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黏菌素B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全因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应票票 朱业飞 +1 位作者 袁肖箫 叶建中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黏菌素B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6月1日—2020年5月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浙江省台州医院两家医院住院期间在肺部或血流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黏菌素B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6月1日—2020年5月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浙江省台州医院两家医院住院期间在肺部或血流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CR-GNB)且接受多黏菌素B治疗至少48 h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通过SPSS 25.0软件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的临床特征差异,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患者住院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80例患者纳入研究,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患者住院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多黏菌素B用药疗程<7 d[OR=6.03,95%CI(1.28,28.41),P=0.023],从感染到使用多黏菌素B的时间越长[OR=1.08,95%CI(1.00,1.16),P=0.047]、Charlson共病指数[OR=1.41,95%CI(1.09,1.81),P=0.009]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OR=3.60,95%CI(1.01,28.41),P=0.047]。结论足疗程和早期给予多黏菌素B治疗可降低CR-GNB感染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B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 全因死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在肺隐球菌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栎江 吴庆 +2 位作者 徐春泉 周翠 孙瑶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1248-1251,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在肺隐球菌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影像学检查示肺部阴影或结节患者3,130例,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追踪分析部分诊疗过程相对规范完整的患者的最终诊... 目的研究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在肺隐球菌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影像学检查示肺部阴影或结节患者3,130例,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追踪分析部分诊疗过程相对规范完整的患者的最终诊断及治疗情况,将抗原检测和肺组织病理检查以及传统的镜检、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最终诊断肺隐球菌病53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试验阳性52例,敏感度达98.1%,相比肺组织病理检查以及传统的镜检、培养法均要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隐球菌病患者2922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试验均阴性,特异度为100%。结论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具有准确率高、快速简便的特点,可作为肺隐球菌病的早期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隐球菌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 肺隐球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参与肾组织炎症损伤和修复进程 被引量:15
3
作者 吴莲凤 陆红 +3 位作者 洪炜龙 张行 刘乐平 白永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45-2251,共7页
目的:研究M1/M2型巨噬细胞在肾组织炎症损伤和修复进程中的分布趋势及作用。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和单侧输尿管梗阻(UUO)组两部分。IRI组分为假手术(sham)组及术后0、6、24和72 h组;UUO组分为sham组及梗... 目的:研究M1/M2型巨噬细胞在肾组织炎症损伤和修复进程中的分布趋势及作用。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和单侧输尿管梗阻(UUO)组两部分。IRI组分为假手术(sham)组及术后0、6、24和72 h组;UUO组分为sham组及梗阻3、7和14 d组;每个时相5只大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HE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肾组织损伤及CD68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M1(CD68+、F4/80+和CD16/32+)和M2(CD68+、F4/80+和CD206+)型巨噬细胞的分布;ELISA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精氨酸酶1(Arg-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IRI早期,肾组织损伤程度随再灌时间延长而加剧,并与CD68+巨噬细胞浸润呈一致性变化趋势;至24 h,组织损伤与巨噬细胞浸润最为严重;但之后随时间延长,损伤和巨噬细胞浸润反而减轻。UUO组中,肾损伤随梗阻时间延长而加剧,14d时纤维化明显;而巨噬细胞浸润第7天最为严重,之后又有减轻。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IRI和UUO损伤早期浸润的巨噬细胞以M1型为主,i NOS表达较高;IRI和UUO损伤后期巨噬细胞均向M2型极化,Arg-1水平明显增加;巨噬细胞这种变化趋势与肾组织在不同时间节点出现损伤与修复表征存在明显相关性。深入分析发现,M1型巨噬细胞可通过诱导TNF-α高表达促进早期炎症损伤,M2型巨噬细胞通过提高TGF-β1水平促进后期纤维增生性修复。结论:UUO和IRI过程中均存在巨噬细胞极化:M1型巨噬细胞可诱导早期损伤,M2型巨噬细胞则参与损伤后期的纤维性修复。M1和M2型巨噬细胞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极化特征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缺血再灌注损伤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盆草提取物对马兜铃酸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陆红 陈必成 +3 位作者 胡丽萍 洪炜龙 林成成 白永恒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8-994,共7页
