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流涎的疗效 被引量:9
1
作者 周雪珍 吴文秀 +2 位作者 林祖琛 李海燕 叶素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流涎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流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吞咽常规训练和吞咽困难康复护理,试验组加用肌内效贴,共3周。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流涎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流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吞咽常规训练和吞咽困难康复护理,试验组加用肌内效贴,共3周。治疗前后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量表(FOIS)、洼田饮水试验(WST)和教师流涎量表(TDS)进行评定。结果试验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FOIS、TDS和WST评分均改善(|Z|>2.000,P<0.05),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Z|>3.045,P<0.01)。结论配合肌内效贴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流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流涎 肌内效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生存质量《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类目组合制定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超 杜青 +5 位作者 周璇 杨晓颜 陈楠 徐彬 于虹 梁菊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的:通过将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会患者问卷表(The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 Questionnaire,SRS-22)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中相关类目匹配,旨在实现SRS-22问卷跨语言、跨学科的交流,为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 目的:通过将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会患者问卷表(The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 Questionnaire,SRS-22)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中相关类目匹配,旨在实现SRS-22问卷跨语言、跨学科的交流,为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患者生存质量(QOL)评定提供通用的、标准化无语言局限的评定方法。方法:将脊柱侧凸研究会患者问卷SRS-22的内容与ICF中相关类目进行匹配,获得ICF类目组合,运用获得的ICF类目组合、SRS-22问卷,分别对41例非手术治疗IS患者进行评定;初测2周后,随机对其中20例患者进行ICF类目组合重测。结果:SRS-22问卷与ICF类目匹配一致性Kappa=0.87(P<0.01);SRS-22问卷与IS患者QOL的ICF类目组合临床评定结果相关性r=0.838(P<0.01);ICF类目组合各维度重测信度均大于0.75。结论:ICF类目组合能全面体现SRS-22问卷内容,且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与SRS-22问卷评定结果高度相关,可运用于临床非手术治疗IS患者QOL的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脊柱侧凸研究会患者问卷表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卒中后疲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叶素贞 王晓阳 +2 位作者 白弘照 周雪珍 李海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812-2816,共5页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对卒中后疲劳(post stroke fatigue,PS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收集PSF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对卒中后疲劳(post stroke fatigue,PS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收集PSF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额外施加RIPostC,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BI)评估日常活动能力,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估疲劳严重程度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情绪。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HAMA、HAMD和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BI和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6,P<0.0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BI、MMSE、FSS、HAMA和HAMD评分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71,P<0.01),试验组的各项评分改善更加明显;FSS的影响因素为MMSE和HAMA。结论远隔缺血后适应可显著改善卒中后疲劳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缓解疲劳症状、焦虑和抑郁情绪,卒中后疲劳的影响因素为认知功能和焦虑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后适应 卒中后疲劳 认知功能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