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症状人群中项韧带钙化发生率调查
1
作者 夏威夷 李孙龙 +6 位作者 洪伟军 厉浩斌 屠亦挺 徐天昊 陆佳杰 肖剑 王向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9-475,共7页
目的:调查无症状人群中项韧带钙化发生率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8名无症状志愿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无症状人群中项韧带钙化发生率、形态分类及节段分布特点;根据有无项韧带钙化分为两组,分析两组间志愿者性别、年龄、体重... 目的:调查无症状人群中项韧带钙化发生率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8名无症状志愿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无症状人群中项韧带钙化发生率、形态分类及节段分布特点;根据有无项韧带钙化分为两组,分析两组间志愿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和下颈椎椎间参数之间差异,并基于Roussouly分型,比较各组间颈胸矢状位参数差异;最后分析项韧带钙化程度与上述因素之间相关性,找出影响项韧带钙化的危险因素。结果:318名无症状受试者中,项韧带钙化发生率为23.27%,项韧带钙化组男女性别比例、年龄、体重指数与无项韧带钙化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形态将项韧带钙化分类,其中局灶型钙化50.0%、连续型钙化27.0%、节段型钙化7.0%、混合型钙化9.0%、未分型钙化7.0%,而各节段项韧带钙化发生率为C2/31.4%,C3/49.5%,C4/555.4%,C5/663.5%,C6/718.9%。对比下颈椎椎间参数,项韧带钙化组角位移(angular displacement,AD)、水平位移(horizontal displacemen,HD)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01)。基于Roussouly分型下比较各组间颈胸矢状位参数,发现上颈椎前凸角(O-C2)、颈椎矢状轴(C2-C7 SVA)和T1倾斜角(TS)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项韧带钙化程度与AD、O-C2和C2-C7 SVA呈中度相关性,与HD、TS呈高度相关性。经多元Logistic分析发现,HD是项韧带钙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次是O-C2,还有年龄因素和AD。结论:无症状人群中年龄大、体重指数高的男性群体中项韧带钙化发生率较高。项韧带钙化人群中颈胸矢状位参数:O-C2、C2-C7 SVA和TS增大;下颈椎椎间参数:角位移(AD)和水平位移(HD)增大,且这些参数与项韧带钙化程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人群 项韧带钙化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本保真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邵周翔 梁海娜 潘光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40,共4页
目的评价固本保真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阴两虚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指导患者合理作息、适当运动锻炼、心理指导等,必要时予以止痛、止呕、纠... 目的评价固本保真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阴两虚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指导患者合理作息、适当运动锻炼、心理指导等,必要时予以止痛、止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固本保真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iper疲乏量表、卡氏评分量表、中医证候积分和免疫指标变化情况,对疗效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①Piper疲乏量表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第4周和第8周均出现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卡氏评分量表比较:治疗组第4周评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第8周时评分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第4周和第8周评分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26.67%(8/30),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免疫指标比较:治疗组CD_(3)^(+)、CD_(4)^(+)、CD_(8)^(+)、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均有所升高,其中CD_(4)^(+)、CD_(8)^(+)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CD_(8)^(+)较前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均无改善。提示治疗组的免疫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固本保真汤在治疗气阴两虚型癌因性疲乏疗效确切,患者疲乏、体力状况均有良好改善作用,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本保真汤 气阴两虚 癌因性疲乏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术中灌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吡柔比星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7
3
作者 乔彬彬 虞希祥 +3 位作者 王舒婷 郑冰汝 朱国庆 施振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9-353,共5页
目的观察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灌注奥沙利铂(OXA)、氟尿嘧啶(5-Fu)及吡柔比星(THP)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采用TACE术中动脉灌注OXA/5-Fu/THP化疗药物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5例,及同期行单纯肝动脉栓塞... 目的观察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灌注奥沙利铂(OXA)、氟尿嘧啶(5-Fu)及吡柔比星(THP)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采用TACE术中动脉灌注OXA/5-Fu/THP化疗药物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5例,及同期行单纯肝动脉栓塞(TA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1例,分为TACE组和TAE组。对TACE灌注OXA/5-Fu/THP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期(OS)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单纯肝动脉栓塞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TACE联合OXA/5-Fu/THP治疗的65例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55.4%,疾病控制率(DCR)81.5%;患者的中位PFS时间为11.5个月,中位OS时间为18.5个月;单因素分析中,Child-Pugh A级、无门脉癌栓、无肿瘤转移、肿瘤直径小及TACE治疗次数多的患者预后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塞罗那分期(BCLC)B期的患者预后优于C期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ox多因素分析中门脉癌栓及肿瘤远处转移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单纯TAE相比,TACE联合OXA/5-Fu/THP可提高患者的m PFS。结论 TACE术中动脉灌注OXA/5-Fu/THP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动脉栓塞术 吡柔比星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断:阴道彩超与MRI比较 被引量:56
4