目的研究马兜铃酸(AA)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及垂盆草提取物(SSBE)对AA损伤的干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加入AA 1,5,10,50和100 mg·L-1;或AA 10 mg·L-1+SSBE 10,50,100,500和1000 mg·... 目的研究马兜铃酸(AA)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及垂盆草提取物(SSBE)对AA损伤的干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加入AA 1,5,10,50和100 mg·L-1;或AA 10 mg·L-1+SSBE 10,50,100,500和1000 mg·L-1,培养24 h后,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NRK-52E细胞凋亡;ELISA和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Myc和p5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AA浓度的增加,NRK-52E细胞损伤愈加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 10和50 mg·kg-1诱导细胞凋亡,并促进了c-Myc和p53明显表达(P<0.05);AA 10和50 mg·kg-1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后,MIF的分泌和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AA 10 mg·L-1组相比,SSBE 1000 mg·L-1不仅减轻了AA所致的损伤,而且明显下调了MIF的表达(P<0.05)。同时,SSBE1000 mg·L-1也明显抑制了c-Myc和p53的表达(P<0.05)。结论 AA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诱导细胞凋亡,并促进MIF的表达,进而影响炎症应激反应过程中巨噬细胞的浸润和活化。SSBE的干预可明显降低AA所致的损伤,这可能与MIF的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盆草 植物提取物 马兜铃酸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菌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亚培 章嫣芸 +3 位作者 李梅梅 叶建中 马传玲 周铁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了解变形菌多重耐药与敏感菌株中Ⅰ类、Ⅱ类、Ⅲ类整合子的分布情况,初步分析整合子与变形菌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形成的关系。方法 PCR方法检测临床分离的50株MDR变形菌和同期分离的46株敏感菌中3类整合子的分布情况... 目的了解变形菌多重耐药与敏感菌株中Ⅰ类、Ⅱ类、Ⅲ类整合子的分布情况,初步分析整合子与变形菌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形成的关系。方法 PCR方法检测临床分离的50株MDR变形菌和同期分离的46株敏感菌中3类整合子的分布情况,并扩增可变区,以了解基因盒的存在情况。用SPSS17.0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结果 MDR菌株和敏感菌株中整合子的携带率分别为26.0%(13/50)和2.2%(1/46);耐药种数在5种以上的菌株中整合子检出率为44.4%(8/18),5种以下的为15.6%(5/32)。结论 MDR菌株的整合子携带率高于敏感菌株,且耐药种数越多的菌株中整合子的检出率越高,整合子与变形菌多重耐药的产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 变形菌 整合子 基因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调控猬信号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白永恒 梁勇 +5 位作者 史波 陆红 吴存造 林成成 洪炜龙 陈必成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8-724,共7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减轻输尿管梗阻诱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6)、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组(n=16)和模型+Res组(n=16)。模型+Res组于手术当天ig给予Res 20 mg·kg-1,每天1次...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减轻输尿管梗阻诱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6)、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组(n=16)和模型+Res组(n=16)。模型+Res组于手术当天ig给予Res 20 mg·kg-1,每天1次,分别于梗阻术后第7和14天取其梗阻侧肾组织,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变化和RIF程度;ELISA检测肾组织中猬信号起始蛋白猬蛋白质(SHH)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HH,smoothened(Smo),patched-1(Ptch1)和Gli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细胞外基质(ECM)成分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mo,Ptch1和Gli1 mRNA的表达。结果 HE和Masson染色显示,UUO模型大鼠术后RIF程度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而加重,Res治疗能减轻上述纤维化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UUO模型大鼠肾组织Ⅲ型胶原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并且与细胞增殖相关的PCNA也明显高表达(P<0.05);Res治疗后Ⅲ型胶原和PCNA表达水平降低(P<0.05);UUO模型大鼠肾组织SHH,Smo和Gli1表达升高(P<0.05),Ptch1表达降低(P<0.05),且均可被Res逆转(P<0.05)。结论 Res可有效缓解输尿管梗阻所致的RIF,其机制可能为Res下调SHH信号活性,抑制细胞增殖,阻碍ECM成分合成,进而减轻其在肾间质的累积而改善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猬蛋白质类 输尿管梗阻 间质组织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OqxAB外排泵与生物膜形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海洋 张亚培 +3 位作者 侯渊博 孙瑶 徐春泉 周铁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98-703,共6页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s)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与OqxAB外排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2013年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37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以及美...