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质粒pcDNA3-β-NGF的构建及其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毕涌 洪娟 +5 位作者 李力群 李晓莉 魏鹏 施镇江 王廷华 张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82-2087,共6页
目的:构建人神经生长因子β亚基(β-NGF)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荧光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和纯化荧光小鼠MSCs,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β-NGF,并转染MSC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β... 目的:构建人神经生长因子β亚基(β-NGF)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荧光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和纯化荧光小鼠MSCs,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β-NGF,并转染MSC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β-NGF的表达,观察β-NGF阳性的MSCs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生长的作用。结果:荧光小鼠MSCs可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且荧光不随培养时间延长和传代次数增加而衰减。重组质粒pcDNA3-β-NGF转染MSCs后β-NGF阳性率为(37.12±2.14)%,高于MSCs组[(2.36±0.62)%]和空白对照组[(1.43±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DNA3-β-NGF转染MSCs上清液培养的新生小鼠海马神经元的突起长度[(31±3)μm]较pcDNA3转染MSCs组[(23±4)μ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β-NGF基因转染MSCs培养上清液中的产物能促进小鼠海马神经元的突起生长,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β-NGF真核表达载体,其转染的荧光小鼠MSCs能正确、稳定表达和分泌有生物学活性的β-N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质粒 pcDNA3-β-NGF 转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β-NG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毕涌 洪娟 +6 位作者 林晓滨 李晓莉 魏鹏 施镇江 黄桂琴 王廷华 张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3-478,共6页
目的:探讨脑内移植人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成功制备的PD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β-NGF基因修饰的MSCs移植组(β-NGF-MSCs组)、MSCs移植组(MSCs组)、D... 目的:探讨脑内移植人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成功制备的PD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β-NGF基因修饰的MSCs移植组(β-NGF-MSCs组)、MSCs移植组(MSCs组)、DMEM/F12培养液纹状体内注射组(DMEM/F12组)和非移植组(PD模型组)。细胞移植后,动态观察PD模型大鼠行为学变化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β-NGF基因修饰的MSCs脑内移植能有效改善P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表现。细胞移植术后第2周、第4周和第6周,β-NGF-MSCs组在阿朴吗啡诱发下30 min内的平均旋转圈数均明显低于MSCs组和PD模型组(P<0.05)。DMEM/F12组和PD模型组的旋转行为手术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移植细胞在PD模型大鼠脑内均能存活,并能够与宿主组织产生整合,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宿主的脑组织结构无破坏,无胶质瘢痕形成。PD模型大鼠纹状体内移植β-NGF基因修饰的MSCs后,可持续稳定表达β-NGF,其对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纯应用MSCs移植治疗。结论:β-NGF基因修饰的MSCs脑内移植能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行为学症状,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