作者 李阳 岑秀雅 +2 位作者 高源统 王晓阳 贾庆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中阴道彩超及MR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23例纳入研究,平均年龄(30.1±5.1)岁,全部完成阴道彩超及MRI检查,其中行MRI增强检查17例。结...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中阴道彩超及MR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23例纳入研究,平均年龄(30.1±5.1)岁,全部完成阴道彩超及MRI检查,其中行MRI增强检查17例。结果:阴道彩超正确诊断瘢痕妊娠18例,准确率78.3%,MRI检查全部正确诊断,准确率100%。结论:阴道彩超可以较好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但MRI更加准确,可以作为阴超诊断疑难时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瘢痕妊娠 阴道彩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的CT尿路成像诊断及与B超、静脉泌尿道造影的对比 被引量:23
5
作者 陈善锡 高源统 +3 位作者 项小婵 罗敏 李阳 王晓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B超、静脉泌尿道造影(IVU)和CT尿路成像术(CTU)在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85例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病例的B超、IVU及CTU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IVU和CTU对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 目的:探讨B超、静脉泌尿道造影(IVU)和CT尿路成像术(CTU)在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85例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病例的B超、IVU及CTU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IVU和CTU对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4.7%、60.0%、100%。CTU检查及影像后处理能够清晰显示重复肾、重复输尿管扩张或梗阻部位和程度。结论:CTU检查及影像后处理诊断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的正确率高于B超和IVU,能够准确做出诊断结果,可指导临床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B超 IVU 尿路成像术 重复肾 重复输尿管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和外踝治疗三踝骨折 被引量:21
6
作者 赵章伟 谢秉局 +2 位作者 周德彪 王伟良 杨国敬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8-641,共4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固定外踝和后踝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固定外踝和后踝治疗三踝骨折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8-55岁,平均33岁;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IV度18例,旋前外... 目的:探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固定外踝和后踝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固定外踝和后踝治疗三踝骨折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8-55岁,平均33岁;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IV度18例,旋前外旋型IV度6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3.2个月。根据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标准,术后所有患者得到解剖复位。23例患者手术切口I期愈合,1例患者浅表感染,4周后愈合。所有患者骨折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3周。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1.7%。结论: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及外踝骨折治疗三踝骨折,能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减少软组织损伤,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后外侧 手术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39
7
作者 徐旭 黄梦 陈忠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30-1332,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疗效。方法:截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86例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利巴韦林颗粒,10 mg/(kg·d),分2~3次服用]与治疗组(小儿豉翘清热颗...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疗效。方法:截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86例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利巴韦林颗粒,10 mg/(kg·d),分2~3次服用]与治疗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6个月~1岁,1~2 g/次,1~3岁,2~3 g/次,3~7岁,3~4 g/次;均为3次/d),各43例。记录两组患儿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组患儿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分别为(5.49±4.13)h、(9.20±3.75)h明显短于对照组(22.14±8.67)h、(25.48±12.25)h,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58.14%,P<0.05。治疗期间均无严重性不良反应,未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结论: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且安全,可推荐为患儿治疗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利巴韦林颗粒 退热 血清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碎石成功率密度分布的能量效应 被引量:9
8
作者 林友岳 包家立 +2 位作者 陈俊飞 岳强 林黎知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70-2476,共7页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是一种无创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医疗技术,临床上有95%以上的成功率,冲击波能量是这种医疗技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此,阐述了冲击波的形成、传播、聚焦,冲击波发生器的电场能量和碎石原理等,然后从ESWL成功率密度分布中...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是一种无创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医疗技术,临床上有95%以上的成功率,冲击波能量是这种医疗技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此,阐述了冲击波的形成、传播、聚焦,冲击波发生器的电场能量和碎石原理等,然后从ESWL成功率密度分布中分析冲击波最佳能量。ESWL病例入选条件是门诊输尿管结石患者,年龄在18~83岁之间,左、右单侧或双侧输尿管具有放射影像学结石特征,ESWL数据完整,并且输尿管结石ESWL成功者。通过建立能量的ESWL成功率密度分布函数,得到其数学期望和均方差,从而获得ESWL成功的最佳能量。