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s)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与OqxAB外排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2013年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37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以及美罗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其生物膜形成能力,PCR方法筛查外排泵基因oqxA和oqxB的携带情况并分析亚抑菌浓度的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CCCP)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CCCP存在与不存在条件下生物膜状态与浮游状态oqxB外排泵基因的表达量。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实验数据。结果 37株肺炎克雷伯菌均对至少1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降低,37株菌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生物膜形成能力(A590范围为0.044~1.113);在所有菌株中,只有7株菌存在oqxA或oqxB外排泵基因的缺失,与外排泵基因完整的试验菌株相比,这7株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较低;外排泵抑制试验发现亚抑菌浓度的CCCP对实验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qRT-PCR结果证明,生物膜状态下菌株的外排泵基因的表达量要高于浮游状态下的表达量。结论 OqxAB外排泵过表达可能会促进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生物膜 实时荧光定量PCR Oqx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环素单药及与5种抗菌药物联用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及生物膜清除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佳慧 陈华乐 +4 位作者 张能华 周翠 张艺之 王冲 周铁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评价替加环素单用及与其他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分别联合使用,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s-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的体外抑菌及生物膜清除作用。方法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美罗培南... 目的评价替加环素单用及与其他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分别联合使用,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s-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的体外抑菌及生物膜清除作用。方法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美罗培南、环丙沙星、黏菌素和舒巴坦对42株C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生物被膜清除浓度(minimal biofilm eradication concentration,MBEC)。棋盘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分别联用阿米卡星、美罗培南、环丙沙星、黏菌素和舒巴坦对42株CRAB的MIC值和MBEC值,并计算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和分级生物膜清除浓度指数(fractional eradication concentration index,FECI)。结果替加环素与5种抗菌药物分别联用后,对CRAB的抑菌作用和生物被膜清除作用表现为协同或无关,均未发现拮抗现象。其中替加环素与阿米卡星联用后具有较高的协同抑菌率(47.6%,20/42),而替加环素与环丙沙星联用后则具有较高的生物膜协同清除率(30.9%,13/42)。结论与单药相比,替加环素与5种药物分别联用,对CRAB的体外抑菌及生物膜清除作用具有一定的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替加环素 药物联用 微量肉汤稀释法 棋盘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睾酮水平及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患病率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坚 潘钦石 +1 位作者 王瑜敏 周星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3685-3690,共6页
背景随着男性年龄增长,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逐渐衰退,因睾酮缺乏造成的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PADAM)会导致腹部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骨骼肌肉质量下降、性功能减退、情绪抑郁和认知障碍等。目的探... 背景随着男性年龄增长,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逐渐衰退,因睾酮缺乏造成的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PADAM)会导致腹部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骨骼肌肉质量下降、性功能减退、情绪抑郁和认知障碍等。目的探讨男性睾酮水平及PADAM患病率变化。方法收集2011—2014年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男性5 74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20~岁组(142例)、30~岁组(1 261例)、40~岁组(2 346例)、50~岁组(1 339例)、60~岁组(552例)、70~85岁组(103例)。检测并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睾酮水平。以20~岁组P10睾酮水平(11.1 nmol/L)作为阈值来判断PADAM患病率。结果研究对象睾酮水平为15.14(16.87,25.05)nmol/L,年平均PADAM患病率为16.8%。睾酮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s=-0.041,P=0.002)。30~岁组、40~岁组、50~岁组、60~岁组、70~85岁组睾酮水平均低于20~岁组(P〈0.05)。6个年龄组睾酮水平年平均下降率为1.3%。30~岁组、40~岁组、50~岁组2011、2012、2013年睾酮水平均高于2014年(P〈0.05)。30~岁组睾酮水平年平均下降率为1.7%;40~岁组、50~岁组睾酮水平年平均下降率分别为1.5%、3.0%。各年龄组PADAM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组2011、2012、2013年PADAM患病率均低于2014年(P〈0.05)。