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及宫颈癌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分布的比较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晓琳 万晓洁 +2 位作者 郑飞云 朱雪洁 余剑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494-2497,共4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及CIN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分布。方法:对365例患者(103例CINⅡ、128例CINⅢ及134例宫颈癌)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检测分型,统计阳性率,分析HPV与病变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1)3组最常见的4种HPV分别依次为:HPV16... 目的:研究宫颈癌及CIN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分布。方法:对365例患者(103例CINⅡ、128例CINⅢ及134例宫颈癌)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检测分型,统计阳性率,分析HPV与病变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1)3组最常见的4种HPV分别依次为:HPV16、HPV52、HPV58、HPV33;HPV16、HPV58、HPV33、HPV52;HPV16、HPV18、HPV58、HPV33。(2)CINⅢ组与CINⅡ组比较,前者HPV58阳性率高,HPV52阳性率低;宫颈鳞癌组与CINⅢ组比较,前者HPV16阳性率高,HPV33、HPV 52和HPV58阳性率低(P<0.05)。(3)宫颈癌组较CINⅡ/Ⅲ组多重HPV感染率下降。结论:HPV16/18是宫颈癌最关键的诱发因素,HPV33/52/58亦属常见高危亚型,应同时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含HPV16E7基因转录本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季红薇 朱华 +4 位作者 林丛 张文淼 陈俊 朱雪洁 邹阮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83-1188,共6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病变时期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相关转录本的变化。方法:乳头瘤病毒癌基因转录本扩增(APOT)检测1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8例宫颈癌及9例HPV阴性正常宫颈... 目的:探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病变时期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相关转录本的变化。方法:乳头瘤病毒癌基因转录本扩增(APOT)检测1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8例宫颈癌及9例HPV阴性正常宫颈组织中的E7基因转录本;对转录本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Southern blot验证E7相关转录本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LSIL组织比较,HSIL及宫颈癌组织存在更加复杂、多样的E7基因转录本,但未见特征的转录本。宫颈组织共获得5种HPV16 E7的转录模式,模式A、C和E是本研究首次报道;在5种转录模式中,模式A与B在所有HPV16阳性的宫颈组织中都能检测到,是HSIL组织的主要转录模式;模式C主要在宫颈癌组织中检测到,其次为HSIL组织;而模式D和E却只在宫颈癌组织中被发现;模式D和E转录都含E4序列,部分宫颈癌标本未能检测到含E4转录本,且不同宫颈癌标本检测的含E4转录本也存在明显差异条带。结论:HPV16 E7的转录模式在宫颈癌变各时期中的差异都较大;随着细胞癌变程度的加深,病毒的某些特定转录模式会逐渐增多而形成优势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HPV16 E7基因 转录本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尾草酚抑制卵巢癌生长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龚建明 章珂珂 +1 位作者 王晓 黄引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01-2904,I0026,共5页
目的:研究鼠尾草酚对卵巢癌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鼠尾草酚(2.5μmol·L^(-1)、5μmol·L^(-1)、10μmol·L^(-1))作用卵巢癌细胞株SKOV3 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 目的:研究鼠尾草酚对卵巢癌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鼠尾草酚(2.5μmol·L^(-1)、5μmol·L^(-1)、10μmol·L^(-1))作用卵巢癌细胞株SKOV3 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SKOV3细胞中PI3K、P-Akt、FOXO3a(Forkhead box O3,FOXO3a)、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Akt蛋白的表达。建立起裸鼠卵巢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鼠尾草酚对卵巢癌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FOXO3a、XIAP阳性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鼠尾草酚可明显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生长,并显著增加癌细胞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鼠尾草酚可下调PI3K、P-Akt、XIAP蛋白表达,同时上调FOXO3a。鼠尾草酚各剂量组卵巢癌组织中XIAP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而FOXO3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鼠尾草酚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酚 卵巢癌 PI3K AKT FOXO3A XI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在子痫前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郑静洁 王海欧 周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729-1733,共5页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是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影响一氧化氮(NO)的合成。子痫前期是严重影响母儿健康的妊娠期特有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涉及多种病理生理因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NO合成减少和/或活性降低在子痫前期发病...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是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影响一氧化氮(NO)的合成。子痫前期是严重影响母儿健康的妊娠期特有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涉及多种病理生理因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NO合成减少和/或活性降低在子痫前期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子痫前期NO生物活性受损可能并非由NOS水平或活性下降引起,而可能是由NOS内源性抑制剂ADMA水平升高所致。在氧化应激和炎症等情况下,体内ADMA水平升高,而在胎盘部位其降解酶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DDAH)减少,推测子痫前期母体ADMA水平升高可能来源于胎盘,与胎盘部位DDAH活性降低有关,但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研发特异性对抗或削弱ADMA的心血管效应的药物已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子痫前期患者补充L-精氨酸对血压和妊娠结局是否有良好的效应还存在争议,而DDAH激动剂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和子痫前期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就ADMA在子痫前期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 一氧化氮合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STXBP5-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干预效应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邹阮敏 余霞 +3 位作者 张文淼 陈冠阁 朱华 苏华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7-1131,1137,共6页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linc-STXBP5-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细胞学水平分析其对宫颈癌细胞活力及侵袭力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检测48例宫颈鳞癌组织、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20例CINⅠ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linc-STXBP...