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植入式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在不同频率下治疗大鼠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对比
1
作者 龙博鸿 李晨 +3 位作者 邓函 孙浩瑜 廖利民 李兴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9-844,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频率的盆底电刺激(pelvic flo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PFES)对大鼠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疗效。方法将20只雌性未育的Sprague-Dawley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15、30和50 Hz组。所有大鼠... 目的探究不同频率的盆底电刺激(pelvic flo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PFES)对大鼠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疗效。方法将20只雌性未育的Sprague-Dawley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15、30和50 Hz组。所有大鼠行阴道扩张(vaginal dilatation,VD)以模拟产后SUI。VD后1周,通过喷嚏试验确定造模是否成功,若喷嚏试验阳性则为造模成功。在造模成功的大鼠盆底肌内植入微型、无线盆底电刺激器,分别用6、15、30和50Hz的频率对每组大鼠行连续2周的PFES治疗。通过膀胱压力测定(cystometrograms,CMGs)测量所有大鼠VD前、VD后1周以及刺激2周后的漏尿点压力(leak point pressure,LPP)进行对比。结果VD后1周各组大鼠LPP显著降低(P<0.001)。与VD后1周相比,在6、15、30和50Hz四种不同频率下进行连续2周的PFES后,各组大鼠的LPP又显著升高(P<0.001),且达到基线水平(P>0.05)。在各组大鼠的组间对比中,其LPP在基线值、VD后1周及刺激2周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目前探索的几种刺激频率中,6Hz可能是PFES的较为合适的选择。后续仍需进一步研究以评估更多频率及PFES的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电刺激 频率 神经肌肉刺激 植入式 无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