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随意皮瓣存活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林丁盛
蔡乐益
李志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52-854,I0004,共4页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大鼠"Mc Farlane flap"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实验组(丹红注射液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实验组腹腔注射2.5 ml/kg丹红注射液,生理盐水组注射...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大鼠"Mc Farlane flap"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实验组(丹红注射液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实验组腹腔注射2.5 ml/kg丹红注射液,生理盐水组注射2.5 m L/kg生理盐水,连续注射7 d后分别检测两组皮瓣存活面积比,并取皮瓣组织做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术后7 d,实验组皮瓣的存活面积比为(80.61±5.56)%,对照组皮瓣的存活面积比为(48.78±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皮瓣坏死与存活并存的中区血管化程度,VEG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较对照组皮瓣中SOD显著升高,MDA显著降低。结论:丹红注射液可能通过刺激VEGF表达,促进皮瓣新生血管增生,改善皮瓣血供,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提高大鼠随意皮瓣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随意皮瓣
皮瓣存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良肌内注射利多卡因对缓解生长因子注射痛的效果
被引量:
1
2
作者
项芳
吴蓓茸
+1 位作者
吴祥娜
庄黛娜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22期72-73,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肌内注射利多卡因对缓解生长因子注射痛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1年l-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分为空白对照组(C)、利多卡因组(L)、...
目的观察改良肌内注射利多卡因对缓解生长因子注射痛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1年l-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分为空白对照组(C)、利多卡因组(L)、利多卡因+留置气泡技术组(S),每组40例。C组患者行鼠神经生长因子常规注射法;L组患者行鼠神经生长因子和利多卡因联合注射,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法;S组行鼠神经生长因子和利多卡因联合注射,并采用留置气泡技术行肌内注射。比较三组患者注射时疼痛情况及注射后疼痛缓解时间。结果注射时,S和L组、S与C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L和C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和C组、L和C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和L组患者比较,疼痛缓解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肌内注射利多卡因可有效缓解肌内注射时疼痛程度,且疼痛缓解速度优于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
利多卡因
留置气泡技术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WasselⅣ型先天性多拇畸形不同Chung分型的影像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林楠
高伟阳
周宗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目的评估WasselⅣ型先天性多拇畸形Chung分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外科收治的40例WasselⅣ型先天性多拇畸形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术前X线片、MRI以及术中诊断。通过测量术前手正(侧)...
目的评估WasselⅣ型先天性多拇畸形Chung分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外科收治的40例WasselⅣ型先天性多拇畸形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术前X线片、MRI以及术中诊断。通过测量术前手正(侧)位X线片上桡侧拇与尺侧拇之间的轴线夹角、基底间距等影像学指标,计算正(侧)位片轴线夹角×基底间距、正(侧)位片轴线夹角/基底间距、侧位片轴线夹角/正位片基底间距等,使用SPSS 2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正位片间距:ChungⅠ型患儿为(4.1±0.44)mm,ChungⅡ型患儿为(1.71±0.27)mm;平均侧位片夹角:ChungⅠ型患儿为(47.26±3.60)°,ChungⅡ型患儿为(72.44±4.89)°;平均正位片夹角/间距:ChungⅠ型患儿为(17.23±2.59)°/mm,ChungⅡ型患儿为(41.81±8.43)°/mm;平均侧位片夹角/间距:ChungⅠ型患儿为(14.30±1.57)°/mm,ChungⅡ型患儿为(26.73±3.31)°/mm;平均侧位片夹角/正位片间距:ChungⅠ型患儿为(18.37±3.45)°/mm,ChungⅡ型患儿为(50.97±11.37)°/mm,以上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hungⅡ型为阳性结果绘制ROC曲线,侧位片轴线夹角/正位片基底间距的ROC曲线下面积(0.929)高于侧位片夹角(0.859)、正位片夹角/间距(0.91)和侧位片夹角/间距(0.859)。侧位片轴线夹角/正位片基底间距在ROC曲线上截断点为27.41°/mm。结论术前测量并计算侧位片轴线夹角/正位片基底间距,可辅助术前WasselⅣ型患儿的Chung分型,从而预测患儿的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指(趾)畸形/诊断
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Wassel分型
Chung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随意皮瓣存活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林丁盛
蔡乐益
李志杰
