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壁下动脉后鞘穿支腹膜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武 于小平 +6 位作者 崔怀瑞 潘爱华 曾勇 易孝纯 易亮 唐茂林 周晓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应用Mimics及CT配套工作站,三维构建以后鞘腹膜瓣为特色的腹壁下动脉血管体,为以腹壁下动脉为蒂的多类型组织瓣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5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行全身一次性明胶/乳胶-氧化铅动脉灌注:1 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在M... 目的应用Mimics及CT配套工作站,三维构建以后鞘腹膜瓣为特色的腹壁下动脉血管体,为以腹壁下动脉为蒂的多类型组织瓣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5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行全身一次性明胶/乳胶-氧化铅动脉灌注:1 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在Mimics工作站及CT配套的工作站分别进行三维建模与分析。2截取腹前壁标本行层次解剖及X线摄片。结果腹壁下动脉走行过程中分出后鞘腹膜支、肌支、外侧支以及肌皮穿支。有3支外径≥0.5 mm的后鞘腹膜支,分别与肌支、肌皮穿支共干。结论以腹壁下动脉为蒂可制备后鞘腹膜瓣、肌瓣、皮瓣,及复合组织瓣,修复人体多处多种类型的复杂缺损,尤其适用于口腔颌面部洞穿性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 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后鞘腹膜瓣 穿支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神经阻滞的应用解剖学定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宇平 郑俊 +1 位作者 习珊珊 周小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0-392,共3页
目的为股神经阻滞的定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新鲜成人尸体5具,行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水凝胶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CT扫描与三维重建。2乳胶灌注标本5具,层次解剖股前内侧区,重点观测股三角内股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与股神经的位置关系。... 目的为股神经阻滞的定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新鲜成人尸体5具,行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水凝胶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CT扫描与三维重建。2乳胶灌注标本5具,层次解剖股前内侧区,重点观测股三角内股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与股神经的位置关系。结果与股神经阻滞相关的结构位于腹股沟韧带与经股骨大转子的平行线之间,两直线间的距离为(5.8±1.6)cm。股深动脉恰于平行线水平与股神经相交(85%)。结论 1股神经阻滞的安全区域位于腹股沟韧带与其平行线之间;2直接体绘制方法可用于对血管及其它器官定位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 阻滞麻醉 股动脉 三维重建 数字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支皮瓣choke vessels新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红 陈世新 +1 位作者 唐茂林 毛以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1-712,715,共3页
大量研究资料显示:每一皮肤穿支均有一个明确的供血范围,并与周围其它穿支的分支相互吻合形成血管网,即choke vessels。作为血管体间桥梁结构的choke vessels在跨区皮瓣的设计和切取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穿支皮瓣跨区... 大量研究资料显示:每一皮肤穿支均有一个明确的供血范围,并与周围其它穿支的分支相互吻合形成血管网,即choke vessels。作为血管体间桥梁结构的choke vessels在跨区皮瓣的设计和切取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穿支皮瓣跨区供血的基础研究-[1-3]和临床报道-[4-6]屡见不鲜,而本文就其中与choke vessels新生相关的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CHOKE VESSELS 血管网 血管发生 桥梁结构 供区 动脉灌注 静脉回流 血管内皮细胞 血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支皮瓣研究的新趋势 被引量:8
4
作者 梅劲 唐茂林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共3页
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不断加深。新时期的皮瓣研究者眼界得到前所未有的开阔,为顺应时代的发展,也必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无论是已经存在的临床问题,还是潜在的临床问题都要求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利用新知... 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不断加深。新时期的皮瓣研究者眼界得到前所未有的开阔,为顺应时代的发展,也必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无论是已经存在的临床问题,还是潜在的临床问题都要求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利用新知识、新方法。本文将对近年来与穿支皮瓣领域发展密切相关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做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皮瓣移植 穿支血管 细胞外基质 血管蒂 皮动脉 供区 解剖学家 股前外侧皮瓣 血管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原则专家共识 被引量:60
