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1
1
作者 洪显钗 舒美春 +3 位作者 留盈盈 孙海秋 林碎丽 叶维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50-953,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12月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12月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护理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指数量表(Barthe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洼田试验、慢性疾病生存质量评分量表(QOL)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吞咽功能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HAMA、HAMD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Barthel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NIHS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吞咽功能均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维度得分、生理维度得分、社会适应性维度得分以及生存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维度得分、生理维度得分、社会适应性维度得分以及生存质量总分均较护理前升高(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集束化护理 卒中 吞咽障碍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龄血脉康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后遗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征 陈思砚 张万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16-1318,共3页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联合长春西汀改善脑梗死后遗症的神经功能受损状态、日常行为能力和血流变相关指标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观察组47例,每日静脉滴注长春西汀1次(30 mg长春西汀加入500m L0.9NS静脉滴注),共用14 d,停用长春西汀后改...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联合长春西汀改善脑梗死后遗症的神经功能受损状态、日常行为能力和血流变相关指标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观察组47例,每日静脉滴注长春西汀1次(30 mg长春西汀加入500m L0.9NS静脉滴注),共用14 d,停用长春西汀后改为口服松龄血脉康胶囊,每日3次,每次1.5 g,共用3月;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静滴,用药方法同前。结果:松龄血脉康联合长春西汀的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行为能力改善情况、总有效率(82.98%)优于单用长春西汀的对照组(总有效率59.52%);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变各指标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低于治疗前,其余血流变指标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松龄血脉康联合长春西汀可以有效改善脑梗死后遗症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血流变各项指标,具有较好的药物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龄血脉康胶囊 长春西汀注射液 脑梗死后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梗死病灶特点及发病机制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洋洋 邵蓓 +3 位作者 倪显达 李建策 牛晓婷 王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PFO)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MRI)上的梗死病灶特点,探讨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合并PFO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2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PFO)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MRI)上的梗死病灶特点,探讨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合并PFO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2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PFO分为PFO组(27例)和非PFO组(43例)。收集并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记录PFO组患者经食管心脏超声结果。结果 PFO组皮层或皮层下梗死病灶发生率低于非PFO组,符合心源性栓塞形式梗死病灶发生率高于非PFO组(P<0.05)。两组皮层-皮层下大片梗死病灶、一个循环供血区多发梗死病灶、单侧大脑循环供血区多发梗死病灶、双侧大脑循环供血区多发梗死病灶、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病灶、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病灶、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区梗死病灶、前循环系统梗死病灶、后循环系统梗死病灶、前+后循环系统梗死病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符合心源性栓塞形式梗死病灶与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合并PFO可能有关,推测其卒中机制可能为反常性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 未闭 卒中 弥散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源性脑梗死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虹 邵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014-2017,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源性脑梗死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一科住院的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共105例,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颅脑磁共振成像( ...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源性脑梗死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一科住院的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共105例,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颅脑磁共振成像( MRI)提示存在新发脑梗死;另59例患者既往及住院期间未发现脑梗死。患者均行CT血管成像( CTA)检查发现存在主动脉弓粥样硬化,而颈椎动脉及颅内动脉及心脏未见明显病变,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颅脑MRI影像学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本组46例主动脉弓源性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NIHSS评分)0~12分,平均3.5分;受累部位:左侧大脑半球13例,右侧大脑半球14例,脑干11例,小脑3例,同时累及两侧大脑半球2例,同时累及前后循环系统3例。长期吸烟〔OR(95%CI)=9.656(2.177,42.829),P=0.003〕、糖化血红蛋白升高〔OR(95%CI)=7.353(1.315,41.103),P =0.023〕、高血压〔OR (95%CI)=3.413(1.139,7.231),P =0.00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OR(95%CI)=2.972(1.026,8.609),P=0.045〕是其危险因素。结论主动脉弓源性脑梗死病情较轻,进展缓慢;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较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多见,病灶在两侧大脑半球分布相差不明显,梗死灶小,多为小斑点状、小斑片状。当脑梗死患者病情较轻、病灶较小且原因不明时,如同时存在长期吸烟、糖化血红蛋白升高、高血压、LDL-C升高等危险因素时需考虑可能存在主动脉弓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主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