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输液港与PICC置管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高聪颖 厉小小 陈员娥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港(VAP)和PICC置管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VAP和PICC患者各60例,置入VAP或PICC后维护和随访1年,观察置管效果和置管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置管并发症、留置时间和...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港(VAP)和PICC置管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VAP和PICC患者各60例,置入VAP或PICC后维护和随访1年,观察置管效果和置管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置管并发症、留置时间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VAP组显著优于PICC组(P<0.05,P<0.01)。结论 VAP在降低置管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和改善长期使用患者的生活质量上显著优于PICC,但费用较昂贵;需要长期化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应根据临床情况合理选择深静脉置管方式,建议首选V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恶性肿瘤 静脉输液港 PICC 生活质量 并发症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组织中Th1/Th2和Th17细胞失衡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被引量:24
2
作者 吴昊 夏盛隆 +4 位作者 夏宣平 徐昌隆 胡定元 邵晓晓 蒋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93-798,共6页
目的探讨结肠组织中Th1、Th2和Th17细胞失衡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收集41例UC患者和52例对照者肠组织,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结肠组织Th1、Th2和Th17细胞相关转录因子(T-bet、GATA-3、RORγt)及细胞因子(IFN-γ、IL-4、IL-... 目的探讨结肠组织中Th1、Th2和Th17细胞失衡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收集41例UC患者和52例对照者肠组织,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结肠组织Th1、Th2和Th17细胞相关转录因子(T-bet、GATA-3、RORγt)及细胞因子(IFN-γ、IL-4、IL-17A)m RNA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IFN-γ、IL-4、IL-17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C患者结肠组织中GATA-3、RORγt和IL-17A m RNA水平明显提高(0.84±0.24 vs.0.69±0.22,P<0.01;0.99±0.29 vs.0.83±0.23,P<0.01;1.59±0.65 vs.1.35±0.43,P<0.05)。依据《改良Truelove和Witts严重程度分型标准》将UC患者分层,与轻度患者相比,中重度患者结肠组织中GATA-3、RORγt和IL-17A m RNA水平明显升高(0.90±0.18 vs.0.78±0.16,P<0.05;1.11±0.31 vs.0.87±0.26,P<0.05;1.83±0.64 vs.1.34±0.66,P<0.05)。对UC患者肠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显示,IL-17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结肠上皮细胞层和黏膜固有层;UC患者结肠组织中IL-17A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0.25±0.07 vs.0.13±0.03,P<0.01),并且中重度患者明显高于轻度患者(0.31±0.07vs.0.19±0.06,P<0.01)。与对照组相比,UC患者结肠组织中GATA-3/T-bet、RORγt/T-bet和RORγt/GATA-3的m RNA比值均明显升高(1.12±0.30 vs.0.96±0.31,P<0.05;1.33±0.37 vs.1.15±0.33,P<0.05;1.44±0.45 vs.1.20±0.42,P<0.01),并且中重度患者明显高于轻度患者(1.27±0.35 vs.1.00±0.32,P<0.01;1.45±0.37 vs.1.19±0.36,P<0.05;1.59±0.43 vs.1.28±0.46,P<0.05)。结论 Th1、Th2和Th17细胞失衡可能与UC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TH2细胞 Th17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郑波 王建嶂 +1 位作者 裴继华 薛战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764-2766,共3页
目的:分析加味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收治的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加味白头翁汤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 目的:分析加味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收治的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加味白头翁汤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评价,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指标内毒素、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2%,对照组为76.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者腹泻、腹胀、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中医证候积分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血清内毒素、IL-1β、TNF-α指标值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者各指标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加味白头翁汤能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机体炎性反应的改善效果,增强结肠黏膜的修复效果,进而提高临床整体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加味白头翁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抗氧化作用及血清IL-6、IL-12、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申苏建 卢光荣 +2 位作者 吴利敏 蔡振寨 薛战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554-2557,共4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的疗效,探讨其对抗氧化作用及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重症酒精性肝炎108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有54例)。参照指南对两组...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的疗效,探讨其对抗氧化作用及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重症酒精性肝炎108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有54例)。参照指南对两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安慰剂,1次/d。治疗组给予参麦注射液,100 mL/次,静脉滴注。两组患者连续治疗6周。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Maddrey判别函数(MDF)评分以及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GSH-PX、MDA、IL-6、IL-12、TNF-α水平。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AST、ALT、TBIL]、PT、MDF低于对照组以及PTA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7.04%)高于对照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及血清MDA、IL-6、IL-12、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参麦注射液视力重症酒精性肝炎的效果确切,改善氧化损伤反应及抑制炎性因子IL-6、IL-12、TNF-α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重症酒精性肝炎 抗氧化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克罗恩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6
5
作者 裴继华 吴昊 +3 位作者 林秀清 金捷 丁然 蒋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5-738,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CD)的关系。方法:在326例CD患者和464名对照者中,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VDR(FokI,BsmI,ApaI、TaqI)4种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组中BsmI的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AA)...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CD)的关系。方法:在326例CD患者和464名对照者中,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VDR(FokI,BsmI,ApaI、TaqI)4种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组中BsmI的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AA)频率显著降低(均P=0.001);TaqI的突变等位基因(C)和基因型(TC+CC)频率亦显著降低(均P<0.05)。分层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狭窄型CD患者中BsmI和TaqI的突变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亦显著降低(均P<0.008 3)。随后的单倍型分析显示BsmI、ApaI和TaqI彼此紧密连锁,CD组中AAC单倍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VDR(BsmI、TaqI)基因突变可能降低CD,尤其是狭窄型CD的发病风险。AAC单倍型携带者罹患CD的风险性可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维生素D受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b11-FIP4通过IGF1R调控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露 潘纯纯 +3 位作者 郑波 裴继华 卢光荣 薛战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15-1223,共9页
目的:探讨Rab11家族相互作用蛋白4(Rab11-FIP4)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临床意义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RT-qPCR比较结直肠癌组织与相应的癌旁组织中、正常环境及缺氧条件下直肠癌细胞中Rab11-FIP4的表达水... 目的:探讨Rab11家族相互作用蛋白4(Rab11-FIP4)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临床意义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RT-qPCR比较结直肠癌组织与相应的癌旁组织中、正常环境及缺氧条件下直肠癌细胞中Rab11-FIP4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评分将临床病例分为Rab11-FIP4高表达组(n=61)和Rab11-FIP4低表达组(n=39),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的总生存时间与复发时间;构建Rab11-FIP4过表达慢病毒,感染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和LoVo,采用CCK-8法、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Rab11-FIP4过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Rab11-FIP4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相关性;人类磷酸激酶抗体阵列测定探讨Rab11-FIP4高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中受IGF1R影响的信号通路;组织微阵列及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Rab11-FIP4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关系。结果:Rab11-FIP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P<0.01),且Rab11-FIP4过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P<0.05)。Rab11-FIP4的过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Rab11-FIP4的过表达通过IGF1R调节ERK1/2和AKT信号通路(P<0.05)。缺氧促使Rab11-FIP4启动子上的HIF-1α活化,从而上调Rab11-FIP4的表达(P<0.05)。结论:Rab11-FIP4可能作为促癌基因通过IGF1R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Rab11家族相互作用蛋白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