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噬通过抑制凋亡促进体外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存活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翅翅 李力群 +1 位作者 黄春霞 张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28-2232,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的自噬变化,研究自噬在维持体外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存活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3T3-L1细胞诱导成为脂肪细胞后,雷帕霉素(rapamycin,RAP)预处理脂肪细胞,在缺糖缺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拟... 目的:观察体外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的自噬变化,研究自噬在维持体外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存活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3T3-L1细胞诱导成为脂肪细胞后,雷帕霉素(rapamycin,RAP)预处理脂肪细胞,在缺糖缺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拟的饥饿环境中孵育细胞。应用Western blotting及透射电镜法检测细胞自噬变化,用TUNEL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脂肪细胞凋亡。结果:OGD条件下脂肪细胞的自噬水平明显升高,RAP预处理进一步上调了OGD条件下的细胞自噬。与对照组相比,OGD组细胞cleaved caspase-3的水平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RAP预处理降低了OGD条件下cleaved caspase-3的水平,并明显降低了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自噬在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存活中发挥保护性作用,提高自噬水平有助于降低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的凋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 饥饿 自噬 细胞凋亡 雷帕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切口手术治疗感染期皮脂腺囊肿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倪彬婷 李力群 潘盛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86-388,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切口皮脂腺囊肿囊腔摘除术治疗感染期皮脂腺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7例皮脂腺囊肿感染患者。术前予抗炎治疗,采用微切口皮脂腺囊肿囊腔摘除术,术后视切口愈合情况对症治疗。结果:本组12... 目的:探讨微切口皮脂腺囊肿囊腔摘除术治疗感染期皮脂腺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7例皮脂腺囊肿感染患者。术前予抗炎治疗,采用微切口皮脂腺囊肿囊腔摘除术,术后视切口愈合情况对症治疗。结果:本组127例皮脂腺囊肿感染患者中,治愈120例(94.49%),显效6例(4.72%),无效1例(0.79%),有效率为99.21%。随访3个月后复发1例(0.79%)。结论:微切口皮脂腺囊肿囊腔摘除术治疗感染期皮脂腺囊肿疗效显著,术后愈合良好,切口小,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期皮脂腺囊肿 微切口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减轻模拟缺血/再灌注微环境中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丹 李静 +1 位作者 李玉苹 李翅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53-1258,共6页
目的:观察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微环境下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PMVECs)的自噬变化,研究自噬在维持I/R条件下HPMVECs细胞存活及内皮屏障完整性中的作用。方法... 目的:观察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微环境下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PMVECs)的自噬变化,研究自噬在维持I/R条件下HPMVECs细胞存活及内皮屏障完整性中的作用。方法:用雷帕霉素(rapamycin,RAP)预处理HPMVECs,在缺糖缺氧/恢复糖和氧供(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xygen-glucose restoration,OGD)模拟的I/R微环境中孵育细胞。应用Western blot及透射电镜法检测细胞自噬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通透性小室法检测HPMVECs通透性。结果:OGD条件下HPMVECs的自噬水平明显升高,RAP预处理进一步上调了OGD条件下的细胞自噬。OGD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细胞通透性增加。RAP预处理不仅降低了OGD引起的细胞凋亡率,而且减轻了OGD条件下细胞通透性。结论:自噬在I/R诱发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发挥保护性作用,提高自噬水平有助于减少I/R条件下细胞凋亡并维持内皮屏障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自噬 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内皮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源性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汪望佳 王敏 +1 位作者 李翅翅 张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14-1519,共6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持续进展的间质性肺病,患者通常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干咳为主要临床症状,临床确诊后中位生存期仅为3~5年[1]。IPF的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证实持续的炎症反应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p...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持续进展的间质性肺病,患者通常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干咳为主要临床症状,临床确诊后中位生存期仅为3~5年[1]。IPF的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证实持续的炎症反应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与IPF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EMT过程的药物在临床上发挥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然而这些药物的使用存在其局限性。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肺移植,却受限于转诊时机的确定和移植后的低存活率。因此进一步研究IPF的发生发展机制并寻求新的治疗靶点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脂肪源性干细胞 特发性肺纤维化 上皮-间充质转化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