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linc-STXBP5-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细胞学水平分析其对宫颈癌细胞活力及侵袭力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检测48例宫颈鳞癌组织、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20例CINⅠ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linc-STXBP5-1的表达水平;分析linc-STXBP5-1在不同病理级别和临床分期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情况;linc-STXBP5-1 siRNA干预HPV16(+)Si Ha宫颈癌细胞后,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沉默linc-STXBP5-1后Si Ha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最后检测linc-STXBP5-1在宫颈癌细胞胞浆及胞核的定位表达。结果:宫颈鳞癌及CINⅡ-Ⅲ组织linc-STXBP5-1表达明显高于CINⅠ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宫颈鳞癌与CINⅡ-Ⅲ之间以及CINⅠ与正常宫颈组织间linc-STXBP5-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linc-STXBP5-1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析显示,病理分级属于G3的宫颈鳞癌组织linc-STXBP5-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G1、G2组织(P<0.05);临床分期中属于Ⅲ和Ⅳ期的宫颈鳞癌组织也明显高于Ⅰ和Ⅱ期(P<0.05);linc-STXBP5-1表达水平与不同年龄、肿瘤直径和肿瘤类型未见显著相关性。利用siRNA下调Si Ha宫颈癌细胞linc-STXBP5-1表达后,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定位表达分析提示linc-STXBP5-1主要表达于宫颈癌细胞的细胞核中,仅有少许表达于细胞浆中。结论:肿瘤组织上调表达的linc-STXBP5-1可作为促癌基因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宫颈癌 细胞活力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口服化疗药物安全管理知信行现状调查 被引量:14
6
作者 陶秋云 孙彩霞 +2 位作者 张宇 王偲敏 张超南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调查口服化疗肿瘤患者药物安全管理知信行现状,为制定口服化疗药物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口服化疗药物安全管理知信行调查问卷,对182例口服化疗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口服化疗药物肿瘤患者安全管理知识得分... 目的调查口服化疗肿瘤患者药物安全管理知信行现状,为制定口服化疗药物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口服化疗药物安全管理知信行调查问卷,对182例口服化疗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口服化疗药物肿瘤患者安全管理知识得分为(43.71±8.70)分,态度(51.10±9.37)分,行为(49.00±7.37)分,知识、态度、行为之间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肿瘤患者口服化疗药物安全管理行为的因素为文化程度、服用口服化疗药物的时间、接受安全管理教育次数(P<0.05,P<0.01)。结论行口服化疗的肿瘤患者安全管理知信行处于较低水平,应加强肿瘤患者的健康宣教,以保证口服化疗药物的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口服药 化疗药物 安全管理 知信行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CXCL1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余进龙 阮静瑶 +5 位作者 李松翰 何邦杰 朱娉逸 薛向阳 邹阮敏 林刻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2-1026,共5页
目的:分析趋化因子CXCL17在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并探讨其差异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对40例术后切除的胃癌及相应癌旁正常胃组织CXCL17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进行检测。通过临床病理分析及K... 目的:分析趋化因子CXCL17在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并探讨其差异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对40例术后切除的胃癌及相应癌旁正常胃组织CXCL17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进行检测。通过临床病理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的分析,明确CXCL1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结果:CXCL17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胃癌组织较癌旁正常组织明显降低(P<0.05)。临床病理数据分析显示,CXCL17表达的下调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P<0.01),与病人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原发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分期、癌胚抗原表达水平等未见明显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XCL17高表达组相对低表达组有明显的生存延长(P<0.05)。结论:CXCL17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趋化因子CXCL17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珍益母胶囊在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夏理丹 单佳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8-779,共2页
目的:探讨八珍益母胶囊应用于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自愿接受药物流产来终止妊娠的72例健康早孕妇女,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在胚囊排出后立即肌肉注射10U... 目的:探讨八珍益母胶囊应用于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自愿接受药物流产来终止妊娠的72例健康早孕妇女,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在胚囊排出后立即肌肉注射10U缩宫素,1次/d,连续注射3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八珍益母胶囊口服,3粒/次,3次/d,连续服用7天。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药物流产的效果、阴道出血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完全流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完全流产率和流产失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阴道出血时间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阴道出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阴道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八珍益母胶囊应用于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效果显著,完全流产率高,可有效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珍益母胶囊 药物流产后 阴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