5
作者 唐举玉 魏在荣 +26 位作者 张世民 汪华侨 章一新 顾立强 刘元波 沈余明 路来金 王欣 徐永清 梅劲 张家平 赵洪伟 王健 章伟文 韩岩 郑和平 劳杰 陈宏 巨积辉 陈世新 王达利 柴益民 穆籣 刘小林 唐茂林 徐达传 侯春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共2页
皮瓣手术的应用在人类史上已有两千多年,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最初的局部旋转皮瓣和后来的远位带蒂皮瓣、游离皮瓣、带血管蒂皮瓣、穿支皮瓣等阶段。近40余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诞生解决了小血管吻合难题和显微解剖研究深入认识了皮瓣的... 皮瓣手术的应用在人类史上已有两千多年,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最初的局部旋转皮瓣和后来的远位带蒂皮瓣、游离皮瓣、带血管蒂皮瓣、穿支皮瓣等阶段。近40余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诞生解决了小血管吻合难题和显微解剖研究深入认识了皮瓣的血供规律,先后诞生了游离皮瓣和穿支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皮瓣移植 血管蒂皮瓣 局部旋转皮瓣 游离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供区 受区 带蒂皮瓣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变化规律初探 被引量:9
6
作者 胡斯旺 庄跃宏 +3 位作者 崔怀瑞 黄美贤 唐茂林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0-584,589,共6页
目的设计可对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进行直视观察的模型,并进一步探索choke血管扩增的规律。方法制作皮肤血管观察窗套件,选择左、右髂腰动脉穿支体区间的微血管吻合(即choke血管)作为目标观察区,并分时间点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c... 目的设计可对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进行直视观察的模型,并进一步探索choke血管扩增的规律。方法制作皮肤血管观察窗套件,选择左、右髂腰动脉穿支体区间的微血管吻合(即choke血管)作为目标观察区,并分时间点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choke血管的扩增,测量并计算微血管在各时间点的"扩增率",总结其扩增规律。结果设计的皮肤观察窗套件可清楚观察到大鼠皮肤血管的扩增过程,该观察窗套件还可根据观察对象的大小调整尺寸进而观察不同动物的choke血管。通过对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观察发现第1h、1d、2d、3d、4d、6d、10d、16d目标观察区choke血管的"扩增率"分别是(1.00±0.00)、(1.11±0.08)、(1.25±0.17)、(1.36±0.22)、(1.85±0.33)、(1.82±0.38)、(1.54±0.39)和(1.83±0.45)。结论对于皮肤微血管的活体动物研究,皮窗结合体视显微镜观察是方便、有效的直视观察手段。大鼠两髂腰动脉穿支体间的choke血管在第4~6天时处于扩增高峰,逐渐减弱后在第10~16天出现二次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窗 穿支体区 choke血管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探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变化规律 被引量:7
7
作者 胡斯旺 毛海蛟 +4 位作者 庄跃宏 崔怀瑞 黄美贤 唐茂林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0-693,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密度的变化规律,探索choke血管扩增的评价指标。方法选择大鼠左、右髂腰动脉穿支体区间的微血管吻合(即choke血管)区为目标观察区制作皮瓣模型,分时间点进行灌注、摄X线片,在Scion Image Beta 4.02... 目的观察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密度的变化规律,探索choke血管扩增的评价指标。方法选择大鼠左、右髂腰动脉穿支体区间的微血管吻合(即choke血管)区为目标观察区制作皮瓣模型,分时间点进行灌注、摄X线片,在Scion Image Beta 4.02中测量各时间点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的灰度值和穿支体区血管的灰度值,并计算它们的比值("谷-峰比"),总结体区间choke血管的变化规律。结果术后1h、1d、2d、3d、4d、6d、10d、16d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灰度值(V-valley)和穿支体血管灰度值(V-peak)的比分别为(0.29±0.05)、(0.67±0.10)、(0.78±0.08)、(0.85±0.06)、(0.60±0.12)、(0.56±0.10)、(0.53±0.11)和(0.41±0.07)。结论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密度增加在第1天出现,第3天到峰值,第4天明显减小,随后逐渐消退。明胶-氧化铅灌注-X线摄片技术,结合Scion Image Beta 4.02软件,可计算出choke血管区和穿支体区的灰度值比,能定性反映微血管的相对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体区 choke血管 血管造影 灰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细胞输尿管移植至膀胱壁后的再生
8
作者 邵营宽 林刻智 +3 位作者 余雅玲 饶志恒 李若冰 梅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0-334,共5页