机构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外科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52-854,I0004,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03397)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6KYB195)
文摘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大鼠"Mc Farlane flap"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实验组(丹红注射液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实验组腹腔注射2.5 ml/kg丹红注射液,生理盐水组注射2.5 m L/kg生理盐水,连续注射7 d后分别检测两组皮瓣存活面积比,并取皮瓣组织做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术后7 d,实验组皮瓣的存活面积比为(80.61±5.56)%,对照组皮瓣的存活面积比为(48.78±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皮瓣坏死与存活并存的中区血管化程度,VEG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较对照组皮瓣中SOD显著升高,MDA显著降低。结论:丹红注射液可能通过刺激VEGF表达,促进皮瓣新生血管增生,改善皮瓣血供,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提高大鼠随意皮瓣的存活。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随意皮瓣
皮瓣存活
大鼠
Keywords
Danhong Injection
random skin flap
flap survival
rats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良肌内注射利多卡因对缓解生长因子注射痛的效果
被引量:
1
2
作者
项芳
吴蓓茸
吴祥娜
庄黛娜
机构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外科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出处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22期72-73,共2页
文摘
目的观察改良肌内注射利多卡因对缓解生长因子注射痛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1年l-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分为空白对照组(C)、利多卡因组(L)、利多卡因+留置气泡技术组(S),每组40例。C组患者行鼠神经生长因子常规注射法;L组患者行鼠神经生长因子和利多卡因联合注射,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法;S组行鼠神经生长因子和利多卡因联合注射,并采用留置气泡技术行肌内注射。比较三组患者注射时疼痛情况及注射后疼痛缓解时间。结果注射时,S和L组、S与C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L和C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和C组、L和C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和L组患者比较,疼痛缓解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肌内注射利多卡因可有效缓解肌内注射时疼痛程度,且疼痛缓解速度优于常规方法。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
利多卡因
留置气泡技术
疼痛
分类号
R472.9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WasselⅣ型先天性多拇畸形不同Chung分型的影像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林楠
高伟阳
周宗伟
机构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外科
出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53-357,共5页
基金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Y20180151)。
文摘
目的评估WasselⅣ型先天性多拇畸形Chung分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外科收治的40例WasselⅣ型先天性多拇畸形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术前X线片、MRI以及术中诊断。通过测量术前手正(侧)位X线片上桡侧拇与尺侧拇之间的轴线夹角、基底间距等影像学指标,计算正(侧)位片轴线夹角×基底间距、正(侧)位片轴线夹角/基底间距、侧位片轴线夹角/正位片基底间距等,使用SPSS 2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正位片间距:ChungⅠ型患儿为(4.1±0.44)mm,ChungⅡ型患儿为(1.71±0.27)mm;平均侧位片夹角:ChungⅠ型患儿为(47.26±3.60)°,ChungⅡ型患儿为(72.44±4.89)°;平均正位片夹角/间距:ChungⅠ型患儿为(17.23±2.59)°/mm,ChungⅡ型患儿为(41.81±8.43)°/mm;平均侧位片夹角/间距:ChungⅠ型患儿为(14.30±1.57)°/mm,ChungⅡ型患儿为(26.73±3.31)°/mm;平均侧位片夹角/正位片间距:ChungⅠ型患儿为(18.37±3.45)°/mm,ChungⅡ型患儿为(50.97±11.37)°/mm,以上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hungⅡ型为阳性结果绘制ROC曲线,侧位片轴线夹角/正位片基底间距的ROC曲线下面积(0.929)高于侧位片夹角(0.859)、正位片夹角/间距(0.91)和侧位片夹角/间距(0.859)。侧位片轴线夹角/正位片基底间距在ROC曲线上截断点为27.41°/mm。结论术前测量并计算侧位片轴线夹角/正位片基底间距,可辅助术前WasselⅣ型患儿的Chung分型,从而预测患儿的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
多指(趾)畸形/诊断
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Wassel分型
Chung分型
Keywords
Polydactyly/DI
Radi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assel Type
Chung Type
分类号
R726.8 [医药卫生—儿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随意皮瓣存活影响的实验研究
林丁盛
蔡乐益
李志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改良肌内注射利多卡因对缓解生长因子注射痛的效果
项芳
吴蓓茸
吴祥娜
庄黛娜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WasselⅣ型先天性多拇畸形不同Chung分型的影像学特征研究
林楠
高伟阳
周宗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