体抑制剂(CTOP)则上调睾酮水平及合成酶、IGF1的表达。结论:阿片类药物作用于睾丸Sertoli细胞(支持细胞)表面的阿片μ受体,抑制IGF1的合成,进而减少睾丸Leydig细胞(间质细胞)睾酮合成酶Scarb1(清道夫受体B1)、Star(类固醇合成快速调节蛋白)、3βHsd(3-羟基-5类固醇脱氢酶)、Cyp17α1(17α-羟化酶)和17βHsd(17β羟基固醇脱氢酶)的表达,最终导致睾酮合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受体 睾酮 外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年疗效随访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睿娴 田心毅 +3 位作者 占恭豪 李军 许峰 吴彬彬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腰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名在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期间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接受PELD... 目的:探讨经皮腰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名在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期间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接受PELD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确诊病人120例。通过电话随访方式对他们术后跟踪1年,主要记录病人术前、术后1d、7d、30d、90d、180d和术后1年病人腰部疼痛情况,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在最后一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对病人进行评估、并记录并发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例数。结果:共纳入12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确诊病人,有女性病人47例、男性病人73例。有14例病人在术后30天至术后180天期间失访,因此共有106名病人完成1年随访。病人术后各时点NRS评分和ODI值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1年Macnab评估结果为69例"优"、31例"良"、4例"可"、2例"差",其中有1例病人术中发生神经根损伤、2例发生硬膜囊撕裂。有2例病人在此次住院期间接受第二次PEL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例数为2。结论:PELD可有效降低LDH病人术后疼痛和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治疗LDH的有效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脊柱内镜 微创 疗效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叙事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汪淑敏 吴亚美 +3 位作者 林程程 应金宏 邹萍 张春梅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11期64-68,共5页
深入探讨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现状,为职业认同培育提供新思路。从叙事角度出发,借鉴拉波夫的评议分析模式,从职业认知评价、职业社交技能、职业社会支持、职业挫折应对和职业自我反思五个维度对12名新入职护士进行深度访谈。新入职护士... 深入探讨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现状,为职业认同培育提供新思路。从叙事角度出发,借鉴拉波夫的评议分析模式,从职业认知评价、职业社交技能、职业社会支持、职业挫折应对和职业自我反思五个维度对12名新入职护士进行深度访谈。新入职护士对职业有正向感知,而职业胜任能力较低;职业沟通技能不足,尚不能灵活应用于临床;能积极应对职业挫折,且自我反思促进职业发展。新入职护士有较高职业热情,但欠缺规范化培训指导,护理管理者及教育者应建立健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注重职业认同及职业相关技能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研究 新入职护士 职业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