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产妇泌乳启动延迟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7
1
作者 滕智敏 谈小雪 +2 位作者 周英姿 陈丽芬 金丹尔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3-35,共3页
目的了解高龄产妇泌乳启动延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高龄产妇泌乳启动延迟,建立和维持母乳喂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在妇产科建档并分娩的高龄产妇286例,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 目的了解高龄产妇泌乳启动延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高龄产妇泌乳启动延迟,建立和维持母乳喂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在妇产科建档并分娩的高龄产妇286例,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高龄产妇发生泌乳启动延迟112例(39.16%);焦虑发生率为75.87%,抑郁发生率为75.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产次、焦虑和抑郁是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高龄产妇泌乳启动延迟的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对高龄产妇泌乳启动延迟相关因素的评估,为母乳喂养提供合理化的护理方案,有效预防和减少泌乳启动延迟的发生,以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产妇 泌乳启动延迟 焦虑 抑郁 母乳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老年卵巢癌患者腹腔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6
2
作者 余淑炬 吴美林 易小青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20期47-48,共2页
卵巢癌是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卵巢癌患者早期表现为无症状,一经确诊时,60%以上患者为肿瘤晚期,5年生存率仅在20%左右。高龄女性是晚期卵巢癌的主要群体,其在经济来源、居住方式、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诸多方面... 卵巢癌是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卵巢癌患者早期表现为无症状,一经确诊时,60%以上患者为肿瘤晚期,5年生存率仅在20%左右。高龄女性是晚期卵巢癌的主要群体,其在经济来源、居住方式、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诸多方面都面临较多的困难和问题,对这一群体的治疗与护理已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由于卵巢癌主要向腹腔扩散转移,因此腹腔灌注化疗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但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我科对65岁以上卵巢癌晚期腹腔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女性 卵巢肿瘤 腹腔灌注 化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期女性附件扭转临床诊疗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徐欣欣 周志阳 吴雪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116-2120,共5页
目的分析青春期女性附件扭转的临床表现、诊疗情况及病理类型。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6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18岁附件扭转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疗情况等。结果患者临床表... 目的分析青春期女性附件扭转的临床表现、诊疗情况及病理类型。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6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18岁附件扭转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疗情况等。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恶心呕吐为主,可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肿瘤标志物等升高,超声及CT检查可发现盆腔包块或提示附件扭转。3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12例行腹腔镜患侧附件切除术,10例行腹腔镜下囊肿剔除术,8例行腹腔镜患侧输卵管切除术;2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术后病理类型包括成熟畸胎瘤、卵巢囊肿、卵巢冠囊肿、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等。患者首次症状出现到入住本院时间<3 d组与≥3 d组患者年龄、扭转侧别、腹痛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超声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比例、术后住院时间、术中见扭转部位明显坏死、粘连、扭转圈数、术中包块直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d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术前诊断扭转率较≥3 d组升高(P<0.05)。结论青春期附件扭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不典型,超声和CT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部分患者因误诊或未予重视从而延误治疗。对就诊的青春期女性应进行详细体检,及早对附件扭转做出诊断,尽快治疗,以最大限度降低对患者身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附件疾病 扭转 机械性 青春期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外周血中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的比率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媛秋 曹琳彦 郑飞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术前外周血中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的比率(MPV/PLT)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未行新辅助化疗的206例EO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术前外周血中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的比率(MPV/PLT)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未行新辅助化疗的206例EO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MPV/PLT值与患者临床变量的关系,并分析MPV/PLT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FIGO分期、CA125、PLT、MPV、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PLR)、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MPV/PLT均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有关(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55岁、FIGO分期晚、CA125>200 U/ml和MPV/PLT≤0.0374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PV/PLT>0.0374组的中位OS为76个月,明显高于MPV/PLT≤0.0374组的5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C患者的FIGO分期、分化级别、CA125、PLR、NLR与MPV/PLT有关(P<0.05),MPV/PLT≤0.0374组具有FIGO分期晚、分化级别高、CA125高、PLR高及NLR高的临床特点。结论:MPV/PLT值较低的EOC患者预后不良,其检测可能有助于识别EOC复发的高危人群,其预后评估对指导临床决策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计数 上皮性卵巢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宫内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1例效果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高梦怡 郑飞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探讨宫内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腹腔镜治疗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腔镜治疗IVF-ET后宫内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1例,比较采用宫角切开取胚术(16例)与宫角切除术(5例)的治疗及妊娠结局。结果:21例患者总的手术时间为58.5... 目的:探讨宫内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腹腔镜治疗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腔镜治疗IVF-ET后宫内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1例,比较采用宫角切开取胚术(16例)与宫角切除术(5例)的治疗及妊娠结局。结果:21例患者总的手术时间为58.5±6.3分钟,术中出血量52.9±5.8 ml,术后住院时间4.7±0.4天。两组患者在异位妊娠包块破裂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足月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宫角切除术患者的异位妊娠包块平均直径大于接受宫角切开取胚术患者(2.5 cm vs 3.6 cm)。17例患者术后顺利分娩,除1例顺产外均行剖宫产,其中足月产11例,无一例患者发生子宫破裂。结论:腹腔镜治疗宫内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安全且妊娠结局良好。宫角切除术是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但需注意子宫破裂;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包块较小时可选择行宫角切开取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腹腔镜手术 宫角切除术 宫角切开取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