50~岁组PADAM患病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份是PADAM患病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温州地区健康男性睾酮水平随年龄增长缓慢下降,30~59岁男性睾酮水平随年龄升高逐步下降,50岁后睾酮水平相对平稳;50~59岁男性的PADAM患病率随年份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酮 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 男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肠球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及毒力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肖肖 马传玲 +3 位作者 刘海洋 毕文姿 卢鸿 周铁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69-873,共5页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以及其与毒力基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临床分离的肠球菌348株,其中粪肠球菌156株,屎肠球菌192株。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以及其与毒力基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临床分离的肠球菌348株,其中粪肠球菌156株,屎肠球菌192株。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PCR方法筛查4种常见的肠球菌毒力基因esp、gel E、agg和ace的存在情况,统计分析肠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与毒力基因的关系。结果 348株肠球菌毒力基因esp、gel E、agg和ace的检出率分别为80.5%、46.0%、46.6%和44.3%,除esp基因外(P=0.078),粪肠球菌中的其他3种毒力基因的携带率均显著高于屎肠球菌(P<0.01);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阳性率为54.6%(190/348),其中粪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阳性率为75.6%(118/156),屎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阳性率为37.5%(72/192);粪肠球菌esp、gel E和agg基因的携带与其生物膜形成阳性率密切相关,而屎肠球菌中,只有esp基因的携带与其生物膜形成阳性率密切相关(P<0.01)。结论本院分离的肠球菌具有较高的毒力基因携带率和生物膜形成能力,肠球菌毒力基因esp、gel E和agg的携带与其生物膜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毒力基因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兜铃酸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和胶原累积及垂盆草提取物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陆红 胡丽萍 +5 位作者 洪丹 洪炜龙 林成成 王斯璐 陈必成 白永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72-2178,共7页
目的:研究垂盆草(SSB)提取物对马兜铃酸(AA)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和胶原累积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1)溶剂对照组:未加入SSB和AA;(2)AA损伤组:只加AA,浓度为1~10... 目的:研究垂盆草(SSB)提取物对马兜铃酸(AA)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和胶原累积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1)溶剂对照组:未加入SSB和AA;(2)AA损伤组:只加AA,浓度为1~100 mg/L;(3)SSB提取物干预组:在加入10 mg/L AA基础上,同时加入SSB提取物(10~2 000 mg/L)。细胞培养24 h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和基质成分III型胶原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α-SMA、E-cadherin、骨形成蛋白7(BMP-7)和I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AA可诱导NRK-52E细胞呈现纤维化样改变;1 mg/L和10 mg/L AA不仅可增加基质成分I型和III型胶原的表达量,同时也可促进α-SMA表达,抑制E-cadherin的表达。用SSB提取物干预后,AA所致的纤维化改变明显减轻;SSB提取物下调了α-SMA、I型和III型胶原的表达,并且促进E-cadherin和BMP-7的表达。此外,SSB提取物也抑制TGF-β1的分泌,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应用SSB提取物干预可明显降低AA所致的肾纤维化效应,可能的机制为SSB提取物降低TGF-β1的表达,抑制小管上皮细胞的表型转化,进而抑制胶原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盆草 马兜铃酸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上皮-间充质转化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分泌酶抑制剂DAPT抑制Notch信号逆转马兜铃酸诱导的肾小管细胞表型转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洪炜龙 陆红 +3 位作者 吴存造 夏鹏 陈必成 白永恒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目的探讨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马兜铃酸(AA)诱导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与胶原累积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正常细胞对照组、AA10 mg·L-1组、AA 10 mg·L-1+DAPT1和10μmol·... 目的探讨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马兜铃酸(AA)诱导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与胶原累积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正常细胞对照组、AA10 mg·L-1组、AA 10 mg·L-1+DAPT1和10μmol·L-1组。24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otch信号关键分子Notch1、Jagged1和Numb、表型转化相关分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E-钙黏着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和基质成分Ⅰ型胶原a1(Col1a1)和Ⅲ型胶原a1(Col3a1)m RNA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Notch1、Jagged1、α-SMA和Col3a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细胞对照相比,AA处理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基质相关因子TGF-β1,α-SMA和Col3a1 m RNA表达上调,上皮标志物E-钙黏着蛋白m RNA的表达受到抑制,而且导致了Notch1、Jagged1 m RNA表达的上调和Numb m RNA表达的下调(P<0.05),提示AA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与基质累积,同时激活了Notch信号通路。