研究结果表明:从入选的5 747例ESWL病例中,获得ESWL成功率密度分布函数的数学期望为535 m J/mm^2,均方差为157 m J/mm^2,最佳能量在418~732 m J/mm^2范围内;该最佳能量可以通过能级来确定,能级一般分为Ⅰ级(约10 m J/mm^2)、Ⅱ级(20~40 m J/mm^2)、Ⅲ级(30~300 m J/mm^2)、Ⅳ级(400~1 200 m J/mm^2);可以根据结石的大小和密度来选择能级。该结果有助于临床医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能量,以提高ESWL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碎石 ESWL 能量 输尿管结石 成功率 密度分布 能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10年回顾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黄梦 李克诚 徐旭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55-858,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的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比较前后5年的变化。结果前后5年间,无乳链球菌检出构成比由1.0%上升至4.2%,真菌由1.9%上升到7.9%,...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的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比较前后5年的变化。结果前后5年间,无乳链球菌检出构成比由1.0%上升至4.2%,真菌由1.9%上升到7.9%,但新生儿血培养各细菌检出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2);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概率由28.6%升至3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仍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感染率有升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泌尿系影像学检查对双肾盂输尿管畸形与并发症的诊断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善锡 高源统 +1 位作者 严志汉 侯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浅析螺旋CT尿路成像(CTU)对双肾盂输尿管畸形与并发症的诊断与B超、IVU对比差异。方法:对我院及外院63例均行B超、IVU及CTU检查双肾盂输尿管畸形及并发症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肾盂输尿管畸形的诊断符合率有显著差异,结果... 目的:浅析螺旋CT尿路成像(CTU)对双肾盂输尿管畸形与并发症的诊断与B超、IVU对比差异。方法:对我院及外院63例均行B超、IVU及CTU检查双肾盂输尿管畸形及并发症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肾盂输尿管畸形的诊断符合率有显著差异,结果分别为B超65%、IVU 72%、CTU 96%,并发症检出率亦有显著差异。结论:此研究表明CTU检查及影像后处理诊断双肾盂输尿管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及并发症的检出率高于B超和IVU,能够清晰显示扩张或梗阻部位和程度、异位开口及肾功能评估,可以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尿路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肾动脉栓塞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舒婷 虞希祥 +3 位作者 乔彬彬 施振静 施昌盛 朱国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73-775,共3页
目的评价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肾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 DSA导引下对23例急性肾动脉栓塞患者行肾动脉置管,用尿激酶微泵进行持续溶栓治疗,3 d后复查肾动脉DSA,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评估肾动脉溶栓效果。结果术后DSA复查显示23例患者... 目的评价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肾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 DSA导引下对23例急性肾动脉栓塞患者行肾动脉置管,用尿激酶微泵进行持续溶栓治疗,3 d后复查肾动脉DSA,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评估肾动脉溶栓效果。结果术后DSA复查显示23例患者中肾动脉完全开通21例,部分开通2例,有效率为91.3%。术后疼痛、少尿、血尿、发热等症状完全缓解21例,减轻2例。术后尿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酐(SCr)水平均较术前降低。结论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肾动脉栓塞的效果显著,创伤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栓塞 置管溶栓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韧带位置和宫腹腔镜检查在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蔡珠华 曹华妹 +2 位作者 钱蓉蓉 郑秀英 陈显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圆韧带位置与宫腹腔镜检查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间我院拟诊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50例,常规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术中实时录像,从各个方位拍摄子宫圆韧带与宫角包块的关系,并总结分... 目的:探讨圆韧带位置与宫腹腔镜检查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间我院拟诊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50例,常规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术中实时录像,从各个方位拍摄子宫圆韧带与宫角包块的关系,并总结分析。结果:50例均经宫腹腔镜检查确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50例患者圆韧带位于宫角包块内侧的占82.0%(41/50),包块中间的占8.0%(4/50),包块外侧的占10.O%(5/50)。50例患者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宫角包块直径1~8cm,按包块直径分为A组(包块直径〈4cm)22例和B组(包块直径≥4cm)28例,圆韧带位于宫角包块内侧的比例A组、B组分别为90.9%(20/22),75.0%(21/2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圆韧带位于宫角包块内侧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不完全准确,不能作为诊断的标准。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是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宫腔镜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通过JAK2/STAT3途径调控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分解代谢 被引量:5
13
作者 薛恩兴 张雪 +2 位作者 陈成旺 张宇 张凌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73-1679,共7页
