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I-SSVEP的脑机接口辅助康复训练对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夏小茜 康晓宇 +7 位作者 贾凌云 王倩惠 张琳瑶 张若晴 王艺铮 吴晓莉 陈小刚 刘丽旭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87-1096,共10页
目的评估基于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I)和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的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辅助康复训练对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本研究为... 目的评估基于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I)和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的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辅助康复训练对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纳入了发病2周~12个月的卒中偏瘫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每个项目每次训练30 min,每周训练5 d,持续2周,总训练次数为10次。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10次BCI辅助康复训练(每次训练45 min,每周训练5 d,持续2周,总训练次数为10次),通过MI和SSVEP双模态闭环系统控制外骨骼机械手执行抓握任务。主要结局指标: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FMA-UE)评估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巴塞尔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次要结局指标:采用改良阿什沃思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肌张力;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焦虑状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抑郁状态。所有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及干预结束2周后(随访期)完成上述指标评估。结果共纳入36例卒中偏瘫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的基线资料及量表评估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要结局指标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FMA-UE评分和mBI评分均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FMA-UE评分:F=58.519,P<0.001;mBI评分:F=129.935,P<0.001)和时间×组别交互效应(FMA-UE评分:F=19.551,P<0.001;mBI评分:F=15.661,P<0.001);两组评分均随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且试验组干预后(FMA-UE评分:P=0.049;mBI评分:P=0.035)和随访期(FMA-UE评分:P=0.005;mBI评分:P=0.002)的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次要结局指标分析显示,两组干预后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趋势更明显,但两组在HAMA、HAMD评分及MAS分级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另外,试验组的BCI反馈准确率由干预前的(65.97±14.70)%提升至干预后的(76.34±12.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对于卒中偏瘫患者,基于MI-SSVEP的BCI辅助康复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机接口 上肢运动功能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贴扎技术对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舒真谛 金韵 +4 位作者 苏婷婷 黄倩倩 谷鹏鹏 黄晓丽 蒋松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6-691,共6页
目的:探讨运动贴扎技术对急性踝外侧韧带损伤后患者踝关节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A组)、安慰剂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30例。C组接受常规治疗(1次/d,30min/次,5d/周,共2... 目的:探讨运动贴扎技术对急性踝外侧韧带损伤后患者踝关节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A组)、安慰剂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30例。C组接受常规治疗(1次/d,30min/次,5d/周,共2周);A组、B组除常规治疗外(1次/d,30min/次,5d/周,共2周),同一天分别给予运动贴扎技术治疗、无拉力白贴(安慰剂)治疗(1次/d,5d/周,共2周)。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运动训练指导及健康教育,并在接受治疗前、治疗2周后进行患侧肢体平衡功能[X轴平均位移(Mcd)、Y轴平均位移(Msd)评分]、损伤韧带厚径及相关肌群表面肌电值[腓肠肌外侧头(GL)、腓肠肌内侧头(GM)、腓骨长肌(PL)评分]的评定。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患侧肢体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周后,组内前后比较,①表面肌电评估,即以相关肌群标准化肌电募集程度(均方根值RMS)为单位,测定步态项中肌群的肌电值:A、B两组表面肌电评分(GL、GM、PL)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C组三块肌肉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②平衡功能评估:A组、C组平衡功能Mcd、Msd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且A组较前改善(P<0.005)、C组较前下降(P<0.001),B组Mcd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01),但B组Msd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韧带厚径评估:三组韧带厚径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01)。治疗2周后,组间比较,A组韧带厚径评分、表面肌电评分(GL、GM、PL)均优于B组和C组(P<0.01);A组平衡功能评分(Mcd、Msd)均优于C组(P<0.005)、Msd评分优于B组(P<0.05),但Mcd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仅平衡功能评分(Mcd、Msd)优于C组(P<0.001),B、C两组其他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贴扎技术治疗可提高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平衡控制能力和相应肌群功能,加速损伤韧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贴扎技术 踝关节韧带损伤 表面肌电 韧带厚径 平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运动想象训练对脑梗死上肢偏瘫患者 脑功能局部一致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谷鹏鹏 叶丽梅 +5 位作者 李思思 白光辉 张丹迎 陈松芳 蒋松鹤 屠文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2-669,675,共9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探讨分级运动想象(GMI)训练对脑梗死上肢偏瘫患者脑功能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16例随机分为常规作业治疗组和分级运动想象组,每组各8例。常规作业治疗组(OT组)患者进行常规作业治疗,予以常规药物、物理...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探讨分级运动想象(GMI)训练对脑梗死上肢偏瘫患者脑功能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16例随机分为常规作业治疗组和分级运动想象组,每组各8例。常规作业治疗组(OT组)患者进行常规作业治疗,予以常规药物、物理治疗、常规作业治疗(1h/d)。分级运动想象组(GMI组)以相同的常规药物和物理治疗,并予以常规作业治疗(0.5h/d)和分级运动想象训练(0.5h/d)。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组块测试(BBT)的评估,及磁共振扫描,包括结构像和功能像。观察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大脑局部一致性(ReHo)的差异性,提取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角回、额下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辅助运动区、缘上回、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等8个感兴趣区(ROI)的ReHo值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和手Fugl-Meyer评分、BBT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除常规OT组上肢Fugl-Meyer评分外,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疗效指标显著改善(P<0.05);4周治疗后,除BBT评分外,两组患者上述疗效指标的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GMI组治疗后ReHo值高于治疗前的患侧脑区主要包括辅助运动区、中央旁小叶、扣带回、中央前回、额中回、额下回三角部/岛盖部、楔前叶、顶上小叶等(P<0.05)。常规OT组治疗后ReHo值高于治疗前的患侧脑区主要包括中央旁小叶、楔前叶等(P<0.05)。ROI分析发现GMI组额下回、缘上回的ReHo值增加,常规OT组额下回、缘上回的ReHo值降低,且两组该脑区ReHo值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常规作业疗法相比,GMI训练结合常规作业疗法可能更有助于增强患侧半球镜像神经系统的神经活动以及促进大脑运动相关皮层的重组和修复,进而改善脑梗死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分级运动想象 功能磁共振 上肢运动功能 局部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表达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应新旺 陈晓龙 +2 位作者 谷鹏鹏 李思思 蒋松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93-1397,共5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脊髓损伤大鼠行为学、组织形态学以及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表达的影响,探讨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9)、假手术组(n=9)、模型组(n=9)和高压氧组(n...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脊髓损伤大鼠行为学、组织形态学以及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表达的影响,探讨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9)、假手术组(n=9)、模型组(n=9)和高压氧组(n=9)。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不予脊髓打击;其余两组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高压氧组于术后6 h开始,给予纯氧治疗连续7 d,每天1次。各组于术前(0 h)及术后6h、3 d、7 d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术后7 d处死大鼠,提取各组损伤区脊髓1.5 cm,采用HE染色法观察损伤脊髓区域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组织中PERK蛋白表达量。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无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术后3 d和7 d,模型组BBB评分低于假手术组(P <0.05);术后7 d,高压氧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P <0.05)。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未见明显的结构异常;模型组损伤脊髓区域可见胞体肿胀,细胞结构模糊,间隙增大,胞核固缩溶解等病理结构;与模型组相比,高压氧治疗组组织损伤情况明显好转。术后7 d,模型组PERK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0.01),高压氧组低于模型组(P <0.05)。结论高压氧可以降低受损脊髓PERK蛋白的表达,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高压氧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