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甲状腺乳头状微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
18
1
作者
郑克思
曾勇
+4 位作者
陈聪
吴元肇
陈碧
应文兵
郑克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6-743,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 (SEER)数据库资料,探索甲状腺乳头状微癌(PTM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至2012年SEER数据库中共计31 017例PTMC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及Cox回归分析探索各因素与PTMC淋巴结转移...
目的通过分析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 (SEER)数据库资料,探索甲状腺乳头状微癌(PTM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至2012年SEER数据库中共计31 017例PTMC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及Cox回归分析探索各因素与PTMC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关联性。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0. 673,95%CI=0. 605~0. 748,P=0. 001)、年龄<55岁(OR=0. 683,95%CI=0. 623~0. 749,P=0. 001)、肿瘤大小> 5 mm (OR=1. 172,95%CI=1. 153~1. 191,P=0. 001)、组织类型为滤泡型(OR=0. 641,95%CI=0. 574~0. 716,P=0. 001)、多灶性(OR=1. 662,95%CI=1. 516~1. 821,P=0. 001)和腺外侵犯(ETE)(包膜侵犯OR=1. 232,95%CI=1. 183~1. 543,P=0. 001,微小侵犯OR=2. 119,95%CI=1. 377~3. 263,P=0. 001,大体侵犯OR=2. 546,95%CI=2. 218~2. 921,P=0. 001)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5 mm (OR=1. 112,95%CI=1. 091~1. 133,P=0. 001)、男性(OR=0. 36,95%CI=0. 322~0. 401,P=0. 001)、年龄<55岁(OR=0. 503,95%CI=0. 453~0. 559,P=0. 001)、组织类型为滤泡型(OR=0. 625,95%CI=0. 549~0. 711,P=0. 001)、多灶性(OR=2. 265,95%CI=2. 039~2. 517,P=0. 001)、ETE (包膜侵犯OR=2. 105,95%CI=1. 681~2. 637,P=0. 001;微小侵犯OR=4. 601,95%CI=3. 994~5. 300,P=0. 001;大体侵犯OR=7. 093,95%CI=4. 910~10. 246,P=0. 001)及远处转移(OR=11. 948,95%CI=7. 523~18. 975,P=0. 001)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男性、年轻(<55岁)、肿瘤较大(> 5 mm)、滤泡型PTMC、ETE和多灶性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远处转移也是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对高风险的PTMC患者,推荐行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微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甲状腺乳头状微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
18
1
作者
郑克思
曾勇
陈聪
吴元肇
陈碧
应文兵
郑克文
机构
温州
市人民
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
第三
临床
学院
肿瘤
外科
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出处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6-743,共8页
基金
温州市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Y20160336
Y20170752)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Q17H050002)~~
文摘
目的通过分析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 (SEER)数据库资料,探索甲状腺乳头状微癌(PTM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至2012年SEER数据库中共计31 017例PTMC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及Cox回归分析探索各因素与PTMC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关联性。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0. 673,95%CI=0. 605~0. 748,P=0. 001)、年龄<55岁(OR=0. 683,95%CI=0. 623~0. 749,P=0. 001)、肿瘤大小> 5 mm (OR=1. 172,95%CI=1. 153~1. 191,P=0. 001)、组织类型为滤泡型(OR=0. 641,95%CI=0. 574~0. 716,P=0. 001)、多灶性(OR=1. 662,95%CI=1. 516~1. 821,P=0. 001)和腺外侵犯(ETE)(包膜侵犯OR=1. 232,95%CI=1. 183~1. 543,P=0. 001,微小侵犯OR=2. 119,95%CI=1. 377~3. 263,P=0. 001,大体侵犯OR=2. 546,95%CI=2. 218~2. 921,P=0. 001)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5 mm (OR=1. 112,95%CI=1. 091~1. 133,P=0. 001)、男性(OR=0. 36,95%CI=0. 322~0. 401,P=0. 001)、年龄<55岁(OR=0. 503,95%CI=0. 453~0. 559,P=0. 001)、组织类型为滤泡型(OR=0. 625,95%CI=0. 549~0. 711,P=0. 001)、多灶性(OR=2. 265,95%CI=2. 039~2. 517,P=0. 001)、ETE (包膜侵犯OR=2. 105,95%CI=1. 681~2. 637,P=0. 001;微小侵犯OR=4. 601,95%CI=3. 994~5. 300,P=0. 001;大体侵犯OR=7. 093,95%CI=4. 910~10. 246,P=0. 001)及远处转移(OR=11. 948,95%CI=7. 523~18. 975,P=0. 001)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男性、年轻(<55岁)、肿瘤较大(> 5 mm)、滤泡型PTMC、ETE和多灶性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远处转移也是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对高风险的PTMC患者,推荐行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微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Keywords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risk factors
分类号
R736.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甲状腺乳头状微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郑克思
曾勇
陈聪
吴元肇
陈碧
应文兵
郑克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