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锥形束CT引导下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及配准方式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吴志勤 余建义 +6 位作者 阎华伟 杨桂强 林立 黄包记 王志玮 潘涵慧 金献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903-1905,1910,共4页
目的探讨机载锥形束CT(CBCT)引导下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IMRT)不同乳腺厚度时摆位误差及配准方式的差异。方法 2016年3—10月,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化疗科接受IMRT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85例,在医科达Synergy加速器上的机载... 目的探讨机载锥形束CT(CBCT)引导下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IMRT)不同乳腺厚度时摆位误差及配准方式的差异。方法 2016年3—10月,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化疗科接受IMRT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85例,在医科达Synergy加速器上的机载CBCT引导下,对IMRT治疗前摆位进行验证。把CBCT重建图像和计划图像进行匹配。计算六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并在线自动校准上述误差。线下分别测量每例患者乳腺厚度(乳腺组织最大径,即乳腺组织最凸点至最近胸壁肌外缘的距离)并分组,对比分析自动骨性配准下和自动灰度配准下X轴(左右)、Y轴(上下)、Z轴(前后)及矢轴位(GX)、冠状位(GY)、横状位(GZ)的摆位误差。结果自动骨性配准下和自动灰度配准下,85例患者X轴和GY的摆位误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骨性配准下A组(乳腺厚度≤30 mm)、B组(乳腺厚度>30~45 mm)、C组(乳腺厚度>45 mm)患者各个方向的摆位误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灰度配准下3组患者各个方向的摆位误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不同乳腺厚度患者摆位误差间无明显差异,两种配准方式建议首先使用灰度配准。放疗前进行CBCT引导下摆位误差校准,可以提高乳腺癌放疗的精度,从而实现精确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锥形束CT 配准 摆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评价前列腺癌容积调强弧形放射治疗分次间摆位误差及外放边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阎华伟 金献测 +7 位作者 杨桂强 张力 吴志勤 余建义 潘涵慧 林立 黄包记 谢聪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591-2595,共5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评价前列腺癌容积调强弧形放射治疗(VMAT)分次间摆位误差及其分布情况,为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所需的外放边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治疗中心接受根治性放射治...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评价前列腺癌容积调强弧形放射治疗(VMAT)分次间摆位误差及其分布情况,为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所需的外放边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治疗中心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40例,均采用VMAT,治疗前1 h嘱患者排空膀胱和直肠,然后喝水500 ml,憋尿充盈膀胱,使治疗时和CT定位时的膀胱和直肠充盈程度尽量一致。所有患者首次摆位后行CBCT扫描,得出校正前摆位误差,在线校正后开始VMAT,2 Gy/次,5次/周,共计39次,照射总剂量为78 Gy。结果每例患者CBCT扫描得出16组误差数据,共计640组误差数据。统计学分析得出前列腺癌VMAT分次间摆位误差为:左右方向(0.14±0.10)cm,头脚方向(0.28±0.13)cm,腹背方向(0.18±0.12)cm;利用公式外放边界=2.5Σ+0.7δ计算出前列腺癌VMAT时CTV到PTV的外放边界为:左右方向0.41 cm,头脚方向0.80 cm,腹背方向0.54 cm。结论 CBCT可以在线验证前列腺癌VMAT时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实时校正摆位误差,实现精确放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容积调强弧形放射治疗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STXBP5-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干预效应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邹阮敏 余霞 +3 位作者 张文淼 陈冠阁 朱华 苏华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7-1131,1137,共6页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linc-STXBP5-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细胞学水平分析其对宫颈癌细胞活力及侵袭力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检测48例宫颈鳞癌组织、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20例CINⅠ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linc-STXBP...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linc-STXBP5-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细胞学水平分析其对宫颈癌细胞活力及侵袭力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检测48例宫颈鳞癌组织、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20例CINⅠ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linc-STXBP5-1的表达水平;分析linc-STXBP5-1在不同病理级别和临床分期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情况;linc-STXBP5-1 siRNA干预HPV16(+)Si Ha宫颈癌细胞后,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沉默linc-STXBP5-1后Si Ha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最后检测linc-STXBP5-1在宫颈癌细胞胞浆及胞核的定位表达。结果:宫颈鳞癌及CINⅡ-Ⅲ组织linc-STXBP5-1表达明显高于CINⅠ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宫颈鳞癌与CINⅡ-Ⅲ之间以及CINⅠ与正常宫颈组织间linc-STXBP5-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linc-STXBP5-1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析显示,病理分级属于G3的宫颈鳞癌组织linc-STXBP5-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G1、G2组织(P<0.05);临床分期中属于Ⅲ和Ⅳ期的宫颈鳞癌组织也明显高于Ⅰ和Ⅱ期(P<0.05);linc-STXBP5-1表达水平与不同年龄、肿瘤直径和肿瘤类型未见显著相关性。利用siRNA下调Si Ha宫颈癌细胞linc-STXBP5-1表达后,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定位表达分析提示linc-STXBP5-1主要表达于宫颈癌细胞的细胞核中,仅有少许表达于细胞浆中。结论:肿瘤组织上调表达的linc-STXBP5-1可作为促癌基因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宫颈癌 细胞活力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酮还原酶1-A1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詹榆 俞文隆 +1 位作者 于观贞 李文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84-1388,共5页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1-A1(AKR1A1)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手术切除的49例肝门部胆管癌及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至少2 cm)中的AKR1A1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分析二者AKR1A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1-A1(AKR1A1)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手术切除的49例肝门部胆管癌及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至少2 cm)中的AKR1A1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分析二者AKR1A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肝门部胆管癌组织的A1KR1A1高表达率为59.2%(29/49),高于癌旁组织(25.0%,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R1A1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8、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KR1A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中位数为15个月,短于低表达者(39个月,P=0.012);AKR1A1高表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为15个月,短于低表达者(32个月,P=0.022)。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浸润深度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OR)为0.174,95%置信区间(CI):0.041~0.741,P=0.018;OR为0.083,95%CI:0.011~0.618,P=0.015]。结论AKR1A1参与肝门部胆管癌的进展和转移,有望成为预测胆管癌患者复发和预后的潜在生物学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酮还原酶1-A1 肝门部胆管癌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鳞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分子改变及其治疗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谢荣容 陈帜 +4 位作者 杨昱 谢饶英 李平平 孙霜霜 陈文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96-203,共8页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针对肺癌尤其是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信号通路通过不同的机制促进肿瘤血管...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针对肺癌尤其是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信号通路通过不同的机制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支持癌细胞增殖,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这提示阻断FGFR信号通路,有可能抑制肿瘤的增殖。研究观察到FGFR途径失调发生于多个恶性肿瘤,其中包括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这使得FGFR有希望成为LUSC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本文就该通路在LUSC中的基因改变、作用及其抑制剂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