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调控大鼠急性肺栓塞后肺动脉高压及MCP-1表达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淳 林建伟 +4 位作者 李国平 任卓超 李亚清 严建平 王良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36-1441,共6页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与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后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关系;探讨中药单体白藜芦醇调控急性PTE后肺动脉高压及其对MCP-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自...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与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后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关系;探讨中药单体白藜芦醇调控急性PTE后肺动脉高压及其对MCP-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复制Sprague-Dawley大鼠急性PTE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溶剂组、急性PTE组、抗体Cl142组、白藜芦醇组),每组观察1、4、8 h3个时点;急性PTE模型复制前1 h,分别对MCP-1中和抗体C1142组及白藜芦醇组进行药物预处理;在1、4、8 h时间点检测各组肺动脉平均压力(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和MCP-1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在相同时点,急性PTE组MPAP和MCP-1 mRNA、蛋白表达均较溶剂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在相同时点,白藜芦醇组MPAP和MCP-1 mRNA、蛋白表达较急性PTE组明显降低(P<0.05);(3)在相同时点,抗体C1142组MCP-1 mRNA、蛋白表达较急性PTE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急性PTE后MCP-1的大量表达参与急性PTE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白藜芦醇可通过下调MCP-1表达,降低急性PTE后肺动脉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急性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炎症因子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防治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被引量:23
2
作者 黄菲菲 李耀浙 +2 位作者 张婷 王良兴 黄晓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0-506,共7页
目的:观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及血清中氧化/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红景天苷(Sal)能否通过恢复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防治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常氧(normoxia,N)组、低氧4周(hypoxia for 4 weeks,H... 目的:观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及血清中氧化/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红景天苷(Sal)能否通过恢复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防治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常氧(normoxia,N)组、低氧4周(hypoxia for 4 weeks,H_4)组、Sal低剂量(hypoxia for 4 weeks and treatment with Sal at 16mg/kg,H_4S16)组和Sal高剂量(hypoxia for 4 weeks and treatment with Sal at 32 mg/kg,H_4S32)组。造模完成后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 PAP)、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和血管壁面积/血管总面积(WA/TA);测量肺组织和血清中丙二醛(MDA)和8-异构前列腺素F_(2α)(8-iso-PGF_(2α))含量,并测量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肺组织中NADPH氧化酶(NOX4)和SOD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N组相比,H_4组的NOX4相对表达量及MDA和8-iso-PGF_(2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与H4组相比,Sal低、高剂量组除m PAP、RV/(LV+S)和WA/TA明显减低外,NOX4的相对表达量及MDA和8-iso-PGF_(2α)含量亦明显减低(P<0.05)。与N组相比,H_4组的SOD1相对表达量和SOD活性显著下降,而Sal低、高剂量组的SOD1相对表达量和SOD活性均显著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红景天苷可能通过减轻低氧引起的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恢复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而起到改善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氧化应激 红景天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右心导管法测量大鼠肺动脉压力的实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邹丽珍 陈马云 +1 位作者 黄晓颖 王良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7-762,共6页
目的:研究快速、经济、准确、易普及的测定肺动脉压力的实验方法。方法:通过自制聚乙烯(polyethylene,PE)导管,连接PowerLab多通道生物信号记录系统,肝素化后经颈外静脉插管,经上腔静脉、右心室进入肺动脉,记录实时波形及压力。通过解... 目的:研究快速、经济、准确、易普及的测定肺动脉压力的实验方法。方法:通过自制聚乙烯(polyethylene,PE)导管,连接PowerLab多通道生物信号记录系统,肝素化后经颈外静脉插管,经上腔静脉、右心室进入肺动脉,记录实时波形及压力。通过解剖明确出现不同波形时的导管位置及朝向,从而指导导管推送过程。结果:通过自制PE导管。采用改良右心导管法对12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进行肺动脉插管。采用该法从插管开始至到达肺动脉平均耗时2 min,成功率95%。结论:使用自制的PE导管经改良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具有成功率高、数据准确、操作省时、方法易掌握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测定大鼠肺动脉压力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右心导管法 肺动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 CD31沉默PECAM-1对鼠源血管内皮瘤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欧阳金生 陈成水 +4 位作者 李玉苹 蔡畅 叶民 林全 陈俊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研究siRNA CD31靶向沉默血管内皮细胞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PECAM-1)基因对鼠源性血管内皮瘤(murine hemangioendothelioma,EOMA)细胞增殖及其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 目的:研究siRNA CD31靶向沉默血管内皮细胞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PECAM-1)基因对鼠源性血管内皮瘤(murine hemangioendothelioma,EOMA)细胞增殖及其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裸siRNA CD31组、siRNA CD31-FAM组、稳定阴性对照(SNC)组、空白对照(Opti-Med)组,以阳离子脂质体(RNAi-mate)为载体将化学合成的2'-O-甲基修饰的siRNA CD31转染体外培养的EOMA细胞,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iRNA CD31的转染效果,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siRNA CD31对EOMA细胞增殖的影响,以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EOMA细胞中PECAM-1、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NC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裸siRNA CD31和siRNA CD31-FAM转染的EOMA细胞中的PECAM-1 mRNA和蛋白、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与SNC组比较,裸siRNA CD31组、siRNA CD31-FAM组的EOMA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上升[(18.82±1.46)%、(18.91±2.21)%vs(0.61±1.06)%,均P<0.01]。