目的:通过去细胞技术,将带一部分膀胱壁的大鼠输尿管去细胞后,移植于另一只鼠膀胱壁上,在不重新种植细胞的情况下,利用机体作为“自体反应器”来重构支架,最终使输尿管再生。方法20只SD大鼠的输尿管经过Triton-x100和SDS去细胞后... 目的:通过去细胞技术,将带一部分膀胱壁的大鼠输尿管去细胞后,移植于另一只鼠膀胱壁上,在不重新种植细胞的情况下,利用机体作为“自体反应器”来重构支架,最终使输尿管再生。方法20只SD大鼠的输尿管经过Triton-x100和SDS去细胞后用去离子水漂洗并经过杀菌,支架经过形态学鉴定后移植入其他鼠中,行膀胱修补术同时远端结扎,经过1、2、3、4周获取移植物进行HE染色,免疫荧光法观察分析。结果移植输尿管被分成3个部分:粘附于膀胱的部分(B)、中间部分(M)、游离端(D)。发现4周后B部分有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M部分有脂肪细胞,D部分被纤维化并且在4周后仍然无细胞。B部分在1-2周后,上皮细胞出现,4周后,平滑肌细胞出现。结论未播种输尿管在接合区域也能实现再生,并且先出现上皮层后出现肌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支架 再生 输尿管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舟骨血供3D可视化模型的制备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敏 周小兵 +3 位作者 赵胜 谭建国 丁茂超 梅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9-642,共4页
目的建立手舟骨动脉血供三维数字可视化模型,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8具尸体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运用Mimics软件构建腕骨及手舟骨滋养动脉的3D可视化模型。结果 (1)该模型能够清晰显示桡骨、尺骨远端... 目的建立手舟骨动脉血供三维数字可视化模型,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8具尸体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运用Mimics软件构建腕骨及手舟骨滋养动脉的3D可视化模型。结果 (1)该模型能够清晰显示桡骨、尺骨远端与手部各骨及其周围血管网,并可任意旋转观察与测量;(2)手舟骨有3支主要的滋养动脉;(3)通过选择性透明或隐藏处理后,对手舟骨营养血管入骨点及其在骨内的分布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显示。结论该模型可清晰的显示手舟骨及其滋养动脉的来源、分布、及空间毗邻,可为手舟骨疾患的临床诊治提供直观的数字化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舟骨 滋养动脉 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数字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兔鼠肾生物支架制备及体外细胞共培养探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新旺 周乐斌 +4 位作者 梅劲 张德明 刘丹 杜奥玲 陈胜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4-181,共8页
目的灌注制备家猪、新西兰白兔、SD大鼠肾去细胞生物支架,探究三种肾支架对共培养种子细胞HEK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家猪10头、新西兰白兔28只、SD大鼠28只,分别将取出的肾脏随机均等分为正常组和支架组,支架组由肾动脉依次灌入肝素、1... 目的灌注制备家猪、新西兰白兔、SD大鼠肾去细胞生物支架,探究三种肾支架对共培养种子细胞HEK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家猪10头、新西兰白兔28只、SD大鼠28只,分别将取出的肾脏随机均等分为正常组和支架组,支架组由肾动脉依次灌入肝素、1%Triton X-100和1%SDS溶液完成去细胞化。两组肾分别作组织形态学鉴定并检测机械力学性质。去细胞支架作组织爬片与人胚肾上皮细胞共培养,观察细胞在支架爬片上的生长状况,免疫荧光检测人胚肾上皮细胞PCNA及DAPI表达量作灰度分析。结果家猪、新西兰白兔、SD大鼠肾脏经灌注去细胞后HE核染色阴性,Masson染色显示胶原蛋白阳性,Collagen I和Collagen IV荧光染色阳性,电镜扫描可见去细胞支架内蜂窝状孔洞结构,并可见典型的肾小球龛样结构;支架组弹性模量与正常组肾弹性模量差异无显著性,支架组PCNA/DAPI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而三种支架组之间PCNA/DAPI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灌注去细胞方法可去除家猪、新西兰白兔、SD大鼠肾内的细胞及细胞核,保留细胞外基质,维持细胞外基质的三维空间结构和机械力学强度,是一种可靠有效的制备三者肾去细胞生物支架方法,灌注制备的去细胞支架均可提高异种共培养人胚肾上皮细胞HEK的增殖活性,且这种提高作用在家猪、新西兰白兔和SD大鼠之间并无物种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细胞 生物支架 肾再生 共培养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F-1及其受体CXCR4在皮瓣外科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习珊珊 丁茂超 +1 位作者 杨大平 唐茂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234,共3页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l derived factor1,SDF-1)是α趋化因子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可以动员干/祖细胞,通过与其受体CXCR4结合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从而在组织创伤后诱导血管再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常需要移植跨血...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l derived factor1,SDF-1)是α趋化因子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可以动员干/祖细胞,通过与其受体CXCR4结合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从而在组织创伤后诱导血管再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常需要移植跨血管供区的大皮瓣,此类皮瓣移植后需要在不同供区之间建立起新的血液循环体系。最近研究证实:SDF-1及CXCR4轴可以促进血管新生,有助于皮瓣内血液循环体系的重建,从而为提高皮瓣的成活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CXCR4 SDF-1 皮瓣 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α趋化因子家族 外科 血管供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