DAPT干预AA作用后,Notch1(P<0.01)和Jagged1(P<0.05)的m RNA表达下调,Numb m RNA表达上调(P<0.05),说明DAPT抑制了AA诱导的Notch信号通路活化。此外,与AA损伤组相比,DAPT也降低了TGF-β1,α-SMA,Col1a1和Col3a1 m RNA表达(P<0.05),提高BMP-7和E-钙黏着蛋白m RNA表达(P<0.05),提示DAPT抑制了AA诱导的上皮细胞的表型转化与基质累积。结论 DAPT抑制AA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型转化与基质累积,其可能机制是DAPT靶向干预Notch信号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PT 马兜铃酸 表型转化 基质累积 NOTCH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大霉素诱导粪肠球菌耐药及其对氯霉素协同敏感相关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瑶 徐雯雅 +5 位作者 周翠 吴庆 陈栎江 徐春泉 叶建中 周铁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8-234,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庆大霉素诱导粪肠球菌耐药突变株对氯霉素协同敏感(collateral sensitivity,CS)的相关特性,为基于协同敏感治疗策略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庆大霉素通过梯度浓度平板对3株庆大霉素敏感的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和1株粪肠... 目的通过研究庆大霉素诱导粪肠球菌耐药突变株对氯霉素协同敏感(collateral sensitivity,CS)的相关特性,为基于协同敏感治疗策略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庆大霉素通过梯度浓度平板对3株庆大霉素敏感的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和1株粪肠球菌标准菌株ATCC29212进行体外实验诱导耐药(experimental evolution);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庆大霉素诱导后耐药突变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s),分析抗菌药物间交叉敏感性;PCR检测诱导耐药菌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携带情况;通过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庆大霉素诱导耐药(evolved gentamicin-resistant)菌株和亲本菌株对其协同敏感药物(氯霉素)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最后,测定氯霉素对庆大霉素诱导耐药菌株和亲本菌株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结果显示4株粪肠球菌亲本菌株经过庆大霉素诱导后,对庆大霉素MICs升高了16~64倍,并对阿米卡星表现出交叉耐药;诱导耐药菌株及其亲本菌株均未检出aac(6’)-Ie-aph(2")-Ia。此外,研究发现诱导后菌株对氯霉素表现出协同敏感。氯霉素对庆大霉素诱导耐药粪肠球菌及其亲本菌株的MPC均大于1024μg/mL,突变选择窗较宽;时间杀菌曲线显示当氯霉素浓度为亲本菌株的1/2×MIC或1/4×MIC时,庆大霉素诱导耐药菌株的生长被有效抑制,而亲本菌株则不能被抑制。结论基于协同敏感性制定抗菌药物治疗策略可能有助于有效清除耐药病原菌并延长抗菌药物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协同敏感 庆大霉素 氯霉素 诱导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蓓蓓 王冲 +4 位作者 杜佳 周翠 刘海洋 张艺之 周铁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1394-1399,共6页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和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提供分子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株临床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但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TL1552、TL1728和TL94...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和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提供分子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株临床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但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TL1552、TL1728和TL947),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3株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nal inhibo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晶紫染色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碳青霉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和形态的影响;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生物膜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用qRT-PCR进行确认。结果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能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但对已经形成的生物膜影响较小;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美罗培南处理后的生物膜细胞数量、大小和形态均发生了显著改变,继续在不含抗菌药物的培养基上孵育6h后发现生物膜细胞的整体形态基本恢复正常;转录组测序分析及qRT-PCR表明碳青霉烯类药物可导致涉及蛋白质运输、代谢、生物膜形成等相关基因的改变,并能触发生物膜细胞的应激反应。结论碳青霉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但对已经形成的生物膜影响甚微,去除药物后生物膜细胞的形态基本得到恢复,说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后早期治疗和足疗程治疗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膜 碳青霉烯类药物 转录组测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灯光照对替加环素活性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华乐 李梅梅 +2 位作者 李斌 侯渊博 周铁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日光灯光照对替加环素抗菌活性的影响,为确定替加环素体外药敏试验合适的照明条件及药物临床使用的稳定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不同光照时间处理后的替加环素药液对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 目的探讨日光灯光照对替加环素抗菌活性的影响,为确定替加环素体外药敏试验合适的照明条件及药物临床使用的稳定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不同光照时间处理后的替加环素药液对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替加环素有效成分的变化。