结论:采用siRNA CD31-脂质体复合物沉默EOMA细胞中的PECAM-1基因可抑制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EOMA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干扰RNA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瘤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TNF-α诱导的离体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及MC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淳 林建伟 +1 位作者 严建平 王良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6-351,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离体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rat pulm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RPAECs)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离体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rat pulm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RPAECs)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RPAE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溶剂对照组(solvent组)、TNF-α(10μmol/L)组和Res(50μmol/L)+TNF-α组(Res组),每组又分成1、4和8 h三个时点(n=6),在8 h增加TNF-α+C1142(MCP-1特异性中和抗体)组(C1142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PAECs中MCP-1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方法检测MCP-1 mRNA表达。结果:C1142可显著减少TNF-α诱导的RPAECs凋亡(P<0.05)。相同时点solvent组的MCP-1蛋白和contro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TNF-α组的MCP-1蛋白及mRNA较control组增高(P<0.05);Res组的MCP-1蛋白及mRNA表达较TNF-α组降低(P<0.05)。结论:MCP-1参与TNF-α诱导的RPAECs损伤;Res可降低TNF-α诱导的RPAECs中MCP-1表达,从而减少内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肿瘤坏死因子α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肺动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A与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早期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郑爽 付秦磊 +2 位作者 周玲萍 彭传鹏 徐红蕾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观察肺泡灌洗液中白介素17A(IL-17A)在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中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与ALI早期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气管注射脂多糖(10 mg/kg),建立ALI模型组,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在3、8、14、24 h四个时间点处死,E... 目的:观察肺泡灌洗液中白介素17A(IL-17A)在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中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与ALI早期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气管注射脂多糖(10 mg/kg),建立ALI模型组,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在3、8、14、24 h四个时间点处死,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注液(BALF)中IL-17A及血清中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肺湿重/干重比值(W/D),Western blot分析肺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比色法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LI组早期BALF的IL-17A水平增加(P<0.05),伴血清MCP-1水平急剧升高(P<0.01),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ALI组病理HE染色有明显炎症改变,W/D、ICAM-1表达、MPO活力均显著上升(均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早期支气管灌洗液中的IL-17A明显上升,IL-17A在急性肺损伤的早期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脂多糖 白介素17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碳酸镁联合PPI治疗COPD合并咽喉反流的疗效及对AECOPD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陆亚君 黄晓颖 傅中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270-1275,共6页
目的:探究铝碳酸镁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咽喉反流的疗效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98例COPD合并咽喉反流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 目的:探究铝碳酸镁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咽喉反流的疗效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98例COPD合并咽喉反流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COPD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PPI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铝碳酸镁联合治疗,院外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咽喉部24 h连续p H监测情况、肺功能和咽喉反流指标,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AECOPD发作和死亡风险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存在差异(Z=-1. 976,P=0. 048),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 96%和79. 59%,χ~2=8. 295,P=0. 004);治疗后两组患者酸反流次数、Ryan指数和酸反流总时间均显著减少,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均显著升高,自我评估测试(CAT)、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SI)和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F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FEV1%和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AT、RSI和RF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和研究组在出院后12个月内的急性发作率分别为69. 39%(34/49)和46. 94%(23/49),研究组的急性发作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HR=0. 513,95%CI[0. 318,0. 904],P=0. 015);对照组和研究组在出院后12个月内分别有2例和1例死亡病例,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死亡风险间无明显差异(HR=0. 489,95%CI[0. 050,4. 709],P=0. 551)。结论:铝碳酸镁联合PPI治疗COPD合并咽喉反流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咽喉反流症状,明显降低COPD急性发作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碳酸镁 质子泵抑制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咽喉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