目的:探讨瘦素对椎间盘髓核细胞中退行性变相关分解代谢基因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SD大鼠髓核细胞,行cytokeratin 19和II型胶原免疫组化进行鉴定。使用瘦素和(或)白细胞介素1β(IL-1β)作用于髓核细胞,real-time PCR分析MMP-1... 目的:探讨瘦素对椎间盘髓核细胞中退行性变相关分解代谢基因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SD大鼠髓核细胞,行cytokeratin 19和II型胶原免疫组化进行鉴定。使用瘦素和(或)白细胞介素1β(IL-1β)作用于髓核细胞,real-time PCR分析MMP-1、MMP-3、MMP-9、MMP-13、ADAMTS-4、ADAMTS-5、aggrecan和COL2A1的表达水平。阿利辛蓝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II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生成。Western blot分析激活的信号通路,并使用不同通路的抑制剂来分析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Real-time PCR显示单用瘦素可以提高MMP-1、MMP-13、ADAMTS-4和ADAMTS-5的表达水平;IL-1β和瘦素可以协同提高MMP-1、MMP-3和ADAMTS-5的表达水平;瘦素降低髓核细胞II型胶原的表达,PI3K/Akt通路和JAK2/STAT3通路均被激活,但使用抑制剂后显示只有JAK2/STAT3信号通路参与瘦素对髓核细胞的作用。结论:瘦素通过调节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髓核细胞的分解代谢,可能是肥胖与椎间盘退变相互关联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细胞 瘦素 白细胞介素1Β 分解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破裂性后交通动脉瘤中远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舒婷 虞希祥 +5 位作者 乔彬彬 李成 柳玉芳 施振静 施昌盛 朱国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43-84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破裂性后交通动脉瘤的中远期效果。方法对36例患者(36枚)破裂性后交通动脉瘤行早期血管内栓塞术,根据Raymond分级方法评估栓塞效果。制订统一影像学复查计划,术后0.5、1、2、3、5年随访分析中远期疗效。结... 目的探讨早期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破裂性后交通动脉瘤的中远期效果。方法对36例患者(36枚)破裂性后交通动脉瘤行早期血管内栓塞术,根据Raymond分级方法评估栓塞效果。制订统一影像学复查计划,术后0.5、1、2、3、5年随访分析中远期疗效。结果 36例患者(36枚)破裂性后交通动脉瘤栓塞成功率为100%。Raymond分级评估显示32例患者为1级,2例为2级,2例3级。5例患者(13.89%)动脉瘤复发(随访0.5年1例,2年1例,3年1例,5年2例),复发后再次破裂1例(2.78%),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破裂性后交通动脉瘤可有效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定期影像学随访复查可及时发现动脉瘤复发及再发,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有助于防止其继续加重和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栓塞术 后交通动脉瘤 疗效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OX5AP基因SG13S114A/T和COX-2基因765G/C交互作用增加脑梗死的易感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池万章 易兴阳 +2 位作者 黄雪融 周强 池丽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422-3425,共4页
目的:探讨ALOX5AP SG13S114A/T、COX-2 765G/C和COX-1 50C/T多态性及交互作用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对411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11名对照者(对照组)ALOX5AP基因SG13S114A/T、COX-2基因765G/C... 目的:探讨ALOX5AP SG13S114A/T、COX-2 765G/C和COX-1 50C/T多态性及交互作用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对411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11名对照者(对照组)ALOX5AP基因SG13S114A/T、COX-2基因765G/C和COX-1基因50C/T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检测基因与基因的交互作用。结果:ALOX5AP SG13S114 A/T、COX-1 50C/T和COX-2 765G/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在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GMDR示SG13S114和COX-2具有联合交互作用,同时携带ALOX5AP SG13S114AA型和COX-2 765CC基因型者脑梗死风险增加2.842倍。结论:对基因与基因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有助于更深入研究复杂疾病的基因型和表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 单核苷酸多态性 多因子降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射频消融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肝恶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舒婷 陈海波 +3 位作者 施昌盛 施振静 虞希祥 孙志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7-590,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射频消融(RFA)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治疗直径>5 cm的乏血供肝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行微创介入治疗的乏血供肝恶性肿瘤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RFA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 目的评价经皮射频消融(RFA)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治疗直径>5 cm的乏血供肝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行微创介入治疗的乏血供肝恶性肿瘤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RFA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治疗组)47例,单纯行TACE(对照组)33例,比较两组的疗效、总生存期(OS)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87.2%)及疾病控制率(DCR,95.7%)均高于对照组(ORR 66.7%,DCR 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1年的生存率(80.9%)高于对照组(75.8%)(P<0.05)。结论经皮RFA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对治疗直径>5 cm的乏血供肝恶性肿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提高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延长患者的近中期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恶性肿瘤 经皮射频消融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基因变异与氯吡格雷抵抗及血管事件相关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芹 易兴阳 +4 位作者 范真 林静 周强 成文 池丽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943-947,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及随访期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6月~2015年1月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375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0d检测血小板聚集率,采用质谱法检测8个...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及随访期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6月~2015年1月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375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0d检测血小板聚集率,采用质谱法检测8个CYP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多因子降维法分析基因-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根据入组患者是否存在氯吡格雷抵抗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153例和氯吡格雷敏感组222例。