结果体外药敏结果显示经光照处理的各组替加环素抗菌活性均未发生明显变化。HPLC结果显示经光照处理的各组替加环素与对照组相比,有效成分也都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替加环素液体制剂形式在实验室和临床操作过程中无须严格避光,日光灯源可直接作为照明光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体外药敏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杷明对马兜铃酸诱导的肾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及Hedgehog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洪炜龙 陆红 +5 位作者 吴存造 林成成 梁勇 王斯璐 陈必成 白永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75,共7页
目的:探讨环杷明干预Hedgehog(HH)信号对马兜铃酸(AA)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和基质累积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措施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溶剂对照组、AA损伤组(分别用终浓度为1、5和10 mg/L的AA处理细胞)和环杷... 目的:探讨环杷明干预Hedgehog(HH)信号对马兜铃酸(AA)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和基质累积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措施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溶剂对照组、AA损伤组(分别用终浓度为1、5和10 mg/L的AA处理细胞)和环杷明干预组(10 mg/L AA基础上加入1、5和10μmol/L环杷明)。细胞培养24 h后,用real-time PCR检测HH信号关键分子Ptch1和Smo、表型转化相关分子α-SMA和E-cadherin、ZO-1、BMP-7和基质成分I型和III型胶原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Shh和TGF-β1的含量;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tch1、Smo、E-cadherin、α-SMA和III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AA不仅增加了TGF-β1、α-SMA和III型胶原的表达,降低了E-cadherin和ZO-1的表达,而且诱导了Shh和Smo mRNA表达的升高和Ptch1 mRNA表达的下降,提示AA促进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和胶原累积,同时也激活了HH信号通路。环杷明干预AA作用后,Smo mRNA或蛋白表达下调,Ptch1 mRNA表达升高,这说明环杷明抑制了AA诱导的HH信号通路的活化。此外,环杷明也降低TGF-β1、α-SMA、I型和III型胶原的表达,提高BMP-7、ZO-1和E-cadherin的表达,这提示环杷明抑制了AA所致的上皮细胞的表型转化和基质累积。结论:环杷明可抑制AA所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和基质累积,可能是通过靶向抑制HH信号的活化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杷明 马兜铃酸 表型转化 基质累积 Hedgehog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南地区HBV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其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HBeAg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莲莲 沈默 +2 位作者 周平 周武 林向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039-1041,共3页
目的分析浙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基因型与患者血清中HBV DNA水平及HBeAg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2年3月161例就诊的HBV DNA阳性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型特异性引物PCR方法对HBV进行基因分型并用实时... 目的分析浙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基因型与患者血清中HBV DNA水平及HBeAg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2年3月161例就诊的HBV DNA阳性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型特异性引物PCR方法对HBV进行基因分型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量HBV DNA含量(拷贝/ml)和ELISA方法检测HBeAg;对HBV DNA含量进行对数转换使其符合正态分布后,运用χ2检验分析基因型与HBeAg阳性率的关系,t检验分析B、C基因型患者HBV DNA水平的差异。结果 161例患者中,B型41例,占25.5%;C型118例,占73.3%;BC混合型2例,占1.2%。C型患者HBV 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5.84±1.40)log10拷贝/ml和64.4%,高于B型的(5.49±1.33)log10拷贝/ml和53.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浙南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C基因型HBV DNA水平与HBeAg阳性率均高于B基因型,肝硬化的发生与C基因型HBV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基因型 肝炎e抗原 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其与多黏菌素B耐药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侯渊博 张亚培 +4 位作者 吴庆 陈华乐 李斌 周铁丽 曹建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3-477,共5页
