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HRCT探讨肺磨玻璃结节与血管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郑葵葵 周晓璇 +2 位作者 徐浩力 陈伟建 杨运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3期431-434,共4页
目的:研究肺磨玻璃结节( ground glass nodule , GGN)与血管的关系及其分型,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GGN患者(其中2例患者有2个GGN)的HR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GGN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分3型:Ⅰ型,血管清晰穿过和/或紧邻... 目的:研究肺磨玻璃结节( ground glass nodule , GGN)与血管的关系及其分型,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GGN患者(其中2例患者有2个GGN)的HR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GGN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分3型:Ⅰ型,血管清晰穿过和/或紧邻GGN;Ⅱ型,血管在GGN内扭曲和/或扩张;Ⅲ型,GGN内血管截断和/或合并以上的形态。分析此分型与GGN病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8例GGN患者中,病理证实良性病变11个、浸润前病变26个、浸润性病变23个。Ⅰ型、Ⅱ型和Ⅲ型的GGN分别为13、23和24个。各型血管关系在不同性质的GGN中显示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17.92, P =0.01)。 GGN血管Ⅱ型、Ⅲ型合并,浸润性病变组、浸润前组及良性组各有22个(96%,22/23),21个(81%,21/26),4个(36%,4/11),血管表现为异常时,恶性的可能性越大,3组GGN与血管是否正常存在相关性( r =0.462, P <0.01)。结论不同类型GGN与血管的不同关系有助于GGN的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磨玻璃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流率对脑磁共振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孝琴 李建策 +2 位作者 王娜娜 杨运俊 吴立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3-256,共4页
研究不同注射速率对磁共振脑灌注测量值的影响,并探讨最佳的注射速率。60名无明确脑血管疾病志愿者按对比剂注射流率(3、4、5 m L/s)分为3组,采取MR常规扫描及灌注扫描,将原始灌注扫描数据传送到ADW4.3工作站,应用GE专用灌注软件处理得... 研究不同注射速率对磁共振脑灌注测量值的影响,并探讨最佳的注射速率。60名无明确脑血管疾病志愿者按对比剂注射流率(3、4、5 m L/s)分为3组,采取MR常规扫描及灌注扫描,将原始灌注扫描数据传送到ADW4.3工作站,应用GE专用灌注软件处理得到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函数图,测量受试者各感兴趣区(额叶白质、丘脑及小脑)的r CBV、r CBF、MTT、TTP参数值。结果表明,60名无明确脑血管疾病志愿者均符合选入标准,纳入统计。不同流率组内两侧额叶白质、丘脑及小脑的r CBF、r CBV、MTT和TTP值左右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流率组间两侧额叶白质、丘脑及小脑各灌注参数比较显示:组各感兴趣区r CBF值,3 m L/s明显低于4、5 m L/s组;各感兴趣区r CBV值,3 m L/s组明显低于4、5 m L/s组;各感兴趣区MTT值,3 m L/s组较4、5 m L/s组明显延迟;以上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4、5 m L/s三组各感兴趣区TT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m L/s组与5 m L/s组,各感兴趣区各参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4 m L/s的注射流率时,磁共振脑灌注成像能产生较好的团注效果,可以满足诊断要求,并可降低对比剂局部外渗甚至血管壁破裂的风险;TTP值对注射流率影响脑灌注量的反应程度不及r CBV、r CBF、MTT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灌注 流率 造影剂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数学预测模型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价值的ROC曲线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洁 郑祥武 +5 位作者 殷薇薇 唐坤 林信实 陈杨宗 戴云飞 赵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2113-2116,共4页
目的:利用ROC曲线分析评价 PET/CT 数学预测模型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6月我院因诊断为SPN而行PET/CT检查的186例患者。以病灶良恶性结果为应变量,以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灶的大小、部位、CT... 目的:利用ROC曲线分析评价 PET/CT 数学预测模型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6月我院因诊断为SPN而行PET/CT检查的186例患者。以病灶良恶性结果为应变量,以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灶的大小、部位、CT值、边界、磨玻璃成分、分叶、血管集束、胸膜牵拉、毛刺、钙化、空泡、空洞、SUVmax作为自变量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诊断SPN良、恶性的回归数学模型。计算PET/CT数学预测模型诊断SPN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绘制相应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大小。结果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PET/CT诊断SPN良、恶性的数学模型如下:p=ex/(1+ ex ),x=‐8.111+0.091×年龄+1.351×分叶+3.565×血管集束+2.153×胸膜牵拉+0.447× SUVmax。以数学模型对SPN良恶性进行预测,其诊断SPN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8%、81.0%、85.5%、90.0%及77.3%。 PET/CT 数学预测模型诊断SP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177;0.019。结论以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PET/CT数学预测模型诊断SPN的准确性较高,且不受人为因素干扰,因此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较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发射型计算机 二元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数学算法对肝细胞癌CT灌注参数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潘克华 孙厚长 +2 位作者 王爱敏 贾秀芬 曹国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5期833-83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CT灌注中DC算法和MS算法对其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9月间于我院行320排容积CT肝脏灌注检查的肝癌患者55例,男3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2±10.7)岁。由两名高年资医师在双盲情况下按统一ROI放置标准分别在G... 目的探讨肝癌CT灌注中DC算法和MS算法对其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9月间于我院行320排容积CT肝脏灌注检查的肝癌患者55例,男3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2±10.7)岁。由两名高年资医师在双盲情况下按统一ROI放置标准分别在GE Liver Perfusion和Vitrea Body Perfusion软件上采用DC和MS两种数学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获得肝癌BF、BV、PI等灌注参数值,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s线性相关和Bland-Altman一致性统计方法对所测得的灌注参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5例患者61个癌灶中,DC法测得的BF和BV值(180.11±27.92)ml/min·100g、(14.45±7.92)ml/100g均高于MS法测得的BF和BV值(162.63±25.33)ml/(min·100g、(11.35±6.33)ml/100g),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87,19.37,P均〈0.001)。两种算法所测PI值(68.87±14.26,67.63±13.33)无统计学差异(t=1.58,P=0.18)。两种算法所测得BF、BV及PI值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均〉0.9),但一致性不佳。结论 MS和DC两种数学算法所得肝癌BF、BV、PI值等灌注参数值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不一致,两种算法所得数据不可交互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癌灌注 数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