结果氯吡格雷抵抗组CYP3A5(rs776746)GG+AG及CYP2C19*2(rs4244285)AG+AA基因型频率分布明显高于氯吡格雷敏感组,CYP3A5GG和CYP2C19*2AA基因型组合使氯吡格雷抵抗风险增加了2.23倍(OR=2.23,95%CI:1.08~5.87,P=0.025),且为原发终点发生的危险因素,CYP3A5GG和CYP2C19*2AA交互基因型者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明显低于未携带者[(32.58±10.23)%vs(53.84±17.25)%,P=0.000]。结论CYP450相关基因变异及其交互作用与氯吡格雷抵抗和随访期血管事件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脑梗死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对TACE术后残余病灶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施昌盛 杨庆 +4 位作者 乔彬彬 虞希祥 郑冰汝 李成 陈西淼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RFA)治疗TACE术后肝癌残余病灶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采用RFA治疗TACE术后残余病灶的原发性肝癌31例,及同期采用多次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43例,分别称为联合治疗组和TACE组。对两组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总...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RFA)治疗TACE术后肝癌残余病灶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采用RFA治疗TACE术后残余病灶的原发性肝癌31例,及同期采用多次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43例,分别称为联合治疗组和TACE组。对两组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对比研究。结果联合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87.1%)高于TACE组(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m PFS(19个月)及m OS(33个月)均高于TACE组(m PFS 14.5个月,m OS 2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对TACE术后残余病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 残余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抗生素治疗不宜穿刺引流的肝脓肿32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施昌盛 杨庆 +3 位作者 虞希祥 肖池金 朱国庆 郑冰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9-72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肝动脉灌注抗生素与静脉应用抗生素2种不同方式治疗不宜穿刺引流的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不宜穿刺引流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32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 目的对比分析经肝动脉灌注抗生素与静脉应用抗生素2种不同方式治疗不宜穿刺引流的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不宜穿刺引流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32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经肝动脉灌注抗生素,共15例,B组为静脉应用抗生素,共17例。如影像学复查见病灶有脓肿液化则予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干预。结果动脉灌注抗生素组患者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血象恢复时间、脓肿液化比例均优于静脉应用抗生素组(P<0.05)。结论经肝动脉灌注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重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肝脓肿 肝动脉灌注 介入治疗 不宜穿刺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高迁移率组蛋白B1、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脱氧核糖核酸酶与TACE早期疗效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施昌盛 杨庆 +3 位作者 肖池金 虞希祥 郑冰汝 李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7-68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人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sRAGE)、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对TACE近期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收住的42例患者(共计56次TACE治疗)分别在TACE术前、术后24 h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用E...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人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sRAGE)、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对TACE近期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收住的42例患者(共计56次TACE治疗)分别在TACE术前、术后24 h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中HMGB1、sRAGE、DNase的表达水平。根据mRECIST标准进行TACE术后疗效评估,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的病例归为获益组,疾病进展者归为无效组。比较TACE术前、术后,获益组及无效组之间的血清HMGB1、sRAGE、Dnase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ACE术前与术后24 h血清HMGB1、sRAGE、DNase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3,P=000,P=0.001),且术后较术前呈升高趋势。56例次TACE中,24例次为稳定(SD),2例次部分缓解(PR),30例次为肿瘤进展(PD),将SD和PR患者归为获益组(n=26),PD患者为无效组(n=30)。在TACE术前,获益组与无效组血清HMGB1、DNase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395,P=0.091);在TACE术后24 h,血清HMGB1、DNase在获益组和无效组对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354,P=0.182)。而sRAGE在获益组与无效组之间的表达水平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而在术后24 h,两组间sRAGE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 1TACE术后血清HMGB1、sRAGE、DNase表达水平较术前升高;2中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清中sRAGE与TACE疗效相关,可以作为TACE治疗肝癌疗效早期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高迁移率组蛋白B1 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脱氧核糖核酸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