目的 探究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其与多黏菌素B耐药相关性.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CRKPs)共37株,琼脂稀释法检测亚胺培南(imipene... 目的 探究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其与多黏菌素B耐药相关性.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CRKPs)共37株,琼脂稀释法检测亚胺培南(imipenem,IMP)、美罗培南(meropenem,MEP)、厄他培南(ertapenen,ETP)和多黏菌素B(polymyxin B,PB)对37株试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s,MICs);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检测37株试验菌株的生物膜A590值;检测37株试验菌株对PB的生物膜最低消除浓度(minimal biofilm elimination concentrations,MBECs).结果 37株CRKPs对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对PB保持敏感,MIC为0.25~1 μg/mL,而MBEC为3~>12μg/mL,相对于MIC值都表现为耐药;但是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强弱与MBEC值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性.结论 本次37株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形成生物膜后可以增加对PB的耐药,但是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强弱与耐药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A590值 MBEC值 肺炎克雷伯菌 多黏菌素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2Na联合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及生物膜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廖文丽 孙瑶 +4 位作者 陈涛 喻凯航 徐雯雅 林婕 周铁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7-142,共6页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disodium,EDTA-2Na)联合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及生物膜抑制作用。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0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8株黏菌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8株阿米卡星耐...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disodium,EDTA-2Na)联合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及生物膜抑制作用。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0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8株黏菌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8株阿米卡星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检测EDTA-2Na分别与亚胺培南、黏菌素和阿米卡星联用以及各自单用时对相应耐药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通过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ndex,FICI)评价联合抑菌效果;结晶紫生物膜试验检测EDTA-2Na分别与亚胺培南、黏菌素和阿米卡星联用及各自单用时对相应耐药菌株生物膜的抑制作用,通过测量A595值评价抑制生物膜效果。结果EDTA-2Na与亚胺培南、黏菌素和阿米卡星联用后对相应耐药菌株的抑菌作用表现为协同或相加,对生物膜也具有明显的协同抑制作用。结论EDTA-2Na联合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作用及抑制生物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EDTA-2Na 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 结晶紫生物膜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胎球蛋白A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玲玲 郑晓勇 +3 位作者 胡丽娟 姜丰 章帆 王瑜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39-1042,共4页
背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慢性感染性肝脏疾病与胰岛素抵抗(IR)存在一定联系,但胎球蛋白A(fetuin-A)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发生IR的研究却鲜见报道。目的探究CHC患者fetuin-A变化及其与I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09年6月—201... 背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慢性感染性肝脏疾病与胰岛素抵抗(IR)存在一定联系,但胎球蛋白A(fetuin-A)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发生IR的研究却鲜见报道。目的探究CHC患者fetuin-A变化及其与I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09年6月—2011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CHC患者315例,作为CHC组;并依据BMI将CHC组患者分为BMI正常亚组(BMI:18~25 kg/m2,n=78)和BMI升高亚组(BMI>25 kg/m2,n=237)。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健康对照组。收集CHC组及健康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P)、HCV-RNA、总胆红素、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清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B细胞功能指数(HBCI)、空腹B细胞功能指数(FBCI)、胰岛素敏感指数(IAI)、fetuin-A、AST/ALT(AAR)、AST/血小板计数(APRI)。结果 CHC组ALT、AST、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HOMA-IR、fetuin-A、AAR、APRI高于健康对照组,HDL-C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BMI正常亚组空腹胰岛素、HOMA-IR、HBCI、FBCI、fetuin-A低于BMI升高亚组(P<0.05)。CHC患者fetuin-A与BMI(r=0.210,P=0.031)、HOMA-IR(r=0.389,P=0.023)呈正相关,与ALT、AST、GGTP、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HDL-C、空腹血糖、HBCI、FBCI、AAR、APRI无线性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102、0.184、0.276、0.162、0.151、0.123、0.179、0.015、0.049、0.017、-0.038,P值分别为0.335、0.181、0.104、0.124、0.154、0.337、0.327、0.883、0.645、0.923、0.830)。结论 CHC患者体内存在IR和部分血脂代谢紊乱,fetuin-A升高,且fetuin-A与IR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慢性 胎球蛋白类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